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ae057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4.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一填充题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
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
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那么是〔a〕,〔b〕,〔c〕,〔d〕。
答案: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拟均匀的〔a〕;〔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外表相互位置精度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 〕,〔b〕,〔c〕。
答案:外表冷硬、表层剩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11 刀具磨损属于〔a 〕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 〕来补偿。
答案: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12 零件的外表质量包括〔a〕,〔b〕,〔c〕、〔d〕。
答案:外表粗糙度及波度、外表冷硬、表层剩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14 切削加工后,引起外表剩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习题册参考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习题册》-B01-4148.docx
![习题册参考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习题册》-B01-4148.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8a92549ba0d4a7303763a01.png)
全国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通用(高级技能层级)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习题册参考答案1第一章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第一节机械加工精度一、填空题1.符合2.加工精度表面质量3.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4.测量5.φ40 .008φ606.φ18.010φ18.018mm7.工艺系统8.静态动态9.“让刀”10.垂直度11.平面度12.锥形圆柱度二、选择题1A2C3D4C5C6C三、判断题1(×) 2(×)3(√) 4(×)5(√) 6(√) 7(× )8(√) 9(√) 10(×)四、名词解释1.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系统。
2.加工误差加工误差是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3.定尺寸刀具法是指用具有一定尺寸精度的刀具(如钻头、铰刀、拉刀等)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如孔)的尺寸精度。
五、简答题1.答:加工精度是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2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三方面的内容。
获得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有:(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数字控制法。
(2)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3)获得相互位置精度的方法:一次安装法、多次安装法。
2.答:通常在设计机器零件及规定零件加工精度时,应注意将形状误差控制在位置公差内,位置误差又应小于尺寸公差。
精密零件或零件重要表面,其形状精度要求应高于位置精度要求,位置精度要求应高于尺寸精度要求。
3.答:第一种误差是马鞍形圆柱度误差,其原因:(1)径向力方向改变。
(2)加工粗短轴时,轴的刚度比较机床的大,工艺系统的变形主要是由主轴箱、尾座、刀架等形成(3)由机床误差引起。
改进措施:(1)加工细长轴,可采用与上述消除腰鼓形圆柱度误差相同的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集(第1章)参考答案(1211修订)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集(第1章)参考答案(1211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08155b1252d380eb62946d7a.png)
第1 章习题参考答案第1 章练习题(单项选择)1X1-1 答案:①同一台机床1X1-2 答案:①材料去除法1X1-3 答案:③分层制造1X1-4 答案:③相切法1X1-5 答案:③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1X1-6 答案:①砂轮的回转运动1X1-7 答案:②均由刀具来完成1X1-8 答案:②锻件1X1-9 答案:①铸件1X1-10 答案:①设计1X1-11 答案:②一面两孔1X1-12 答案:④正常加工1X1-13 答案:③粗车-半精车-精车(此题序号错)1X1-14 答案:④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1X1-15 答案:①粗镗—半精镗—精镗1X1-16 答案:①切削加工之前1X1-17 答案:①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1X1-18 答案:③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1X1-19 答案:④各组成环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1X1-20 答案:①成组技术1X1-21 答案:①寻找最短路径1X1-22 答案: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X1-23 答案:③辅助基准1X1-24 答案:②零件结构对加工可行性的影响1X1-25 答案:③减少了零件生产的单件工时1X1-26 答案:③Ta+Tb1X1-27 答案:①钻孔1X1-28 答案:③模锻的毛坯1X1-29 答案:②工序第1 章练习题(多项选择)1X2-1 答案:①加工表面②切削刀具1X2-2 