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十大抗日武装起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十大抗日武装起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北起沧州以南、南至陇海铁路,东临黄海、西到津浦铁路(1941年,津浦路以西原属山东区的鲁西、湖西地区按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指示,划归冀鲁豫区),地域辽阔、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山东抗日根据地与其他根据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的建立是在八路军主力部队到来之前。从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到1939年3月一一五师主力入鲁之前这段时间内,中共山东省委共领导发动了二十余次武装起义,建立了数万人的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接下来,将中共山东省委在抗日战争初期领导的十次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介绍如下:

“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也是全民族奋起抗战的起点。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1937年7月8日,即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呼吁“实行全民族抗战”。8月13日,日军又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来,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八路军、新四军编成后,陆续开赴抗日前线。9月22日,国民党公

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至此,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平津失陷后,沿津浦路南犯的日军于10月侵入山东,12月27日占领济南,1938年1月19日占领青岛。至此,山东大部沦为敌占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武装。为了适应抗战爆

黎玉

发后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决定山东省委由黎玉、林浩、张霖之组成,黎玉任书记。新组成的中共山东省委加紧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各地党组织相继建立,为发动群众,举

行抗日武装起义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10月,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紧急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指示,以及北方局“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省委制定了分区域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提出山东抗日游击队《十大纲领》,部署各地党组织,抓住日军入侵立足未稳、国民党军队溃逃之机,发动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同时,派中央和北方局调来的干部及刚从狱中释放出来的共产党员,作为军事领导骨干到各地组织武装起义。

分区域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是:冀鲁边地区发动武装起义,成立第一军,鲁西及鲁西北地区成立第二军;胶东地区成立第三军;鲁中地区成立第四军,鲁东地区成立第五军,淄川、博山工矿区成立第六军,昌(邑)潍(县)地区成立第七军,寿光、广饶、博兴地区成立第八军,鲁西南地区成立第九军,沂水、莒县地区成立第十军。

山东抗日游击队《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是:要保卫山东,就要组织山东抗日游击队,共产党员应当模范地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每个党员都要发动群众参加或组织队伍;以“抗日游击队”或“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的名义,号召广大群众来参加这个部队;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起来参加部队,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部队组织发动的

时间要适当掌握,不能过早,也不要过迟,最好是在韩复榘退却逃跑,日寇正要打进来的时候;接收溃兵的武器,同时也要用说服的方式来动员枪支,号召“有枪出枪”、“有钱出钱”;部队组织起来后,必须积极地向敌人开展斗争,提高群众对部队的认识;部队组织发动后,必须建立政治工作,要建立党的组织,保证党的领导;部队给养,最初可以实行政治动员募集、没收汉奸财产来充实抗日经费,号召“有粮出粮”;部队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必须做到秋毫无犯;部队组织起来后,必须帮助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37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代表省委将山东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作了书面报告。中央表示同意,并应山东的请求,先后派来洪涛、廖容标、赵杰、韩明柱等几批优秀干部,帮助山东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从1937年下半年到1938年底,在省委统一部署和各地党组织领导下,在全省范围内,先后爆发了大小20多次抗日武装起义。由于指导方针正确、准备比较充分、计划周密可行,这些起义大部分取得了成功。

一、冀鲁边区抗日武装起义

冀鲁边区地处抗日前沿,是山东各地抗日武装发动最早

的地区。卢沟桥事变后,中共鲁北、津南党的领导人于文彬、马振华等即着手在盐山、宁津、乐陵、庆云等县发动武装。1937年7月在盐山县宣告成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邢仁甫任救国会军事委员长兼救国军司令,周砚波任救国会政治部长,崔岳南、于文彬分任救国军政治部主任、副主任,周凯东任参谋长。

新建立的抗日救国军士气高涨,于1937年10月袭击了由沧州出发进犯盐山李家铺、叶茂李一带的千余伪军,即有名的五铺战斗,又在盐庆、盐乐公路两次伏击日军。1938年初,伏击由天津南下的伪军刘佩臣部,并相继破袭津浦铁路,一度收复盐山、无棣、庆云、乐陵、阳信等县城。一连串的胜利,大大鼓舞了群众的抗日热情,大批青年农民和学生踊跃参军抗日。1938年2月,于文彬因手枪走火负重伤去世,冀鲁边与山东省委的联系遂告中断,后与河北省委取得联系。4月,河北省委派杨静远等人到冀鲁边,加强了边区党的领导。1938年4月,救国军已发展到1700多人,活跃在乐陵、宁津、庆云、盐山、无棣、南皮、沧县、东光等地区。

12月,中共鲁北特委为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统战关系,共同抗日,曾一度改用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支队的番号,支队长邢仁甫,副支队长王昭明、杨靖远,政治部长周砚波、范普权,副部长于文彬、崔月南、李启

华。1938年7月,第三十一支队改编为平津支队,支队长邢仁甫,政治委员李宽和,副支队长冯鼎平,参谋长李铮侯,政治部主任崔月南。9月编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

二、鲁西北抗日武装起义(第十支队)

1937年11月,山东省委派组织部长张霖之等到聊城,加强鲁西北特委的领导,协助国民党进步人士、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在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范筑先将军将其保安司令部改为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收编的游击武装改编为35个支队,其中第十支队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堂邑、冠县、馆陶起义武装第一游击大队编成的,司令员张维翰,参谋长周紫珊,政治部主任王幼平。活动于鲁西北平原和肥城、长清一带大峰山区,积极打击敌人,深受群众拥护。1939年1月改编为筑先纵队,后该支队划归一二九师领导。

三、胶东半岛抗日武装起义

胶东半岛是我党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之一。1937年12月,日军从海上登陆进攻青岛、烟台等地,胶东地区顿时形势紧张。原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立即在文登县召开特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