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文言实词复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课件
类型 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
释义
示例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 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道”的本义
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是“路,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 如“本”的引申义为“根本、本来、原本、基本”,
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道”的引申义为“方法、道理、主张”。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 如“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
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 假借义
的含义。
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 “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读音相同,被 借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 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同“早”。
(五)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 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为陪衬。
文言建构(1)——文言字词的疏通 文言实词
学习目标:
• 1、掌握五类文言实词的语言规律,能准确分析
• 2、即时训练,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这些词构成了文言 文的主体,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多义实词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积累并通晓一些 古文化常识,不仅对读懂古诗文很重要,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的失误,这也是高考翻译中常考的热点。一般分为以下
几类:
类型
示例
词义扩大
江间波浪兼天涌[《秋兴八首(其一)》 古义:特指长江。今义:泛指所有江河。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文言实词课件
• (3)履
[古义]①动词。践踏,踩。②名词。鞋子。 ①足之所履,(《 庖丁解牛》) ②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履》)
[今义]①践踏,踩。②鞋子 。③脚步。④履行。 (4)再 • [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 [今义]①又一次,第二次,多次。
②继续,还有。
1.荆轲顾笑武阳。《荆轲刺秦王》
回头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
看
3.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
访问
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顾念关心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考虑顾及
6.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屈原列传》
7.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
对策
注意积累 学会推断
第 二 课 时(古今异义)
一、复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文言实 词的古今异义现象。 2、积累文言古今异义实 词。
二、考点解读
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 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 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弱化 强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实词的多义项,更需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当堂训练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道
(1)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3)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5)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整理(共39个)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锐不可当”)19.道①道路。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法课件
即时训练1: “借”,借助
“肆筵”与“设席”相对应,
有群丐过其门,见(来懋斋)先生字家意相罗同杯:盘陈,设必,摆有放所谓喜事
者。遂麇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
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
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 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 败”鱼肴相馁为对”虚应与设,“。字肉虽然,与其鱼 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意就相座同,:腐吾烂将为东道主而畅 饮焉。”课群内丐《登过堂秦醊论》,“醲秦饷以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 先生赐以酒区食区之,地固,属致非万分乘之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
2、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 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袒 3、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陈情表》“听臣微志”:准许,成全
4、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严惩不贷”:宽恕
4、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接近,迫近
法予之杖。“百矫司枉惴过恐正,”:多纠患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
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根丑据诋句。意瑞:亦聚集屡,疏凑乞钱休;,
“殓”:装殓
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
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
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熊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
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古今谭概》 古人把璋给男孩子玩。璋:一种玉器; 古人把瓦给女孩子玩。瓦:原始的纺锤。
高三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专题复习课件
1.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 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02X年新高考Ⅰ卷
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支 援魏国,将怎么办呢?”
2.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
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
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
容城人孙奇逢,是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都认为光斗对京城所管辖地区人民有恩德,
醵jù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
