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稀态酱油工艺流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盐稀态酱油工艺流程

一、高盐稀态酱油生产工艺

(一)简述

高盐稀态酱油以脱脂大豆(大豆)和炒小麦(粉碎的熟小麦)为主要原料。

脱脂大豆采用高压短时间蒸煮。

小麦经过焙炒、粉碎后与蒸煮后的脱脂大豆混合,同时接入利用种曲机所制作出的纯种酱油米曲霉种曲,利用自动化圆盘制曲机控温制曲。依据气温的自然变化规律,使发酵在微生物分泌产生的酶的作用下进行。

本工艺是根据我国传统自然发酵:春、秋季节制曲、制醪、发酵而使质量、口味最佳,并结合制曲微生物发挥其酶作用的最佳时段,以及发酵微生物作用最佳时段的规律,创出的适温发酵工艺。即发酵过程先经过15℃以下的低温发酵,而后升温达到适和于酵母菌增殖、酒精发酵的30±2℃范围并保持,充分进行酒精发酵,之后保持在低于25℃条件下熟成。经过四至六个月时间不同阶段的控温发酵,压榨提取,生产出了具有浓郁酱香气和酯香气,氨基酸生成率达到60%,色泽红亮透明,滋味鲜美的高品质酱油的生产工艺。

(二)、生产技术要点

1、原料要求

1.1豆粕应符合食用大豆粕GB/T 13382-92规定。

1.2小麦应符合国家标准GB1351-2008规定。

1.3食盐应符合食用盐国家标准GB5461-2000规定。

1.4水应符合GB5749-2006<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2、工艺流程;

一. 领料:

3

3.1 原料储存原料筒仓

原料必须是经过除铁、除石、除尘、去杂后的洁净原料。除不得出现上述异物外,豆粕中还需确保其粒度、状态均匀一致;小麦需确保其粒度饱满,且均匀一致。 3.2原料配比

3.3、原料蒸煮 3.3.1豆粕

蒸料时蒸汽压力须达到0.2Mpa 、料温温度达到125℃~130℃;

吸料时,必须严格按照水环真空泵操作规程操作。

豆粕润水,水温80℃,加水量为豆粕重量的110%~130%。 豆粕润水完毕后,旋转润胀15min ~30min 后通蒸汽。 汽压上至0.1 Mpa ,排汽至0MPa 再通蒸汽。

蒸汽压力至0.2Mpa后,闷3min~5min后脱压排空。

待蒸汽压力表读数降为0,再开启锅盖,关闭排气阀门,出料

与小麦粉、种曲混合后温度 30℃左右

3.3.1.2 质量标准

过程质量标准润水量:120±10%,润水温度:75±5℃;蒸料压力:0.18-0.2mpa,蒸煮时间3-5分钟。

熟料质量标准

感官:外观呈黄褐色,有香气及弹性,无夹心,无黏性及其他不良气味。

理化:消化率≥85%,水分60%~62%,无N性蛋白。

接种量:0.3-0.5%;接种温度:30±2℃。

3.3.2、小麦焙炒

3.3.2.1 主要设备砂浴式旋转圆筒型炒麦机。

小麦使用筛选、除杂后的优质小麦,使用旋转砂浴式式炒麦机焙炒,可以得到焙炒程度一致的合格炒麦。焙炒的目的是借小麦中所含的12%-14%左右的水分,高温使其膨胀,破坏细胞组织,并使蛋白质变性,小麦淀粉糊化。适合于制曲时酱油曲霉的繁殖及酶的分泌,焙炒小麦出口的温度160℃,炒出的小麦颜色焦黄、均匀、不含生麦。出炉后的小麦进入立式风冷机,冷却至40℃以下,即可破碎(图炒麦的粉碎),基本上破碎成4~6瓣,30目粉末占30%。

3.3.2.2 焙炒小麦质量标准

感官标准:微呈茶色,符合标准炒麦的色泽。炒麦质量均匀一致,不应出现糊麦、生麦现象。

理化标准:膨化度≥1.30,水分≤10%;沉降度≤5%,整粒率≤1%;面粉率:25-30%。3.4 种曲

种曲菌种可采用米曲霉、酱油曲霉或适用于酱油生产的其它霉菌。

种曲是通过传统的试管培养,锥形瓶培养的二级培养,于培菌室或制曲机制成种曲。3.4.3 种曲的培养及质量要求

3.4.3.1 种曲的培养管理(主要介绍种曲机培养)

采用密封种曲机,从蒸料、接种、培养都在此设备内进行无菌操作,用铝盘内装约2cm 厚以麸皮为主,润水后置入此设备中,上盖密封后通入高压蒸汽蒸熟,降温时,种曲机内从真空回到常压的过程中将三角瓶菌种随空气吸入,附着料上,完成了接种。制曲品温控制;热量的排除靠种曲机夹层通冷水或温水以及内部风扇进行,并适时送入新鲜无菌空气,供曲霉繁殖用。制曲时间为48--55小时。

种曲质量标准;孢子数;60亿个∕克曲(干基);发芽率:90%以上;杂菌数;小于50个∕克。

3.5 制曲

3.5.1 制曲设备配有大型空调的大型封闭式自动控制圆盘制曲机。

3.5.2 制曲工艺

接种混合—布料—静置培养—第一遍翻曲—第二遍翻曲—成曲

制曲使用配有大型封闭式自动控制圆盘制曲机,人员的所有操作均在设备外部进行,制曲采用预设的自控程序进行。

冷却后脱脂大豆与小麦粉按规定比例混合,同时接种种曲0.13—0.15%,混合料水分控制在45%-50%,输送至圆盘制曲机内部后利用进料绞龙和圆盘的旋转逐层布满曲床,之后翻耙曲料使料层平整疏松。

制曲初始温度为30—32℃,过程分静置培养,8小时后并且随着料温升至35℃时开始供氧通风,保持料温32℃左右,大约14小时后,曲料出现结块、发白进行第一次翻曲,大约再经过5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曲。

3.5.3 成曲质量标准

感官标准;菌丝致密无夹心,呈嫩黄绿色,具有浓郁曲香,无其他异味

理化指标;中性蛋白酶活力≥800单位∕克(干基)(福林法)

培养后成曲水分;26%~30%。

3.6、制醪

3.6.1 主要设备;化盐池、盐水沉淀罐、冷冻机、混合绞龙、浓浆泵等。

3.6.2 制醪工艺

盐水-沉淀-冷冻-与成曲混合-酱醪输送-发酵罐

调制食盐含量23%左右(19波美度)的食盐水,冷冻至0℃,盐水用量为总原料质量的

2.5倍左右,通过混合绞龙,混匀,用浓浆泵打入发酵罐。

3.7 发酵

3.7.1 发酵设备为室外FRP发酵罐,配有温控系统。

3.7.2 酵母培养

酵母制作流程及要点(以扩培至300升为例)

试管原菌→一级摇床培养→二级摇床培养→一级种子罐扩大培养→二级种子罐扩大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