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概况_吴国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3473/ ki.issn.1002-3186.2001.01.019

第16卷 第1期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Vol。16No。1 2001年1月JOU RNA L OF BEIJING AGRICU L T U RA L COL LEGE kJan。2001

文章编号:1002-3186(2001)01-0089-05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概况*吴国娟1 张中文1 穆 祥1 刘凤华1 稻富秀夫2 长泽 弘2 (1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系,北京102206;2明治大学农学部,东京2148571)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免疫增强剂(immunoenhancer)属于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s)的范畴。免疫调节剂是指能调节、增强、兴奋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一大类药物[1]。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广义上的免疫调节剂应包括免疫增强剂(或促进剂immunomopotentiato r)以及免疫抑制剂(immunodepression),但因后者主要应用在器官移植排斥方面,多为另论。本文主要对前类的免疫增强剂中异军突起的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方剂、有效部分或有效成分

1.1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单味中药

据《中药大词典》记载,我国中草药的品种已达5767种,居世界之首,其中近200种中草药具有免疫活性[2,3]。包括扶正固本类,多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人参、黄芪、灵芝、茯苓、五味子、淫羊霍、鹿茸、枸杞等。补阳药如仙茅、锁阳、菟丝子、肉桂、黄精等,有促进抗体形成作用;补阴药如天冬、北沙参、炙鳖甲等有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4];活血化瘀药如川芎、红花、丹参、鸡血藤、桃仁等[5];清热类药如蒲公英、金银花、黄连、黄芩等;少数解表、固涩、止血、泻下、驱虫药物,如柴胡、仙鹤草、大黄、薏苡仁等也有增强免疫的作用[6]。

1.2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方剂

研究发现,影响免疫作用的中药方剂有很多,如桂枝汤、银翘散、柴胡汤、六味地黄汤、白虎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7]均能增强免疫反应。多数解表方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体液免疫。兽用当归散对应激状态下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收稿日期:2001-01-20

*北京市教委资助课题项目(2000年)

1.3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有效部分或有效成分

1.3.1 多糖 多糖是许多中草药的主要免疫活性物质,从中草药中提取的多糖很多,如甘草多糖[8]、人参多糖[9]、黄芪多糖[10]、刺五加多糖[11]、牛膝多糖[12]、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猪苓多糖、云芝多糖、当归多糖等相继报道[13],多糖类成分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目前,已找到多糖结构与其免疫活性的构效关系,一般有:具有不同类型不同组分的甙键接连的多聚糖;多聚糖键上的β甙键多为活性所必需,支键存在对活性有益,存在三级结构;分子量在2万以上[13]。

1.3.2 甙类 在甙类化合物中,人参皂甙、黄芪甙、白芍总甙[14]淫羊霍甙[15]、雷公藤甙[16]、大豆皂甙[17]等都有免疫增强作用。

1.3.3 生物碱及挥发性成分 苦豆草中分离到的总生物碱及大蒜中提取的大蒜素,都能增

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18];大黄素、丹参素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从而增强

机体的免疫功能[19]。

2 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特点

2.1 广度的多交叉性

2.1.1 横向联系多学科交叉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早期研究工作大多集中在中药引起免疫功能变化上,将其作为该药的免疫学效应。故研究仅局限于免疫学与中药学的范畴之内。目前已形成了分子免疫学、免疫细胞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免疫病理学、免疫生理学、免疫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免疫学、免疫药理学、中药免疫药理学、生殖免疫学、血清免没学、肿瘤免疫学、自身免疫病等分支学科,各学科相互渗透,促进了免疫学的迅速发展。

2.1.2 药物筛选、质量认证、抽提方法、有效成分提取上弃去传统老药工的作坊方式,大多利用现代分析仪器[20-22]完成,使检测方法多样性,为中药研究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1.3 辨证施治与疾病动物模型 辨证施治是中兽医的精华所在,它体现了整体水平、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而疾病动物模型、癌细胞等细胞的多选择性使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用糖皮质激素制作的免疫抑制模型[23]、用中兽医理论制作的肾虚模型[24]、快速衰老模型[25]等被广泛的用于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中。