答案:①广泛采用高效专用设备和工具②设备通常布置成流水线形式③广泛采用互换装配方法1X2-3 答案:①CAD 技术②计算机数控技术④材料科学1X2-4 答案:①主运动②进给运动1X2-5 答案:①单独由工件②单独由刀具③分别由工件和刀具④分别由刀具和工件1X2-6 答案:①工件的转动②工件的平动③刀具的转动④刀具的平动1X2-7 答案:①切削速度②进给量③切削深度1X2-8 答案:①类别代号③组别和型别代号④主要性能参数代号1X2-9 答案:①工作台面的平面度②导轨的直线度③溜板运动对主轴轴线的平行度1X2-10 答案:①保证相互位置关系原则②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分配原则1X2-11 答案:②有利于保证被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③可以简化夹具设计与制造1X2-12 答案:①车削②铣削③磨削④拉削1X2-13 答案:①提高加工表面尺寸精度②提高加工表面形状精度③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1X2-14 答案:①先基准后其他②先主后次③先面后孔1X2-15 答案:①易于保证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②便于管理④可以减小工件装夹时间1X2-16 答案:③上一工序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厚度④上一工序留下的形位误差1X2-17 答案:③派生式④创成式1X2-18 答案:①成组编码法②形面描述法④从CAD 系统直接获取零件信息1X2-19 答案:①易于理解②易于编程1X2-20 答案:①基本时间②辅助时间④工作地服务时间1X2-21 答案:①装卸工件时间②开停机床时间③测量工件时间1X2-22 答案:①缩短基本时间②缩短辅助时间④缩短工作地服务时间1X2-23 答案:①设计变量②目标函数③约束条件1X2-24 答案:①切削速度②进给量1X2-25 答案:①最短工序时间②最小工序成本③最大工序利润第2 章练习题(判断题)1X3-1 答案:∨1X3-2 答案:×1X3-3 答案:∨1X3-4 答案:×1X3-5 答案:×1X3-6 答案:×1X3-7 答案:∨1X3-8 答案:×提示:划线找正装夹精度不高,很少用于精加工工序。
机械制造工艺学_部分课后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_部分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8d071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f.png)
• 4)修配装配法:适用于成批或单件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 组成环较多的场合;
• 5)调整装配法:适用于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较多的场合;
• 第六章习题6-7 说明装配尺寸链中的组成环、封闭环、协调环、补偿环、和 公共环的含义、它们各有何特点?
• 解答:课本第六章各小节中的概念,自行寻找答案。 • (注:互换装配法:协调环;修配法:补偿环;)
D方案: 1) 关于对称度的定位误差:Δdw = Δjb =Td/2 =0.05 2)关于工序尺寸54的定位误差: Δdw = 0
方案比较: 1)由于C、D方案关于对称度的定位误差 >对称度公差,不能用 2) B方案:
关于工序尺寸54的定位误差: Δdw = 0.0207,只占该工序尺寸公差的15%; 关于对称度的定位误差:Δdw = 0,因此该方案可用
保证对称度——限制沿X移动和Z 转动;
c) 限制六个自由度 保证尺寸l,h,l2——限制三个移动; 保证与基准A平行度——限制绕Z转动。
保证与底面平行——限制绕X,Y转动。
d) 限制五个自由度 X Y X Y Z
保证尺寸l——限制沿X移动;
保证与左孔的平行度——限制绕X,Y 转动
保证对称度——限制沿Y移动和Z转 动;
第三章习题 3-4:定位误差计算
D 3500.025
d
80
0 0.1
H 38.500.2
Td
基准位置误差 Δjw = 2 sin
2
=0.0707
Δjb = TD/2 = 0.0125
Δdw = 0.0832 >0.2/3
• 第四章习题 4-1
• 4-1 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平面内及水平平内的直线度对车削圆轴类 零件的加工误差有什么影响,影响程度有什么不同?
机械制造工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66dd2ba6c30c2259019ea3.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预备1-1参考答案要点:现代机械产品的开发与改进是极其复杂的持续的动态过程,大致可以用图1.1描述。
机械产品开发与改进系统可以描述为一个负反馈系统,它描述了机械产品依据用户需求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机械产品开发与改进系统中包含产品决策、产品设计、工艺编制、产品制造、市场检验等环节。
上述环节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导致系统的崩溃。
因此上述环节都具有与系统同等的重要性,每个组成环节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因此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很重要,很有意义。
图1.1 机械产品开发与改进系统1-2参考答案要点:按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大纲,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机械加工工艺学和机器装配工艺学。
它们分别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
其中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冷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特指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
此外,机械制造工艺学还包括非常规加工方法概述,随着技术发展进步,非常规制造方法越来越多在工程实际中获得应有,并取得效果。
1-3参考答案要点:生产过程是指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规程参看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参看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作用。
1-4参考答案要点:人们按照产品的生产纲领、投入生产的批量,可将生产分为: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类型。
