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和处理

合集下载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原位肝移植( OLT )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金标准治疗。

虽然OLT的手术成功率已达90 % ~10 0% , 5年、1 0年生存率分别已达 70%~80%、 60%~70 %,但仍有不少问题尚未解决或不可避免,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 14%~55 %左右,直接影响了移植后的近远期生存率。

下面就 OLT 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作一简述。

一、肝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1.术后出血:(1)腹腔内出血:较常见,发生率 10%~20%,是术中和术后早期的主要死因。

原因有肝硬化致凝血功能差;后腹膜等侧枝循环创面渗血;移植肝小血管分支未被结扎出血;血管吻合口漏血;膈肌血管出血;供肝功能不良致凝血因子缺乏;外源性凝血因子补充不足;转流术中肝素的作用,转流停止后未作充分的中和;引流管出口处腹壁出血等。

常见出血部位为① 门脉高压后腹膜侧枝循环创面(如腔静脉后),②膈肌血管,⑧新肝韧带创面,④新肝活检处。

⑤ 腹腔引流管洞口等。

腹腔内出血一般多指发生在术后1~3d,除表现为持续性的引流管血性液体外,最常见的为高度的腹胀及进行性血压下降,部分病人因血块堵塞可致引流管无排。

若诊断为活动性出血,应果断进行剖腹止血。

我院25例OLT发生术后腹腔内大出血 1 例。

(2)消化道出血:多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或应激性溃疡所致,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不多见。

供肝功能正常时,出血量一般不大,给予 H2 受体拮抗剂或泵抑制剂后均可停止。

2.血管并发症:肝动脉、门静脉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四个吻合口均可出现相关的血管并发症,早期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往往导致供肝的丢失,多与手术技术不当有关。

(1)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管腔最小,吻合技术要求更高,最容易出现并发症,尤其是小儿。

原因常为吻合技术不当,肝流出道不畅,排斥反应,供肝血管较小和肝动脉变异,活体或劈离式肝移植等引起。

肝动脉栓塞后会出现以下结果:移植早期发生的主干栓塞往往导致移植肝无功能(PNF );分支血管的缺血引起胆管缺血坏死,出现胆瘘或胆道狭窄;肝局灶性坏死感染。

手术后出现术后肝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术后肝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术后肝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处理手术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来说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但术后肝功能障碍却是可能出现的一种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一定的挑战。

了解其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术后肝功能障碍的原因较为复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首先,手术创伤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手术过程中的切口、组织分离和器官操作等都可能导致肝脏的直接损伤。

尤其是大型手术,如肝脏部分切除、心脏手术等,对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大,肝脏需要承受更多的应激和代谢负担,从而容易引发肝功能障碍。

其次,手术中的失血和输血情况也会对肝功能产生影响。

大量失血会导致肝脏灌注不足,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减少,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而输血虽然可以补充血容量,但输入的血液制品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物质或免疫反应物质,对肝脏产生不良作用。

麻醉药物的使用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某些麻醉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可能会对肝细胞造成一定的毒性损害。

而且,麻醉过程中可能导致的低血压、低氧血症等情况,也会间接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和氧合。

围手术期的感染也是引发术后肝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感染会激活体内的炎症反应系统,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

这些炎症介质不仅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还会影响肝脏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

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也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患者术前就存在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的储备功能和代偿能力本身就较差,手术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障碍。

此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增加术后肝功能障碍的风险。

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可能是罪魁祸首之一。

术后为了预防感染、止痛等,患者往往需要使用多种药物。

一些药物可能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如果使用不当或联合用药不合理,就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针对术后肝功能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措施:早期监测是关键的第一步。

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

转氨酶偏高怎么办 找准原因再治疗

转氨酶偏高怎么办 找准原因再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转氨酶偏高怎么办找准原因再治疗
导语:转氨酶偏高最常见的病理原因就是肝脏出现的问题,对于治疗转氨酶偏高的现象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特别是服用保肝药物时不要滥用,要找到引起这
转氨酶偏高最常见的病理原因就是肝脏出现的问题,对于治疗转氨酶偏高的现象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特别是服用保肝药物时不要滥用,要找到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再做治疗。

一、治疗注意
1.选择正确、有效的保肝降酶药物
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有效的药物主要是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一般选择含有五味子丙素、甘草酸、齐墩果酸、水飞蓟素等化学成分的药物。

