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杭平申线(浙江段)航道改建工程海盐段

施工第三标段

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杭平申线(浙江段)航道改建工程海盐段

施工第三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二月

杭平申线(浙江段)航道改建工程海盐段施工第三标段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项目概况:杭平申线航道改建工程海盐段包括杭平申主线海盐境内段和支线海塘段。主线起点为海宁海盐交界处长生桥(起点桩号

K0+000),终于平湖与海盐交界处斜桥(终点桩号K31+361),全长公里;采用三级航道建设标准,通航1000吨级船舶,设计最小通航水深,航道年通过能力为9000万吨。海塘支线起于杭平申线于城—盐平界段,终于海盐港区进港航道交界处(老01省道),全长仅是。本项目扩建航道公里,其中改建桥梁7座,护岸约公里,土方工程约万立方米,新建白苎锚泊服务区1处,元通待泊区1处,以及标志标牌、信息、绿化等工程。

本标段施工范围:K10+865~ K17+575,航道里程,主要工程内容为:护岸工程、土方工程疏浚等的施工及缺陷责任期缺陷修复。其中开挖土方约万方,新建、修复护岸长度约12735m、踏步38个等

二、沉降、位移观测控制依据及参考标准

1、工程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

2、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文件;

3、《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03-2001);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I8314-2001)。

三、沉降、位移观测的类型、任务及目的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航道工程建造过程中及其设备的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变形。为了保证航道工程的正常施工和安全运营,必须对护岸进行变形监测。本方案主要针对护岸工程变形观测的内容、方法、要点、沉降标点的布设、可参考执行的规范以及资料整理的汇编等方面进行阐述。

1、变形观测产生的原因:在变形观测的过程中,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讲,建筑物变形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自然条件极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等。另一种是与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及动荷载的作用。随着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的原有状态,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外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其周围底层的变形。而建筑物本身及其基础,也由于地基的变化及其外部荷载与内部应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所以在施工期间必须严密监视建筑物的动态,及时、准确的对兴建的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确保其安全运行。

2、变形观测的类型及任务:建筑物的变形按其类型来区分,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静态变形通常是指变形观测的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值,也就是说,它只是时间的函数;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影响下而产生的变形,故它是以外力为函数来表示的动态系统对于时间的变化,其观测的结果是表示建筑物在某个时刻的瞬时变化。变形观测的任务是周期性地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

间的变化量。而为了求得瞬时变形,则应采用各种自动记录仪器记录其瞬时位置。

3、变形观测的目的:变形观测的工作主要是针对软基处理地段进行监测,以便能正确反映出护岸结构形式的变化情况,达到监视护岸挡墙的安全运营、了解其变形规律之目的。

四、护岸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的内容

1、对于护岸基础而言,主要观测的内容是均匀沉降与不均匀沉降,从而计算绝对沉降值、平均沉降值、平均沉降速度以及绘制沉降分布图。即我们平时经常做的沉降观测。

2、对于护岸建筑物墙身而言,则主要观测的内容是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等。

3、护岸施工过程中对重点观测部位变形观测的内容为:对于加固型护岸:钢筋砼桩、板桩施工过程中应密切观测护岸位移情况,如有较大位移或其他异常应停止施工,查明原因确保安全。

4、护岸墙后土方回填,土方回填应注意回填速率,并应对护岸进行沉降及位移观测控制,如发现较大沉降或位移应立即停止回填。

5、护岸墙后土方回填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拆除施工临时围堰。并注意观测护岸顶高程及位移。待护岸沉降及位移稳定后再浇筑砼压顶。

6、航道疏浚开挖,在挖泥过程中应加强对护岸位移的监测,如发生异常情况应终止挖泥并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共同协商解决。

五、沉降观测要求及基准点设置

1、沉降观测要求主要为:

(1)各种观测设备埋置前应经检查和率定。

(2)观测设备应按规定及时埋放。

(3)沉降标点埋放后,应及时观测初始值,以三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施工期间,按不同荷载阶段,定期观测。

(4)各观测项目的设备,应有专人负责观测和保护。

(5)施工期间所观测项目,均应按时观测,及时整理分析。

(6)施工期间的沉降标点一般布置在基础底板的四角,护岸压顶施工完成后,应将标点转接到压顶的适当位置,以便继续观测,标点宜用不锈钢制作,并加以保护。

(7)变形监测网宜采用独立坐标和假定高程。

(8)沉降观测应采用环形或往返闭合的方法进行,其使用的仪器应符合相应规定的要求。

(9)沉降观测时,前后视距宜相等,视线长度不得超过50米,以后视应使用同一根水准尺,并应尽可能走到“四固定”即,观测人员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固定、观测方法固定、观测措施固定、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10)每次沉降观测的数据,先填入记录手簿中,经严格校对无误后,方能填入观测记录表中,已填入的数据不得任意涂改。

(11)当护岸某个部位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时,除进行逐日连续观测和对裂缝进行观测外,且应立即向施工技术负责部位、设计部门、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汇报异常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