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紧张研究方法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紧张研究方法综述
作者:李雯
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6期
摘要: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和职业意识,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适应激烈的知识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紧张的社会环境。
紧张是当今最普遍的医学心理学问题之一。
怎样去准确的测量出职业紧张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紧张;研究方法
一、职业紧张概念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职业紧张有不同的定义,现在,职业紧张最普遍的定义是指在职业条件下,环境和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劳动者不能完全协调好个人需求和环境压力时导致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表现。
职业紧张的形成模式常用人—环境模式和工作寻求—控制模式,前者认为是劳动者和环境的不协调所致,后者强调主观需求和自我控制之间的不平衡产生职业紧张。
二、职业紧张的理论体系
对职业紧张问题,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理论,如:Chesney和Rosenman等人的A型行为理论,认为职业紧张与人的行为类型有关。
Lazarus提出的情绪的体内平衡理论,指出了人的适应资源问题。
三、职业紧张的研究方法
各国学者对职业紧张问题日渐重视,目前国外所用的方法涉及问卷调查、生化指标测定等各方面。
国内除了王重鸣修订的Cooper职业紧张量表外,还有作者用Mclean职业紧张调查表、表情量表等。
(一)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
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是由Mclean教授研制。
该问卷由应变能力、工作满意感和职业紧张因素三个量表组成,均按五点法赋分。
1. 应变能力表:由20个问题组成,主要询问受试者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兴趣的广泛性、反应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2. 工作满意感量表:由15个问题组成,主要询问受试者对自己所从事工作、上级安排的工作等方面的满意感。
3. 职业紧张因素量表:由12个问题组成,主要询问受试者工作任务和职责、是否存在矛盾和角色模糊等。
(二)工作内容问卷:
该问卷由美国Karasek教授于研制,包括42个问题,按五点法赋分,分为工作控制水平和工作心理需求。
余善法等采用普通健康调查表和Mclean职业紧张调查表进行调查,发现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和工作满意感对精神卫生存在着影响,其中应付能力的影响最大。
[1]
(三)职业紧张特征表
该调查表由英国曼切斯特大学Cooper教授等研制,由六部分组成:
1. 工作满意感:包括22个项目,调查受试者对工作成就和价值、工作本身等方面的满意程度,采用6级记分制。
2. 健康状况: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18个项目,主要调查受试者对职业的感受和行为极其受工作紧张影响的程度;第二部分包括12个项目,主要了解受试者心身疾病发生的频度。
3. 行为方面:包括14个项目,主要调查受试者的生活态度、一般行为方式和事业抱负。
4. 对周围事件的解释:只有1个项目,用以调查受试者对自己周围所发生事件的影响能力。
5. 职业紧张来源:包括61个项目,主要调查受试者在特定时间内职业紧张的来源,这些涉及到工作本身的因素、管理角色等。
6.紧张应对方式:包括28个项目,列出了受试者在实际工作中可利用的应对策略,主要涉及到社会支持、时间的合理安排等以及应用这些策略的程度。
(四)职业紧张量表[2]
职业紧张量表是一种从职业紧张、心理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变能力三方面测定职业调节的简明工具,用以测定环境或个体在职业调节中的特殊作用。
由李健[3]率先引入国内使用。
1.职业紧张量表的组成:量表由三张问卷组成,每张问卷由数个项目构成,而每个项目又由十个条目组成,共计140个条目,每一个问题均按五点法赋分。
2.职业紧张量表的应用:通过都能获得有关产生紧张的工作任务以及相互作用方面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通过合理的解释能够帮助个体发展改变工作任务的策略,从而减轻紧张反应。
职业评价: OSI- R 可用来在一定的职业群体中识别紧张来源和紧张反应症状。
为机构的设计和或职业环境管理方面作为参考。
咨询、教育和开发: OSI- R 对平衡许多有职业/个体的家庭矛盾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胡宝生,迟铁爽等人采用职业紧张量变修订版和健康调查简表对924名市区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除人为模糊外职业任务和应对资源各子项对教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目前,国内对职业紧张的研究多为现况调查和心理状况评价,缺乏职业紧张因素与健康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研究。
调查研究的指标缺乏标准化常模,指标的信度和效度问题也缺乏研究资料。
今后在这些方面应加大研究力度,以对工作和集中的紧张因素和职业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二者的关系制定出更为准确的监测和评价方法,并进一步确定和控制职业紧张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在保持和促进加快方面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善法,谷桂珍,王志炜,等.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1995,4(3):214-218.
[2] Osipow SH.. Occupational S 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 it ion ( Professional Manual )[ M ] .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Inc. 1998.
[3] 李健. 职业紧张量表( OSI- R )信度与效度验证[J]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1, 19 (3): 23 - 24.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