只要患者正确使用降酶药物,转氨酶都可得到有效控制。

2.疗程一定要保证。

当降酶药物使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应逐渐减少降酶药物的用量,切忌突然停药。

使用降酶药物的疗程应在1年以上,即便是肝功复常也要维持在最低水平的巩固治疗。

3.在保肝降酶的同时,必须针对病因采取“治本”的措施。

总之,要想解决好转氨酶老是居高不下这一难题,必须做到搞清原因,对症下药,方能见效。

二、转氨酶高吃什么食物好
1.新鲜蔬菜和水果:其富含多种维生素,可增加VC含量,促进免疫系统的启动,增加白血球吞噬细菌的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2.真菌类食品:如香菇、蘑菇、黑木耳、猴头菇、草菇等,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免疫力的功能,促进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数量增加,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胆手术围术期处理

肝胆手术围术期处理
促进移植肝脏的恢复
增强胃肠粘膜屏障
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
胃肠功能监测
恰当给与热量(25-30KCal/kg)
1
注意热氮比例
2
根据肝脏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摄入量
3
避免能量过多与不足
4
采用的方式可为先肠外,然后肠内+肠外,最后逐渐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
5
胃肠功能监测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体温
血糖
乳酸
体重
常规应用制酸剂(洛赛克)

生长抑酶粉)

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
胃肠功能监测
移植手术无肝期肠道低灌注和缺血可引起术后肠道通透性增加和吸收能力降低
大量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的使用
患者抵抗力低下
肠道菌群失调和细菌移位
胃肠功能监测
避免肠道粘膜萎缩
防止细菌易位
部分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其主要特征: 有严重的肝脏疾病; 无原发性肾脏疾病; 少尿、氮质血症; 对扩容无反应; 尿钠浓度小于10mmol/L。
肾功能不全监测
肾功能不全的原因
术前的肾功能不全或肝肾综合征的延续
大量输血或者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肾毒性作用
术中低血压或无肝期的静脉高压
肾功能不全监测
保证血容量和平均动脉压,保证肾脏的灌注
2
表现为发热、痰量增多、肺部听诊阳性
3
胸片能及时发现渗出性改变
4
定期取深部痰做细菌和真菌感染,根据药敏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5
肺部感染
呼吸功能监测
加强气道管理,及时有效的排出气道分泌物
定期复查胸片,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肝移植患者由于大量输血、感染以及术中低灌注等原因可能发生急性肺损伤(ALI)和ARDS,通常需要机械通气和PEEP治疗

肝移植生化指标变化的检测分析

肝移植生化指标变化的检测分析
人 为给 予 白 蛋 白 的 影 响 , 者 前 1 患 8天 每
综上 所述 , 认真观察肝 移植术后 患者
生 化 指 标 的 变 化 , 利 于 及 时 发 现 并 发 有
症, 是判断肝功能是否恢复 的窗 口。此例 患者 的血清酶谱变 化具 有典 型规律 , 与临
床 症 状 相 吻合 , 浆 蛋 白质 及 血 清胆 红 素 血
也称肝原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破 坏 , 其摄
肝硬 化 失 代 偿 期 , 化 指 标 检 测 如 下 : 生
AI 5 / AS 3 L, P 5 . L, L J 2 U L, T 5 U/ T 5 8 T A B 3 . g L, 76 / TB L I 4 . 1mo/ 4 2 x l L, DB L I
1 . 9 m lL. I 6 9 m lL 0 5年 7 8 1 o/ I L 2 . i o 。2 0 x B x /
取、 转化 和排泄胆 红 素的能 力降 低所 致。
肝 细 胞性 黄 疸 时 , 仅 肝 细 胞 摄 取 胆 红 素 不 障 碍 会 造 成 血 游 离 胆 红 素 升 高处 , 细 胞 肝
抑制剂 的剂 量。随后 血清酶谱迅速下 降。
6月 2 日主 诉 肝 区 压 痛 , 清 酶 谱 有 所 0 血
患者 , ,4岁 , 男 5 反复 呕血 、 黑便 1个 月 , 20 于 0 5年 5月 2 0日收入 院。诊 断为
升 高, 但较前 两次 为低 。B超后 为 “ 隔下
积液 ” 给予患者 外 敷芒硝 0 5 g外 敷 , .k 以 利消炎止痛 , 血清酶谱随后逐渐下 降。血 清酶谱急剧 上升 , 明肝 细胞 大量 破坏 , 说
血清酶谱 中出现 2次峰值 , 2次峰 第