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如下表:工艺特点单件或小批量生产中批量生产大批或大量生产毛坯的制造方法铸件用木模手工造型;锻件用自由锻部分铸件用金属模造型;部分锻件用模锻铸件广泛用金属模机器造型,锻件广泛用模锻《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2-1参考答案要点:机械工艺规程在指导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2)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3)工艺规程是新、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本)》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本)》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e1bbcd02768e9950e738ae.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本)》答案一、判断题 (20 分)1.辅助支承起定位作用,而可调支承不起定位作用。
(×)2.菱形销用在一面双销定位中,消除了垂直于连心线方向上的过定位。
(√)3.毛坯误差造成的工件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4.装配精度与装配方法无关,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5.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远离加工部位,以防止夹紧变形。
×)6.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只取决于斜角,而与长度无关。
(√)7.粗基准定位时,一般正在加工的表面就是零件的精基准。
(×)8.过盈心轴定位一般用于精加工,此时可保证工件内外圆的同轴度,且可利用过盈量。
(√)9.V形块定位,工件在垂直于V形块对称面方向上的基准位移误差等于零。
(√ )10.装配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存在于零部件之间,而绝对不在零件上。
(√ )二、填空 (40 分)1.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
2.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基准相对于(起始)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3.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只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4.镗模上采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浮动)连接。
5.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统。
6.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7.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8.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动态)误差,对工件加工误差而言,造成(变值)系统性误差。
9.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定位基准)。
三、(20 分) 解释概念1.基准统一(统一基准)原则:零件在同一次安装中,方便地被加工多个表面,而且多个加工工序一致采用的一组定位基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150dd3da38376baf1fae90.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试指出习题图-1(a ),(b ),(c )的表面A,B 的设计基准是哪些表面?解:a )表面A 的设计基准是D 的轴线表面B 的设计基准是表面Cb )表面A 的设计基准是表面C ,D表面B 的设计基准是A 的轴线,Dc )表面A 的设计基准是表面C 的轴线,D 的下母线 表面B 的设计基准是表面C 的轴线2.试指出习题图-2(a ),(b ),(c ),(d )的工序基准和工序尺寸及加工要求。
(a )本工序是加工槽,工序基准:左端面, 中轴线,以及下母线工序尺寸:0.1015+,00.120-,槽宽6±0.2加工要求:槽两侧面关于轴线A 的对称度为0.1(b )本工序是加工两侧面,工序基准:大端圆柱中轴线,大、小端圆柱相接处的凸肩面 工序尺寸:10±0.1,00.28-加工要求:加工的两侧面满足尺寸20±0.1要求(C )本工序是加工孔,工序基准:A 的轴线工序尺寸0.1030+Φ加工要求:加工面对A 轴线的径向跳动为0.1.(d )本工序是加工孔,工序基准:中轴线B ,平面A ,孔B 左端面工序尺寸20±0.04,0.108+Φ 加工要求:孔中心线与平面A 的垂直度为0.06,孔对B 中心轴线的对称度为0.13.试计算习题图-3所示尺寸链,其中0A 为封闭环,i A 为组成环。
习题图-3(a ) 0503020A =-=00(0)0EsA =--=0(0.2)(0.1)0.3EiA =---=-故000EsA EiA A =00.320-(b) 030504040A =+-= 0(0.1)0(0.05)0.15EsA =++--==0(0.2)(0.1)00.3EiA =-+--=-故000.150.3040EsA EiA A +-=(c ) 20=A-40 A=600=EsA-0 EsA=0-0.2=EsA-(+0.2) EiA=0故其为0060(d ) 78=62+44+18-A A=46+0.4=0+0.15+0.1-EiA EiA=-0.15-0.35=0+(-0.1)+(-0.1)-EsA EsA=+0.15故0150.1546EsA EiA A +-=4.习题图-2(a ),(b ),(c ),(d )为工序简图,定位时应限制工件的哪几个自由度?最好选择哪几个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解:a )应至少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工件绕自身轴线转动自由度可以不限制。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计算.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计算.doc](https://img.taocdn.com/s3/m/d2cd6ea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9.png)
0.13510Li图120L21035二、计算题1.图所示某齿轮机构,已知 A]=3O°o.o6mm, A2=5°o.O6mm, A3=38 +0.16 +0.10mm, A4=30.o.o5nim,试计算齿轮右端面与档圈左端血的向端在血的轴向间隙A。
