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麻醉知多少

外科手术麻醉知多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7698973.html,

外科手术麻醉知多少

作者:贾运华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6年第07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科手术技术越来越成熟,手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越来越完善,手术中病人的安全系数也越来越高。

外科手术可简单分为大、中、小三类。大手术要求的条件比较高,要等级较高的医院才能完成;对设备要求较高,要有资历的熟练的主任医生来完成。中手术一般由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来完成。小手术一般由住院医生来完成。

任何手术都要在麻醉下进行,大中手术的麻醉都要由麻醉医师来完成,小手术的麻醉大多数是手术医生来做。麻醉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又称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麻醉、表面麻醉等。麻醉药物也同其他药品一样发展很快,常用的是局麻药,主要用于椎管内麻醉和各种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麻醉、表面麻醉等。麻醉药使用的量不一样,作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医生会根据手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给相应剂量的药物。局部麻药主要作用于相应的神经支配的区域,阻滞神经的传人起到暂时麻醉的作用,麻醉药时间一过,痛疼就会产生。全身麻醉需使用多种药物,包括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吸入麻醉药等,这些药物会使病人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和痛觉,肌肉松弛,有利于手术医生操作。等手术结束,麻醉药停止使用,病人会慢慢地清醒。一般病人对术中的任何事都没有印象,术中也没有任何疼痛感。在实施麻醉时需要建立一条静脉通道,所有的药物都由静脉注射。麻醉药必须由麻醉医师使用,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如果超剂量使用会带来生命危险。

麻醉医师在进行麻醉后还要全程监测术中病人的生命体征。主要包括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尿量等。特殊的病人还有特殊的监测项目,例如心脏病手术的病人要做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以便及时进行各种特殊情况的治疗和处理。麻醉医师是手术病人的保护神,麻醉医师的各种治疗都和病人的生命有直接的关系。一个好的麻醉医师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还能及时的处理各种问题,以让病人处在最佳的手术操作状态和最小生理干扰状态。

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

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 一、经尿道手术(TUR)的麻醉 经尿道手术包括经尿道膀胱镜检查、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经尿道膀胱肿瘤电灼 术9TURBT)等。 (一)经尿道手术的特点和要求 1、病人:高龄,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病。 2、手术:膀胱内大量灌洗,失血量较难估计,灌洗液有进入血循环的可能。 3、体位:截石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二)术中并发症 1、血流动力方面: (1)阻滞平面过高(超T10)时,会引起低血压。 (2)截石位时,下肢抬高和可因膀胱灌洗液的吸收,使回心血量增加,虽有手术失血,但 未必即时反映于血压的改变。 (3)截石位改为平卧位,回心血突然减少,血压(显著)下降。 (4)防止血压下降:手术结束前补足血容量;放平下肢时动作应轻巧;必要时加快输液。 给小量血管活性药。 2、低血钠症及水中毒: (1)原因:手术(易于)损伤后尿道而致静脉窦开放,或因手术(电灼)损伤,创面血管 开放以致大量(低渗)灌洗液被吸收。 (2)病理:循环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细胞外液被稀释;低渗而致溶血、凝血障碍。 (3)临床表现: ①血压升高、脉压增宽、心率减缓。 ②水中毒: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昏沉、恶心、昏迷、惊厥、休克。 (4)预防:避免使用低渗液灌洗(可使用3%-5%甘露醇或1.2%-1.5%的甘氨酸); 灌洗液瓶的高度不应超过手术台1m(距病人60cm);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5)处理:快速利尿;利尿药(如速尿等)作用不明显时,可人以高渗(3%)的氯化钠 灌注。 3、膀胱穿孔:偶见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时(膀胱颈部损伤),灌洗液进入腹腔。 (1)临床表现:血压骤降、出汗、腹部膨胀、腹壁僵硬、休克。 (2)处理:立即引流。 (三)麻醉 1、硬膜外阻滞上:L1-2穿刺,向头置管,平面达T10即可。 2、蛛网膜下腔阻滞:轻比0.125千瓦时%或(0.2%)丁哌卡因8-10ml(或4-5ml); 重比重丁哌卡因10-15mg. 3、全麻:病人要求或禁忌阻滞麻醉时采用。 二、肾切除术的麻醉 (一)体位 侧卧折刀式(宜用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 (二)麻醉方法 1、蛛网膜下腔阻滞:适用于粘连不多、手术较简单、时间不长的手术。 2、硬膜外阻滞:适用于时间较长的手术(于T9-10或T10-11穿刺)。 3、全麻:适用于半肾切除术及其它较复杂的手术。 (三)麻醉管理 1、辅助药:阻滞麻醉时,探查及牵拉肾脏前10-15min给予。 2、血压下降:易发生于阻滞麻醉时,可适量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 3、粘连严重者有发生撕破胸膜的危险。术中及时发现者,用面罩加压辅助呼吸,待撕破胸膜缝好,无漏气后,再停止辅助呼吸。高平面阻滞或全麻时,术中不易发现手术气胸,宜术后加强观察,如有术后呼吸困难者,应及时摄胸片。 4、输血输液:宜开放上肢静脉,以免手术意外损伤腔静脉时输血困难。 三、回肠膀胱成型术的麻醉

