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及其翻译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1881—1936)和 周作人(1885——1967)
• 鲁迅 原名樟寿,字豫才,后取名树人
• 精通日语,德语。粗通英语,略知俄语。鲁迅的翻译大多 是转译,他擅长并能用于翻译的语言只有日语和德语。 (果戈里的《死魂灵》)
• 周作人(1885—1967) 原名櫆寿,字启明,晚年易名遐寿
•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思想家。一生著译传世约 一千二百余万字,其中翻译作品居一半有余。他精通古希 腊文、日文、英文等多种外文,追求直译风格。
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提出“忠实、通顺”作 为翻译的标准。在他看来,译文不但必须把原文作者的思想、 情感全部传译出来,而且还“必须兼顾着两个方面,一当然 是其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在两者不能统一的情 况下,他主张“宁信不顺”。
翻译思想综述
• 周氏兄弟早期的翻译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即“改良思想, 补助文明”,他们不仅强调了翻译的社会功利作用,而且 还兼顾了文学在艺术上的美学特征与功能。
• 【五十多岁的内供是从还做沙弥的往昔以来,一直到升了内道场供奉的现在为 止,心底里始终苦着这鼻子。…】
• 林少华译文
• 【提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无人不晓。鼻长五六寸,从上唇直垂至颌下。形 状上下一般粗细。就是说,一段细细长长的灌肠样物件从面部正中晃晃荡荡地 垂将下来。
• 【内供已年过半百,从当小沙弥的昔日直到升任宫内道场御用高僧的今天,内 心始终为鼻所苦。...】
3.林纾
在东京留学期间,鲁迅依然非常关心林纾的译本,林纾每出一本译本, 鲁迅都会特地跑去神田的中国书林将其买来。而林纾可以说是对外语一 窍不通,其翻译多是听取他人的口述,再通过自己深厚的中文功底将其 翻译出来。
周氏兄弟的翻译理论可概括为“直译”“求信”和“达旨” 三个方面。
强调直译的目的:在借鉴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又创造性 地引进新的表现形式,以弥补早期白话汉语在思维与表达 方面不甚精确的缺陷。
周作人所译多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作,如欧里庇得斯的悲剧, 路吉阿诺斯的对话,《古事记》,《枕草子》,日本 狂言 和“滑稽本”等,取舍精当自不待言。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作人译文全集》 第一至四卷为古希腊文译作;第五至八卷为日文译作;第 九至十卷主要为英文及世界语译作;第十一卷为用文言文 翻译的作品。
• 虽然鲁迅早期的翻译思想也表现出繁杂的现象,但他最终 能够博彩众长,并成功地将其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顺利 地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时期的过渡;而周作人始终未能摆 脱人道主义的束缚。
10
• 鲁迅译文
• 【一说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地方是没有一个不知道的。长有五六寸,从上 唇的上面直拖到下颏的下面去。形状是从顶到底,一样的粗细。简捷说,便是 一条细长的香肠似的东西,在脸中央拖着罢了。
11
• 周作人译文:
• “长的个儿本来比平常人高,我又老是穿着日和下驮拿着蝙蝠 伞走路。无论是怎么好晴天,没有日和下驮与蝙蝠伞总不放心, 这是因为对于通年多湿的东京天气全然没有信用的缘故。容易 变的是男子的心与秋天的天气,此外还有上头的政事,这也未 必一定就只如此。春天看花时节,午前的晴天到了午后二三时 必定刮起风来,否则从傍晚就得下雨。梅雨期间可以不必说了, 入伏以后更不能预料什么时候有没有骤雨会沛然下来。”
• 陈德文译文:
• “我身个儿高出常人一截,又经常穿着木屐,拿着蝙蝠伞走路。 不管多好的晴天,不穿木屐,不带蝙蝠伞,我就安不下心来。 这是因为我对一年到头湿气浓重的东京的天气全然信不过的缘 故。易变的不仅限于男儿的心和秋天的天空,还有朝廷的政事。 春季赏花季时,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梅雨期不用说了,一入大 暑,骤雨会随时沛然而至,很说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历代佛经翻译以及清末 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1.唐代的玄奘
鲁迅认为:唐译佛经,当时很有些文法、句法、词法是生造的,一经习 用就懂得了,现在又来了外国文,即也需生造。周作人则以“求信”和“质 胜于文”概括唐代佛经翻译的特点
2.严复
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是近代翻译理论最有影响力的,他翻译的 《天演论》,鲁迅“有好几篇都能背”,《天演论》对鲁迅确实有很大的影 响。鲁迅在认真地考察研究了严复翻译理论的内容和其翻译作品后,根据 自己研究的结论、翻译本身固有的特点以及他本人丰富的翻译经验,陆续 发表了数十篇专题性的理论文章,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翻译的许多观点和看 法
12
谢谢观看
13
2
在周氏兄弟早期的合作中,鲁迅主要负责选材等,周 作人主要负责翻译。
1909年 《城外小说集》(《红星佚史》、《匈奴奇 士录》、《黄蔷薇》、《劲草》) 1922年 《现代小说译丛》 1923年 《现代日本小说集》 1924年周氏兄弟关系决裂
3
鲁迅的译文著作有三十一本,三百多万字。数量比他的杂文集和小说集加起来还多。 在短短五十六年的生涯里,他为世人留下的译文很多。所以说鲁迅首先是翻译家, 其次是作家。实际上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在翻译、编辑出版上,写作不过业余的偶得, 并没有把创作放在首位的。可是现在人们对他的认识一直是颠倒的。