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1.引言1.1 概述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LT)偏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

ALT是一种重要的肝脏酶,其作用是帮助将氨基酸转化为能够供给体内其他组织使用的能量物质。

正常情况下,ALT的水平较低,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手术后,ALT的水平可能会出现异常偏高。

手术是一种体内外刺激,除了手术创伤本身,还包括术前术后的麻醉药物、手术刀、患者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和炎症反应,进而引起ALT水平升高。

术后ALT偏高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手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伤和刺激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从而导致ALT释放到血液中。

其次,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特别是麻醉药物,可能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进而引起ALT水平的上升。

此外,个体差异也是术后ALT偏高的一个可能原因。

不同的患者对手术刺激和药物的反应程度不同,因此可能导致ALT水平的变化也不同。

综上所述,术后ALT偏高可能是手术创伤引起的肝脏损伤和炎症反应,以及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对肝脏的影响所致。

此外,个体差异也可能导致不同患者术后ALT水平的差异。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准确评估患者的术后状况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在下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术后ALT偏高的具体原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依据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简称SGOT)偏高的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对研究的背景进行概述,介绍AST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其与术后偏高的关系。

同时,文章将明确阐述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整体的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是正文,将详细讨论术后AST偏高的原因。

在2.1部分,将重点分析可能的原因一,并提供相关的研究和证据进行支持。

在2.2部分,将进一步探讨可能的原因二,同样以科学性的角度阐述并提供相关资料。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分析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分析
O r h e v yl Ii h g s0 v rf n t0 e rh t i i e a s lI a in i O p t n s ds r n s r e d I Tc c e fl e u c in n al 皿 i ro t0 叩 c l rt n p al t n 2 a i l .Re ul v r t 0 e s t s
Ⅱ2l o 6, 5 o M .
,Q MⅣ 舶“ 卜 S , 0 8 一 S “ n
删 4 z
S o Ⅱ
耶 ; 2却 Ⅱ 耐 & 埘mf Ⅱ | s
【 bt c】 0b cv r vsgt t gl y n a0s0cagsne V ntn e oht ile A s at r j te r i ei eh r I d es r hne i y iruc0 r r o p Vr ei 0n ta e e l 【a r n f le f i t 0 ci
高, 后逐渐 下降, 到第 5d接近正 常, 而总胆 红素( B ) 直接胆 红素( B ) T I, D I 变化 不大。结论
化存在一定规律 , s A T和 A J 是肝功能 良好的监测指标。 l r r
【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功能 监测
su yo al I e mc o f ro oo i l e a lnain 删 ⅣG td ne r i rf t n at nh tpc i rt 璐pa tt . y v l i e v r o , 。 a 凡 y, , g
sati . t p n tnMe ・ l ao h
v l 0 T . d AL ’n alc . es f As 蛐 1 i l a
ssw r e vtdi efs dyat r 0叩i l e asl ttn,hnLe ee rd ayfⅡnd w er 0 a VlnLe lhdy e ee l a nt r . fr t t c i rrnpa a0 te hyw r gau 1 e 0 nt nal n咖 le ei f a , e e h it d eoh v t n i l o y l h ft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医学研究生学报222)年2月第34卷第2期J Mep Posf a,VW24,Nc.2,Fetruam,222)-155-综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韩玉珍,王延庆综述,黄立锋审校[摘要]早期肝功能不全(EAD)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提示肝移植患者预后不良。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肝移植术后导致EA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