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两种麻醉方法比较

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两种麻醉方法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全麻两种麻醉方法对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循环参数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糖尿病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全麻,B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和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于术前30min、术中0、30、60min测血糖(PG)。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分组t检验和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1) A组手术开始和手术结束时的SBP、DBP和HR 高于B组,P<0.05;PG水平在不同时间点上存在差异,(F=220.752,P<0.000);A组PG水平升高更明显,B组相对平稳,(F=12.566,P=0.001);两组PG变化趋势不平行,(F=38.254,P<0.000)。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案可保证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循环参数和血糖水平的相对平稳。 【关键词】糖尿病;手术治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全麻;血糖 外科手术病人中约2%合并有糖尿病(DM)[1]。由于麻醉和手术可加重病情,而导致较多的并发症,其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非糖尿病患者增高5倍[2]。因此,探讨更为合理的麻醉方案尤显重要。有报道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麻更有利于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糖的稳定。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比较这两种麻醉方法对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血糖的影响,以期寻找更符合糖尿病

患者病理生理的麻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80例为2008年5月~2010年2月在我院普外科行上腹部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1999年WHO标准[3],排除手术在1h之内完成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两组术前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目标血糖(PG)值<7.0mmol/L,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处理。表1 两组一般资料描述 1.2 麻醉方法麻醉前30min,苯巴比妥钠0.1,阿托品0.5mg,肌注。芬太尼5~8ug/kg,万可松0.08mg/kg,司可林2mg/kg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吸入氧浓度为98%,使呼气未CO2分压35~45mmHg,维持呼吸、循环参数稳定。A组吸入1.5~ 2.0 MAC 的异氟醚,维持采用1%普鲁卡因加0.1%司可林混合液静脉滴注。B组于麻醉诱导前行T7~T9椎间隙硬外穿刺,用1~1.5%利多卡5ml作为试验量,待5 min确认安全后,再用1~1.5%利多卡因10~15ml分次注入,麻醉平面满意后开始手术,术中依需要追加麻药,同时吸入0.5~1.0 MAC的异氟醚。两组术中均以乳酸林格氏液维持,禁用含糖液体。

全身麻醉

国内外全身麻醉技术研究与使用情况 全身麻醉是指使用药物使人体全身暂时失去知觉,其目的在于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并尽可能增加患者的康复机会。全身麻醉的发展始于19世纪40年代,1846年10月,Morton在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当众示范乙醚麻醉于手术病人获得成功,揭开了全身麻醉序幕。经过广大麻醉工作者160余年的不懈努力,全身麻醉已经可以用于几乎所有外科手术及检查。经过160余年的发展,全身麻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含多种实施方法的麻醉技术段。粗分如下: 1.全麻(非插管) 全麻(非插管)是指在保留病人自主呼吸的前提下,通过静脉或呼吸道各自单独给药或静吸复合给药以达到使病人全身暂时失去知觉。在麻醉过程中不进行气管及支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 1.1现状 全麻(非插管)是最早应用临床的一种麻醉方法。1846年Morton所演示的乙醚麻醉即为非插管全麻。因为该种麻醉方法的安全性不高及效果不确切在当时并未能广泛使用。随着新药物的产生及麻醉监护技术的发展,现在该麻醉方法已经广泛使用于门诊、病房、手术室中各种手术及检查。 1.2应用范围 门诊短小手术及检查,对肌松要求不高可以保持自主呼吸的病人的麻醉,或者与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复合使用。 1.3术中管理