的变动范围。
根据公式 A0=A3-A 1 -A2-A4=38-30-5-3=0ES0=ES3- (EI1+EI2+EI4)=(0」6+0.06+0.04+0.05) mm=+0.31 mmEI0=EI3・(ES1+ES2+ES4) = (0.10-0-0-0) mm=+0.10mm 故轴向间隙AO的变化范围为0.10〜0.31 mimA3\//////——\//////一■吃 Al A0「A4M -----------------2.如图所示,A、B、C、D、E各面及设计尺寸20土0.1 mm,工序尺寸L】、L?都在前工序加工出。
本工序中,以E面为测量基准加工D面,得尺寸10±0.1,并要求保证设计尺寸10±0.4、35±0.2,现在要求计算前工序加工所得到的两个工序尺寸L】、L2的尺寸及偏差,以 满足两个设计尺寸的要求。
L1的尺寸链如图所示。
35为封闭环,L1为增环,10为减环。
可求得:Ll=45±0.1L2的尺寸链如图所示。
10为封闭环,20、L2为减环,35为增环。
可求得:L2=5 ±35±0・2LiESN=ES1-EI2-EI3= 0.016-2 X -0.06 mm=+0.136mm EIN=EII-ES2-ES3=0-2 X -0.02mm=+0.04mm3. 如图所示零件,按图样注出的尺寸A|和A3加工时不易测量,现改为按尺寸A 】和A3加 工,为了保证原设计要求,试计算A?的基本尺寸和偏差。
据题意,按尺寸Al 、A2加工,则A3必须为封闭环,A2则为工序尺寸。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f415386529647d262852b7.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一填充题 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
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
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a),(b),(c),(d)。
答案: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a);(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表面相互位置精度 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 ),(b),(c)。
答案: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1 刀具磨损属于(a )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 )来补偿。
答案: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 12 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a),(b),(c)、(d)。
答案:表面粗糙度及波度、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 14 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全文5篇]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76905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5.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全文5篇]第一篇: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单项选择题1.()的基本尺寸等于各组成环基本尺寸的代数和。
A、组成环B、封闭环C、增环D、减环2.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
A、分层计算和累积计算B、排列组合计算和归纳总结计算C、正计算与反计算D、分解计算和组合计算3.()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终形成的环或间接得到的环。
A、增环B、减环C、组成环D、封闭环4.组合夹具可以分为()两大类。
A、大型和小型B、孔系和槽系C、旋转式和直线式D、集中型和分散型5.()原则是指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
A、自为基准B、互为基准C、统一基准D、基准重合6.机械加工表面缺陷主要有表层加工冷作硬化、表层金相组织变化和(。
)A、位置误差B、形状误差C、圆柱度不达标D、表层残余应力7.()是把零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
A、套装B、组装C、部装D、总装8.长V型块作为定位元件时,可以限定()个自由度。
A、6B、5C、4D、39.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是工件实际定位中绝不允许的。
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10.()是安排作业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人员编制以及规划生成面积的重要依据。
A、人员定额B、产量定额C、时间定额D、效率定额11.()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与该领域人类专家相当智能水平的计算机知识程序处理系统。
A、自动化系统B、专家系统C、控制系统D、数控系统2.工艺规程规划时,产品基本不变的大批、大量生产,选用()。
A、数控机床B、普通机床C、专用组合机床D、自动机床13.在绝大多数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要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但有少数产品有出现废品的可能性的装配方法是()。
A、完全互换法B、基本互换法C、强制互换法D、大数互换法多项选择题1.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有()等。
A、分析产品图样,划分装配单元B、拟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C、计算装配时间定额D、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E、确定装配时零、部件的输送方法及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划所需原始资料有()等。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b02d7c0975f46527d3e1b3.png)
第一章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案: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偏差应为多少?
