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甘油醛-3-磷酸和磷酸二羟丙酮的生成

果糖-1,6-二磷酸在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的催化下 裂解,生成两分子的磷酸丙糖:甘油醛-3-磷酸和 磷酸二羟丙酮(见图): 该酶在催化反应时需要底物的C-2位羰基和C-4位 的羟基的存在。因此,Glc-6-P→Fru-6-P 的异构化 反应的意义是很清楚的,它能保证碳链的等长裂解, 产生两分子的三碳糖都能进入到一个共同的代谢途 径中去。
序号3和4、2和5,以及1和6。
磷酸化
异构化
ATP
ADP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
果糖-6-磷酸
磷酸化
ATP ADP
裂解异构化
果糖-1, 6-二磷酸
甘油醛-3-磷酸
(二)甘油醛-3-磷酸转变成丙酮酸

6、甘油醛-3-磷酸转变成1,3-二磷酸甘油酸 甘油醛-3-磷酸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催化下, 以NAD+作为电子受体,并在无机磷酸的参与下,氧化脱 氢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


在生物化学上,磷酸基的转移反应是一种基本的反应。能够催 化磷酸基从ATP转移到某受体分子的酶叫做激酶。 激酶需要两价的金属离子(通常是Mg2+),以Mg2+-ATP的 形式参与酶促反应。未结合Mg2+的ATP是激酶的一潜在竞争性 抑制剂。 Mg2+可以掩盖ATP分子中磷酸基氧原子的负电荷, 使ATP的γ-位磷原子对葡萄糖C-6的羟基的亲核攻击易于接受 (见图)。 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表明,底物葡萄糖能够诱导酵母己糖激 酶的构象发生较大的变化。当葡萄糖进入到己糖激酶裂口状的 活性部位时,构象的变化导致裂口状活性部位收缩,吞没底物 分子。这种构象运动有利于ATP靠近葡萄糖的C-6的羟基,同 时将水分子从活性部位排出。水分子的排出,减少了活性部位 的极性,从而加速了亲核反应的过程。



二羟丙酮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

为了更好地分析来自最初葡萄糖分子上的不同
位置的碳原子在后续反应(包括柠檬酸循环)
中的去向,为果糖-1,6-二磷酸裂解产生的
两分子的甘油醛-3-磷酸进行重新编号是很有
必要的。

图10-2右侧甘油醛-3-磷酸的碳原子的序号
1、2和3分别代表原始葡萄糖分子中的碳原子的


(一)葡萄糖的磷酸化
Hexokinase: 己糖激酶或葡 萄糖激酶
葡萄糖发生酵解作用的第一步是D-葡萄糖分子在第6位 的磷酸化,形成葡萄糖-6-磷酸 (G6P). 这是一个磷酸基 团转移的反应,即ATP的γ-磷酸基团在己糖激酶的催化下, 转移到葡萄糖分子上。这个反应必需有Mg2+的存在。

(四)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稀醇式丙酮酸
稀醇化酶在与底物结合前先与2价阳离子如Mg2+或Mn2+结合形成 一个复合物,才有活性。氟与镁和无机磷酸形成一个复合物, 取代天然情况下酶分子上镁离子的位置,从而使酶失活。
10、丙酮酸和ATP的生成

这是糖酵解的最后一步。在丙酮酸激酶的催化下,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丙伴随着ADP磷酸化生成 ATP(见图) :

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形成果糖-6-磷酸
Phosphogluco se isomerase
磷酸葡萄糖异构 酶
葡萄糖的羰基从碳1位转移到碳2位,使葡萄糖分子由 醛式转变成酮式的果糖,其碳1位上即形成了自由羟基。 葡萄糖-6-磷酸和果糖-6-磷酸的存在形式都是以 环式为主,而异构化反应需以开链形式进行。
8、3-磷酸甘油酸转变成2-磷酸甘油酸

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催化下,3-磷酸甘油酸转 变成2-磷酸甘油酸:

变位酶是一类催化分子内化学基团移位反应的酶,
在酶学分类上属于异构酶类。由于后续反应是高度
放能的,因此,该反应能朝着2-磷酸甘油酸生成
的方向进行。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可能的反应机制(图10-4)。