2.1.4 药物剂型与实验体系 目前中药的剂型有多种多样,但实质上是两大类,一类为原药水煎或干粉,另一类为有效成分提取物。前者多用于药物筛选或体内实验,但不用于体外实验,而体外实验则多用后者。目前中药在剂型改进上吸收了西药喷雾剂、冲剂、针剂、缓释

剂[26]等加工制作工艺,改变了中药的传统汤剂,使给药更加方便。

2.2 深度的多层次性

2.2.1 由整体研究水平向细胞、分子、基因水平迅速扩延 自70年代以来,免疫学的研究已开始向这方面转化,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工作也紧随其后。一般来说,如果中药的有效成分是增强免疫功能的,则应进一步对免疫细胞的类型、亚群进行研究,同时观察细胞因子,再深一层考虑则是关于信息传递及基因调控等。目前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已成为研究免疫细

胞的核心问题,CD 4、CD 8[27]、基因转导[28]、中药诱生干扰素[29]的研究工作已全面铺开,中药

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已渗入到原癌基因所致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中[30]。

90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第16卷

2.2.2 由中药复方研究到单方、有效部分、有效成分 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单味中药、有效部分(包括溶于水的、溶于有机溶剂的、挥发性的)、有效成分逐步被提纯出来,并用于体内外实验研究。单味药也是一个 小复方",而中药单体正象单克隆抗体一样,针对性强,药效明确,作为体外研究是首选对象,也是改建中药结构的基础,但要作为临床用药则还要作大量工作。

2.2.3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有人将西药中血药、组织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测定方法应用在甘草甜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上,以研究免疫增强剂的经时过程。

2.2.4 中药双向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剂量/功能依赖性中药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在免疫增强剂研究中非常重要。中兽医基础理论的一个中心论点即为整体观,其核心为平衡,强调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及机体内各部分的协调平衡,平衡对动物至关重要。经研究人们发现许多中药或其活性成分对机体免疫功能呈双向调节作用。即剂量依赖性和功能依赖性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剂量依赖性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表现为小剂量(或低浓度)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大剂量(或高浓度)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如雷公藤、淫羊藿、白芍、绞股蓝、黄芪蒲黄、香菇、枸杞等);而功能依赖性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能使机体紊乱(亢进或低下)的免疫状态恢复正常(如人参、白芍、蚂蚁、鸡血藤、女贞子、地骨皮、杜仲、旱连草、淫羊藿、香菇、北芪等),即重新达到平衡。因此,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或其活性成分在防治感染、肿瘤和免疫功能紊乱等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中药双向免疫调节的因素有两个,第一是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免疫亢进或免疫低下)常引起中药的趋中型双向调节作用,即中药通过振奋不足或抑制过亢而使失调的功能活动和过多过少的生理物质恢复到正常水平。某些中药或其活性成分对正常机体的免疫功能没有显著影响,但它们能使机体异常的免疫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第二是药物所含的复杂成分/拮抗成分,每味药皆是一个小复方,产地、用药部位、采集与贮藏时间、加工与炮制方法等不同,都会影响其治疗作用。中药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常与其所含的不同有效成分或拮抗成分有关。中药的双向免疫调节是中药的优势,也是研究的难点,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2.3 发展上的高速度

现代免疫学发展上的高速度,对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深入性和多面性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核心问题是把高起点的技术方法与先进的科学理论相结合,才能保证其高速发展。

3 免疫技术在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中的应用[1]

3.1 免疫化学技术

包括各种类型的免疫沉淀检测方法:单、双相免疫扩散,各类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流电泳、酶免疫电泳、荧光免疫电泳、火箭电泳、等电聚焦电泳)。近年来又出现了免疫转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蛋白质先电泳分带,然后将其转移到醋酸纤维膜上,用标记信号分子(同位素、酶、荧光)的抗体进行结果判定。

3.2 主要细胞免疫技术

已测定T 细胞为主的E -玫瑰花结试验;3H 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移

动抑制试验;以测定B 细胞为主的EA 、EAC 、溶血空斑形成试验(PFC ),脾细胞介导的羊红细胞溶血分光光度法;以测定中性多核白细胞为主的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试验,鲁米诺依赖的化学发光试验;测定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白细胞的脱颗粒试验;细胞毒试验,包括测定C TL 、2001年 第1期 吴国娟等: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概况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