答案:
根据题意画出尺寸链图,根据尺寸链判断孔尺寸D≒1000 _0(+0.3)mm半径500 _0(-0.15)为减环,尺寸540 _(-0.35)0为增环,尺寸B为封闭环,
尺寸B的上偏差≒增环上偏差-减环下偏差≒0-0≒0,尺寸B的下偏差≒增环下偏差-减环上偏差≒-0.35-0.15≒-0.5,所以B≒40 _(-0.5)0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举例在课本page12、13பைடு நூலகம்。
1.10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答案: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而构成的。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
将零件装配成套件的工艺过程称为套装。
将零件和套件装配成组件的工艺过程称为组装。
将零件、套件和组件装配成部件的工艺过程称为部装。
将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总装。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65ed3e83c4bb4cf7ecd1dc.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预备1-1参考答案要点:现代机械产品的开发与改进是极其复杂的持续的动态过程,大致可以用图1.1描述。
机械产品开发与改进系统可以描述为一个负反馈系统,它描述了机械产品依据用户需求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机械产品开发与改进系统中包含产品决策、产品设计、工艺编制、产品制造、市场检验等环节。
上述环节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导致系统的崩溃。
因此上述环节都具有与系统同等的重要性,每个组成环节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因此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很重要,很有意义。
图1.1 机械产品开发与改进系统1-2参考答案要点:按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大纲,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机械加工工艺学和机器装配工艺学。
它们分别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
其中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冷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特指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
此外,机械制造工艺学还包括非常规加工方法概述,随着技术发展进步,非常规制造方法越来越多在工程实际中获得应有,并取得效果。
1-3参考答案要点:生产过程是指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规程参看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参看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作用。
1-4参考答案要点:人们按照产品的生产纲领、投入生产的批量,可将生产分为: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类型。
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如下表:工艺特点单件或小批量生产中批量生产大批或大量生产毛坯的制造方法铸件用木模手工造型;锻件用自由锻部分铸件用金属模造型;部分锻件用模锻铸件广泛用金属模机器造型,锻件广泛用模锻《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2-1参考答案要点:机械工艺规程在指导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2)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3)工艺规程是新、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典型习题解答(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典型习题解答(DOC)](https://img.taocdn.com/s3/m/54844f82bed5b9f3f80f1c25.png)
典型习题和解答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例1.3〕试举例说明下列各组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1)零件尺寸链、工艺过程尺寸链,工艺系统尺寸链,装配尺寸链;(2)封闭环.组成环,增环.减环。
〔例 1.10〕设某一零件图上规定的外圆直径为Ф32005.0-mm ,渗碳深度为0.5~0.8 mm 。
现为使此零件可和另一种零件同炉进行渗碳,限定其工艺渗碳层深度为0.8~1.0 mm 。
试计算渗碳前车削工序的直径尺寸及其上、下偏差?[解] 渗碳深度是间接保证的尺寸,应为封闭环。
并作出尺寸链计算图。
车削外圆的半径及公差R δR为组成环之一。
求R δR: 0.8=1+16-R min ,R min =16.2mm0.5=0.8+15.975-R max , R max =16.275mm故车削工序的直径尺寸及公差应标注为Φ32.55015.0- mm 。
〔例 1.11〕設一零件,材料为2Cr13,其内孔的加工顺序如下: (1)车内孔Φ31.814.00+(2)氰化,要求工艺氧化层深度为磨内孔Φ320.0350.010++,要求保证氧化层深度为0.1~0.3mm, 试求氰化工序的工艺氧化层深度t T δ? [解] 按加工顺序画出形成氰化层深度0.1 ~0.3mm 的尺寸链计算图。
图中0.1~0.3 mm 是最后形成的尺寸应为封闭环。
计算 tTδ: 0.3=t max +15.97-16.0050.1=t min +15.9-16.0175得 t max =0.335mmt min =0.2175mm 故氰化工序的工艺氰化层深度tTδ=0.21751175.00+mm 。
〔例 1.12〕某小轴系成批生产,工艺过程为车、粗磨、精磨、镀铬。
所得尺寸应为Ф300045.0-㎜,镀层厚度为0.03~0.04㎜。
试求镀铬前精磨小轴的外径尺寸及公差。
[解] 列尺寸链如图示,镀铬后外径尺寸Φ300045.0-mm 为封闭环30=A 1max +0.08 得 A 1max =29.92mm30-0.045=A 1min +0.08-0.02 A 1min =28.895mm所以镀铬前精磨小轴的外径尺寸及公差大小为A 1=Φ29.920025.0- mm 〔例 1.13〕某轴套的部分工艺过程为:粗磨内孔到04.0076.154+Φ㎜,再渗氮,最后精磨内孔至04.00155+Φ㎜,单边渗氮层深度要求为0.3~0.5㎜,试计算渗氮工序的渗入深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 完整练习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 完整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3ecb05cc175527072208c4.png)
