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 (1)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1《动能势能机械能》ppt课件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2.1《动能势能机械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ef6c2dbb68a98271fefa3e.png)
• • • • • • • •
判断下列物体具有何种形式的能 1.悬挂在屋顶的电灯 2.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 3.空中飞行的小鸟 4.被拉开的弹簧门 5.水平冰面上滑行的运动员 6.斜坡上滚下的石头 7.静止在阳台上的花盆
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皮球表面涂 黑,使其分别从不同的高度处自由下落时,能 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A、B,球从较高处落下的 是哪一个,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A图:动能最大,弹 性势能为零。 B图:动能为零,弹 性势能最大。 A B:物体动能 转化为弹性势能
B C:物体弹性 势能转化为动能
结论: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
撑 杆 跳 高 中 的 运 动 员
皮球落地后又弹起的闪光照片
a
b: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c: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 b:
三、势能
• • • • • • • • 1、种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 a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具有的能 b、弹性势能与物体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3、重力势能 a、定义: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 b、与重力势能有关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被举高的高度(同时有关)
四、机械能: 概念: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势能机械能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例1:运动着的锤 子能将钉子钉入木 板中 分析:运动着的锤 子能对钉子做功, 因此,运动着的锤 子具有能量。
例2:拉长的弹弓能将子弹射出
例2:举高的重锤能将木桩打入沙坑
一、功和能
•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做功, 这个物 体具有能量。 • 2、功是能的量度。 • 3、能量的单位:焦耳(J)
3、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67bd3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8.png)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施行教学的主要根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WTT为大家搜集的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1.麦克斯韦滚摆。
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____前加一弹簧。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2)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答复上述问题〕2.新课教学(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答复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呢?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的结论。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吗?演示课本图1-7〔程度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老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
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球压弹簧开场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 教案 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f11f48f8c75fbfc67db291.png)
一、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运动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知道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验器材】小车、滑板、木块,弹簧、多媒体材料【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教学过程】探究(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分组探究实验1、让小车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如上图)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时,速度相等吗?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相同吗?速度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速度大的小车动能。
2、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它们从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质量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质量大的小车动能。
(如下图)归纳动能大小与物体的和有关,物体的越大,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讨论回答多媒体演示卡片为什么会跳起来?归纳: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做功,因此它具有能。
在一定限度内,形变越大,物体的能就越大。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观察、分析、讨论回答实验演示提问模拟打桩想一想,要想把桩打深些,你有哪些方法讨论回答归纳多媒体多媒体演示归纳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实验表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和有关,物体的越大,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演示观察摆球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分析:当摆球从A到O’,速度越来越快,动能逐渐;摆球在O’时,它的动能最、势能最。
《第十二章一、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一、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04b83a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c.png)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实验操作过程及观察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守恒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初中物理教材、实验器材(如小车、弹簧、滑轮组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基本概念。
3. 实验环境:准备安全的实验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4. 安全教育: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通过以下是续写的结尾内容:实验操作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安全则是实验操作的前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首先,我们要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化学品的腐蚀性、易燃性,设备的电压电流等。
在操作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每一步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按照步骤进行,不可马虎从事。
其次,我们要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防护设备。
穿戴好实验服、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防止化学品溅到身上造成伤害。
同时,要正确操作仪器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最后,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实验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闻到异味,应立即停止实验,关闭电源和化学品等危险源,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只有做好安全教育,我们才能顺利进行实验操作,取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通过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实验演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1动能势能机械能》课件 (共26张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1动能势能机械能》课件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6faddaaf45b307e9719706.png)