1.3.1实施方法:门诊短小手术及检查的全麻(非插管)一般使用全凭静脉麻醉。可以视情况单独使用镇静药或镇痛镇静药复合使用。在手术室中进行的全麻(非插管)可以使用静吸复合麻醉,但大多使用全凭静脉麻醉。 1.3.2监护:术中需对病人的呼吸、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同时备好急救药物、设备及气管插管用具。 1.3.3气道管理:在全麻(非插管)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呼吸抑制或持续性的呼吸道梗阻。当呼吸抑制或呼吸道梗阻出现时,可发现病人的呼吸动作消失或虽有呼吸动作但口鼻处无呼吸气流出现,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PaO2降低。出现上述情况时可先给予托下颌同时面罩吸氧处理。一过性呼吸抑制待药物作用高峰过去即可缓解。若为持续性呼吸道梗阻,可先改变病人体位如去枕、使病人头偏向一侧等。效果不佳时可置入口咽通气道、鼻通气道或面罩通气道等以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 2.全麻(气管插管) 2.1现状 早在Kahn在1901年就发明了气管内插管术,随后紧闭式麻醉(1915 )及紧闭式麻醉中应用CO2吸收器(Waters,1923)相继问世。全麻(气管插管)正式进入麻醉这个大家庭。全麻(气管插管)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打开了很多手术禁区。由于全麻(气管插管)的安全性高,适应症广泛,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麻醉方法,被广泛使用。而根据需要和用途的不同现在气管插管也已发展出多种不同的类型,

依托咪酯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依托咪酯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1-11T16:26:44.66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7期作者: 1郑秀娟  2 陆金彪&nbs [导读] 本次针对依托咪酯的不良反应发生进行观察,来给以后的应用提供足够的参考依据,以求能够指导临床用药。 鸡西巿人民医院麻醉科 158100 【摘要】目的:针对依托咪酯在麻醉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尤其在在诱导和维持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到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共计559例,其均为ASAI级或者II级,按照一定时间依次在静脉注入咪达唑仑、芬太尼和阿曲库铵,最后注入依托咪酯来进行诱导,其中依托咪酯为持续注入,其他药品为间断供给,来达到维持麻醉的效果。设定7个时间点,分别是开始诱导之前、开始诱导后的一分钟和两分钟,插管后的3分钟,手术开始切皮、麻醉后的1小时和拔管时,分别按照T0-T6来标注,分别记录BIS、MAP和HR值,并且记录每个患者的清醒时间和麻药使用量。在手术中和手术后通过回访来统计不良反应,其中包括震颤、恶心呕吐和肾上腺功能不完全等等。结果:经过比较之后,在开始诱导两分钟之后,MAP和HE的效率明显降低,在拔管的时候MAP值明显提高,在停药后患者BIS值恢复较快,肌肉震颤发生概率大大降低。结论:在成年患者的手术中,运用依托咪酯来进行麻醉诱导,其效果较为安全,在血液中流动也较为平稳,对于麻醉深度也有较好的维持效果,在停药后也可以迅速恢复,很少产生不良反应。【关键词】依托咪酯;手术;全身麻醉;临床观察依托咪酯作为引导剂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起效迅速,对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影响非常轻微,并且对于颅内压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在临床中经常用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病症的全麻诱导治疗,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本次针对依托咪酯的不良反应发生进行观察,来给以后的应用提供足够的参考依据,以求能够指导临床用药。 一、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59例,ASAⅠ或Ⅱ级,血压均在高血压Ⅱ级(SBP<160mmHg,DBP<110mmHg)以下,年龄20~70岁,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1±15%),手术时间:1~4h,患者重要脏器器官功能未见异常,既往无异常麻醉延迟恢复史(麻醉苏醒延迟超过2h)。(二)方法 术前用药为哌替啶50mg、苯巴比妥钠0.1g及东莨菪碱0.3mg肌肉注射。 麻醉维持:持续输注依托咪酯10~15μg·kg-1·min-1,维持BIS值在40~50,间断给予芬太尼1~2μg/kg维持镇痛,手术结束前1h停用;间断给予阿曲库铵0.3mg/kg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手术开始后1h开始追加咪达唑仑0.03mg/kg,手术结束前1h不再追加;术毕吞咽反射活跃,通气功能良好后静注氟马西尼0.3~0.5mg。(三)监测指标 记录入室后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2min(T2)和插管后3min(T3)、手术切皮时(T4)、麻醉后1h(T5)、拔管时(T6)的MAP、HR、BIS,记录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中全麻药的用量,术中和术后回访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 二、结果 和T0进行比较之后发现,T2的HR值和MAP值都大大降低,而在T3时,MAP迅速升高,但是MAP和先前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在每个时间点中,MAP值的的下降幅度和HR值的升高幅度均达到15%以下的水平,并且从开始诱导麻醉一直到拔管过程中都没有使用活性药物。具体结果见表1。