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他们。
梦熊:生男 弄瓦:生女
古人把璋给男孩子玩。璋:一种玉器; 古人把瓦给女孩子玩。瓦:原始的纺锤。
202X年新高考Ⅱ卷:翻译画线句子
吴汉性忠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
息,上安稳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
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能
皇上有时派人看吴公在做什么,派出的人回来说正在准备作战进攻的装备。
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皇上常常说:“吴汉比较令人满意,他就是一个对国家有举足轻足影响的人。”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
吴汉回来,批评他们说:“军队出征在外,官兵们用度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产呢?”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从”通“纵”:纵横;
“反”通“返”:返回。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课件
译文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二十九岁时,开始读经 集的史书,提学江左谢墉,特意提拔先生为贡生。每次 考试,另为一榜,名列各位考生之首。侍郎曾经对别人 说:“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 以容甫为老师。”他被看重就像这样。
3 多义实词
多义实词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 意义的一种语言现象。
支:通“肢”;肢体。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同“才”;才能。
3、更换偏旁 惟陈言之务去。
惟:通“唯”;只,只有。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振:通“震”;震动。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小 试 牛 刀 坐:因……犯罪,触犯法律。
“向”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 骨文 ,从宀,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 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兵”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 骨文 ,其古字形像双手握着武器的样子。本义就是指作战用的 武器,也称兵器,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
根据字音推断
1、音同,即声、韵母都相同。(形同)
一夜飞度镜湖月。 人穷则反本。
度:同“渡”;渡过,越过。 反:同“返”返回。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同“熟”;仔细。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同“按”;审察,察看。
2、音同,即声、韵母都相同。(形不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同“早”,在先
古义指葱蒜等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今指鱼肉等肉类食品。 6、禽者何?鸟兽之总名。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课件
• [即时小练2] • 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作状语的词语并释义。 • ①夜缒而出( ) •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 ③卒廷见相如( ) •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 ⑤辇来于秦( ) • 答案: • ①夜:在夜晚 ②南:向南 • ③廷:在朝堂上 ④犬马:像犬马一样 • ⑤辇:坐辇车
(二)形容词活用
• 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 “道”的本义是“路,道路”。
• 2.引申义 •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 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峙或者相关联 的关系。
• 3.比喻义 •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 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 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如:
• 4.假借义 •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 的意义。
三、通假字
• 通假,是中国古汉语的用字现象 之一。 • 1.判断该字有两个条件: • (1)通假字自身特点:a.读音相 同或相近;b.字形相近。 • (2)语境条件:当某个字用它的 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 可以考虑其为通假字。 • 2.通假字的类型
(1)同音通假; (2)近音通假; (3)形近通假。
【提示】
• 1.词语的古义和今义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如“诛”,古今都有“杀戮” 之意。
• 2.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遇到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时,要考虑古 今异义现象。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课件
想一想:
1、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
“我夫人有娠,梦熊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
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 未已,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
梦熊: 生男 弄瓦: 生女
“果双生一男一女”
2、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1、 斫而为琴,弦而鼓之
砍,削 名词作动词,装上琴弦
名词作动词,弹奏
2、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匣:名词用作动词,把……放在匣子里 。 期年:周年。 适:到。
3、易之以百金 易:交换,买。
4、希世之珍也 希:通“稀”,少有 。
高处不胜寒。 《水调歌头》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六、知识迁移法
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 运用,迁移到课外。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六、知识迁移法
练一练:
1、除南清河太守
联系:《陈情表》“除臣洗马”,意思是:授予官职。
眇: 双目失明。 “问之有目者 ”
一、借助语境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言实词词义 推断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 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已知条件加以仔细 研释,推断出其意义。
一、借助语境法
练一练:
1、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 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
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 子,必将有所成绩。”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 子,必将有所成绩。”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
2、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技巧
1.典例示范
➢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小箱子
➢方其系燕太子父子以组。
丝带,绳索
2.熟记常见部首
钅(金)、木、氵(水)、火、土:
与五行有关。刂(
刀)、弓、矛、戈、斤(斧)、殳:
与 兵有器关。马、牛、
羊、犭、鸟、虫、隹:
与 有关。动讠物(言)、辶、
忄(心)、彳(行):
与 有关。 行为
纟:与丝麻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尸:与 有关。
