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艺术教育的相关理论问题-20170223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好安排在有前面的学习经验可供应用的前提之下。 SO,循序渐进是“条件”;有效迁移是“结果”
三、主动学习
1.由“教”至“学” 应让幼儿逐步形成“为迁移而学”的主动学习态度和能
力 2.研究发现 教师必须意识到:将原来由自己掌控的学习的目标、任
务、标准交还给幼儿,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形成学 习的自我责任意识。 这个意识即: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第四节 模仿学习与幼儿的 创造性表达
一、艺术教学中的模仿与创造 二、艺术教学中创造性培养的策略
一、艺术教学中的模仿与创 造
(一)模仿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实践活动 (二)创造是一种“有中生有”的实践活动 (三)模仿和创造都是“社会共建”的实践活动
(一)模仿是一种“自我超 越”的实践活动
1.自由 自由与不自由,是一对孪生的概念 自由,是一种建立在超越内在需要的冲突或者内外需要的
冲突基础之上的一种自我“创生”的高峰体验。
2.秩序 秩序是作为自由的一种条件保障而被人认识和主动追求的。 认识秩序和追求秩序也是人的一种天性,因为:秩序可以
保障人的安全,保障人的舒适,保障人的愉悦。
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 亦即,儿童的艺术创造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充分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儿童用
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 创造之中,包含技能 2.技能 艺术活动技能的结构,是一个形象记忆、形象思维的信息加工与眼、手操作的
协调系统。 可分为四个方面:身体动作、感官和头脑的协调能力;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
(1)不断帮助儿童建构能使自身内部关系和谐健康的 各种经验
(2)不断帮助儿童建构能使人际关系和谐健康的各种 经验
(3)不断帮助儿童建构能使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和谐健 康的各种经验
4.确认基本立场之后,寻找矛盾中的共生价值 (1)基本立场:人的教育,以人为本 (2)几对矛盾: A .审美愉悦与幼儿的生命质量提高; B .循序渐进与幼儿的有效学习迁移; C .模仿学习与幼儿的创造性表达; D .身心舒适与幼儿的自律性发展。
二、艺术教育与审美体验
1.审美 审美性原则——艺术教育的核心原则 亦即,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必须具有能使参与者获得审
美愉悦的特质。 艺术教育的审美吸引和审美感动,是贯穿艺术教育过程
始终的性质。 2.幼儿艺术教育,应该寓艺术实践活动于审美享受之中,
强调在幼儿获得精神满足和愉悦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其 完整的人格,同时不断提高其审美敏感性和审美情趣。 3.为了实现艺术教育的审美体验,教师应该:
1.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 经验的习得:源自生活,源自他人的艺术作品;源自自
己的艺术活动经历 2.内在表象的加工改造 基于经验,教师还要引导儿童通过变形、分解、组合、
联想等方式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三)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 能的关系
1.创造力 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象,利用艺术
3.帮助孩子获得成长快乐,才是教学设计和实施应该 追求的目标
四、感性、理性思维与审美
1.理性和感性 理性和感性,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 理性: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方法,包括“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
比较和分类、抽象到具体、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等方法,其特 点是“逻辑的、有序的、有步骤的”; 感性: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方法,包括“想象、幻想、直觉、灵 感、猜测”等方法,其特点是“非逻辑的、无固定秩序和固定操 作步骤的”。 2.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把握世界的方式是感性。感性方式的特点: 思维的直觉性、具象符号性、情感性 3.教学设计实施的原则 以审美感动为基础,以认知挑战为动力,以人际互动为支架,以 自我建构为核心 4.思考:幼儿阶段应不应该进行思维训练
五、艺术审美活动的实践性 与游戏性
1.艺术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高度实践性和高度游戏性的 人类社会活动。
实践性指幼儿的参与性 游戏性指活动的非正规性、自我掌控性和趣味性 2.实然与应然 异化的实然现状:活动被割裂,如欣赏活动和创作活动;
艺术活动和游戏活动 应然的状态:合为一体,不必分类 3.贯彻艺术审美活动的实践性与游戏性原则还需要注意:
2.结果
正因为教师的见识越来越广,创造的机会和水平越来越 高,幼儿才有了越来越多的长见识、长才干和发挥创意 的机会
二、艺术教学中创造性培养 的策略
(一)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动 机
(二)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 改造
(三)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 (四)正确认识、使用示范和范例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
绪论 艺术教育的相关理论问题
学习目标与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幼儿园艺术教育与幼儿生活的关系;
2.了解幼儿园艺术教育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3.了解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基本价值立场和价值矛盾的处理原
则。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地位之争 第二节 审美愉悦与幼儿的生命质量提高 第三节 循序渐进与幼儿的有效学习迁移 第四节 模仿学习与幼儿的创造性表达 第五节 身心舒适与幼儿的自律性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的
落实循序渐进的原则,是为了幼儿愉快地学习和愉快地 成长
2.关键因素 领域学习的标准体系与内容体系自身循序渐进安排的
合理性,和两个体系之间匹配的合理性,以及其他 相关领域标准-内容匹配的合理性,直接决定幼儿艺
术学习的有效性。
3.关键问题 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能否了解和掌握其中的细节,循序渐
活而发展 2.应然 从本质上说,趋向美的运动是生命运动的重要内涵之一 在人类和个人的生命运动中,追求美丽也是天性 3.实然 然而,与此相反的现象是:在当下的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
育中,艺术不再是为了愉快生活的艺术,而是艺术学习活动中的 被动重复练习——训练(教导、管束、监督) 评论:这种“被动接受训练”,指向于功利主义,异化了艺术教 育的应然目的(追求生活之真善美)