小试身手
1、判断动能变化情况
①一辆汽车加速运动,它的动能 增大。 ②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 减小;停止后,
它的动能= 。 0 ③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洒水,它的动
能 减小。
三、弹性势能的概念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叫做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一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势能
与弹性形变 程度有关
1、一架飞机在灾区上方水平匀速飞
行,并不断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则
飞机在这个过程中,动能_变__小__,势能 _变__小___。 (填“变大”或“变小”)
2、实验题
(1)比较图中A、B
两个实验可得:
A
B
C
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比较图中_A、_C 两个实验可得: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一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爱 满 人 间
子弹能击穿障碍物,流水能推动竹排, 被压弯的跳板可以弹起运动员
一、能
运动的子弹能对柱子做功 流动的水能对竹排做功 压弯的跳板能对运动员做功
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 另一个物体做功,这 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简称能
•物体能做多少功,就说它有多少能。
四、重力势能的概念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 力势能
2、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 归纳结论:
• 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 ___越大 ____越高,它具有的重力 势能就越多
爱 满 人 间
五、小结
(能量) 动能
机械能
重力势能
势能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1)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1)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1b1421f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4.png)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1)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动能、势能、机械能(1)”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能够感知和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活动目的是让幼儿能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小车、斜坡、篮球、跳绳等。
学具:每人一份活动记录表,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和例子。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气球飞上天空的动画,引发幼儿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简要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幼儿初步理解这些概念。
3. 实践活动1:让幼儿用小车在斜坡上滑行,观察小车滑行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
4. 实践活动2:让幼儿用篮球跳跃,观察跳跃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
5. 实践活动3:让幼儿用跳绳进行跳跃,观察跳跃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我发现幼儿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运用这些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生活实例,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课件 (共22张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课件 (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245a8876eeaeaad0f33031.png)
2.探究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桩被打得越深,说明重锤 做的功越多,重锤具有 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重力势能------物体被举起的高度
质量 一定时,物体 被举起的高度 越
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
被举起的高度 相同时,物体 质量 越
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知识回顾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活进动动行1能猜:想的探:大究小动可能能大与_小速_与_度_哪_些__因和素_质_有量_关___有关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A.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① 控制小车的 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速度 。
(怎么改) 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
始下滑。
A.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转换法
②观察现象: 速度大的小车将木块推动的距离远。
③结论: 物体的质量不变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B.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②观察现象:
质量大的小车将木 块推动的距离远
③结论:
转换法
物体的速度不变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综合结论:
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 速度 和 质量 有关,速度 越大,质量越大, 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综合结论:
物体的_被_举_高_度_越高,_质_量_越大,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机械能
动能
机械能
重力势能
势能
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拓展反馈
1、水平飞行的飞机匀速飞行途中,不 断投掷粮食,在这一过程中,动能、势
能、机械能怎么变化?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2178d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7.png)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2. 势能的定义和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模型。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课件或投影片,展示一个滑翔机在空中滑翔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滑翔机在空中滑翔时具有哪些能量。
2. 概念讲解: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模型或动画形象地展示它们的变化。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二、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三、机械能1. 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较好,但在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一节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导学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一节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a8db5887c24028915fc395.png)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能量: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就表明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对能量的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二、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
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和有关。
(2)实验采用研究方法。
(3)实验中通过来比较动能大小。
这是法。
(4)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应控制相同、不同。
应如何操作:。
如图,应选图。
结论:。
(5)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控制相同、不同。
应如何操作:。
如图,应选图。
结论:。
2、题例:(1)一辆汽车加速运动,它的动能。
(2)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停止后,它的动能为。
(3)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洒水时,它的动能。
(4)火箭发射升空时动能,安全返回着陆时动能。
