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的理解和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归四逆汤的理解和运用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组成】当归三两(12g) ,桂枝三两去皮(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3g) ,甘草二两,炙(6g),通草二两(6g),大枣二十五枚,擘(9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当归四逆汤可以看作是桂枝汤的加减,桂枝汤去生姜,加上通草、细辛、当归三味药。桂枝汤本身可以疏通经脉。当归,《本草纲目》记载道:“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之痛,和血补血。”当归常与芍药相配,用于妇人腹痛、月经不调等。细辛最能发散风寒而止痛能治骨节疼,能开痹气,通草可通络。肝脉血虚受寒,寒滞肝脉,所以必须加桂枝、细辛、通草通阳以散寒,与当归、芍药相配还有调和营卫、调和气血的作用。大枣用得最多,用二十五枚,赵本作十二枚,补津液,补脾胃,使细辛不会发生流弊。

一、抓住三个主证:血虚、冷、痛

“手足厥寒”就是手脚偏凉,本方证的手足冷,以指尖为甚,虽夏天亦阴冷异常,四肢逆冷,故方名“四逆”。《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因此,三方用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温热暑疫全书》)“脉细欲绝”提示阴血不足。临床上运用当归四逆汤应抓住三个主证:一是血虚,血虚是病机,此处以病机代症状,指唇爪不华、面色苍白、目涩头晕等;二是冷;三是痛,腹痛、头痛、腰痛、腿痛、脚痛等,大多遇冷更剧。临床上,只要抓住

血虚、冷、痛三点即可用,是肝经循行的部位也可以用。故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雷诺氏病、红斑性肢痛、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坐骨神经通、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齿痛及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有较好的疗效。本方证尤见于体瘦、面青白的女性,若体型肥胖者的肢体冷痛,应注意其他方证的存在。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经脏两寒

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用治“内有久寒”。吴茱萸性热,有良好的止痛、止呕作用。对于寒性的头痛、胃痛、腹痛等尤为常用。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吴茱萸、生姜,使本方的镇痛、止呕作用优于当归四逆汤,伴头痛、恶心、呕吐,尤其是巅顶头痛比较合适。厥阴病篇里的血虚经寒是指肝经有寒,“内有久寒”是指肝脏有久寒,肝脏有沉寒痼冷。此为经脏两寒,经寒用当归四逆汤,脏寒用吴茱萸汤,经脏两寒就是把两个方子结合起来,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吴茱萸、生姜,起到经脏同温的作用。

三、肝体阴用阳,慎用燥药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肝体阴用阳,“体”指肝脏的本体,“用”指肝脏的功能活动。以阴阳论,肝经为厥阴,肝脏通于春气,是阴阳变化的转折点。因此五脏之肝,实为阴尽而阳生、阴阳合一之脏。

方证上,加味不用附子、干姜等热药,而用吴茱萸、生姜、桂枝、细辛等。少阴以阳虚为主,阳虚的寒证是水中的火不足,可用干燥之药,如干姜、附子;厥阴体阴用阳,肝藏血,怕燥药劫阴,虽是久寒,也只用吴茱萸、生姜,不用附子这一类药。乌梅丸里有附子,是因为乌梅丸以酸敛的乌梅为君药,可保肝之体,是有制之师。因而,临床治肝经之寒要注意燥药的运用。否则,血虚有寒,只知祛寒,用燥药则伤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