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孔隙比=孔隙容积/土粒容积 =孔隙度/(1-孔隙度)
三、土壤孔隙的类型
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孔隙比只说明土壤孔隙的数量, 并不能说明土壤透水、保水、通气等的性质如何。因 此必须进一步了解土壤孔隙的大小及其分配状况。
非活性孔隙<0.002mm
孔隙类型 毛管孔隙0.002~0.06mm 空气孔隙>0.06mm
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复习总结
土壤固体成份中绝大部分是矿物质(占总质量的95%), 它是岩石通过风化而形成的。地壳(岩石圈 )中的化学 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
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
外动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地震作用
沉积作用
硬结成岩作用
变质岩:先成岩石受地球力和地热作用发生重
新排列, 结晶增大等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新一类 岩石。
岩浆岩的分类
基性岩浆岩类(SiO2含量为45--52%之间) 辉长岩、玄武岩; 中性岩浆岩类岩类(SiO2含量为52--65%之间) 闪长岩、安山岩; 酸性岩浆岩(SiO2百分含量>65% ) 花岗岩 、流纹岩、石英岩; 超基性岩浆岩类(SiO2含量为<45)
土壤发生中的基本成土作用
1、原生矿物的风化 (1)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2)生物风化 2、粘粒矿物的形成 3.物质迁移*** 两大方向:(1)向下淋溶及其淀积以及被彻底淋出 土体的物质移动;(2)向上迁移的养分元素的生物 富集作用,易溶性盐类、还原性铁锰等随毛管上升而 在表土积聚的作用。
土壤主要成土过程
了条件。
土壤形成过程
一、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 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 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 生物小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后者供动物生长, 而动植物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植 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者关系: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 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 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在土壤形成 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地同时同地 进行着。它们之间通过土壤相互连结在一起。
≥40
<40
<30
砂粘土
粘 土 粉粘土 壤粘土 粘土 重粘土
≥50
-
-
≥30
≥30-35 ≥35-40 ≥40-≤60 >60
我国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 粘土三大组,每组再细分。一般常用的 质地种类有: 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 壤土、粘土。
3、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砂质土壤主要特性:
一、土粒容重和土壤容重
1. 土粒容重
概念: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 叫做土粒密度,单位用g/cm3表示。
A、土粒密度大小取决于土壤矿物质颗粒组成和土壤有 机质含量 B、通常情况下,土粒相对密度取多数土壤的平均值 2.65
2. 土壤容重
概念:自然状态下(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单位 容积土壤的烘干质量,单位以g/cm3表示 影响因素: A、质地 砂质土壤密度多在1.4-1.7g/cm3之间; 粘 质土壤密度在1.1-1.6g/cm3之间; 壤质土壤则介 于上二者之间 B、结构 团粒结构多的土壤密度相应降低 C、有机质 富含腐殖质的土层一般结构良好,比 较疏松,密度较小,约为0.8-1.2g/cm3
常见造岩矿物
1.石英 2.正长石和斜长石 3.白云母和黑云母 4.角闪石和辉石 5.橄榄石 6.方解石(CaCO3) 7.白云石 8.三种含铁矿物
(褐铁矿2Fe2O3•3H2O、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岩石概念: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
