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孔子[人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谙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
2、个人因素
试图恢复周礼来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
时代 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 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
礼的思想
3、主要内容:
仁的思想
第一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 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其人(生平事迹)
1、青少年时代 2、齐国岁月 3、从政鲁国( 51—54岁:从政生涯,人生辉煌) 4、周游列国(55—68岁:颠沛流离) 5、晚年结局( 68—73岁:落叶归根)
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中庸思想协调礼 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礼崩乐坏”, 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 目的: 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探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 它是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评价: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仁爱有等级,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局限性)
认识: 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将和谐的家
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 秩序。
如何理解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 才标准?
“内圣”-----具有高度道德修养的人, “外王”----------施行仁政,建立事功者。
古琴曲《幽兰操》又称《猗兰操 》
相传为孔子所作。
孔子一生,所著经典有二,一为有 字之书,是为儒家经典;二为无字 之书,兰是为其要。
深谷幽兰,清芳自足,甘于淡漠,正是象征着一 个人不管是做学问还是要成就事业,都要能够承受 寂寞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用达观、平和的心境去 面对风雨人生。然而,这并不只是某种孤芳自赏的 清高,而是因为学习君子之道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 和充实的。
仁和礼的关系:
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 何?”
孔子希望通过仁和礼构建一个怎样的 理想社会?
有等级之分但不过分对立,有仁爱 但仍有差别的温情社会
------体现了中庸思想
把伦理规范的“仁”和政治范畴的 “礼”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 体---中庸(调整的方法) (属于哲学
孔子的有教无类
孔子的弟子中,成份是相当复杂多元的。既有贵族子弟, 如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等;又有家境贫穷、出身卑 微的,如颜回、闵子骞、曾参、子路等;也有家境富裕的, 如子贡、冉有等;有天资聪颖的,如颜回、子游、子夏等; 也有相对愚钝的,如曾参、子路等;有的是父子同窗,如 颜由、颜回父子,曾点、曾参父子等;有的是叔侄同师, 如冉耕、冉雍叔侄等;还有一些是品行较差,甚至有过 “前科”的,如公冶长、宰我等。对于学生,不论出身、 不论贫富、不论贤愚、不论善恶,不论年龄,孔子都是一 视同仁,“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而且,孔子还能 根据各自的个性特长,如颜回的贤明、端木赐的善辩、高 柴的的愚笨、曾参的迟钝、颛孙师的偏激、仲由的鲁莽等,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厌其烦,悉心教导。
中庸思想
1)、“礼”的思想:
(1)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对社会: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 对个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评目价的::恢形复成周西礼周,时实天质下是安维定护局奴面隶,社避会免规春范秋制时度天。下孔动子乱代 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局史面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 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 有积极意义。
为何 “正名”?
名---身份、地位
正名----人的言行与身份、地位一致
君臣父子各安其位,
遵守各自的名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各级之间不越位。
为什么要正名?
在大变动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德沦丧,天下无道, 礼坏乐崩,为了维护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做到尊 尊、亲亲,孔子在“礼”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名”。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 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 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 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按西汉 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臂力过 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 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孔子自20多
儒家把能够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视 为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人才。
简要说明孔子提出的“仁”的意 义。
积极意义:
仁即爱人,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 爱护人民的主张;仁还提出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 发、自强不息的现实态度。 消极意义(目的):
“仁”的思想必须 “礼” 相结合,为统治阶级安定社 会服务,为恢复西周贵贱有序的社会秩序服务,带有 很大的落后性。
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 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 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 家与哲学家。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 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3、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 成部分
4、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冰火两重天
---孔子的地位变化 1.春秋、战国、秦、汉初----冷遇 2.汉武帝之后----正统 3.维新派----改革先师 4.陈独秀----打倒孔家店 5、批林批孔---文革时期 6、传统文化代表----现代
阅读下列材料:
概念)
3)中庸之道 ——实现仁的方法
1.中庸的含义:
(1)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 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2.中庸wenku.baidu.com仁礼的关系
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探究:礼、仁、中庸三者的关系
中庸(调和方法)


互为表里
个人的道德修养
外在的规范约束
BC6世纪和BC5世纪
特征: 1. 人类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瓦解与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的沃土
2. 理性和真理的意识觉醒年代。
代表人物:
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 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 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 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 著名是曲阜三孔—— 孔庙、孔府、孔林。
2)“仁”的思想——核心
A、仁:仁者爱人
亲亲(爱家人) →朋友 →乡人 →国人 →天下人
B、“忠恕”
——爱有差等(差别)
忠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 及人
“仁”的表现: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对于统治阶级: “内圣外王”
——仁政、“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派的创 核
仁者“爱人”
始人-----孔子

仁 “忠恕”之道
施行仁政,内圣外王
孔子的历史影响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①“仁”
②“礼”
③“为政以德” 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二、创立儒家学派
经济上: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
1、背景 政治上:变王的室时衰期微,,“诸礼侯争崩霸乐,坏分封”制,走向
崩溃
新旧势力矛盾激化
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
叶落归根
探究问题:
从孔子的生平中看看孔子有哪些理想追求?
孔子希望用西周的政治制度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
立志学习礼乐
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
试图恢复礼乐,传承礼乐文化
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 献身文教:整理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孔子的教育事迹及思想
1、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2、教育对象: 倡导“有教无类” 3、培养目标: 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 4、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学习态度: 实事求是
D. “忠恕”之道
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 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 继承
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肯定或否定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4.(2002年新课程文综题)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 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仁”的思想在先秦时 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仁政” “仁” “仁者爱人”
“忠恕”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 “克己复礼”
“等级制度”
“正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2003年10月到2004年2月在法国巴黎集美博物 馆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孔子文化展”,每天参 观人数多达4000人,法国文化部长说到“孔子属 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西方社会兴起了一阵 孔子文化热。
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 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 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
从政鲁国( 51—54岁:从政生涯,人生辉煌)
管理内政:中都宰
司空
大司寇
55岁左右仕途失意。 以后再也没有为官
外交胜利:夹谷之会
改革碰壁;失意去鲁
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55--68岁)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矛盾激化;模糊上下尊卑
仁礼结合,才能建立规范有序,而又和谐温情的社会
和谐社会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 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 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 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胡锦涛
总结: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中庸” 的本意:也就是去除偏激,选 择正确的道路。
中庸思想倡导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 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 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 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 利益的矛盾与冲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其人
背景:
尊尊,核心:尊君
礼 思
亲亲
儒家学 想
“正名”的思想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 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 伦理宣言》
三、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大思想家:
①内圣外王成为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 ②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正统思想
2、大教育家:
开创私人办学先河,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 与传承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