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生活论文物理现象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的生日那天,要煮鸡蛋给我妈妈吃。所以每年生日来临时,我都会煮五个鸡蛋,先给妈妈一个,然后给爸爸、姐姐、哥哥,最后是自己。但是那时我才四五岁我也不知道那样做代表什么意思。直到上中学我才明白邻居大妈教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她教我这样做是让我明白“儿生母苦”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生命都是母亲忍着十月怀胎的艰辛,冒着生命的危险和无比的痛苦才造就的,所以我们的生日也叫做母难日……
生:我觉得我很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感到很内疚,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说着很多同学流下了眼泪)。
生:我要好好读书,报答我的父母。
生:以后到了母亲节,我一定给妈妈带去我的祝福和问候。
师:我们对父母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和理解他们,减轻他们的压力,给他们快乐。他们的爱就在屋檐下,我们的爱也应该在屋檐下。因为那里有我们温暖的家。给父母关怀和爱,作为山里的孩子,我们的经济条件和生存环境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给父母送去节日的礼物,我们就用我们最简单的行动的行动去表示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父母感受到来自我们的爱呢?
生:周末回家做完作业,我就去帮助爸爸妈妈干农活。
生:我可以在时间允许时,做饭给他们吃。
生:我回家可以帮父母洗衣服。
……
师:关爱父母,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关爱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只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习惯了来自父母的关爱,却忽略了我们也应该关爱父母,给他们一份帮助,一份支持,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我们的爱,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为建立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奉献我们的力量。让我们学会感谢那生我养我的父母,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帮助父母,让他们也分享来自我们的爱。大家一起来朗诵汪国真的诗《感谢》(全班齐颂)。
面向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达到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而且,生活化的课堂对日后在社会中与人交往、走向自立自强的生活道路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所以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挖掘思品课程教育资源,使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责任校对:林梦婉)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索Ξ
———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
杨立华
【作者简介】 杨立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第三民族中学教师(瑞丽678600)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南方,与缅甸接壤,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少数民族人口几乎占到了德宏州总人口的一半。德宏州统计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3173万人,占总人口的31185%;景颇族12189万人,占12117%。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也以傣族、景颇族居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教学资源与内地,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物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难以直接教给学生。按照《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加强物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物理教学更符合当地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能力。所以发挥民族文
Ξ本文是云南师范大学王艳玲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能力与有效培训研究”(CMA090129)的阶段成果之一。作者为课题参与人。
化的优势,把民族文化与物理教学结合,实现教学生活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笔者通过实践探索也发现,借助德宏州特有的民族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将民族特有的文化与物理文化结合在一起。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从本身的实际生活中,体验物理文化,从民族自身的角度去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运用学生熟悉的民族节日和活动,创设教学情景
傣族的传统节日以“泼水节”为主,期间伴随有孔雀舞、象脚鼓舞、刀舞、蜡条舞等并配以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伴奏,还有划龙舟比赛、放飞灯等。景颇族正月十五的“目脑纵歌”节,同样有万人舞蹈,演奏着景颇族的音乐,整个场面气势如宏,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在物理教学中,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声现象”,正好可以运用这些民族节日和活动的场面,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们,创设各种声音的场景,学生能够更加亲切、熟悉,更加容易联想实际生活,进入到声音的世界当中,自然的切入到第一章“声现象”的主题。在声音产生的演示实验中,可以用葫芦丝代替铜笛,用象脚鼓代替大鼓,演示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从而使傣族、景颇族学生更加容易去接受关于声音的物理认识。节日中还会举行赛龙舟、放飞灯等传统活动。这些可以做物理教学的素材,如赛龙舟可以让傣族、景颇族学生在亲身的经历中,感知到九年级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第四节“力”的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放飞灯”可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再把其中的物理原理“空气受热,密度变小”和相关的浮力知识相联系。
二、结合当地的地理资源和民族建筑风格,开展物理探究实验
德宏州地热资源丰富,潞西、瑞丽、陇川、梁河、盈江等县市附近的村寨里,都有大大小小的温泉,结合“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教学内容,可以给学生布置《实地探究地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为题的科学小论文,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运用能量的知识,完成作业,丰富学生课外实验,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和原理的表述能力,感受到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性。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运用这些特色的民族建筑,可以将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中第一节“压强”的知识结合实际,让同学们回到家中,亲自测量受力面积,并利用密度知识估测竹楼的质量,运用压强的计算公式计算竹楼对地面的压强大小,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同时也提起学生对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好奇心。
三、运用当地特色水果和工艺品生产工具,探究相关的物理知识
德宏州有着丰富的水果资源,如柠檬、菠萝、芭蕉等,都是傣族、景颇族学生容易找到的水果。在“探究水果电池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里,各式各样的特色水果可以丰富学生实验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水果多可以从自己家中采集,方便了学生,也降低了实验成本。
对于傣族、景颇族学生们有很多自制的工艺品和小玩具,如竹筒枪和弹弓可以让学生认识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的力学知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对弹力知识的认识。“响裹筒”(用一段长约15厘米左右的细竹,两端开口,成管状,配一竹条,能以先前的细竹的内径相吻合,先将湿纸捏裹成球状,放到一端竹口中,用竹条塞进细竹内的中间位置,再用另一个湿纸球放到竹口中,用竹条猛力塞进,先前放入的湿纸球从另一端口飞出)展现大气压强的物理知识。把“响裹筒”进行改进,用蘸酒精的纸作为湿纸球,就可以演示第十六章“热和能”第二节的“物体内能的改变的方式: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当空气将推动湿纸球飞出时,可以在竹口看到有白雾,说明周围空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的结果。同样能够反映出课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