第1章练习题答案1. 单项选择1-1答案:③要素1-2答案:④生产率1-3答案:②离散型1-4 答案:④丰田1-5 答案:③60%1-6 答案:③70%1-7 答案:③字符1-8 答案:④零件组1-9 答案:②信息技术1-10 答案:④相关过程1-11 答案:③矩阵式1-12 答案:①时间2. 多项选择2-1答案:①生产对象②生产资料③能源④劳动力2-2答案:①自动化②柔性化③集成化2-3答案:①组织专业化零部件生产厂②组织专业化毛坯生产厂③实行工艺性协作2-4 答案:②零件结构特征相似性③零件材料特征相似性④零件制造工艺相似性2-5 答案:②可保证同一零件组内的零件的工艺相似性④可在划分零件组的同时形成机床组2-6 答案:①成组单机②成组单元③成组流水线2-7 答案:①名称标准化②结构标准化④零部件标准化2-8 答案:①CAI ②CA T ④CAQC2-9 答案:①缩短产品开发周期③降低产品制造成本④减少工程变更次数2-10 答案:①制造②支持2-11 答案:①建立大范围的信息传输网络②建立统一的产品信息模型③建立企业管理信息模型④制定信息传输标准2-12 答案:①快捷的需求响应②动态的组织形式③集成的制造资源3. 判断题∨×∨×∨∨∨∨×∨×∨∨××4. 分析题4-1答案:要点:批量法则仍适用1)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是指产品而言。
对于零部件仍存在生产批量问题。
采用成组技术的基本思想就是利用零件的相似性,人为地扩大生产批量,以达到接近于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
2)产品虽然不同,但产品的零部件中有许多是标准化和通用化的,这些零部件应遵循“批量法则”,采用专业化协作的方式进行生产。
4-2答案:1510243013655314-3答案:要点:这句话是正确的。
1)成组技术本身是使生产合理化的一种制造哲理。
2)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在现代制造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成组技术就是为解决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1.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 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
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 天,试计算每月(按22 天计算)的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α)(1+β)=(1+15%)(1+5%)=2415 台/年
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
定位?各举例说明。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
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因此其位置不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保证正确的定位时,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8、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哪些的自由度,指出工序基准,选择定位基准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9、分析图所示的定位方案,指出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些自由度,判断有无
欠定位与过定位,并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1.10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
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而构成的。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
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
将零件装配成套件的工艺过程称为套装。
将零件和套件装配成组件的工艺过程称为组装。
将零件、套件和组件装配成部件的工艺过程称为部装。
将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总装。
装配就是套装、组装、部装和总装的统称。
第二章
2.2对零件图的结构工艺性分析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零件尺寸要合理:(1)尺寸规格尽量标准化;(2)尺寸标注要合理。
零件结构要合理:(1)零件结构应便于加工;(2)零件结构应便于量度;(3)零件结构应有足够的刚度。
2.5粗、精基准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1)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原则;(2)工件表面间相互位置要求原则;(3)余量足够原则;(4)定位可靠原则;(5)不重
复使用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2)统一基准原则;(3)自为基准原则;(4)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原则;(5)定位可靠性原则。
2.6决定零件的加工顺序时,通常考虑哪些因素?
机械加工工序:(1)先几面后其他;(2)先粗后精;(3)先主后次。
热处理工序:(1)预备热处理;(2)最终热处理;(3)去应力处理。
辅助工序包括工件的检验、去毛刺、去磁、清洗和涂防锈油等。
2.7何谓工序分散、工序集中?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工序分散是将零件各个表面的加工分得很细,工序多,工艺路线长,而每道工序所包含的加工内容却很少。
主要用于缺乏专用设备的企业,在大
批量生产中利用原有卧式机床组织流水线生产。
工序集中则相反,零件的加工只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里完成,而每道工序所包含的加工内容却很多。
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单件小批量生产,多应
用于卧式车床,在成批生产中,应尽可能采用多刀半自动车床、转塔车床等效率较高的机床使工序集中。
(page35)
2.8试述总余量和加工余量的概念,说明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和确定余量的方法。
总余量:在由毛坯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中,毛坯尺寸与成品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即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总
厚度。
加工余量:在切削加工时,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从某加工表面上所必须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分为总余量和工序余
量两种。
加工余量的数值,一般与毛坯的制造精度有关,目前一般采用经验估计的方法,或按照技术手册等资料推荐的数据为基础,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
确定其加工余量的数值。
2.10成批生产图2-36所示的零件。
其工艺路线为:(1)粗、精刨底面;(2)粗、精刨顶面;(3)在卧式镗床上镗孔,先粗镗,在半精镗、精
镗?85H7孔,将工作台准确地移动(85±0.03)mm,再粗镗、半精镗?65H7孔。
试分析上述工艺路线有无缺陷?提出解决方案。
(提示:粗精加工要分开)。
2.13何谓工艺尺寸链?如何判定工艺尺寸链的封闭环和增、减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