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_的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_赵敏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评价指南(实验方法部分)
分值/分
评价标准
5
实验中有对照,变量唯一,所涉及到的材料使用量 有明确说明,并且说明记录的方式
3
实验中有对照,变量唯一,但涉及到的材料的使用 量笼统,无记录说明
1
实验中看不出对照,变量不唯一,不知所云等
表 3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评价指南(表达和交流部分)
在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时,教师不事先给出任何探 究模式,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 围绕实验的关键点比较优劣、提炼方法找出规律。如 实验设计能否进一步完善?如何较好地设置实验组和 对照组?
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巡视各组实验进程,提供 必要的帮助,及时解难释疑。如实验条件中无关变量 有否相同且适宜?尤其是食物有否同方向、等距离摆 放等?观察记录手段是否有效合理?绘图、拍照、录像 等方法的特点有哪些?用表格记录数据是否更好?同 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体会小组分工协作的意义。
本节实验课教学获 2012 年全国中学生物课堂实 验教学展示一等奖,在其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过程中 得到了省市多位专家和同仁们的帮助,也得到了学生 们的支持。回顾这段过程,倍感辛劳和快乐,其中主要 心得如下。
4.1 教学困惑 困惑之一:如何在实验室顺利完成此实验? 蚂蚁的行为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将蚂蚁捕捉到实
验室进行探究实验,发现蚂蚁受到惊吓、失去巢穴等 因素的影响,蚂蚁的行为发生了改变,常常没有出现 实验设计中预料的结果。如何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 境,探究蚂蚁在最接近自然状态下的觅食行为?在自 然界中直接观察蚂蚁行为是否可行?
困惑之二:如何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提出问 题是探究的起点,也是产生智慧的萌芽。在教学中,教 师常常重视解决问题,而忽视提出问题。李政道先生 曾说“:求学问,需学问,只求答,非学问。”教师应该向 美国妈妈学习:“孩子,今天上学了,给老师提两个好 问题!”如何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巧妙指导,让学生 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呢? 困惑之三:如何科学评价学生探究能力? 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和发展机制,同时实 验评价能力也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 教师在教学中将其遗忘了。关于本节课的教学,教师 们都习惯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其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缺 乏了实践的检验,实验教学中没有组织评价,从而失 去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科学探 究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 也是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困惑。 4.2 创新之处 对本节课进行创新的宗旨在于让实验教学由基 于传递到基于发现、由静态构成到动态生成、由个体 思维到集体智慧,为此需要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开放 实验领域、构建反馈激励机制、提供集体学习支持。 4.2.1 在实验方法上进行了创新 选择实验场所:笔者经过反复实验后认为,本实 验在实验室中进行难以得到可靠可信的科学数据,因 为蚂蚁从野外被捕捉到实验室由于受到惊吓而逃生 或首先忙于筑巢等过程,根本无暇顾及觅食。学生按 小组分别在实验室内和室外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过 程和数据对比中得出结论,即蚂蚁在自然状态下的觅 食行为更真实,效果更明显。最终本实验的实验过程 选择在校园内进行,其余过程在实验室进行,既保证 了实验的真实性,又确保了实验的有效性。 开放实验内容: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方法是在实验 室内完成本实验,教师没有按照教材上内容进行。根 据课程标准精神,倡导学生开展开放性、自主性的探 究学习,力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人。如利用蚂蚁工坊观察日本弓背蚁的行为和探究它 们的觅食行为,实验的自变量并拘泥于食物的颜色等。
3.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代表汇报交流
各小组根据实验情况,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围 绕:如何选题?如何分工?探究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解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是什么?有何收获和启 示?全体学生参与评价,教师鼓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3.5 适时指导探究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及时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习兴 趣,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至 关重要的,因为问题提出后的成就感是学生求知探索 欲望的强有力的“催化剂”。问题的提出往往是学生从 生活中,通过敏锐的观察,精辟的概括,认真的筛选, 方能提出。但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正确 的,也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谬可笑的,无论是怎样 的问题,教师都不能随意否定他们,而是要多给予支 持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提出问题的成就感。有的学生 假设为: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喜欢甜的,与 颜色有关,喜欢红的,与形状、大小、含油量、营养都有 关;也有不同意见的,总之假设多种多样,真是无奇不 有。当然学生能提出的假设不一定都是合理的,这需 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作出初步的判断,在作出初步 判断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逻辑的分析和推理,尽量 能自圆其说。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 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版)》提出:动
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 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 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基于 2011 年 版课标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尝试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根据实验 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能进行实验评价。 3 教学过程 3.1 自主选择探究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参考教材的要求,提出自己想探究 的关于蚂蚁觅食的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具体的实施 方案。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不一定拘泥于食物颜色 和气味与觅食行为的相关性,包括食物的形态、大小 等都可以列入研究范围。如食物的选择问题,每个小 组提出的食物种类不尽相同:有的用红色糖果与黄色 糖果,有的用方形糖果与球形糖果,有的用白糖与红 糖,还有的用白芝麻与黑芝麻,甚至有的用白糖与黑 芝麻等。最终,在师生共同商量下,以单一变量为主, 设计出不同的探究课题,各小组自主选择实验方案探 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如红糖、白糖一组,白糖、食盐一 组,甜饼干、咸饼干一组,干面包、湿面包一组,辣椒