EAD的危险因素包括供体因素及受体因素等。

文章主要对引起EAD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早期肝功能不全;肝移植;危险因素;防治[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99(222))22-2185-45[DOI]14.1997)/j.coki.l408A197.229).49.414Reseurch prooress on the risk factors and prrveution of eurly allografS dysfun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e-tionHAN Yu-zhet1,WANG Yat-qint9reviedng,HUANG LiAest-checking(1.Dedartment of Surgical Intenive Cara Unit,Bedin,g Chaoyag Hospital AffUiatep to Capital Mepical University, Bping100020,Ceina;a.Dedartment S EmeTaenca Medicine,Bepinn Liaigxiaig Hospitai.Capital Mepical Unwea-sity,Beijine102421,Chinn)[Abshoct]Early allograft dysfuocCot(EAD)is Ro most common comptca/on,which Cats to abverse outcomes aftos tves PanspCnta/on(LT).Io secest years,a great devi of researchers have explored the risk factors as well as mechanisms related to EAD. This article aimed to review all Ro risk factors iocluting dotcz related and recipient related fos EAD and summaVzeP Ro diherest meth­ods of preves/on.[Key worOs]early allograft dysfuocCot;Over tmnspCnta/on;risk factors;prevesPot0引言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衰竭的唯一有效方法,在当前移植肝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也日趋增多。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一、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二、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危害三、谷丙转氨酶偏高的缓解办法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1、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
原因1:大量或长期饮酒者谷丙转氨酶偏高。

原因2: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一般都会出现谷丙转氨酶偏高,应该积极治疗。

原因3: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偏高。

2、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人乙型肝炎病毒指标一直阳性,但从来没有升高过,可是如果对这样的病人做肝脏活组织检查却能发现肝脏的炎症反应很严重,有的已经发生了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所以这类患者需要服用抗纤维化的药品,注重抗纤维化治疗。

多见于慢性肝炎病人,包括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后的酒精性肝炎等。

像这种转氨酶水平不是很高,大多在100~200单位之间,或者小于100单位的慢性肝炎病人最需要重视,因为这类病人的人数最众,病情持续发展,预后也最差。

3、谷丙转氨酶偏高吃什么
3.1、转氨酶高的患者要重视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例如豆腐、鱼肉、鸡肉等,因为高蛋白的食物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及再生。

3.2、选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绿色蔬菜,例如菠菜、芹菜、苹果、木耳、香蕉等,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供给。

肝脏移植术后的病理学变化与监测指标

肝脏移植术后的病理学变化与监测指标

肝脏移植术后的病理学变化与监测指标引言肝脏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脏疾病的手术方法,该手术通常用于治疗严重肝病、肝癌等疾病。

肝脏移植手术后,病理学变化与监测指标是评估移植效果和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肝脏移植术后的病理学变化和常用的监测指标。

1. 病理学变化1.1 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肝脏移植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这是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将新移植的肝脏识别为异物,启动免疫反应导致的。

急性排斥反应常表现为肝组织炎症和坏死,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淋巴细胞浸润。

病理学检查中,可以观察到肝细胞受损、胆汁回流受阻等特征。

1.2 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除了急性排斥反应,肝脏移植术后还可能出现慢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是指在移植后一段时间内(通常为数月至数年),患者的免疫系统仍然对移植的肝脏产生免疫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会导致肝脏组织逐渐受损,出现纤维化和血管病变等病理学变化。

1.3 术后感染肝脏移植手术后,由于患者免疫系统削弱,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常见的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病理学检查中,可以观察到感染灶、炎症细胞浸润等特征。

2. 监测指标2.1 肝功能指标肝脏移植术后,监测肝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肝酶谱(ALT、AST、ALP)、总胆红素、白蛋白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和肝功能的恢复情况。

2.2 免疫监测指标移植后的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排斥反应,因此免疫监测指标也是很重要的。

常用的免疫监测指标包括抗体浓度、淋巴细胞亚群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以达到最佳的移植效果。

2.3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评估移植效果和监测移植后病理学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取得肝组织活检样本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移植后的病理学变化,包括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感染等情况。

病理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和治疗方案。

结论肝脏移植术后的病理学变化与监测指标对于评估移植效果、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关于肝移植的术后处理知识介绍

关于肝移植的术后处理知识介绍

关于肝移植的术后处理知识介绍引言肝移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手术,用于治疗肝功能衰竭等肝脏疾病。

术后的恢复和处理至关重要,可以影响移植肝的功能和患者的康复。

本文将介绍肝移植的术后处理知识,包括肝移植后的护理、饮食调理和药物管理等方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术后康复。

肝移植术后的护理术后监护术后监护是肝移植后重要的一环,旨在确保患者的稳定和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常见的术后监护项目包括:•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伤口情况:注意切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防止感染并及时处理。

•观察尿量:术后患者的尿量变化可以反映肝功能的恢复情况,需要密切观察尿量的变化。

•检测肝功能指标: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的变化,评估移植肝的功能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恢复期护理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是肝移植术后重要的一环,旨在促进患者的康复。

