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听课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似数》听课有感

一年级数学组常红英近似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时,就要选择近似数。此外,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来看,“近似数”这一概念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简单的近似数,并会简单估数及初步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所以无论在生活应用上还是在知识衔接上,近似数都至关重要。但是,从数学思想和道理上看,学生目前有关近似数的已有认知,都是生活经验和已有数感的积累,对近似数的核心认知仍处于模糊状态。所以针对四年级学生特点,这节课应定位于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本质道理的探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听听罗老师是如何带着孩子们讲道理的。

一、为什么要有近似数?

我最欣赏的是罗老师开放的大问题“为什么用近似数?”关注大问题,崇尚大开放,带给学生的必然是一种境界的熏陶和智慧的感染。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会形成大格局,萌生大智慧。同时,要想对概念背后的道理进行全方位阐述,就必须用“有质感”的大问题来引领。“为什么要有近似数?”就是基于“近似数”这一概念所提出的大问题,也是直击教学内容的灵魂拷问。这样的开门见山,快速切题,起到了“点击关键、一触即发”的作用,从现场教

学效果看,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基本认知全被唤醒,我们能感受到此刻学生的大脑正在飞速运转:收集旧知、剖析筛选、打碎重组,交流碰撞。

在学生理解了班级人数30人是准确数,而学校人数大约2000人是一个近似数时,罗老师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作为引深:“一个成年人的头发有10万根左右,这10万是近似数吧?想一想这里为什么要用近似数来表示?”这个问题又一次打破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原来用近似数表示数量还需要原因,这是学生既定思维里面鲜少出现的想法,但又在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所以短暂思考后,学生又开启了精彩的讲道理。层层剥笋中,学生从理所当然的认为近似数就存在,到发现实际生活中因为测量或计算某些事物无法得到一个精确值,或没必要一定要用精确值表示时就要用近似数,我们看到了学生对“为什么要有近似数”的理解进一步升华。这就是大问题引领下所生发的魅力,也是讲道理课堂的精彩,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思维在静静的流淌,学习在真实的发生。

二、为什么是四舍五入?

数学有许多看似约定俗成的规定,如果追溯其源头,就会发现有其自然的合理的一面,并且是一个精心比较和反复抉择的过程,而这种选择一定是源于某个理由作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发掘规定背后的道路,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定。本节课的“四舍五入”就是这样的规定。

为了帮助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规定,罗老师以“猜摩托车价格”的活动为主线,巧用数字卡片和直观数轴引导学生展开了说理。罗老师说摩托车大约8000元,要求学生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数,但一名学生写的是8000左右,并认为8000左右的数就是

7000-9000的任何一个数,还在数轴上涂出了7000-9000的整个区间。面对这一问题,罗老师并没有直接抛出四舍五入的规定进行反驳,而是暂停讨论,转入翻翻牌,猜猜数,千位是7时,百位可能是几?学生在相互辩驳中发现,千位是7时,百位是5-9才更接近8000,百位是0-4则更接近7000,用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了抽象问题,之前那名学生也恍然大悟,自己擦掉了他在数轴上涂的不合适的地方,此时学生对四舍五入的道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但罗老师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又翻开数字卡片继续追问,如果千位是8,百位上可能是几?学生很快回答一定是0-4,但罗老师却翻出了7,这一波操作又一次引发了新一轮的精彩说理:千位是8,百位是7,都更接近9000,而不是8000,“十位个位数字都还没看,就这么确定吗?”学生解释道:当千位是8,百位是7时,不论十位个位是几,这个数都更接近9000。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关键看他后面那一位这个问题学生也讲清楚了。在这里我们看到孩子们大胆质疑师者,坚持认为罗老师错了,这就是会讲道理的学生心中充盈的底气!视频中我们看到罗老师欣慰地说道:“我错了不就正好给你们机会了吗?”与其说这是预设的小环节,不如说这是一

种教育的大智慧,与其说这是学生在容错化错中理解了四舍五入,不如说学生已经能站在规定制定者的角度讲道理了。

四张数字卡片由反及正,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少变为知之多,每变一次,就有一层的数学思考和表达,每变一次,就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前推进一步。翻翻牌、猜猜数,说说理,看似简单的教具,简单的教法,却被罗老师演绎出了趣味与理性兼具的教学奏鸣曲。数轴在本节课中成为了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形象载体,学生对数字有了图形的概念,对表示近似数的含义有很大帮助。

三、怎么运用近似数?

这一片段中,罗老师设置了有奖竞猜活动,给定手机价格区间,大约8000元,让学生猜出符合要求且最大或最小的数,由于学生前面理解深刻,所以在运用四舍五入解决这个问题时表现出了相当的智慧,一口就答出了整数范围内的正确答案最大8499,但罗老师显然想更进一步,于是他又提问:“还有比他更大的数吗?”迫使学生揣着正确答案再次思考,以期在思维冲突中深化对道理的理解,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要么逼出错误答案,在容错化错中加深理解,要么把学生逼出整数范围,引发对概念本质的思考,无论哪种都会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何乐而不为呢?显然,罗老师的目的达成了,就有学生说到了错误答案8500、8550,于是出现了质疑,有质疑就有辩驳,有辩驳就会生发道理,最终答案锁定了8499,学生又为了说出比8499更大的数,不出所料地走

进了小数范围,于是就出现了8499.9, 8499.99,一直9下去这样的答案,一直9下的原因不就是不想变成5吗?真可谓是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

罗老师的课看似简单,实则每一个细小局部的安排,每一次临机生成的应变,每一回自在巧妙的接续,都是课前深思熟虑,精细研磨的结晶,可谓是简约而有品位。愿我们大家都能以罗鸣亮老师为师,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且行且思,且悟且进,做一个真正明理,同时又能在课堂上讲清道理,更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弄清道理的数学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