二、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而具有的能。
1、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1)通过来比较重力势能大小。
(2)图甲、乙是探究重力势能与的关系。
结论:。
(3)图乙、丙是探究重力势能与的关系。
结论:。
三、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
物体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越大。
2、题例:a、下列物体具有哪种能(1)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
(2)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__________。
(3)正在空中下落的伞兵,具有_________________。
(4)在水平地面滚动的铅球,具有。
b、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是否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1)汽车沿着斜坡匀速上行动能,重力势能。
(2)电梯上升得越来越快动能,重力势能。
(3)皮球在空中下落动能,重力势能。
(4)洒水车洒水时在平直马路上匀速前进动能,重力势能。
四、机械能:。
五、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活动一:如图,将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1、摆球从A点到B点过程中:速度,动能;高度,重力势能;把能转化为能。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一、动能 势能 机械能(共22张PPT)
![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一、动能 势能 机械能(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83b962acc175527072208f6.png)
4.科学小组利用斜面、钢球、木块等器材开展了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探究 活动,由实验中球撞击木块做功。同学们联想到汽车撞击行人出现交通事故的情景, 并猜想到交通事故的危害程度与“超载”、“超速”有关。进一步探究,获得了表 格内的数据:
实验 钢球质 钢球自由滚下 木块被撞后运动的
序号 量m/g 高度h/cm
距离s/m
பைடு நூலகம்
甲
20
20
16
乙
20
10
4
丙
40
20
32
实验中通过 木块被推动距离的长短来反映钢球动能的大小;分析表 格内的数据可知,利用甲、丙两次实验可验证危害程度与 超载 有 关(选填“超载”或“超速”);在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中,对动 能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速度 。
5.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用两根细绳将 小球悬挂起来,拉起小球,当细绳与竖直方向成角后松手,小球撞击水 平木板上的木块,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改变角度θ 的大小,重复实验。 利用如图两根细绳悬挂小球,而不用一根细绳,其好处是便于控制小球 的 撞击方向。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小球 (填小球或木块)的动能大小 与速度的关系。
提出问题
物体动能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动能大小可能与 速度 有关 动能大小可能与 质量 有关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设计实验
提示 : 怎样比较动能的大小?考虑“转换法”
木块撞击的越远,表明小球具有的动能越大。
即: 通过小球撞击木块前进的距离来反应动能的大小
实验1: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思考: 实验中的应控制什么不变,改变什么,如何做到? 让同一小球分别从同一斜面不同的高度静止释放。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https://img.taocdn.com/s3/m/c0b1422b76a20029bc642d2c.png)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能量的概念;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认识能量的概念;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个人复备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1. 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那个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能。
2. 物体由于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3. 势能包括势能和势能。
其中物体由于而具有能称为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能称为重力势能。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一)能量预习探学:能量小组合作:(1)如何判断一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简单举例说明生活中具有能量的物体。
(2)辨析: 关于能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A.一个物体具有能量,说明这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B.一个物体具有能量,说明这个物体正在对外做功()C.山坡上的石头,没有对其它物体做功,所以不具有能()D.物体已做的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二)动能活动一: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能些因素有关(1)再读课本P31,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组同学交流。
①实验中是探究小车的动能还是木块的动能?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这里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②如何研究动能的大小同时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这里采用的又是什么研究方法?③如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速度的大小?如何保持物体的速度不变,改变质量的大小?(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3)实验小结:本次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法和法,通过本次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个人复备(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能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三)势能1.活动二:回力小车运动起来预习先知:弹性势能(1)观察实验:运动起来的回力小车,想一想,回力小车能运动起来说明了什么?(2) 分析思考:怎么做才能让回力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些?(3) 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226e1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6.png)
教案: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2. 能够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计算;2. 教学重点: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抛掷物体,让学生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 列举一个实际情境,说明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过程;3. 计算一个物体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动能和势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探讨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在上述教案中,提到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然而,这些概念和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 课件(共26张PPT)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 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81f1f833d4b14e85246836.png)
思考2:如图所示,过山车的轨道建的为什么越来 越低?
因为过山车在运动过 程中存在摩擦阻力,所以 机械能的总量越来越小, 所以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越来越低。
思考3、第34页,图12-11中单摆左右摆动和图 12-12(c)所示滚摆上下滚动说明 __机_械__能__可__以__相_互__转__化_________;
B.动能变小,势能不变
C.动能、势能都不变
D.动能、势能都变小
但是它们都是越来越低,最终静止这是因为 _存__在__摩__擦_等__阻__力__,__机_械__能__的__总__量_减__少__。____。
思考4、第37页,图12-14所示车站的设计方案有 什么优点? ___进_站__时__车__子__的_动__能__转__化__为_重__力__势__能__,_速__度__减__小_ __出__站__时__车__子_的__重__力__势__能_转__化__为__动__能_,__速__度__增__大。,
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的大
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C.以上说法都不对
1、同一个物体作上升直线运动时,重力势能 ;
