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傩文化关系论略_张泽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少数民族傩文化中傩祭的坛场 ,是少数民族 传统宗教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 傩坛以面具祀神和傩戏 表演为特征 。中国西南地区的土家 、仡佬 、布依 、苗 、 瑶 、侗 、水 、彝 、佤 、白 、壮 、哈尼 、纳西 、门巴 、基诺 、藏等 民族都保存着傩祭习俗 。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傩坛 , 其教派传承有玉皇教 、麻阳教 、河南教 、湖南教 、梅山 教 、茅山教等 , 这些教派都和道教有着渊源关系 。根 据思州傩坛科书的记载以及傩坛法师的传说 , 思州傩
集 》, 亦立有 “道 化四 夷品 ” 。[ 4] 道 经中 所 谓的 “四 夷 ”, 其实是沿袭儒家的说法 , 用以泛指中原周边各 少数民族 。 早 在春秋战国时期 , “东夷 ”、 “西 戎 ”、 “南蛮 ”、“北狄 ”被合称为 “四夷 ”。[ 5]
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 , 是少 数民族傩坛道教化的根本原因 。以贵州湄潭县抄乐 乡的傩坛香位谱为例 , 香位谱是代替三清图等神案 的牌位 , 其中供奉有元始天尊 、玉皇 、太上老君 、三清 大道 、五岳五天 、张天师 、真武 、三元将军等道 教神 祇 , 还包括 “东九夷 ”、“南八蛮 ”、“西六戎 ”、“北五 狄 ”等道教神兵 。[ 6] 傩坛迎请五猖兵马镇 坛驱邪的 “祭猖 ”, 也沿袭道教请神科仪请四夷兵马的仪格 , 要 “统领东方青帝九夷兵 、南方赤帝八蛮兵 、西方白 帝六戎兵 、北方黑帝五狄兵 、中央黄帝三秦战鼓兵马 一切神祇 , 降赴法坛 , 证盟和山酬神功德 ” 。[ 7] 南北 朝道经 《无上秘要 》卷五十载 :斋醮科仪的 “出官 ”仪 格 , 就要请出 “东九夷胡老君 , 南八蛮越老君 , 西六 戎氐老君 , 北五狄羌老君 , 中央三秦伧老君 ” 。[ 8]
西南少数民族的傩坛俗称为桃源洞 , 民间有所谓 安洞柱 , 插洞条 , 俨成三洞之说 。 举行傩祭要在事主 家中搭设坛场 , 法师们称之为彩插桃源 , 建立泰山胜 景 。 桃源洞是掌坛师祭祀行法的场所 , 其实道教的坛 场也有洞的意蕴 , 因为道教的洞天就有坛的含义 。 道 教著名的洞天往往是教派的宗坛 , 如正一派设于龙虎 山的正一宗坛 , 上清派设于茅山的上清宗坛 , 灵宝派 设于閤皂山的元始宗坛 , 是道教最具影响 , 传续最久 的坛场 。桃源洞指祭坛的飞檐挑角式三孔拱门 , 此三 孔拱门将桃源洞分为上 、中 、下三洞 , 每洞中又分八小 洞 , 上中下三洞共有二十四小洞 , 二十四小洞象征祭 祀法事的 “十二阴十二阳 ”, 有学者认为二十四小洞还 与天师道的 “二十四治 ”暗合 。[ 9] 湘西凤凰苗族傩坛 中门直匾上书 “云岳宫 ”, 左右拱门的横匾分别书写 “桃源 ”、“仙洞 ”。但湖南邵阳向家坛的中门上书 “桃 源洞 ”, 左门上书 “圣真仙境 ”, 右门上书 “紫府大殿 ”, 无论何种匾额都体现出傩坛的道教色彩 。 西南少数 民族的傩坛是一个象征体系 , 其布局象征桃源洞内立 起五府六殿排筵设坐 , 洞外立起五楼四寨停兵歇马 , 傩坛展示出五彩缤纷 、香烟缭绕的气象 。[ 10] 西南少数
在西南各民族傩坛的神案中 , 常见的有三清图 、 师坛图和功曹图 。 三清图是绘在纸上的三轴彩画 , 每轴画上绘着一位主神和若干小神 , 三位主神是道 教的三清尊神 , 即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太 清道德天尊 , 故西南少数民族傩坛名为三清图 。师 坛图是历代祖师的神位图 。师坛图下面书写本傩坛 历代祖师的传承表 , 师坛图的上面则绘有驱鬼行傩 的场景 , 绘有赵侯圣主傩公 大法老师 、三十六代天 师 、行兵祖师 、度关王母 、三曹将军 、引兵土地 、统兵 圣母 、翻坛小三和五猖等神祇画像 。[ 11] 正 (26) 一道以
贵州道真为仡佬族 、苗族集居之地 , 当地称傩坛 主体为傩楼 。堂屋设立的供案画有各种符箓 。 湘西 傩坛有一种长卷画轴 , 当地习称此神像图为长沙箓 。 画轴以一龙首木船为主体 , 随后有另一小龙船 , 上载 敲锣击鼓之巫 , 大龙船载人 、禽 、兽计六十余众 。长 沙箓表现的是傩祭事神的场景 。西南少数民族傩坛 布置的宗教意义 , 是以艺术的形式创造一个神圣空 间 , 以传达神秘的宗教教义 、观念和情感 , 吸引和感 化信徒与观众 。 西南 少数民族傩坛的 道教色彩浓 郁 , 傩坛法师在仪式坛场的 行法 , 多运 用道教的罡 步 、符箓 、字讳 、手诀等法术 , 以达到纳吉祈福 、镇妖 驱邪的效果 。
