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认识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
防止误食有毒野生植物蘑菇安全教育教案
![防止误食有毒野生植物蘑菇安全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e2abf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9.png)
防止误食有毒野生植物蘑菇安全教育教案
目标
本安全教育教案旨在提高人们对野生植物蘑菇的认识,帮助他们有效防止误食有毒蘑菇,以保障人身安全。
教育内容
1. 野生植物蘑菇的特征
- 植被环境
- 外观特征
- 常见种类介绍
2. 有毒野生植物蘑菇的危害
- 生理反应
- 中毒症状
- 后果严重性
3. 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 藏毒标志
- 危险形态
- 辨识技巧
4. 采摘与食用安全
- 采摘注意事项
- 处理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 烹饪前的必要处理步骤
5. 食用有毒蘑菇的应急处理
- 毒蘑菇中毒急救知识
- 就医指导
教育方法
研究活动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 班内讲解:由教师讲解蘑菇的特征、危害和识别方法。
2. 现场参观:组织学生前往野外,实地感受和观察野生植物蘑菇。
3. 影片展示:播放相关教育视频,增加学生对蘑菇认知的多样性。
4. 图片展示:展示真实蘑菇图片,帮助学生学会识别。
5. 模拟演练:采用充分准备的模拟蘑菇采摘和食用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安全操作。
评估方法
学生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估:
1. 蘑菇特征和危害的描述准确程度。
2. 识别有毒蘑菇的准确率。
3. 采摘和食用安全操作的规范性。
4. 对于有毒蘑菇中毒应急处理的应用能力。
其他注意事项
- 教育过程中,不要使用未经证实的文献和信息。
- 请确保教育内容简洁明了,避免引入法律复杂性和混淆。
- 如需引用内容,请确保可靠性并加以注明。
常见的毒蕈及其辨别方法
![常见的毒蕈及其辨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77c08c6529647d27285287.png)
蕈,即大型菌类,尤指蘑菇类。
有毒的大型菌类称毒蕈。
亦称毒菌。
毒蕈(dúxùn)即俗语“毒蘑菇”。
常见典型的毒蕈有:致命白毒伞,铅绿褶菇,网孢牛肝菌,大鹿花菌,赭红拟口蘑,白毒鹅膏菌,毒鹅膏菌,哈蟆菌等。
以下便具体介绍一下世界上典型的毒蕈:致命白毒伞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
黧蒴树在广州地区白云山、天麓湖、华南植物园等山地均有分布。
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在新鲜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50克左右的白毒伞菌体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
白毒伞毒素对人体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是历年广州地区毒菇致死事件的罪魁祸首。
毒蘑菇-铅绿褶菇铅绿褶菇是我市近年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祸首之一。
多于雨后长在草坪、草地及蕉林地上。
其毒性比致命白毒伞弱,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可能含少量类似白毒伞的毒素,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有可能因误食而致命。
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毒蘑菇-网孢牛肝菌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
另外,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
毒蘑菇-大鹿花菌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8.9-15cm。
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
菌柄长5-10cm,粗1-2.5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
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
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毒蘑菇-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
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
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
菌盖直径4-15cm。
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密,不等长,褶缘锯齿状。
菌肉白色带黄,中部厚。
神奇的植物-蘑菇
![神奇的植物-蘑菇](https://img.taocdn.com/s3/m/3c37865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0.png)
神奇的植物——蘑菇
一.蘑菇结构简介
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类,即担子菌的子实体。
子实体是担子菌长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样子很像插在地里的一把伞。
地下还有白色丝状,到处蔓延的菌丝体,这是担子菌的营养体部分,即非繁殖器官。
在一定温度与湿度的环境下,菌丝体取得足够的养料就开始形成子实体。
子实体初期像个鸡蛋露出地面,迅速发育成子实体,有菌盖、菌柄、菌托、菌环等。
成熟子实体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质地等差别很大。
大的直径可达40厘米左右,高可达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不过半厘米,高不过1厘米。
营养价值--菌类植物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含有铰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等,还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多吃可增人体免疫力。
菌盖
菌褶zhě
菌柄bǐng
菌丝
二.常见蘑菇
三.毒蘑菇的介绍与辨别
1、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非凡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2、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3、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整理)蘑菇----认识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
![(整理)蘑菇----认识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https://img.taocdn.com/s3/m/c44a5942453610661ed9f4d0.png)
