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除杂草,必种庄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欲除杂草,必种庄稼

——育人方法拙见(建构学生精神世界拙见)康德说:“人的目的是‘做人’”。而“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人”。教育之本是做人。做人就要建构好精神世界,在一个人形成正确三观的受教育阶段尤为重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做一个有高雅趣味的人,乃是教育之本。

然而在校园的一些角落,公交车等公共场所,有学生的地方,男同学谈论最多的是游戏,甚至有的学生过于迷恋游戏;女同学谈论最多的是吃穿,有的过于比吃、比穿。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什么占据主导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学生接受这么多年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还有那么多不文明行为,还有那么多学生庸俗,格调低,境界低……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该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好精神世界,去除精神家园的杂草呢?一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弟子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要去除学生精神世界里的杂草,根本上解决的办法也是种上庄稼。

一、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古代《晋书·乐志》)这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形成人好的性格与行为。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贝多芬认为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可见,古代先贤都把音乐作为教化的工具。而现在的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往往是是靡靡之音。表达的往往是情爱,伤感的,低俗的,使人消沉,使人消极……如果我们能够积极主动给学生播种积极向上、健康的歌曲,就不会长出更多的莠草。选一些校园歌曲,熏陶真挚情感,感悟校园生活;选一些励志歌曲,积极乐观,健康向上,鼓舞士气,催人奋进;选一些爱国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中华民族英勇无畏、不断奋进的民族精神。每学期举行四次歌曲比赛,就像鸟忘记瓢虫是苦的那一刻,及时让鸟知道一样,始终保持着教育主导地位。

二、发挥文学的陶冶作用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为历代读者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读“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千年之下,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不禁胸襟开阔,有湘江美景一览无遗之感。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自然会感到作者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好的散文或赋陶冶人的性情,给人精神上愉悦。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感受王勃怀才不遇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精神等。如果连续、系统播种文学的种子,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不会荒芜!每学期举行四五次诵读比赛,主要由语文老师完成,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就指日可待。

三、发挥国学的育人作用

中华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学术辉煌,文献丰富,世所罕见,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开拓思维,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一个失去根基的大厦,必然倒塌;一个失去根基的人,必然飘摇、躁动。一个失去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时代,必然浮躁、盲从,失去判断力。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诵读《三字经》,诵读《弟子规》,诵读《论语》《大学》《中庸》……讲读《道德经》,讲读《庄子》,讲读《孟子》……当然讲读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现实等因素有所取舍。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播种国学的种子,必会花香四溢,硕果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