运用;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对各种一次的形式要素的认识与使用。 基于技能的视角:一方面,适当的、经过编码的知识经验储存,可以增加良好
反应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熟练程度越高,操作越灵活,则重新组合出新的事 物或思想的可能性也越多。 SO,技能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前提。
(四)正确认识、使用示范 和范例
1.成长快乐
对于个体来说,最有价值、最永恒的快乐应该是“成长 快乐”,即意识到自身生命价值不断实现的快乐
2.需要有层次,快乐也有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审
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有不同层次,因不同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快乐亦有不同 层次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艺术活动 (二)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和思想内容说教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 官通道进行艺术活动
幼儿有较强的通感能力 多种感官通道,如动作、语言、表情;不同感觉之间的
联合 幼儿园艺术教育应当让幼儿多通道地参与,“看看、想
想、说说、画画、玩玩”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做法
(一)让儿童在艺术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 (二)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 (三)提升幼儿感知觉的敏感性
(一)让儿童在艺术活动中 得到审美愉悦
其一,以艺术活动的内容吸引幼儿 其二,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艺术活动,使艺术活动充满
生机和趣味 其三,物质媒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 色彩的审美环境
第一节 艺术教育的性质与 地位之争
1.何为艺术教育:历史脉络 20世纪50年代,追求审美能力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追求智力、创造力的开发 20世纪90年代,恢复感性的艺术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
文化的艺术教育 21世纪以来,讨论仍在继续,尚无定论,如:什么是艺
术; 艺术本位与非艺术本位的价值; 艺术的学科本位与教育本位的价值; 艺术教育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价值……
一是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 二是结合具体的艺术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
(三)提升幼儿感知觉的敏 感性
首先,要引导幼儿注意对象的审美特征,如树、树叶 其次,要注意有距离的感知,如大雨、小雨 再次,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启发性语言、艺术性语言
三、审美愉悦与成长快乐
2.究竟应该秉持怎样的立场:以人为本
应基于“以人为本”的基本立场,来推动价值对话
(1)个体内部各种价值的对话——中国传统哲学的 “身心合一”观
(2)人群内部各种价值的对话——中国传统哲学的 “人我合一”观
(3)自然内部各种价值的对话——中国传统哲学的 “天人合一”观
3.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 展
1.模仿与创新:二者关系 模仿首先是自身的创新,创新是模仿的动力; 模仿经常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必然是模仿的超越; 二者对话共生、和谐一体 2.“模仿是幼小儿童的天性”——古市久子 幼儿喜欢模仿,因为模仿能超越旧的自己,创造新的自

(二)创造是一种“有中生 有”的实践活动
“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而只可能‘有中生有’”—— 滕守尧先生
1.正确的认识 对于幼儿,应该给予其“尽量自由而完全地去探索其媒
介”的机会。 只有当幼儿有了大量探索其媒介的机会后,才可能让他
去大量接触范例。 2.范例应有的标准 (1)范例应该有美感 (2)范例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范例应该是多样化的
第五节 身心舒适与幼儿的 自律性发展
3.结论 当幼儿通过不断发现新秩序、创造新秩序而获得自我解放
时,自由和秩序的价值也就完全和谐一致起来,幼儿生活、 学习的自律态度和自律能力也就逐步地成长起来。
第二节 审美愉悦与幼儿的 生命质量提高
一、艺术实践与生命运动 二、艺术教育与审美体验 三、审美愉悦与成长快乐 四、感性、理性思维与审美 五、艺术审美活动的实践性与游戏性
一、艺术实践与生命运动
1.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艺术和生活,和谐一体 艺术——手段;生活——目的 人和人的艺术实践的终极目的:艺术为了人的发展和人的幸福生
迁移的思考: “静待花开”的教育理念& “无所作为”的教育措施
(三)模仿和创造都是“社 会共建”的实践活动
1.历史演变
20世纪80年代初期,已认识到“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表 达”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不晓得如何具体操作;先行开始了 对国外操作方式的模仿
21世纪初,模仿以及基于模仿的创新,从发达地区到欠 发达地区层层辐射
(二)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 训练和思想内容说教
幼儿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 这一过程包括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 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和思想内容说教,只涉及上述一部
分,是不全面的教育
第三节 循序渐进与幼儿的 有效学习迁移
一、循序渐进 二、有效迁移 三、主动学习
一、循序渐进
(一)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动机
1.如何创造 (1)信任 (2)不作评价 2.注意事项 宽松的心理环境并不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 既能让幼儿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得到赞赏
等信息反馈。 这是幼儿创造力发挥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 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进地引导幼儿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二、有效迁移
1.为迁移而教 “为迁移而教”是教学心理最核心的口号 其意义有二: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 2.“有效迁移”与“循序渐进”之间,关系密切 有效迁移,指能够将原有经验应用于新的学习情境或新
的真实生活情境,并能够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循序渐进,指后面的学习情境和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