腹部大型手术的临床麻醉分析

腹部大型手术的临床麻醉分析 发表时间:2015-12-14T13:56:55.0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作者:李伟 [导读]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腹部大型手术中,为手术提高麻醉效果,保证患者麻醉安全,防范出现麻醉意外事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李伟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157011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部大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8例择期腹部大型手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回顾性分析临床麻醉资料。结果:98例患者全部顺利麻醉成功,无麻醉意外。结论:腹部大型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用药量小、术毕清醒快,术后利用硬膜外管行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创口疼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 在腹部大型手术中,为手术提高麻醉效果,保证患者麻醉安全,防范出现麻醉意外事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以往单纯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变不稳定,拔管清醒时间过长、应激反应强烈[1],合并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提高了麻醉效果。我科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对98例择期腹部大型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现将麻醉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98例患者,男58例,女40例;年龄24~79岁,平均58.5岁;ASAⅠ~Ⅲ级;手术: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脾切除术加断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大肠癌根治术、肝肿瘤切除术等。 1.2麻醉方法患者术前30min均肌内注射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用惠监护仪监测ECG、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SPO2,行中央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静脉通道同时监测CVP,于T8~9行硬膜外穿刺置管,2%的利多卡因5ml试验量,测试并确定麻醉平面后行全身麻醉诱导,以咪唑安定40ug/kg,芬太尼1.0- 2.0u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次静脉推入,麻醉诱导成功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后经硬膜外导管推注0.5%布比卡因5~8 ml,每隔60~90 min经硬膜外腔导管注入同等量机械通气维持PETCO235~40mmHg(1mmHg=0.1333kPa)。术中微泵持续输注异丙酚4~6mg/(kg?h),同时间断静脉滴注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和肌松。术毕前15min停止静脉输注麻醉药,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 2结果 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稳定,术毕患者均于15min内清醒、成功拔管,无麻醉并发症。 3讨论 硬膜外麻醉曾经是国内使用面最广,流行时间较长的一种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不全是硬膜外麻醉的一大缺点,发生率高,难于完成一些难度大、复杂、时间长的手术[2]。硬膜外麻醉对肝肾功能影响小,操作相对简便。但单纯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将手术范围的相关交感神经充分阻滞,无法达到完全的麻醉效果,脏器牵拉反应仍然存在,易产生抑制呼吸。单纯全麻只能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或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不能有效地阻断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对中枢的传导,其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轴反应仍然存在,使得手术刺激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采用全身麻醉时麻醉药物用量大,也会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并影响术后苏醒时间和质量[3]。大剂量使用全身麻醉药物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延长,易发生躁动等并发症[4]。腹部大型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内脏牵拉影响明显,导致术中机体应激反应较强烈,因此对腹部大型手术麻醉的要求较高[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取长补短,收到良好的临床麻醉效果。硬膜外腔麻醉可获得良好肌松和镇痛作用,对正常生理干扰轻,静吸复合麻醉能使患者神志消失,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两者联合应用优势互补有利于适于麻醉深度的维持和保证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减少全麻药用量及肌松药的残余作用,减轻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减少对循环系统的干扰,使病人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毕早苏醒、早拔管、早恢复到生理状态。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会导致心动过速、心脏增加氧消耗,心肌缺血、梗死机会增多[6]。据文献报道[7],硬膜外麻醉能充分将心脏交感神经阻滞,冠脉血管扩张,心肌供养增加以及心肌耗氧减少,有效的改善了心肌供需的平衡,进而将术后心肌缺血和梗死几率大大减少。同时便于术后镇痛,消除伤口疼痛,利于早期下床活动场所咳嗽、排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硬膜外腔残留局麻药的镇痛作用,便于患者能尽早咳嗽,咳痰,排出气管及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复合硬膜外麻醉则使全麻药用量明显减少,减轻麻醉药对循环、呼吸的抑制,所以患者术后清醒快、拔管早。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优点为全身麻醉维持用药总量减少,术后可快速清醒和恢复意识状态,增加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患者拔管的时间,使患者在术中更为安全,术后恢复更快,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向阳,顾尔伟.相同麻醉深度下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身麻醉的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25-27. [2]伍荣志,黄漫,陈美婵,等.硬膜外麻醉不全与硬膜外镇痛的研究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22-23. [3]陈奇涵.老年上腹部手术实施硬膜外阻滞并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148-149. [4]杨显峰.上腹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13(5):39. [5]周胜岐,刘松,赵汝有,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9):1102-1103. [6]尤本军,李江悦.硬膜外阻滞对全麻气管插管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实用全科医学,2007,5(11):985. [7]Moraca RJ,Sheldon D G,Thirlby RC.The role of epidara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in surgical praltice[J].Am.Surg,2003,238(5):663-673.