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 岩石一般可分成三类: 岩浆岩:地壳和上地幔中岩浆流动或喷出地表 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岩石在地表经风化、破碎,搬运沉积 下来,又经成岩作用而形成的一类新的岩石。
(二)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表 1-1 地壳和土壤的平均化学组成(重量%) (维诺格拉多夫,1950、1962) 元 素 O Si Al Fe Ca Na K Mg Ti H 地壳中 47.0 29.0 8.05 4.65 2.96 2.50 2.50 1.37 0.45 (0.15) 土壤中 49.0 33.0 7.13 3.80 1.37 1.67 1.36 0.60 0.40 ? 元 素 Mn P S C N Cu Zn Co B Mo 地壳中 0.10 0.093 0.09 0.023 0.01 0.01 0.005 0.003 0.003 0.003
沉积岩
沉积岩占地壳重量(地表以下16公里厚度)的5%, 但覆盖着75%的陆地表面区域。
沉积岩指先成岩在地表经风化作用破碎后,通过各种搬 运作用,在适宜环境(河流、湖盆、海盆等)沉积,经 过固结而成。 沉积岩形成的四个阶段: 风化作用──搬运阶段──沉积阶段──成岩阶段
主要的沉积岩 1. 碎屑岩:主要由母岩机械破碎的碎屑物
大块岩石及粗大风化物经机械崩解变为细小颗粒 的过程。
(二)生物过程 包括氮的固定,有机质转化等过程。
(三)化学过程
两个特征:一是土壤形成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 生变化;二是有新的化学组分形成。
土壤剖面:一般自然土壤可分为腐殖质层、淋溶
层、淀积层、母质层和基岩。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 疏松多孔体。 矿物质 38%,(95%)
0-15 0-15 0-15 15-25 15-25 15-25 25-45 25-45 25-45 45-65 65-100
0-15
0-45 30-45 45-100 30-0 20-45 45-85 0-20 0-45 45-75 0-35 0-35
85-100
55-85 40-55 0-55 55-85 30-55 0-40 55-75 10-55 0-30 0-55 0-35
土壤质地
粉粒 颗粒中次生矿物增加,石英减少。比面较砂粒 大,吸持性能增强,养分含量比砂粒高,具有一定的 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涨缩性,通气透水能力比 砂粒差,雨后易板结,应注意松土。 粘粒 以次生矿物为主,粒径小,比面巨大。具有 很强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涨缩性和吸附能 力,矿质养分丰富。但粒间孔隙极小,通透性能极 差,常表现为湿时粘韧,干时坚硬。 总之,随着土壤单粒由大变小,各粒级土粒的粘结性、 粘着性、可塑性、涨缩性以及吸附能力由弱到强。
wenku.baidu.com
二、土壤孔隙度与孔隙比 土壤孔隙度:孔隙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
土壤孔隙一般均不直接测定,而是根据土壤的土粒容重和土壤 容重计算出来。
土壤孔隙度(%)=(1-土壤密度 /土粒密度)×100
一般砂土的孔隙度在35%—45%之间,壤土为45%—52%, 黏土约为45%—60%,黏土约为45%—60%。
质经压紧、胶结而成,包括砾岩、砂岩 和粉砂岩。 2. 粘土岩(分布最广) 30%以上, d<0.005mm 的粘土胶结而呈板状、片 状、纤维状,泥质结构。矿物成分以粘 土为主。
岩石的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受到种种外力作用,
逐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
作用。所产生的疏松物质就是土壤母质。
• • • • • •
砂粒大于50%; 通气透水, 养分少,不保水肥; 易耕, 温度变化快,暖性土; 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质土壤主要特性: • 粘高于30%, • 通气透水不良; • 保水保肥, • 养分含量高; • 升温慢,冷性土 • 耕性差,发老苗不发小苗,适合于禾谷类 作物。
壤质土壤主要特性: • 粉粒大于30%; •性质介于黏土与砂土之间; •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既通气透水,又保 水保肥; •耕性良好,适耕期长,适宜于大多数作物生 长。
2. 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类别 质地名称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各级土粒质量(%)
粘粒 (<0.002mm) 粉砂粒 (0.020.002mm) 砂粒 (2-0.02mm)
砂土类
壤土类
砂土及壤质砂土
砂质壤土 壤土 粉砂质壤土 砂质粘壤土 粘壤土 粉砂质粘壤土 砂质粘土 壤质粘土 粉砂质粘土 粘土 重粘土
0-15
化学风化作用
指岩石在水和空气(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参与下进行的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 用、氧化作用等的总称,特点是岩石可进一步破 碎成胶体状微粒,使原生矿物成分发生改变,产 生在地表条件下比较稳定的次生矿物。