以下是恢复期护理的主要内容:•翻身和被动动作: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翻身和被动动作,预防压疮和肌肉萎缩。

•呼吸康复训练: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包括深呼吸、咳嗽和清洁呼吸道等动作,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肺功能下降。

•肢体功能锻炼:术后患者需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包括肌肉力量恢复、关节活动度恢复等,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心理支持:术后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并发症及处理肝移植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下面是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感染:术后患者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容易出现感染,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

•排异反应:肝移植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异反应,表现为发热、乏力、黄疸等,需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和类型。

•血管并发症:肝移植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肝血管狭窄、肝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肝脏功能不全:术后患者的移植肝可能出现功能不全,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肝移植患者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肝移植患者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肝移植手术是一项复杂且高风险的医疗过程,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为护士,在肝移植患者术后护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生命体征监测•严密监测:术后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记录出入量:准确记录患者的24小时出入量,包括尿量、引流量等,以评估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二、引流管护理•保护引流管:确保患者身上的各种引流管(如腹腔引流管、T管、尿管等)固定妥善,避免脱落或受压。

•观察引流液: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有异常(如血性渗出、浑浊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保持通畅:定期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并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三、预防感染•消毒措施: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前应穿好隔离衣、戴好口罩和手套。

•保护性隔离:对术后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人员,降低感染风险。

•体温监测: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如有发热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四、营养支持•饮食指导: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合理安排饮食。

胃肠功能未恢复前应禁食或给予肠外营养;恢复后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营养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如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五、药物管理•免疫抑制剂: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

•其他药物: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其他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保肝药等,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六、心理护理•情绪安抚:肝移植患者术后常伴有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鼓励,耐心解答其疑问,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

七、康复指导•早期活动: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栓形成。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的并发症预防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的并发症预防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的并发症预防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当病情发展到晚期,肝移植往往成为患者延续生命的重要选择。

然而,肝移植术后并非一劳永逸,患者可能面临多种并发症的风险。

了解并预防这些并发症对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和长期生存率至关重要。

一、感染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

预防感染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细菌的侵入。

其次,术后要加强病房的消毒和管理,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环境清洁。

患者自身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物。

在饮食方面,要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的食物。

对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在有效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免疫系统的过度抑制。

定期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如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等,以便及时发现免疫功能的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排斥反应排斥反应是肝移植术后另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急性排斥反应通常发生在术后的数天至几周内,而慢性排斥反应则可能在术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

为了预防排斥反应,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胆红素、转氨酶等,以及通过肝穿刺活检等方法明确是否存在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是预防排斥反应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免疫抑制方案,并在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浓度进行调整。

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同时,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排斥反应。

三、血管并发症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肝动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腔静脉狭窄等。

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肝功能损害甚至移植肝失功。

预防血管并发症需要在手术过程中精细操作,确保血管吻合的质量。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谷丙转氨酶(AS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中的酶,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肌肉和肾脏等组织,当这些组织受损时,细胞内的AS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AST浓度升高。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
1. 肝损伤: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可以导致AST升高。

2. 心肌损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会导致AST水平增高。

3. 肌肉损伤:严重的肌肉损伤、重度锻炼等可以导致AST升高。

4. 药物:某些药物或有毒物质,如部分抗生素、镇痛药等也会引起AST升高。

治疗方法根据具体原因而定,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 针对原因治疗:对于肝炎等肝脏疾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其他方法控制炎症;对于心脏疾病,需要采取药物治疗或其他心脏介入治疗方法。

2. 控制病因因素:如避免饮酒、控制药物使用、避免过度运动等。

3.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

4. 定期检查:通过定期检查血液中AST和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要的是,诊断和治疗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具体原因需要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病史调查,因此建议尽早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转氨酶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转氨酶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转氨酶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转氨酶是存在于肝细胞内的一种酶,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升高。

转氨酶高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肝脏疾病。

例如,病毒性肝炎(包括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肝细胞后,会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和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

酒精性肝病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害肝细胞,引发转氨酶升高。

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由于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也可能导致转氨酶增高。

此外,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的肝脏疾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也常常伴有转氨酶的升高。

药物和化学毒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以及部分中草药等,都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