From Eduard Buchner’s discovery in 1897 of fermentation in broken extracts of yeast cells until the elucidation of the whole pathway in yeast (by Otto Warburg and Hans von Euler-Chelpin) and in muscle (by Gustav Embden and Otto Meyerhof) in the 1930s, the reactions of glycolysis in extracts of yeast and muscle were a major focus of biochemical research.
(一)甘油醛-3-磷酸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
甘油醛-3-磷酸的氧化是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催 化下,由NAD+和无机磷酸(Pi)参加实现的。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催化甘油醛-3-磷酸的氧化经历了一 个复杂的机制。
辅酶NAD+是该酶催化反应不可缺少的。


在酶的催化反应中,该酶活性部位半胱氨酸的-SH首先攻击底 物分子的羰基碳(图10-3)形成硫代半缩醛;随即发生氧化, 将一个氢负离子直接从被氧化的醛基转移到NAD+,结果导致 高能共价的酰基硫酯中间物的形成。因此,醛基的氧化产生的 能量并没有被浪费,而是以酰基硫酯的合成和NAD+的形式保 存下来。 接着另一分子的NAD+取代NADH,无机磷酸攻击硫酯中间物, 形成超高能量的酰基磷酸,并从酶活性部位上释放出来(图10 -3)。
丙酮酸激酶在催化反应中需要一价的阳离子(K+)和二价的 阳离子(Mg2+或Mn2+),它们可以稳定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带 负电荷的基团,有利于酶促反应。当ADP的β-位的磷氧原子攻 击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原子时,导致ATP的形成。留下的烯 醇式丙酮酸便自发转变成稳定的酮式丙酮酸(图10-5)。 由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一种超高能量的磷酸化合物,有很高 的磷酸基团转移势,当它的磷酸基被转移时,足以推动ATP的 合成。这是糖酵解反应顺序中的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的反应分为水解和自发两步 (图10-6)。
一、糖酵解的反应顺序
一、糖酵解的反应顺序

糖酵解从葡萄糖开始,经一系列反应到丙酮酸的生成, 总共包括10个酶促反应步骤。这10步反应可划分成两个 反应阶段。催化糖酵解反应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质中,这 些酶构成一种可溶性的多酶系统。 (一)葡萄糖转变成磷酸丙糖 1、葡萄糖的磷酸化 经特殊的转运载体转运进入到细胞中的葡萄糖只有被磷 酸化才能经受进一步的代谢反应。己糖激酶能够催化葡 萄糖与 ATP 反应,接受来自 ATP 分子上的末端的磷酸 基,生成葡萄糖-6-磷酸。(见图)。
9、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生成



在烯醇化酶的催化下,2-磷酸甘油酸脱去一分子 的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含有一个超高能量的磷酸基,具 有很高的转移磷酸基的势能。该反应需要二价金属 离子。 当烯醇式丙酮酸水解时,可以释放出很高的自由能。 烯醇化酶在与底物结合之前先与Mg2+结合成复合 物。该酶在氟离子和磷酸盐同时存在下失去活性, 因为氟离子与磷酸基形成的氟磷酸离子结合Mg2+。 所以氟化物是烯醇化酶的有效抑制剂。

糖酵解过程由葡萄糖到所有的中间产物都是以磷
酸化合物的形式来实现的。
中间产物磷酸至少有三个意义:
1. 带有负电荷的磷酸基团使中间产物具有极性,
从而使这些产物不易透过脂膜而散失;
2. 磷酸基团在各反应步骤中,对酶来说,起到信 号基团的作用,有利于与酶结合而被催化; 3. 磷酸基团经酵解作用后,最终形成ATP末端磷 酸基团,因此具有保存能量的作用。
第十章 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

D-葡萄糖是大多数生物的主要能源分子,1 mol 葡萄糖完 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大约释放 2 840 kJ 的自由能。 葡萄糖不仅是很好的能源物质,而且也是一种多用途的 前体。葡萄糖代谢产生的许多中间物可以作为生物合成 的起始物。 异养生物所需要的葡萄糖主要是由淀粉产生。 在细胞内,虽然葡萄糖的代谢去向是多种多样的,但是 在高等动植物内,葡萄糖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去向:①可 以多糖(淀粉或糖原)或蔗糖的形式贮存;②可以经糖 酵解途径转变成丙酮酸;③经氧化性脱羧转变成磷酸戊 糖。
2、葡萄糖-6-磷酸转变成果糖-6-磷酸
糖酵解的第二步反应由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催化。在该 酶的催化下,葡萄糖-6-磷酸转变成果糖-6-磷酸 (见图)。
这步反应可逆,是醛糖和酮糖互变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一个例子。 这转换十分必要,因为在葡萄糖-6-磷酸分子中, C-1位的羰基或半缩醛羟基不像醇羟基那样易于磷 酸化,因此,葡萄糖-6-磷酸经异构化转变成果糖 -6-磷酸就为第二次磷酸化作好了准备(图10- 1)。


