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十八章 前苏联新闻传播事业模式)【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前苏联新闻传播事业模式
一、名词解释
1.《同时代人》
答:《同时代人》是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

该刊为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初为季刊,1843年改为月刊。

1847年转入涅克拉索夫和帕纳耶夫之手,别林斯基遂为该刊制定了抨击农奴制度、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派思想的纲领。

1856年车尔尼雪夫斯基成为《同时代人》的主编后,经常刊发有关农民革命问题的文章,成为革命民主派的主要论坛,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1862年,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同时代人》被勒令休刊8个月,复刊后继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866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未遂),转而严格控制报业,《同时代人》被勒令长期停刊。

2.《祖国纪事》
答:《祖国纪事》是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1839年在彼得堡创办。

该刊是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前期由安·克拉耶夫斯基发行,别林斯基主持评论栏目,积极宣传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同保守派作斗争。

后别林斯基同克拉耶夫斯基在政治观点上发生了分歧,转到《同时代人》杂志工作,《祖国纪事》的战斗性有所减弱。

1848年以后,在沙皇政府出版监督委员会的严密管制下,该杂志逐渐带有了学院派色彩。

1868年转入涅克拉索夫之手,重新发扬民主主义的革命传统,抨击专制制度,支持农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因而多次受到出版检察机关的迫害和查封,1884年被迫停刊。

3.《工人曙光报》
答:《工人曙光报》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

1878年彼得堡成立了“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协会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多次领导工人罢工,并于1880年2月15日出版《工人曙光报》,由协会领导人哈尔图林亲自担任编辑。

哈尔图林通过《工人曙光报》宣传协会纲领,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先进作用,主张工人与农民联合起来,争取共同的政治权利,为最终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而斗争。

不久,哈尔图林因制造冬宫爆炸事件和刺杀亚历山大二世,被沙皇政府紧急缉捕,《工人曙光报》随之停刊。

4.《工人报》
答:《工人报》是1897年8月在基辅秘密出版的全俄第一份社会主义报纸。

它的创办标志着俄国工人报刊的日趋成熟。

报纸在创刊号中明确指出宗旨是要使工人认识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历史使命,为在俄国建立统一的社会民主工党而斗争。

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后,《工人报》成为其正式机关报。

但是,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成员不久即被逮捕,《工人报》第三期稿件也被警察搜去,报纸未能继续出版。

5.《前进报》
答:《前进报》是布尔什维克的第一份机关报,1905年1月4日由列宁在日内瓦创办。

孟什维克篡夺《火星报》领导权以后,大力宣传机会主义观点,鼓吹党派自由,为了反击孟什维克的进攻,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前进报》问世。

该报继承旧《火星报》的传统,同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指出无产阶级必须联合一切力量,抓住有利时机,准备发动推翻沙皇政府的武装起义。

1905年4月布尔什维克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创办新
的中央机关报——《无产者报》,《前进报》于1905年5月18日出至第18号终刊。

6.《无产者报》
答:《无产者报》是布尔什维克继《前进报》后新的中央机关报。

1905年5月在日内瓦创刊,同年11月停刊,共出26期。

布尔什维克在伦敦单独召开的“三大”结束后,孟什维克党人利用报纸、传单、小册子等向布尔什维克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说这次代表大会不合法,大会决议对社会民主工党党员不具约束力。

因此,宣传党的“三大”的决议,就成为《无产者报》的首要任务。

《无产者报》发表一系列文章,对“三大”的合法性及其全党性质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同时揭露了孟什维克企图分裂党的阴谋,号召党员和工农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贯彻“三大”决议,为准备武装起义而斗争。

7.《新生活报》
答:《新生活报》是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一份合法日报,1905年11月2日在彼得堡出版。

同年11月20日列宁从国外返回俄国,亲自编辑《新生活报》以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准备武装起义,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

资产阶级政治家恐惧和仇视该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旗帜鲜明的战斗风格,抛出报纸应当“无党性”的言论。

对此,列宁在《新生活报》第12期上发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鲜明地提出了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

《新生活报》的革命宣传,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发行8万多份,成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最大的讲坛。

报纸共出27期。

其中有15期被没收和焚毁,第27期因刊登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宣言而被查封。

8.塔斯社
答:塔斯社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的简称,1925年7月10日正式成立,是苏联的官方通讯社和中央新闻机构。

其职责是向全苏联和国外发布有关苏联和外国的政治、经济、贸易以及其他一切能够引起共同注意的消息。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塔斯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