牛
作下落直线运动时,重力势能 ;静止在某一
刀
高度时,重力势能 或“变小”)
。(选填“不变”或“变大”
小
试
2、始终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飞机,在投放救灾物资
的过程 [ ]
A.动能不变,势能变小
2、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1、同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动能
运动时,动能
;作减速直线运动时,动能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c9aba73b3567ec112d8a7b.png)
课题: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课型:新讲课讲课方案设计本节课从“公路限速”和“滑板下滑”两个实例提出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路又揭示了本节要研究的内容——动能、势能及其互相转变。
知识1、经过实例剖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拥有动能。
和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技术3、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看法和决定要素1、经过研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说简教单的现象。
过程2、经过研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看法和决定要素,并能解说简单学与目的现象。
方法3、经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变过程,能解说一些有关标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互相转变的简单物理现象。
感情、1、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渐养成在实验中仔细观察、态度与勤于思虑的习惯。
价值观要点要点决定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要素难点难点解说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互相转变的简单物理现象。
表面较圆滑的斜面、小车、砝码、小木块、橡皮筋、质量不一样样的重锤若干、讲课准备水槽、细沙、“桩”(可用三根长铁钉钉入木板制成)铁架台、带细线的小球构成的单摆、滚摆讲课过程大纲教学环节个人复备一、复习1、为何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旧知2、人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何会愈来愈快?引入学生议论,引出课题新课二、解说新课(新知研究)一、能量:一个物体假如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拥有能量。
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余物体做功,它就有能量,这类因为运动而拥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越大,对其余物体做的功就越多。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被举高的物体也都能对其余物体做功,它们分别拥有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势能)。
学生举例说明:锤子敲击钉子。
二、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学生依据提示猜想:公路上对车辆行驶的速度有限制,且对不一样样的车辆行驶速度的限制不一样样。
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设计实验:实验应采纳的方法?控制变量法采纳那些实验器械?经过观察什么现象而知道物体的动能大小?观察木块被推进距离的远近木块被推进得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做功越多,即小车拥有的动能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功的知识基础上对能的概念的学习,也为后面内能电能等形式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在苏科版八年级的教材中已经出现,有关它们的一些现象学生并不是很陌生,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决定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在课堂教学处理过程中以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为重点,从而以此为载体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完成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因素,至于影响弹性势能因素,可侧重让学生通过活动参与,亲身体会。
这样的设计思想旨在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初中物理教学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1、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能量概念。
由游戏愤怒的小鸟启发改编来的学生能参与的活动引入新课,其实这个活动中包含了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到极致,其实本实验也有另一层意思:通过实验取代题海式训练。
在这个有趣的活动中,从初三刚刚学过的“功”的角度去分析,引出能量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概念,提出问题,如果运动的小球没有击中房屋,倒坍的房顶没有压扁纸箱,它们还是否有能量呢?通过先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再老师列举有明显特征的具有能量的物体,引导学生归纳、分类,从而把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出。
2、以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为重点,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通过在同学们中挑选出质量最小和最大的学生撞击中等质量的同学的活动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这种引导活动不缺乏真实且富有趣味性的,学生喜爱参与。
(2)学生猜想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的设计思想,先通过小组讨论课件中的几个问题。
对于小车速度的获得方法,很多学生由于预习充分及在初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探究经历,很容易提出借助斜面获得速度。
那这时老师只要问一句还有其他获得速度的方法吗,学生就会上套说出用手推动的方法,老师追问,哪种方法更好?从而引出实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
在得到动能与质量和速度定性关系后,设计一个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让学生对驾驶员提出安全警示语。
3、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能进行分组实验决不演示实验,能人人参与的活动决不分组去做。
所以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关系时,就借助一个简单的橡皮筋弹射不同远处的纸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关系,无需老师多加解释。
4、以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实验为借鉴,采用开放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
在之前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模拟打桩时,重物下落后总会将桩砸歪,影响实验效果。
所以本人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使得实验现象明显,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
也大大缩短学生实验时间。
5、借助小视频,切入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对于学生而言,刚开始接触能量的转化显得尤为陌生。
在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上,首先让学生观看游乐场所里的超级大摆锤,让学生初步感悟动能和势能的内在联系。
接着让学生研究单摆,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单摆在下落和上升过程中摆球的速度和高度相应的变化规律。
最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本节课探究活动多,课程容量大,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做到简洁、有力。
让学生在体验的情境中经历探究、主动探究,让学生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自我探究探索的价值和物理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需要不断践行。
通过演示实验、游戏活动、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素养和合作交流的人文素养。
活动过程的设计也逐步放开,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初中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形象化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过一些物理问题,掌握一定的探究要素,能进行初步的实验探究和研
究性学习。
因此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猜想是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实验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故而在学生进行猜想前,教师要设计好相关活动引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