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人教版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1917年—1936年(一战中—经济危机中)
列宁 人物:
斯大林
十月革命 事件:
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背景
①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 —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②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时间
1917年3月
前奏
俄
国
十
十月革命
月
(彼得格 勒大起义)
革
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时间 性质
结果 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苏)
1917年11月
社会主义革命
领导
列宁
地点 指挥部
彼得格勒(以城市为中心) 斯莫尔尼宫
意义 巩固
结果 取得了……;建立了……;当选……
• 国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 国际: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 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指导的各国革命斗争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性事件——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
巴黎公社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 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
4、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指导的中国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
新经济政策
内容:
对
作用:
社
列宁
特点:
会
成立时间:
主
苏联成立
全称:
义
成员
道
解体时间:
路
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农业集体化
探
索
斯大林
斯大林模式
“沙俄”、“苏俄”、“苏联”?
• 沙俄(1547年—1917年)十月革命 前
• 苏俄(1917年—1922年)十月革命 后
• 苏联(1922年—1991年)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基 础: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时 间: 1936年
标 志: 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
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特 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形成背景: 外——
内——
评 价:
积极:
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消极: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 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 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 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 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 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从长远看:
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新经济政策——新政——新经济时代
苏联成立——苏联解体
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时间: 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
人物: 罗斯福 希特勒
会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一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事件: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大危机/大萧条)
两条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时间:
地点:
一
参与国:
战 后
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 操纵国:
的 世
目的:
时间:
界 国
实质: 《凡尔赛和约》
中心议题:
际
格
局 :
国际联盟
构成: 奥保匈土和约
作用:
内容: 与中国关系:
凡
时间:
尔
时间:
赛
地点:
华
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 参与国:
盛
操纵国:
中心议题: 内容:
顿
体 系
实质
评价
目的: 《九国公约》
构成: 《四国条约》 作用: 《五国条约》
目的/影响: 实质/后果: 与中国关系:
—
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格局——WarⅠ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WarⅡ后两极格局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时间:
经济大危机
地域: 原因:
特点:
影响:
德
日
罗斯福新政
建
立
中 背 时 心目特实效意评 景 间 措的点质果义价
施
法 西 斯 政 权
罗斯福新政 评价=效果+意义+特点
•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 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 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 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 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和指导,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改变了资本主 义经济运行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美国三位总统的功绩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比较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两种不同道路的比较
与时事的联系
奥巴马
背景: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
法
德国——纳粹主义 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西
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
斯
源地形成
势 力 表现:
暴行:一党专政;思想控 制;迫害犹太人
的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1922年【不是经济危机诱发】
猖
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獗
日本——军国主义
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 地形成
结果:
特点:以军部为核心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集团——威胁世界和平
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两种不同道路的比较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二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慕尼黑阴谋 德国闪击波兰
苏德战争
太平洋战争
事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攻占柏林战役
日本投降
原因
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时间
胜利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1939.9.1——1945.9.2
第 性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二
概念
次 世 界 大 战
绥靖 实质 政策 原因
危害
表现
进程
启示
珍爱生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慕尼黑阴谋
时间: 1938年9月
地点: 德国慕尼黑
制造者:
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 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四国
内容: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
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影响: 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结果: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法盟国波兰首先
遭遇德国的进攻,英法也被卷入二战
阶段 爆发
事件 德国闪击波兰
扩大 最大规模
苏德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
协同作战 转折
国际法法西斯联盟 成立
斯大林格勒战役
最后的胜 利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列宁 人物:
斯大林
十月革命 事件:
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背景
①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 —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②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时间
1917年3月
前奏
俄
国
十
十月革命
月
(彼得格 勒大起义)
革
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时间 性质
结果 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苏)
1917年11月
社会主义革命
领导
列宁
地点 指挥部
彼得格勒(以城市为中心) 斯莫尔尼宫
意义 巩固
结果 取得了……;建立了……;当选……
• 国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 国际: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 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指导的各国革命斗争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性事件——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
巴黎公社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 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
4、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指导的中国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
新经济政策
内容:
对
作用:
社
列宁
特点:
会
成立时间:
主
苏联成立
全称:
义
成员
道
解体时间:
路
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农业集体化
探
索
斯大林
斯大林模式
“沙俄”、“苏俄”、“苏联”?
• 沙俄(1547年—1917年)十月革命 前
• 苏俄(1917年—1922年)十月革命 后
• 苏联(1922年—1991年)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基 础: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时 间: 1936年
标 志: 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
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特 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形成背景: 外——
内——
评 价:
积极:
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消极: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 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 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 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 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 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从长远看:
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新经济政策——新政——新经济时代
苏联成立——苏联解体
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时间: 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
人物: 罗斯福 希特勒
会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一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事件: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大危机/大萧条)
两条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时间:
地点:
一
参与国:
战 后
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 操纵国:
的 世
目的:
时间:
界 国
实质: 《凡尔赛和约》
中心议题:
际
格
局 :
国际联盟
构成: 奥保匈土和约
作用:
内容: 与中国关系:
凡
时间:
尔
时间:
赛
地点:
华
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 参与国:
盛
操纵国:
中心议题: 内容:
顿
体 系
实质
评价
目的: 《九国公约》
构成: 《四国条约》 作用: 《五国条约》
目的/影响: 实质/后果: 与中国关系:
—
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格局——WarⅠ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WarⅡ后两极格局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时间:
经济大危机
地域: 原因:
特点:
影响:
德
日
罗斯福新政
建
立
中 背 时 心目特实效意评 景 间 措的点质果义价
施
法 西 斯 政 权
罗斯福新政 评价=效果+意义+特点
•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 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 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 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 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和指导,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改变了资本主 义经济运行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美国三位总统的功绩比较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比较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两种不同道路的比较
与时事的联系
奥巴马
背景: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
法
德国——纳粹主义 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西
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
斯
源地形成
势 力 表现:
暴行:一党专政;思想控 制;迫害犹太人
的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1922年【不是经济危机诱发】
猖
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獗
日本——军国主义
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 地形成
结果:
特点:以军部为核心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集团——威胁世界和平
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两种不同道路的比较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
二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慕尼黑阴谋 德国闪击波兰
苏德战争
太平洋战争
事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攻占柏林战役
日本投降
原因
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时间
胜利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1939.9.1——1945.9.2
第 性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二
概念
次 世 界 大 战
绥靖 实质 政策 原因
危害
表现
进程
启示
珍爱生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慕尼黑阴谋
时间: 1938年9月
地点: 德国慕尼黑
制造者:
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 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四国
内容: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
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影响: 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结果: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法盟国波兰首先
遭遇德国的进攻,英法也被卷入二战
阶段 爆发
事件 德国闪击波兰
扩大 最大规模
苏德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
协同作战 转折
国际法法西斯联盟 成立
斯大林格勒战役
最后的胜 利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