苏联解体后,塔斯社得以保留。

1992年初叶利钦命令塔斯社与俄罗斯新闻社联合组成俄罗斯通讯社,简称俄通社。

为了保住塔斯社作为世界性通讯社的地位,俄通社仍然保留着塔斯社原有的名称,并以“俄通社-塔斯社”的电头发稿。

1993年年底叶利钦发布命令,把俄通社-塔斯社作为国家通讯社,直属政府领导。

1994年叶利钦又将俄罗斯新闻社独立出来,重新获得国家通讯社的资格,地位与俄通社-塔斯社相同。

9.俄罗斯新闻社
答:俄罗斯新闻社的前身是新闻通讯社,由苏联的四个团体——新闻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对外友好和文化联系协会、全苏政治科学知识普及协会于1961年2月联合创办。

1991年以后,新闻社划归俄罗斯联邦管辖,改称俄罗斯新闻社。

1992年初叶利钦将之与塔斯社联合组成俄罗斯通讯社,简称“俄通社”,以“俄通社-塔斯社”的电头发稿。

1994年叶利钦又将俄罗斯新闻社独立出来,重新获得国家通讯社的资格,地位与俄通社-塔斯社相同。

二、简答题
1.简述《火星报》的创办情况以及它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党过程中的重大贡献。

答:(1)《火星报》的创办情况
1900年秋天,列宁到国外和“劳动解放社”的普列汉诺夫等人商讨了办报的有关事宜,并且亲自拟定了出版计划。

经过耐心说服,普列汉诺夫终于同列宁达成共同创办党报的协议。

1900年12月24日,第一期《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报头上印着当年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的话:“试看星星之火,行将燃成熊熊之焰!”。

《火星报》创刊后不久就迁往慕尼黑出版,自1902年4月起改在伦敦出版,1903年春天起又改在日内瓦出版。

最初参加编辑部的有: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波特列索夫和查苏利奇。

自1901年春天起,克鲁普斯卡娅任编辑部秘书。

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

他在《火星报》上发表了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的重大事件做了评论。

(2)《火星报》在建党过程中的重大贡献
《火星报》在列宁主持的三年期间里,为俄国革命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通过对经济派的批判和斗争,使多数地方工人组织摆脱了机会主义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建党准备了思想基础。

②通过代办员网的广泛努力,把分散的地方组织联结起来,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③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准备了正确的纲领。

总之,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完成了初步统一党内思想、联合各地分散的组织、筹备召开党代会的艰巨任务。

④鉴于《火星报》为建党作出的巨大贡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表彰其历史功绩,并宣布它为“党的中央机关报”。

2.简述十月革命前列宁的报刊活动。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研]
答:十月革命前列宁的报刊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894年,列宁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等著作,深入批判了民粹派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改良主义的政治纲领。

1895年,列宁创建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为了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
决定创办协会的机关报《工人事业报》。

列宁为该报写了社论《告俄国工人》和《我们的大臣们在想什么?》、《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两篇文章。

但因1895年12月8日晚列宁及斗争协会的其他领导人被警察逮捕入狱、创刊号稿件被没收,《工人事业报》未能问世。

1896年底,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秘密出版了不定期的《彼得堡工人小报》,该报只出两期就被沙皇政府查禁。

(2)由于社会民主工党的思想分离、组织涣散,列宁提出了创办一份全俄政治性报刊,以便组织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的主张,1900年12月24日,第一份全俄政治性报刊《火星报》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办。

《火星报》的编辑人员由列宁、普列汉诺夫等六人组成,而实际负责整个编务工作的是列宁和马尔托夫两人,列宁是《火星报》的灵魂。

在《火星报》第一号社论《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列宁把建立一个坚强的、有组织的、紧密联系工人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办报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火星报编辑部声明》中,列宁明确、严格地规定了《火星报》的办报方针——党性方针。

1901年1月5日,《火星报》发表了列宁《从何处着手?》一文,文章论述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具体计划,并指出:为了把各地的工人运动合成为一个全俄的运动,第一步应当是创办全俄的政治性报刊。

1903年7月,俄国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标志着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

会议通过党纲,并把《火星报》正式定为党的机关报。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等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并退出《火星报》编辑部,从此,俄国社会工党内产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和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

(3)随着1912年工人运动高潮的来临和革命形势的飞快发展,在列宁的指导下,斯大林、阿尔钦斯基、坡列塔耶夫于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创办了《真理报》。

该报继承和发扬了列宁在《火星报》的革命传统,保护党性的纯洁、重建革命政党和对无产阶级民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