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氧化作用
岩石与土壤母质的区别 岩石的特点:是一个整体,不透水透气,生物无法 生长。 土壤母质特点:已具有通气、透水和一定的保水性 能,风化释放出的养料元素,为生物繁殖生长创造
土壤有机质在水分、空气、土壤动物和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极其复杂的转 化过程,这些过程综合起来可归结为两个 对立的过程,即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和腐殖化过程。
*
土壤中 0.085 0.08 0.085 2.0 0.1 0.002 0.005 0.0008 0.001 0.0003
* 根据克拉克等(1924)、费尔斯曼(1939)和泰勒(1964)的估计,地壳的化学元素组成与此表稍有不同,但总 的趋势是一致的。
分布规律
(1)氧和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二种元素铁、
土壤有机质的概念 概念: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主 要是指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作 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的质量/土壤干重) 一般含量在0-5%之间
有机质的组成
1、 化学元素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 C/N比大约在10~12之间。 2、 化合物组成 腐殖质 、非腐殖质 3、 存在形态 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土壤微生物
(1)各种形态的动植物残体
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包括各种分解程度不同的 动、植物残体、有机肥料及动物排泄物等。
其基本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及木质素等。
(2)腐殖质
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成分,占有机质总量85%~90%。
腐殖质结构复杂,分子量高,呈黑褐色胶体状。腐殖质对 土壤肥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土壤微生物 一亩地的耕层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500kg左右,种 类繁多。
粘壤土类
粘土类
中国制土壤质地分类
不同粒级的颗粒组成(%) 质 地 类 别 质 地 名 称 粗砂土 细砂土 面砂土 砂粒(10.05mm) >70 ≥60-≤70 ≥50-60 粗粉粒(0.05细粘粒 0.01mm (<0.001mm) -
砂 土
砂粉土 粉土
壤 土 砂壤土 壤土
≥20 <20
≥20 <20
有机质 12%,(5%)
溶液 (15-35%)
空气 (15-35%)
一、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矿物质的种类
土壤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骨架”和植物养分的重要来 源。 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1、原生矿物是指地壳上最先存在的经风化作用后仍遗 留在土壤中的一些原始成岩矿物。 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和辉石。 2、次生矿物是指原生矿物经风化和成土作用后,逐渐 改变其形态、性质和成分而重新形成的一类矿物。 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粒径小于5微米,是土 体中最活跃的部分。
(一)物理过程
1.粘粒淋溶淀积过程
粘粒从土壤上部移至下部。该过程有粘粒的机械移 动,也有凝胶和溶胶转化。在土壤中往往形成粘粒淀 积层(粘化层Bt). 2.盐化—脱盐化过程
易溶性盐淋洗出土壤表层和在团伙表层聚集的两 种相反过程。土壤盐分向上运动,在土壤表层聚集为 盐化过程;土壤盐分向下移动移出土体,为脱盐过程。 3.物理风化
铝次之,四者相加共占88.7%的重量。在组成 地壳的化合物中,以硅酸盐最多。
(2)在地壳中,植物生长必需要的营养元素含
量很低而且分布很不平衡。
(3)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反映了成土过程中元
素的分散、富集特性和生物积聚作用。
土壤颗粒分级标准
土壤质地
2. 各级土粒的主要特性 石块 主要是残留的母岩碎块,所含矿物均为原生 矿物,其组成与母岩基本一致。 石砾 多为岩石碎块,其矿物组成与母岩基本一致, 一般速效养分很少,吸持性很差,但通透性极强。 砂粒 颗粒较粗,比面较小,吸持性能较弱,矿质 养分较低,无粘结性和粘着性,表现松散。但粒间 孔隙较大,通透性良好。土壤中含量多时易于耕作, 林木扎根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