另外,长期接触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磷、砷等,也会损伤肝细胞,导致转氨酶指标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是导致转氨酶高的原因。

比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受损,转氨酶释放入血。

除了上述原因,心脏疾病有时也会引起转氨酶升高。

比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由于心肌细胞受损,释放的酶类物质可能影响转氨酶的检测结果。

感染性疾病也可能是诱因之一。

如败血症、伤寒、疟疾等全身性的严重感染,会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影响肝脏的功能,从而使转氨酶升高。

胆道疾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如果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汁淤积,会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转氨酶升高。

另外,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熬夜、饮食不规律等生活因素也可能暂时引起转氨酶升高。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通过适当休息、调整生活方式,转氨酶水平可恢复正常。

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原因,如遗传代谢性疾病,某些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代谢异常,也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

总之,转氨酶高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移植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移植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一、肾移植1.肾移植后1年,血压110/60mmHg,好像偏低,询问如何解决?答:肾移植后高血压是肾移植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一个原因。

血压110/60mmHg是正常的,即使再低,只要不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无需处理。

而且这样正常的血压对于移植患者及移植器官来讲是很有利的。

2.肾移植后1年,血尿酸增高,如何处理?答:肾移植术后血尿酸增高原因有二:一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尿酸代谢异常导致高尿酸血症;二是移植肾功能异常,尿酸排出障碍,血尿酸增高。

如血尿酸轻度增高,无痛风发作,可暂不治疗。

如出现痛风发作应首先控制关节炎症(可服用秋水纤碱及其他解热镇痛药物),其次是抑制尿酸生成,可服用别嘌醇片;另外肾功能正常还可服用利加力仙等药物增加血尿酸的排出。

3.肾移植术后2年,转氨酶100,查出丙肝感染,如何处理?答:丙型肝炎由HCV感染所致,HCV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

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是指能经常接触血液或血制品者,如血友病患者、静脉内滥用毒品成瘾者、血液透析患者、骨髓和肾移植患者、心外科患者以及经常经皮注射的患者。

虽然丙肝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但易向慢性化转变。

丙肝的治疗主要是依靠干扰素,但干扰素会诱发排斥反应。

因此,肾移植患者中肝功能异常较为轻微,可先行保肝治疗,继续随访。

4.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如何诊断及治疗?答:结核感染已成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肾移植术后持续使用免疫抑制剂是移植肾能够长期存活的必要条件,但免疫抑制药物可给冬眠状态的结核菌重新繁殖提供机会,常导致危及生命的播散型结核病。

结核感染症状及体征隐匿而不典型,患者常持续高热、多汗或持续低热;实验室检查常为阴性,仅有少部分患者细菌学检查或血清学检查阳性和/或摄片发现病灶。

肾移植术后并发的结核病诊断非常困难。

因此当患者肾移植术后有不明原因发热,尤其抗生素治疗无效时,首先要考虑是否并发了结核病,应多次作细菌学及血清学检查,定期摄片,仔细查找肺内、外的结核灶,必要时早期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偏高的原因可以有多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手术创伤:手术时切割和操作器械对身体的创伤会释放出大量的肌酸酐和ALT,导致ALT水平上升。

2.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ALT水平升高。

3. 肝脏疾病:如果患者术前已经有肝脏疾病,术后ALT水平可能会升高,因为手术和麻醉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4. 身体代谢失调:一些疾病或代谢失调(如高血糖、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可能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导致ALT水平上升。

5. 脂肪肝:脂肪肝是肝脏脂肪堆积的疾病。

手术前患者可能未察觉自身患有脂肪肝疾病,但术后可能因药物和手术对肝脏的影响导致ALT水平升高。

总之,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不仅仅说明肝脏疾病,还可能是手术和药物等原因导致的。

如果发现术后ALT偏高,需要及时请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术后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术后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术后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肝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代谢、排毒和合成重要物质等。

术后肝功能异常是指手术后患者出现肝功能不正常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因此了解术后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对于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术后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手术本身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

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麻醉药物和其他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肝细胞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导致肝功能异常。

此外,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输血,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输血反应,进而对肝脏造成损伤。

术后肝功能异常还可能与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有关,大量失血会导致肝脏供氧不足,从而影响肝脏功能。

术后肝功能异常可能与术后并发症有关。

术后感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感染可以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肝脏受损,影响肝功能。