腹部外科手术麻醉常规

第二十一篇腹部外科手术麻醉常规 一、腹部外科麻醉的特点 1.腹部外科手术需要良好的肌肉松弛,尤其在腹腔探查、关腹等 操作时所需肌松要求最高; 2.腹腔脏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内脏牵拉反应与 内脏的神经支配有关。因此腹部外科手术中常需要追加麻醉性镇痛药抑制内脏牵拉痛,追加阿托品抑制内脏牵拉所造成的心动过缓; 3.择期腹部外科手术的病人常有胃肠道梗阻或功能紊乱,造成呕 吐、腹泻或液体转移至第三间隙,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上述病理生理改变一般已在术前得到纠正,但麻醉医生仍应保持高度警惕; 4.消化道肿瘤、溃疡病人可继发消化道出血和贫血,同时伴有营 养不良,应在术前加以纠正; 5.胆道疾病常伴有感染、阻塞性黄疸;门脉高压症病人则发生于 肝硬化基础,两者都可以引起肝功能损害和出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应注意保护肝功能,改善凝血功能; 6.腹部外科急诊病人多,常见的有感染、创伤、穿孔、梗阻和栓 塞等,病情差异大,严重的病人常伴有血容量不足、休克、内环境紊乱和饱胃等。术前应争取时间访视病人,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做一些必要的术前准备,使病情有所改善,并有时间制订合理和安全的麻醉方案。