果糖-6-磷酸形成果糖-1,6-二磷酸
Phosphofructo kinase 磷酸果糖激酶
糖酵解过程使用第二个ATP分子的反应。果糖-6-磷酸被ATP进一步 磷酸化形成果糖-1,6-二磷酸。在这一反应中,ATP酸酐键的水解 和果糖-1,6-二磷酸在其碳位上形成磷酸酯的两个反应⊿G0´=14.23 kJ/mol (-3.4 kcal/mol), 因此该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3、果糖-1,6-二磷酸的生成

糖酵解第三步反应,即果糖-6-磷酸转变成果糖-1, 6-二磷酸的反应是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 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与己糖激酶类似,该酶催化 Fru-6-P的C-1位羟基亲核攻击Mg2+-ATP的γ-位 磷原子。 磷酸果糖激酶处在糖酵解反应顺序的关键调节部位,催 化该途径的限速步骤。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受到多种效 应物的控制。AMP是该酶有效的激活剂,而ATP和柠檬 酸则是它的有效抑制剂。


第一节 糖酵解

糖酵解是指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步骤转变成丙酮酸的过程。 在该过程中,所释放的一部分自由能以 ATP 的形式被保存下来。 糖酵解是第一个被阐明的代谢途径。 从1897年E. Buchner 兄弟俩人发现破碎的酵母细胞提取液能使葡 萄糖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直到 1941年 F. Lipman 和 H.Kalckar 证实 ATP 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糖酵解的反应顺序 才逐渐被揭示。 1905年, A. Harden 和 W. J. Young 发现,无机磷酸是发酵过程 不可缺少的因子。 德国的生物化学家 G. Embden 和 O.Meyerhof 发现肌肉组织提取 液也能完成与酵母提取液十分相似的代谢过程。并正式提出了糖 酵解概念。因此,糖酵解曾经又称为 Embden-Meyerhof 途径。 糖酵解是了解的最为清楚的一条代谢途径。

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 酸和二羟丙酮酸
Aldolase: 醛缩酶
这是一个由6碳糖--果糖-1,6-二磷酸裂解为两个三碳糖 的反应过程。果糖-1,6-二磷酸在醛缩酶的作用下发生裂解 反应生成一分子二羟丙酮磷酸和一分子甘油醛-3-磷酸。
5、磷酸丙糖的相互转换

在糖酵解反应顺序中,只有甘油醛-3-磷酸能直接进 入后续反应。 醛缩酶催化产生的另一个产物磷酸二羟丙酮却能在磷 酸丙酮异构酶的催化下转变成甘油醛-3-磷酸: 由于甘油醛-3-磷酸在后续反应中被移走,所以磷酸 二羟丙酮能快速转变成甘油醛-3-磷酸。 由于磷酸丙酮异构酶的存在,于是就保证了果糖-1, 6-二磷酸裂解产生的两分子的三碳糖都能进入到一个 共同的代谢途径中去。

7、3-磷酸甘油酸和ATP的生成





上步反应生成的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激酶的催化下,将它上面的 超高能量的磷酸基从羧基转移到ADP,生成 ATP和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激酶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所催化的反应构成一个能量耦联过 程。在这个反应中,1,3-二磷酸甘油酸是一个共同的中间物: 甘油醛-3-磷酸+NAD++ADP↔3-磷酸甘油酸+ATP+NADH+H+ 总反应是放能的。表明,能量上不利的反应与能量上高度有利的反应相偶联, 便能推动总反应正向进行。 上述两步反应总的结果是醛基氧化成羧酸,所释放出来的能量通过ATP的偶 联形成而被保存下来。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在底物氧化的基础上释放出的能量推动ADP磷酸化合 成ATP的反应。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合成ATP是不同的。底物水平 磷酸化是指直接与代谢途径中的某个特殊反应偶联,而氧化磷酸化是电子沿 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质子推动力造成的。

在氧化反应中,醛基转变成了超高能量的酰基磷酸。1, 3-二磷酸甘油酸的羰基碳所连结的酰基磷酸是磷酸与羧 酸的混合酸酐。这种酸酐形成所需要的能量来自醛基的 氧化。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是由4个相同的亚基组成,酶活 性部位的-SH是该酶活性必需的基团。烷化剂是该酶的 有效抑制剂。

酵解第二阶段-放能阶段的反应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