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康德认识论的理论得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3-17

[作者简介]兰师文(1978-),男,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第30卷 第1期2009年1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HARBI N UN I V ERSITY V o.l 30 No.1

Jan .2009

[文章编号]1004)5856(2009)01)0009)04

浅议康德认识论的理论得失

兰师文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摘 要]文章在宏观理解康德认识论的基础上,从两个角度来阐述康德认识论的理论得失,一是其认识成果的角度,二是其认识路线及方式(方法)的角度;每个角度又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理性界限;启蒙精神;先验逻辑;认识论本体论一体化[中图分类号]B516.31 [文献标识码]A

当西方哲学在18世纪下半叶遭遇那颗/理性批判0的德国心灵时,思想花朵的绽放似乎获得了另一种方式。整个西方哲学的来龙去脉注定要在康德那里以一种别样的逻辑被审视乃至于被重构。康德彻底批判的眼光在/正题0与/反题0之间、在/柏拉图路线0与/伊壁鸠鲁路线0之间追问和追求,即便最终陷入了/二律背反0,我们依然能清晰地洞见作为古典哲学开创者的睿智与深邃。如其所言,/批判哲学0是一场革命,正是这场/哥白尼式的革命0,在哲学和人类思想的天空里增添了更耀眼的智慧光芒。康德哲学的基本精神便是/批判0,康德首先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了批判的考察,并以此来划定知识的范围,同时康德认识论研究也没有离开对人类已经取得的各种知识的分析,正是在对数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旧形而上学知识全面批判的基础上,康德认为,认识论的研究归根结底是对人的认识能力的研究。由此可见,在康德认识论及其整个哲学中,人或者说人的理性被置于一种空前的高度。一般认为,认识论意义上的康德哲学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他颠倒了认识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特别强调了人(理性)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能

动性及其在整个世界中的独特价值。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康德的认识论以一种全新的/逻辑0和/机制0推动着其行程。这种区别于以往认识论的/逻辑0和/机制0一以贯之地落实到其感性论、知性论和理性论之中,展现出一幅令人耳目一新的认识论图景。这种充满创新意味的认识模式似乎可以表述为/认识形式逻辑在先0的模式,这种认识模式,理性统摄、综合着一切/现象0,无论是感性纯形式的/时空0、知性纯形式的/范畴0还是先验理念,都以逻辑在先的方式主导着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在康德的认识体制内,一切知识都是理性(先天认识形式)的派生物,人的认识能力支配着认识对象,理性是/法0,似乎只有这样,所有的科学知识才能找到基础和依据。显然,康德的认识论是先验论,但这种先验论认识论既不同于柏拉图/灵魂不死0前提下的/回忆说0,也不同于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0,康德一方面强调人类认识形式的先天性和主观性,另一方面又强调主观形式必须运用于感觉材料才是有效的。这种/先天认识形式0统摄下的认识论是唯理论和经验论在更高层次上的综合。康德/理性批判0旗帜下的先验认识论内容丰富,意义深远,

其所谓理论得失也无法一言蔽之。下文将从两个角度来探讨,而且每个角度又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从康德认识论成果的角度看,我们着重强调两方面的成果:一是理性界限的划定及在此基础上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对未来形而上学的启示;二是基于目的论的认识论所彰显的启蒙精神。当然,这两个方面远不能容纳康德认识论的所有成果,选取它们只是试图通过对这两个重要成果的深入认识来达到最终更准确理解康德认识论的目的。

在谈论理性界限的划定之前,我们先对/理性0一词作些说明,/在康德之前,理性主义认为感性只不过是一种潜在的知性,反之,经验主义认为知性仅仅是被完善了的感性,康德主张感性与知性同为人类的认识能力。而理性就广义而言,包括知性和狭义的理性,,0[1]在这里,我们使用广义理性这一概念。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理性指的是人的本性意义上的追求知识的一种能力,包括感性、知性和理性(狭义)三个层次。立足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在康德的认识论里,理性统摄整个认识过程;在感性论中,理性表现为时空的纯形式;在知性论中,理性表现为十二个知性纯范畴;在/理性0论中,理性则表现为先验理念。在感性论和知性论中,康德逻辑必然地获得了理性的胜利,为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找到了/何以可能0的理性依据,以理性方式确立了这两种知识的基础。但问题在于,在/理性0论中,先验理念的/自在0本性阻碍了理性的逻辑行程,无往不前的理性在此遭遇了不可逾越的鸿沟,知性范畴、先天认识形式不再有效,因为在这里超验地行使理性(即运用知性范畴进行判断)被视为一种不合法的僭越,结果只能是/先验幻相0的横生以及/二律背反0的悖论,这是旧形而上学的必然宿命,在这种情况之下,康德果断地否定了旧形而上学作为知识的可能性,因此,才有了/纯粹0的/理性批判0,康德哲学的研究起点便在于此。/批判哲学的真正研究起点并不是经验主义问题或休谟问题,而是理性在运用知性范畴认识世界整体时必然会陷入二律背反,特别是关于自由和自然必然性之间的背反关系。0[2]面对这种困境,康德采取了限制理性的做法,或者说为理性划定了一个界限:把理性限制在/现象世界0的范围内,把/自在之物0)))世界、灵魂、上帝等先验理念排除在理性之外,理性界限划定的同时,客体世界也随之二重化为/现象0和/自在之物0。这种限定和划分明显地/强调了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把认识过程看作是一个主体不断建构客体并认识客体的过程,主体思维的综合统一是使现象成为可知对象的绝对条件,也是认识的可能条件,而且主体运用知性思维作用于现象,更有效地摆脱了认识的偶然性、局部性和随意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靠近必然性,实现认识与对象的符合。0¹另外,在/有限理性0的基础上康德提出了另一重要的认识论观点,即理性可以超出/现象0去把握/现象0与/自在之物0的关系,这一论断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自在之物0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既可以否定旧形而上学,又可以肯定形而上学本身的价值,并最终通过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建立起有关信仰的理论:既否认人格化的上帝,又肯定作为/自在之物0的上帝的永恒存在。可以说,康德的理性界限理论不仅直接关系着批判哲学体系的构建,而且深远地影响着整个西方哲学未来形而上学的理论形态和思想实质。正是这个被限定的/理性0展示着理性在康德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全局意义,并通过康德哲学在人类认识历史和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当然,也正是理性界限的划分在/现象0和/自在之物0之间横亘着的那条鸿沟,导致了康德认识论对科学发展的消极限制和负面影响;同样,限制理性最终是为了给信仰腾出地盘,而就是这块理性无法靠近的地盘终究演变成了彻底埋葬理性的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的泥潭。

康德认识论的另一重要成果是基于目的论的认识论所蕴涵的启蒙精神。张汝伦先生在5康德二百年祭6中说道:/如果我们把康德哲学的理性批判仅仅理解为是界定理性有效的范围,那就完全低估了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理性批判的目的,恰恰是要恢复理性的目的,或者说,用目的论来给理性奠基。0[3]依照康德的逻辑,我们不妨把/人是什么0这一问题当作康德

10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