二、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选择 (一)全身麻醉 1. 优点 (1)适合于各种手术和各类病人,无禁忌证; (2)确保呼吸道通畅和控制呼吸; (3)诱导快速,麻醉深度调节灵活、方便。 2.缺点 (1)术中及麻醉苏醒阶段有反流、误吸的可能。 (2)全身麻醉可能引起较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仅适用于下腹 部以下,手术时间2~3小时之内的手术,如斜疝修补、肛门、会阴区手术等,效果确切可靠。 (三)联合麻醉 即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具有硬膜外阻滞和全麻的优、缺点。目前已经成为上腹部大手术(如肝叶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胃切除术和门体分流术等)的首选麻醉方法。 1. 优点 (1)病人术中意识丧失,苏醒迅速、舒适; (2)联合麻醉使局麻药和全麻药量都下降,因此减少了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3)术后止痛完善,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对呼吸功能的维护和康复也有帮助。

外科手术麻醉知多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7698973.html, 外科手术麻醉知多少 作者:贾运华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6年第07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科手术技术越来越成熟,手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越来越完善,手术中病人的安全系数也越来越高。 外科手术可简单分为大、中、小三类。大手术要求的条件比较高,要等级较高的医院才能完成;对设备要求较高,要有资历的熟练的主任医生来完成。中手术一般由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来完成。小手术一般由住院医生来完成。 任何手术都要在麻醉下进行,大中手术的麻醉都要由麻醉医师来完成,小手术的麻醉大多数是手术医生来做。麻醉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又称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麻醉、表面麻醉等。麻醉药物也同其他药品一样发展很快,常用的是局麻药,主要用于椎管内麻醉和各种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麻醉、表面麻醉等。麻醉药使用的量不一样,作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医生会根据手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给相应剂量的药物。局部麻药主要作用于相应的神经支配的区域,阻滞神经的传人起到暂时麻醉的作用,麻醉药时间一过,痛疼就会产生。全身麻醉需使用多种药物,包括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吸入麻醉药等,这些药物会使病人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和痛觉,肌肉松弛,有利于手术医生操作。等手术结束,麻醉药停止使用,病人会慢慢地清醒。一般病人对术中的任何事都没有印象,术中也没有任何疼痛感。在实施麻醉时需要建立一条静脉通道,所有的药物都由静脉注射。麻醉药必须由麻醉医师使用,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如果超剂量使用会带来生命危险。 麻醉医师在进行麻醉后还要全程监测术中病人的生命体征。主要包括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尿量等。特殊的病人还有特殊的监测项目,例如心脏病手术的病人要做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以便及时进行各种特殊情况的治疗和处理。麻醉医师是手术病人的保护神,麻醉医师的各种治疗都和病人的生命有直接的关系。一个好的麻醉医师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还能及时的处理各种问题,以让病人处在最佳的手术操作状态和最小生理干扰状态。

第20章--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第20章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一、选择题 A型题 1.成人脑的重量约为体重的百分比为: A.2% B.3% C.4% D.5% E.6% 2.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为: A.50~100mmHg B.100~150 mmHg C.150~200 mmHg D.100~200 mmHg E.50~150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在多少范围内,对脑血流量的调节最灵敏: A.25~50 mmHg B.50~100 mmHg C.50~80 mmHg D.25~80 mmHg E.25~100 mmHg 4.颅内压正常值为: A.50~100 rnmH20 B.70~200 rnmH20 C.100~150 rnmH20 D.100~200 rnmH20 E.70~150 rnmH20 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多少时,会发生脑缺血.缺氧: A.20 mmHg B.25 mmHg C.30 mmHg D.35 mmHg E.40 mmHg 6.脑是机体代谢率最高的器官,静息时脑平均耗氧量约为: A.3 ml/(100g?min) B.4 ml/(100g.min) C.5 ml/(100g.min) D.6 ml/(100g.min) E.7 ml/(100g.min) 7.可增加脑代谢和脑血流量的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 A.异丙酚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依托咪酯 E.巴比妥类药 8.颅内压升高的病人应慎用的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 A.异丙酚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依托咪酯 E.巴比妥类药 9.目前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 A.异丙酚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依托咪酯 E.巴比妥类药 10.不能降低脑血流.脑代谢,降低颅内压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 A.异丙酚 B.硫喷妥钠 C.氯胺酮 D.依托咪酯 E.巴比妥类药 11.可引起癫痛样脑电图变化的吸入麻醉药是哪一种: A.氟烷 B.安氟醚 C.异氟醚 D.七氟醚 E.地氟醚 12.下列哪一种麻醉性镇痛药物可降低脑血流量和脑代谢率,从而降低颅内压和脑血容量:A.吗啡 B.芬太尼 C.舒芬太尼 D.阿芬太尼 E.哌替啶 13.下列哪一种肌肉松弛药对脑血流和颅内压无明显影响: A.琥珀胆碱 B.筒箭毒碱 C.泮库溴铵 D.阿曲库铵 E.维库溴铵 14.判断颅内并发症的重要标志是哪一项: A.呼吸频率 B.循环状态 C.意识水平 D.血压变化 E.心率变化

