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精华版吐血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政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情分析:
2005—2011年期间考马哲题目12道,主要分布在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划分和矛盾定律的基本了解。
知识点一: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源,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典型命题: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万物皆在吾心中;心包万物,心包万理
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庄子:万物与我为一;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既是宇宙;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的立法。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时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典型命题:
老子: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程颐:万物皆是一理;
朱熹:理在物先,理在事先;
黑格尔:绝对精神。
(二)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世界的本源,直观,无理论依据。典型命题:中国古代:五行说;西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知识点二:对立统一规律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不可分割);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注意:
1、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定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2、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3、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具体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5、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二节党史
考情分析:
考试大纲中将党史列为单独的门类,除07年没有考查,历年均有考题。党史侧重考查考生对党的历次会议及重要文章的了解。考点具有重复性,如05年考查《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1年对这一知识点再次考查;《<共产党人>发刊词》在06、11年分别考查。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五大纠陈,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领导,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阶段和路线,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小平思想成指导,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三中科学发展观,四中和谐最重要
知识点一:大事件
(一)中国同盟会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提出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二)辛亥革命★★
时间:1911。性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目的: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结果: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D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三)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名为《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口号:民主、科学。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使新文化运动进入后期。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四)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迈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点二:重要会议
会议时间地点内容
★★中共一大1921年
7月
上海
浙江嘉
兴
(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二大1922年
7月
上
海
分析了国际形势,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建设国内和平)。
中共三大1923年
6月
广
州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
性。
国共
第一次合作1924 广
州
会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中共四大1925年
1月
上
海
大会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
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中共五大1927年
4月
汉
口
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这次代表大会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