身体
女:与 有关。冖妇:人与 有关。
笼系罩:与 有关。求:与 有关。 捆绑
旨:与 有关。
页:与毛皮有关。
目:与美味有关。皿:与 有关。
首宀、户:与 有关。攴房舍 片:与
有关。
敲击
刑具
死亡
文书、文件
微点小练P131
在原本考查“文化常识”的选择题中,结合文本出现的内容与高中学过的 文章对实词进行考查。
真题演练 2024新高考卷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评分参考: (1)“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 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
微点小练P130
(1)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后汉书·王梁传》)宥 :______(_1_)_宥__:_宽__恕__。___【__虽__然__受__到___宽__恕__,_仍__然__坚___持__谦__逊__退__让___。__】__(2)百姓怨望 而海内(叛2)矣望。:怨(恨《、过不秦满论。》【)望百姓怨恨,天下背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3)。擢(:提《拔陈。情【表受》到)擢过分提拔,恩宠优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议治乱之 本根,求(4祖)治宗:之安故定事。。【(讨《论润安州定谢与上混表乱》的)治根本,寻求先代帝王办事的旧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消息盈虚, 终则有(始5)。息(:增《长庄。子【·秋万水物》生)息息与衰减进退有始有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益跅(tuò) 弛,不问(6生)跅产:,与遂“大弛困”,寻同死义富,放阳纵。。(《【周更维加城放传荡》不)羁跅,不过问家中的生计,于是 :______极__端__困__顿___,不___久__死__于__富___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1. 爱:喜爱;热爱;爱护;爱惜;吝惜;通“薆”,隐蔽;吝啬;亲爱的。
2. 安:抚慰;安置;使……安定;安稳;安定;哪里,怎么;哪里,哪儿。
3. 被:被子;覆盖;施加;遭受;表示被动;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披散。
4. 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加倍;通“背”,违背,背叛。
5. 本:草木的根;草木的干、茎;根本;本业;庸俗,浅陋。
6. 兵:兵器;士兵,军队;战争;军事。
7. 病:重病;弊病;生病;使……成病态;担心;责备;困苦;疲劳。
8. 察:细看;看清楚;详审;明察;考察和推举;精明。
9. 朝:朝见;拜访;朝廷;朝代;对,向;早晨。
10. 曾:曾经;竟,竟然;通“增”,增加。
11. 乘:驾,坐。
12. 从:跟随;依顺;从事;依傍;使……跟从;随从的人;指堂房亲属;通“纵”,合纵的盟约。
13. 当:遮挡;对等;占据;应当;掌管;判决;表处所;表时间;表必然;表未来的时间;通“倘”,表假设。
14. 道:道路;途径;道义。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的理解与积累
释义
征讨,攻打 砍,采 自夸,炫耀 敲打 声讨,讨伐 排斥 讨伐 夸耀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 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 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
(2)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 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有密有疏。例如:
3.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 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如:
〖即练即悟〗
1.解释下列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1)负
教材例句
释义
教 材 寻 本
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③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④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 ⑤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
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
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 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改庶吉士,授检讨( 官职名称 )
想 ⑧生杀予夺
⑨夺席谈经
释义
强取为己有 耽误
强行改变
强求,争夺 胜过 猛然涌出 压倒,超过 剥夺 夺取
(5)伐
教材例句
教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材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谏太宗十思疏》 寻 ③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 本 ④ 金伐鼓下榆关《燕歌行并序》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精选5篇)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精选5篇)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1】①败坏,毁坏。
“有难成而易败者”(北京卷)“于是纵散约败”(《过秦论》);“奈何欲以乱败郭氏”(《段太尉逸事状》)。
②失败。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③打败。
“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殺”(《殺之战》)。
④凋残,衰落。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2】①吝啬。
“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江苏卷);“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喜爱,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④爱惜,顾惜。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吝惜,舍不得。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⑥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2.按:①查验,追究。
“上官按之不得实”(?·四川卷)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握住。
“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
③控制,抑止。
“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④用手向下压或摁。
“则以平板按其面”(《活板》)。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3】①并列,靠近,相连。
“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天津卷);“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江西卷);“比岁蠲,比岁免”(·江西卷)。
②比较,相比。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③及,等到。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④比拟。
“自名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
⑤合。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道遥游》)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4】①答复。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全国卷I);“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
②报告,告诉。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实词推断十方法课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迁移练习: 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适当:恰好挡住
遇到与现代文表述 一样的词组,要多 留一个心眼!!!