• 鲁迅 原名樟寿,字豫才,后取名树人
• 精通日语,德语。粗通英语,略知俄语。鲁迅的翻译大多 是转译,他擅长并能用于翻译的语言只有日语和德语。 (果戈里的《死魂灵》)
• 周作人(1885—1967) 原名櫆寿,字启明,晚年易名遐寿
•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思想家。一生著译传世约 一千二百余万字,其中翻译作品居一半有余。他精通古希 腊文、日文、英文等多种外文,追求直译风格。
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提出“忠实、通顺”作 为翻译的标准。在他看来,译文不但必须把原文作者的思想、 情感全部传译出来,而且还“必须兼顾着两个方面,一当然 是其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在两者不能统一的情 况下,他主张“宁信不顺”。
翻译思想综述
• 周氏兄弟早期的翻译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即“改良思想, 补助文明”,他们不仅强调了翻译的社会功利作用,而且 还兼顾了文学在艺术上的美学特征与功能。
• 【五十多岁的内供是从还做沙弥的往昔以来,一直到升了内道场供奉的现在为 止,心底里始终苦着这鼻子。…】
• 林少华译文
• 【提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无人不晓。鼻长五六寸,从上唇直垂至颌下。形 状上下一般粗细。就是说,一段细细长长的灌肠样物件从面部正中晃晃荡荡地 垂将下来。
• 【内供已年过半百,从当小沙弥的昔日直到升任宫内道场御用高僧的今天,内 心始终为鼻所苦。...】
3.林纾
在东京留学期间,鲁迅依然非常关心林纾的译本,林纾每出一本译本, 鲁迅都会特地跑去神田的中国书林将其买来。而林纾可以说是对外语一 窍不通,其翻译多是听取他人的口述,再通过自己深厚的中文功底将其 翻译出来。
周氏兄弟的翻译理论可概括为“直译”“求信”和“达旨” 三个方面。
强调直译的目的:在借鉴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又创造性 地引进新的表现形式,以弥补早期白话汉语在思维与表达 方面不甚精确的缺陷。
周作人所译多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作,如欧里庇得斯的悲剧, 路吉阿诺斯的对话,《古事记》,《枕草子》,日本 狂言 和“滑稽本”等,取舍精当自不待言。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作人译文全集》 第一至四卷为古希腊文译作;第五至八卷为日文译作;第 九至十卷主要为英文及世界语译作;第十一卷为用文言文 翻译的作品。
• 虽然鲁迅早期的翻译思想也表现出繁杂的现象,但他最终 能够博彩众长,并成功地将其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顺利 地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时期的过渡;而周作人始终未能摆 脱人道主义的束缚。
10
• 鲁迅译文
• 【一说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地方是没有一个不知道的。长有五六寸,从上 唇的上面直拖到下颏的下面去。形状是从顶到底,一样的粗细。简捷说,便是 一条细长的香肠似的东西,在脸中央拖着罢了。
11
• 周作人译文:
• “长的个儿本来比平常人高,我又老是穿着日和下驮拿着蝙蝠 伞走路。无论是怎么好晴天,没有日和下驮与蝙蝠伞总不放心, 这是因为对于通年多湿的东京天气全然没有信用的缘故。容易 变的是男子的心与秋天的天气,此外还有上头的政事,这也未 必一定就只如此。春天看花时节,午前的晴天到了午后二三时 必定刮起风来,否则从傍晚就得下雨。梅雨期间可以不必说了, 入伏以后更不能预料什么时候有没有骤雨会沛然下来。”
• 陈德文译文:
• “我身个儿高出常人一截,又经常穿着木屐,拿着蝙蝠伞走路。 不管多好的晴天,不穿木屐,不带蝙蝠伞,我就安不下心来。 这是因为我对一年到头湿气浓重的东京的天气全然信不过的缘 故。易变的不仅限于男儿的心和秋天的天空,还有朝廷的政事。 春季赏花季时,不是刮风就是下雨。梅雨期不用说了,一入大 暑,骤雨会随时沛然而至,很说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历代佛经翻译以及清末 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1.唐代的玄奘
鲁迅认为:唐译佛经,当时很有些文法、句法、词法是生造的,一经习 用就懂得了,现在又来了外国文,即也需生造。周作人则以“求信”和“质 胜于文”概括唐代佛经翻译的特点
2.严复
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是近代翻译理论最有影响力的,他翻译的 《天演论》,鲁迅“有好几篇都能背”,《天演论》对鲁迅确实有很大的影 响。鲁迅在认真地考察研究了严复翻译理论的内容和其翻译作品后,根据 自己研究的结论、翻译本身固有的特点以及他本人丰富的翻译经验,陆续 发表了数十篇专题性的理论文章,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翻译的许多观点和看 法
12
谢谢观看
13
2
在周氏兄弟早期的合作中,鲁迅主要负责选材等,周 作人主要负责翻译。
1909年 《城外小说集》(《红星佚史》、《匈奴奇 士录》、《黄蔷薇》、《劲草》) 1922年 《现代小说译丛》 1923年 《现代日本小说集》 1924年周氏兄弟关系决裂
3
鲁迅的译文著作有三十一本,三百多万字。数量比他的杂文集和小说集加起来还多。 在短短五十六年的生涯里,他为世人留下的译文很多。所以说鲁迅首先是翻译家, 其次是作家。实际上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在翻译、编辑出版上,写作不过业余的偶得, 并没有把创作放在首位的。可是现在人们对他的认识一直是颠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