上联是 :牛角吹动玉神仙 , 惊天动地二神仙 。 下联是 :请得神仙当中座 , 坐在当中领香烟 。[ 12] 龙厅宝架象征为神衹修屋建楼 , 是用竹篾和彩 色剪纸扎成宫殿型三叠牌楼 , 放在堂屋正中傩公 、傩 母的木雕像前 。 《国语 · 楚语下 》说 :“坛场之所 , 上 下之神 ”, [ 13] 傩坛张挂神案 则表示礼请 诸神到位 。 傩坛神案位于桃源洞后 , 分为高 、中 、低三层 , 又称之 为 “三坛 ” 。高坛左右分别设傩公 、傩母神像 , 中段 供奉玉皇 、星主牌位 。中坛供奉三霄五岳牌位 , 低坛 供奉南郊大王 , 北郊天子 、管坛刘太保 、住坛杨子云 等神位 。[ 9] (277) 傩坛规制根据事主财力而定 , 最简易的傩坛也 必须供奉傩公 、傩母的神像 , 高悬绘有傩坛诸神的总 坛图 , 复杂的傩坛主要体现在桃源洞的布局 。 无论 傩坛的繁简布局有何不同 , 都会体现 出道 、仙 的意 蕴 。 如傩坛拱门书写的 “桃源仙境 ” 、“华山宝殿 ”、 “金阙云宫 ”等坛匾 , 湘西苗族 、侗族傩坛 张挂五色 纸的吊挂 , 上写 “牛角一声山岳震 ”、“金牌三下邪魔 慌 ”、“道在先天作法主 ” 、“老君传授广宣扬 ”等 , 明 确显露出傩坛的道教化色彩 。[ 14] 湖南瑶族有固定行傩祀神的五岳坛 , 五岳坛的 道教色彩同样很浓厚 。 如湖南江永县松柏乡王家村 的五岳坛 , 当地将五岳坛分为高中低三坛 , 高坛正中 立真武神像 , 两旁分供五岳诸神 、五方将军 ;中坛供 奉盘古神 、钟馗 、小鬼 、杨戬 、雷震子等诸神面具 ;低 坛供五方雄兵等神位 。 神案左右两侧东墙下 , 分设 土地神和文昌神牌位 。 此类傩坛被瑶人视为一方圣 地 , 因朝拜者多而终年香火不断 。[ 9] (281) 贵州岑巩县仡佬族傩坛的过职仪式 ,俨然是道教 授箓传度仪式的移植 。过职仪式的坛场分为内坛和 外坛 , 内坛设有宝台 、值坛土地台 、先祖台 、香炉师台 、 锣鼓师台 、七洲五庙台 。 宝台桌案的正面围一张红布 桌围 , 其中央绘有两仪太极图 , 桌案中央升米上面插 有香案牌 , 写 “证盟上司三十三天昊天尊金阙玉皇大 帝位 ”。宝台上方悬挂的神像图中 , 有三清图 、王灵官 神案 。内坛大门上方悬挂三张 “吊额宝条 ”, 中间是 “传授新法 ”, 左边是 “老君传法遍天下 ”, 右边是 “弟 子拜法走十方 ”。顶中央悬挂宝台宝盖 , 分别书写的 五岳圣帝名称为 :东岳真天仁圣帝 、南岳司天赵顺帝 、 中岳昊天重圣帝 、西岳金天顺圣帝 、北岳安天九圣帝 。 据南宋金允中 《上清灵宝大法 》卷三十九 , 道教的五岳 圣帝名称是 :“东岳天齐仁圣帝 、南岳司天昭圣帝 、西 岳金天 顺 圣 帝 、北 岳 安 天元 圣 帝 、中 岳中 天 崇 圣
一 、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的道教神祇
道教作为生长于中华本土的传统宗教 , 历来注 重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传教 。早在东汉张陵于蜀中传 教的时期 , 就奠定了在少数民族中传道的格局 。张 陵倡行的教化 “四夷 ”的思想 , 为后代道门人士所遵 行 , 在历代道教的经典中 , 都有关于吸纳少数民族入 道的教义 。 唐宋时期科仪经书的 “出官 ”仪格 , 都有 请出 “四夷 ”神将吏兵的内容 , 说明在道教的神仙世 界中 , 历来就包括少数 民族的神祇 。 唐代道经 《元 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有 “治化中国 , 旁摄四 夷 ”之说 。[ 2] 明代道经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 》卷 六十六说 :“凡人世四夷八蛮 、九州十道 、六戎五狄 ” 之人 , 都在道 教的救度 范围 。[ 3] 明代张 宇初 《岘泉
民族宗教的傩坛 , 大致都按照此布局结构设立 , 不同 处仅在傩坛布局的繁简上有所区分 , 或在形制和材料 上具有各民族的地域特点 。
西南少数民族傩坛的龙厅宝架具有道教特色 , 龙厅宝架又称三清殿 、金銮殿 , 俗称花坛 。 三清殿前 置放三清图神案 , 三清图是各民族傩坛必挂的神案 。 三清是道教的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太清道 德天尊 。贵州德江的三清殿左边为灵官殿 , 右边是 元帅府 , 中间为华山宫 。 有的傩坛将三清殿三个殿 称为玉皇殿 、王 母殿 、老 君殿 。 傩坛的 三清殿的布 局 , 俨然是道教的神仙境界 。西南各民族傩坛三清 图的 100多位神祇不尽相同 , 其中属于道教的神祇 有玉皇大帝 、太上老君 、南极仙翁 、北极紫微 、三元将 军 、五岳大帝 、真武祖师 、北斗七星 、南斗六星 、三元 盘古 、赵公明 、张天师 、王灵官 、马元帅等 。[ 11] 傩坛法 师举行傩祭仪式 , 必须先请道教的三清 、太上老君 , 经三清 、太上老君按职授权后 , 法师才能在仪式中驱 使神将鬼兵 。贵州省岑巩县侗族的傩坛 , 其大门的 对联就蕴涵道教神仙信仰的元素 。