此外,术后出现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也可能对肝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并发症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都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术后肝功能异常也可能与患者本身的肝脏疾病有关。

例如,患者可能在手术前已经存在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这些疾病本身已经导致了肝功能的损害。

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和应激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已有的肝功能异常。

术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各异,可能包括黄疸、肝功能指标升高、肝肿大等。

对于术后肝功能异常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如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的测定。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癌等。

针对术后肝功能异常,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

首先,对于手术本身导致的肝功能异常,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术后护理措施,如控制感染、减少出血等。

其次,对于术后并发症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我们要及时诊断并及时治疗,如抗感染治疗、抗炎治疗等。

此外,对于已有的肝脏疾病导致的肝功能异常,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抗病毒治疗、肝移植等。

术后肝功能异常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移植术后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和处理

∙各位肝友,肝移植术后转氨酶的变化,恐怕是诸位经常关心的问题了。

阿土在这里帮大家总结了一下转氨酶升高的六大原因。

总体来说,转氨酶升高是肝细胞受损的表现。

阿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一、动脉并发症
这是术后早期(1-3周)非常糟糕的一项并发症,好在发生率并不高,小于1%。

术后早期是定期监测B超的,可以在转氨酶早期升高时就动态观察动脉通畅的情况。

处理办法有抗凝药物、介入支架,极个别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急诊再次肝移植。

二、排斥反应
这恐怕是转氨酶升高最常见的并发症了,有经验的肝友会马上想到检测抗排异药物浓度。

阿土提醒大家注意,如果伴有发烧、拉肚子时,药物浓度可能会下降,需要早点来检测浓度。

急性排斥反应可以用提高药物浓度,激素冲击等办法处理。

如果肝穿证实时慢性排斥反应,则处理较棘手,可以考虑长期小剂量激素联用。

少数慢性排斥反应患者,伴有顽固性的严重黄疸和肝功能失代偿的,晚期可能需要再次肝移植
三、药物损伤
包括抗排异药物浓度过高,山寨版西药的杂质过多,或者中药的药物毒性等。

浓度调节对于一些老肝友来说,可那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但是人体是十分复杂的,比如偶尔吃了提高浓度的药物或食物,比如五酯胶囊、伏立康唑、西柚汁等,都会享受到“坐电梯的感觉”。

不熟悉的西药不要乱吃,阿土在临床上就遇到过吃山寨版优思弗反而吃出黄疸来的。

至于中药,我不敢断言,但是请服用正规中医院的药物;要来的土方不可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是药三分毒”,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可能发生副作用的。

四、感染
包括巨细胞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复发等肝内感染的情况。

一般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巨细胞病毒抗原(IE+E,PP65),术后4个月内是高危期,1-2周查一次;之后3-6个月一次。

如果升高可以使用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

至于乙肝复发,我们的建议是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免疫球蛋白,保持“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水平:100是及格,200是良好,400是优秀”。

郑树森院士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得到全世界专家的普遍认可了。

如果在坚持抗复发方案的情况下,仍然滴度下降的,复发可能性较大,可以考虑联用阿德福韦或其他药物。

当然,确认复发以后,乙肝DNA监测和病毒变异是必须检查的。

五、胆道损伤
所谓“肝胆相照”,肝细胞和胆道是密不可分的。

长期的胆道并发症,也会引起肝细胞的破坏,引起转氨酶的升高。

六、免疫清除
自身免疫性肝病或免疫系统自动清除带乙肝cccDNA的肝细胞时,转氨酶也会升高。

但是只要保持在100左右,或一下,短期内并不会对肝脏本身产生太大的副作用。

因为肝脏的再生能力是非常顽强的。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或自免肝行肝移植术后的患者,一般建议服用少量激素来控制。

如果是乙肝的免疫清除,倒是一件好事情,
诸位肝友不要奇怪,为什么阿土到现在还没有提到降酶药物。

其实个人认为,转氨酶升高时,首先还是要找到肝细胞损伤的原因,给予“对因处理”。

至于降酶药物,可以辅助性的使用,属于“对症处理”。

降酶药物可分为2类。

主要保护肝细胞的,如甘草酸制剂(美能、甘利欣、天晴甘美)、易善复等;主要降低外周血的肝酶水平的,如五酯胶囊、百赛诺等。

预祝各位肝友,肝酶平平安安,胆道畅通无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