在总结探究活动时,教师要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 气氛,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组织讨论并进行 适时的引导。围绕“你的实验成功与否?若成功,请总 结经验;若失败,请不要灰心,认真分析失败原因”等 方面进行总结,教师并在其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方面的教育:蚂蚁的行为对你的心灵有触动吗?大自 然蕴藏的秘密,是否激发了你的探究兴趣?活动中有 何启示? 4 教学反思
创新之一:学生评委进行评价。 为了在实验评价上实现多元化、多主体,我们还 组织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他评与互评。考虑到初中学生 的认知水平和评价能力有限,加上实验评价的复杂性, 教师选取了部分优秀生担任评委,并对学生评委进行 适度指导和培训。事后发现,对学生评委培训非常重 要,同时在培训中也促进了优秀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 为培训的过程也是一次分层教学与学习的过程。 创新之二:教师进行延时评价。 实验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实施延时评价,对学 生评价采用工作单的形式。教师延时评价的主要依据 是学生填写的工作单和学生评委意见,有效解决克服 了教师一人无法现场观察全班学生实验行为表现的 问题。学生评委和教师延时评价指南如表 2、表 3。 4.2.3 在实验拓展上进行了创新 ① 拓展了实验内容、激发了探究欲望。学生在探 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现象、提出新 问题:如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 颜色和形状有关吗?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蚂蚁觅食行为 与某种因素有关?蚂蚁喜欢肥肉还是精肉?蚂蚁通过 眼睛还是触角觅食?蚂蚁将食物存放在蚁穴的什么位 置?在觅食过程中蚂蚁怎样交流信息?蚂蚁为什么要 争斗呢?蚂蚁繁殖期会出现哪些繁殖行为呢?蚂蚁的
倡导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相互学习,如食物同方 向、等距离摆放在蚁穴洞口;每种食物要有一定的距 离且边界要清晰;不同的实验处理应贴上标签,以利 于观察和记录;食物进行特殊处理:设置对照组和实 验组;配备绘图员、拍照员等,带上记时秒表,用表格 记录数据结果。其实,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方法等, 通过学生之间的学习与实践来获得,比起教师的刻板 说教更有趣、有效。 4.2.2 在实验评价上进行了创新
② 培养了学习志趣、提升了实验能力。一实验小 组观察后做了如下记录“:我们刚把白糖放到蚁穴旁, 便有几只蚂蚁出来搬运糖粒,蚂蚁越聚越多。后来,有 蚂蚁发现了一只蜘蛛尸体,并扯下蜘蛛一条腿。虽有 大多数蚂蚁都在搬蜘蛛尸体,但也有在搬运糖粒的。 可是蚁穴口太小,因此蚂蚁怎么拖都无法将尸体搬进 去。但它们仍不放弃,过了好长时间后又将尸体往草 丛中搬,由于草丛很密,结果还是没有成功。第二天早 晨,白糖被夜间的雨水溶化了。过了一天,水分蒸发干 后,白糖变成固体又析出,蚂蚁又在忙于搬运了。”通 过这篇观察日记,我们仿佛看到了法布尔的 《昆虫 记》。因此,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大自然中接受熏陶,既 顺应了学生的天性,又启迪了学生智性。
油、清水一组等,还有一组学生利用蚂蚁工坊完成实 验。 3.2 集体讨论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 程。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关键、积极引 导,特别要关注课题价值、单因子变量的设计和实验 结果的分析等环节。其中用白糖与黑芝麻作为食物的 方案虽然存在科学性错误,但是极具教学价值,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可比性、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等 方面加以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而无需形成规 范的术语表达。另外,学生围绕不同实验地点而争论 不休,有的主张在实验室中进行,有的则极力主张在 自然条件下进行,教师可以从实验科学性、可靠性等 方面引导学生自我分析。 3.3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知识目标: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并进行探究实 验;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尝试设计 和实施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参与小组合作,体验探 究性实验过程,认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念。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根据实验 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分值/分
评价标准
5
详细、有条理地表述探究方案,流程能够完全被他
人重复
3
有条理地表述探究方案,流程修订后可以被他人 重复
1
探究方案表述不完整,流程无法重复
社群生活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呢?不同蚂蚁之间又有 哪些不同的行为表现呢?在实验设计上如何减少实验 误差?上述问题是实验后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 必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中学生物教学zswzz.cn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赵敏慧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江苏常州 213003)
摘 要 以“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为实验课题,从教学设计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致力
于培植学生学习情趣、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 生物学实验 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分别进行实验探究,并及时 完成工作单(表)上相关内容。
表 1 各小组工作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组别 白糖、食盐 白糖、红糖 白糖、红糖 白醋、清水 甜面包、咸面包 甜饼干、咸饼干 辣椒油、清水 白糖、红糖 干面包、湿面包 白糖、食盐(蚂蚁工坊)
实验现象 在白糖处聚集蚂蚁多 在白糖处聚集蚂蚁多 在红糖处聚集蚂蚁多 在白醋处聚集蚂蚁多 在甜面包处聚集蚂蚁多 在甜饼干处聚集蚂蚁多 在辣椒油处聚集蚂蚁多 在两处聚集蚂蚁差不多 在干面包处聚集蚂蚁多 在白糖处聚集蚂蚁多
为评价而教学,还是为教学而评价?在设计实验 评价时必须对此做出抉择。为教学的评价,关注的是 评价如何生成教学价值,而不是教学如何应对评价。 为此,笔者将主体性、激励性和发展性作为实验评价 的价值取向。学生完成本探究实验的热情较高,教师 通过课题研究,明确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能力结构, 依据具体的科学探究任务,确定相对应的科学探究能 力评价细则,统计和分析学生在探究中的各种能力的 现状,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过程性评价研究。一方 面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 性;另一方面可以客观记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 现,利用评价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定性和定 量评价,评出最佳实验小组,评价每一位学生的探究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