贵州省晴隆县中营镇新光村硝洞苗族的庆坛仪 式 , 其坛场同样具有浓郁的道教色彩 。 苗族的祭坛 布置有祖师台 、三清台 、五岳台 、城隍台 、下坛土地 台 , 傩坛张挂的总圣图上绘 七排数十个神 灵 , 有三 清 、玉皇和祖师 。 道教神祇包括玉皇 、三清 、真武 、五 岳 、三桥王母 、四值功曹 、五通 、城隍土地 、判官等 。 仪式中有四值功曹奏问奏状 , 迎玉皇诸神下凡 , 祭神 还愿 、判官勾愿 。 唱科中有道教始祖李老君 、五岳府 君 、五通神的传说 , 神马有五营兵 , 阴阳兵 , 都是道经 中常出现的兵马 。[ 17]
收稿日期 :2010-03-12 作者简介 :张泽洪 (1955 -), 四川三台人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从事道教学研究 。
108
张泽洪 :道教与傩文化关系论略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 ·
是源于明代的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等地 , 这些起源 地的说法都隐喻着道教的影响 。我们透过贵州岑巩 县的这些民族志资料 , 反映出法师心性中积淀的历史 记忆 , 不难看出他们对傩与道教关系的肯定 。
1 09
教育文化论坛 2010 年 第 3期
JiaoYuWenHuaLunTan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 ·
帝 。”[ 15] 仡佬族崇奉的五岳圣帝来自道教 , 五岳神名 的差异是辗转传写所致 。 《师门请神下马科 》中请五 岳的唱词说 :“鼓打一槌到东岳 , 迎接东岳府君王 。 东 岳府君绘坛殿 , 金甲将军镇乾坤 ”;“人人打起逍遥鼓 , 三天门外接神仙 。”[ 16]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 ·
教育文化论坛 2010年 3期
道教与傩文化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略
张泽洪
(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 ,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 : 西南少数民族的傩文化 , 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 , 以巫术活动 为中心的古 文化现象 , 是西 南少数民族 宗教的 特殊形式 。 在中华民族多 元一体形成的过程中 , 由于 道教在西 南少数 民族地 区广为 流传 , 傩文化 受道教 影响甚 深 , 并保持着浓厚的 道教色彩 。 关键词 : 傩文化 ;道教 ;关系 ;西南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7615(2010)03 -0108 -07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古朴神秘的传统宗教 , 有着 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 。 西南少数民族的傩祭 傩文化 , 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特殊表现形式 , 由于 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本形成 , 西南 少数民族的傩文化受道教影响甚深 , 傩文化中保持 着浓厚的道教色彩 。 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傩文化与道 教的关系 , 庹修明 、邓光华等都有前期的研究 , [ 1] 道 教史上诸宗师致力于 “道化四夷 ”, 其弘扬大道济世 度人的道家思想 , 促成了道教文化在西南少数民族 中的传播 , 对道教与傩文化中的相互融摄渗透的关 系 , 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野进行考察分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