重法不用,而民自治 自治:自然得太平
双——拆分 单——组词
八、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 推断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 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的翻译 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文言文专题复习
实词推断十方法
一、联想推断法(联系所学过的文言 实词意义和用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 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 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 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浙江卷
例: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 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 三、字形分析法 •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
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大概方向。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 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 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 “v.治玉(”雕。刻)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
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 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
高考实例:202X年全国卷一
翻译划线句子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既至杭, 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 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 甚众。……(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shū) ”者词义与 兵有器关;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
中国风
①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意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六魏军两座军营。
②(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
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
2025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3、偏义复词
2、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知识网络】
4、古今异义
录
目
本字
通
假
借用之意,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替代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通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在解释通假字时我们一般用“通”来表示,如“A通B”。
分组讨论,找出辨别通假字的方法
积累常用通假字
依据字音推断
依据字形推断
一
二
三
①五万兵难卒合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仓促
积累常用通假字
一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②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
课本复习:
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涂( )有饿莩而不知发。某所,而( )母立于兹 。王必无人,臣愿奉( )璧往使。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文中的通假字有:傍——旁 不——否 嘿——默 息——熄 坐——座 乡——向 亡——无 寤——悟
1.(2020·当阳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迁山阴令,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词积累
读qǔ。歌曲,乐曲。宋玉对楚王问:“是其~弥高,其和弥寡。”
1
2
3
64.【曲】
不弯曲,跟“曲”相对,又跟“枉”相对。荀子劝学:“木~中绳。”引申为正直。论语颜渊:“能使枉者~。”(枉:不正直。)引申为有理。用作动词时,表示认为有理。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自魏其时,不~武安。”
驿车,驿马。苏轼荔枝叹诗:“十里一~飞尘灰。”按,“置”字的意义随时代而不同:大约在先秦时代,“置”指驿车;汉代以后,“置”指驿马。
69.【置】
01
停止。论语子罕:“欲~不能。”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朝,出止车门。”
02
罢免,撤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
查考,考察。贾谊治安策:“~之当今之务。” 也写作 “案”。论衡问孔:“案圣人之言,上下多相违。”
按照,依照。商君书君臣:“缘法而治,~功而赏。” (缘:依据。)
74.【按】
休养,休息,调养(后起义)。李清照声声慢词:”乍暖还寒时候,最难~息。“
01
扶。 木兰辞:“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 引申为携带,牵拉。汉书霍光传:“乃~光西至长安。” 按:“将” 的意义非常广泛。凡手的动作,近似於扶、提、携、持……等等,都叫“将” 。
偕同,结交,亲附。左传僖公三十年:“失其所~,不知。” 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读yù,去声。参加,参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且灌夫何~也?”这个意义又写作“预”。
78.【与】
介词。跟,同。左传僖公四年:“齐侯陈诸侯之师,~屈完乘而观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实词分类复习+课件69张
石
(
他实际上 ) 他实际上
②左· 右皆引试之( 近臣,随从) 近臣,随从
③所用不过· 三石( 不超过 不超过 )
④而终身自以· 为九石(
认为
认为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
译
文
:
此 弓 (的 强 度 )不少 于九石 ,除了 大王, 谁能使 用它?
___此_弓__(_的_强__度__)不__少__于_九__石__,__除_了__大__王__,_谁__能__使_用__它__?_____
士。
〖即练即悟〗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客有过(拜访)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冲),傍 有积薪(柴草)。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 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记取)言 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 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 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节下贤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勾践)自己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 (勾践)自己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
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
引申义的引申方式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 或者相关联的关系。词的引申方式有两种: (1)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 申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例如:
(2)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 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有密有疏。例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复习
教学内容:如何推断实词的词义
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
下面提供的八种方法,在推断和解释文言实词含义上还是非常有效的,对考生复习也会有帮助的。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如:辨析下面一组加点字的实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简析]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2.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
例如: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简析]两句话同出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
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
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二、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同一位置;上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例如: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⑤通五经,贯六艺
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简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②句中“怀”与“握”同义,则“瑾”和“瑜”也同义,均指“美玉”。
③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④句中“亡”与“北”同义,均指“因打了败仗而逃跑的人”。
⑤句中由“通”可知“贯”的意思为“通晓,精通”。
⑥句中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反,“忧劳”的意思“忧思劳苦”可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安逸享乐”。
三、语法分析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例如: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③信义著于四海④怀信侘傺
[简析]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
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
③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
④句“怀”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忠诚”之意。
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凭借基本实词的积累,或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比照时可着重下面几个要素。
1.联想课文语句运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是:对课本上学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善于归纳总结,分类记忆,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多记例句,对于典型语句,一般要能做到出口成句,并对其意义、用法等特点了如指掌。
这样,在遇到某个文言词语的时候,就可借助所学知识进行比照推断。
请看高考试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以上四句中加点实词,皆可在课文中找到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和用法。
2.联想成语推断。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例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再如: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名副其实(副,符合)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运斤成风(斤,斧头)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殚,竭尽)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一蹴而就(蹴,践、踏,用脚踢)
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尽职守(恪,谨慎而恭敬)
五、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例如:①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②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简析]①句也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②句也为对仗句,“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
六、借助字形推断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的意思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例如: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③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简析]①句中的“组”是以“纟”为偏旁,可以知道词义和绳索有关,前边有“系”
(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带子,绳索”。
②句中的“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在结合前边“分”“离”为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③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
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
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
在这一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例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