最新麻醉科手术分级标准

手术分级制度 一、手术(麻醉)的分类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麻醉分为四级: 一级麻醉: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级麻醉: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三级麻醉: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四级麻醉: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目录 1.麻醉医师级别 2.各级医师麻醉权限 紧急情况的处理原则 3.麻醉分级标准 手术(麻醉)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级别。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

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各级医师手术(麻醉)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对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紧急情况的处理原则 急诊手术的麻醉 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麻醉权限级别内时,可施行麻醉。若属高风险麻醉或预期麻醉超出自己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告上级医师,必要时向科主任汇报。

麻醉发展史与外科手术的联系

疼痛会使肌肉收缩,心率和血压上升,呼吸加快,并且出汗,严重时会导致休克,死亡。实际上,古代医生一直在想法设法解决手术疼痛的问题。一些医生会用具有致幻作用的植物来缓解疼痛,还有一些医生,通过将病人灌醉或者敲晕来达到使病人昏迷的目的。但这些病人,通常会在手术过程中尖叫着醒来,剧痛甚至会让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死亡。 对19世纪中期以前的医生来说,手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速度,快是唯一的要求。比如被公认为“伦敦第一快刀医生”的罗伯特.李斯顿医生,他最快的一次截肢手术仅仅用时28秒。然而这样的后果就是手术的不精确,在一次截肢手术中,这位医生除了给病人截肢,还误切断了病人的生殖器官使病人术后感染死亡,切断了助手的两根手指使助手因为流血过多死亡。 如果无法解决止痛的问题,外科手术自然无法向精细和复杂继续发展,于是医生们开始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19世纪中期,局面开始出现转机。 19世纪美国的一名医生,威廉.莫顿苦恼于病人拔牙时发出的尖叫声,在从朋友听说乙醚可能具有麻醉效果后,莫顿从朋友那里借来了各种介绍乙醚的书籍进行学习,并对乙醚在动物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他他从书中得知乙醚对于动物没有危险时,立刻投入了实验。他先后在自家的小狗以及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尝试这种化学物质,通过将乙醚倒在手帕上吸入体内。实验不仅使他明白乙醚在麻醉上是卓有成效的,并且必须要有效控制乙醚的吸入量。当时控制流量的仪器十分简单,有一个衔嘴,两个阀门,气体从一个阀门进来,经过乙醚液体,液体雾化吸入人体,吐出的气体则从旁边的另一个阀门排除。 1846年10月16日,莫顿在哈佛大学成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的无痛手术,在之后的十年间,麻醉几乎被应用到了所有当时的外科治疗中。 乙醚麻醉手术的成功,也成为现代医学发展史上的分水岭,标志着手术摆脱了恐惧,科学战胜了疼痛,患者得到了尊严,由此诞生的现代麻醉学在170多年的岁月长河里,一直支撑并推动着手术医学的发展,人类健康的提升,社会文明的进步。如果没有麻醉学的发展,现代外科学的进步不会那么突飞猛进。 麻醉的发展使外科手术得以向精细和复杂继续发展,直至今天,手术医学的发展使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变得更加密不可分。“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麻醉医生的责任重大,必须时刻警惕超高风险,每一秒都是生命,抢救不及时就意味着生命流逝。 麻醉是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更多先进的麻醉技术诞生并运用到手术当中,从而让病人获得更舒适的手术体验。麻醉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人员还在努力探索其中机制,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