认识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如何区分灵芝与毒蘑菇呢?1,首先,一般而言真正的灵芝,如赤芝是较硬的,灵芝科的种类基本都是较硬的了,没有菌褶的!2,蘑菇是软的,水分较多,灵芝则水分量较少,而硬的!3,本网站有较多的关于灵芝的图片的,可以识别对比,仔细分别还是明显的了,药典中的赤芝,紫芝,是安全标准灵芝品种的!专家提醒:认识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可杜绝80%以上的中毒事件惨痛教训2008年8月21日宁乡县东湖塘镇麻山乡泉山村唐师傅在稻田里采摘了毒蘑菇:全家人中毒。
2008年8月27日岳阳汨罗市新市镇屈原农场黄师傅在猪栏旁边采摘到毒蘑菇:两人食用,两人中毒。
2008年9月2日浏阳市社港镇淮州村黎先生在门前山坡采到了毒蘑菇。
本报18日报道了市民在岳麓山上采摘到“灵芝”军团(详见本报9月18日A3版),许多读者打来电话咨询有关灵芝以及普通蘑菇食用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如何识别这些长相相似的菌类”、“如何区分其是否有毒”成了读者最关注的话题。
亚稀褶黑菇光盖伞菌灰花纹鹅膏菌毁坏鹅膏菌很多人认为颜色越鲜艳越好看的蘑菇一般毒性就越强,或者用盐酸、白醋等就可以检验蘑菇的毒性,其实是不靠谱的。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真菌研究室从1994年到2007年对蘑菇中毒后入院抢救者的调查报告显示:中毒的880人中有186人死亡,死亡率高达21%。
据从事了52年菌类研究的博士生导师张志光教授介绍:9月正逢菌类生长的旺盛季节,同时也是蘑菇中毒事件频发的季节,如果大家可以识别以下几种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可以杜绝80%以上的中毒事件。
此外,由于一般人很难从外形上分辨出蘑菇是否有毒,因此不要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市民食用蘑菇应尽量到正规地方购买,尤其不要自己采摘。
□中毒后处理大量喝水,迅速就医湖南和广东是毒蘑菇种类的多发地,如果误食毒蘑菇,首先要尽量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其次要大量喝水,最好用二两灵芝熬水200毫升,能有效缓解症状。
然后在最快时间到附近医院就医。
常见食物中毒及防治
![常见食物中毒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1a40ae910a6f524cdbf853a.png)
2021/7/13
34
2021/7/13
• 又称哈蟆菌、捕蝇菌毒蝇伞
• 黑龙江、吉林、四川、西藏、 云南等
• 误食后6小时内发病,产生剧烈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 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 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 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
• 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
• 该菌可药用,小剂量时有安眠 作用。还可治风湿痛
酶结合,妨碍正常呼吸,因组织缺氧,机体陷 入窒息状态。氢氰酸还能作用于呼吸中枢和血 管运动中枢,使之麻痹,最后导致死亡。
2021/7/13
36
含氰甙植物中毒
• 含氰甙植物中毒国内外均有报道,其中以 苦杏仁中毒最多,此外还有苦桃仁、枇杷 仁、李子仁、木薯。
• (2)中毒原因: 生吃苦杏仁中毒。 生食或 食用未煮熟的木薯,或喝洗木薯的水、煮 木薯的汤而中毒。
2021//13
鲐鱼
14
组胺鱼类中毒
• 鱼类主要是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青川鱼, 金枪鱼、沙丁鱼、三文鱼中毒
• (2)中毒原因:因食用不新鲜或腐败的青皮红肉鱼 而引起中毒。
• 腌制咸鱼时,如原料不新鲜或腌的不透,含组胺 较多,食用后也可引起中毒。
2021/7/13
金枪鱼
沙丁鱼
15
组胺鱼类中毒
毒蘑菇大全--臭黄菇
2021/7/13
• 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 群生或散生。 分布于我国 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 湖南、广西、广东、四川、 云南、山西、甘肃、陕西、 西藏等地区
有毒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之欧阳文创编
![有毒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之欧阳文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4dfdaf95a8956bec0975e3d9.png)
有毒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
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
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
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
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
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
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
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
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
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
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值得提及的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人们发现鹅膏菌毒肽对真核生物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
它们被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大鹿花菌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8.9-15cm。
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
菌柄长5-10cm,粗1-2.5 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
毒蘑菇大全剖析
![毒蘑菇大全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4b6618e87101f69e31952b.png)
大青褶伞 又称摩根小伞。 子实体大,白色。菌 盖直径5-25(30)cm,半球形,扁半球形, 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幼时表皮暗褐 色或浅褐色,逐渐裂为鳞片,顶部鳞片大 而厚,呈褐紫色,边缘渐少或脱落,菌盖 部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松软。菌褶离 生,宽,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后期呈浅 绿至青褐色,褶缘有粉粒。菌柄圆柱形, 长10-28cm,粗1-2.5cm,纤维质,表面光 滑,污白色至浅灰褐色,菌环以上光滑, 环以下有白色纤毛,基部稍膨大,内部空 心,菌柄菌肉伤处变褐色,干时有香气。 菌环膜质,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生林 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 于我国香港、台湾、海南等地。
毒粉褶菌 又称土生红褶菌。 子实体较大。菌盖一 般污白色,直径可达20cm,初期扁半球 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边缘波 状,常开裂,表面有丝光,污白色至黄 白色,有时带黄褐色。菌肉白色,稍厚。 菌褶初期污白,老后粉或粉肉色,直生 至近弯生,稍稀,边缘近波状,长短不 一。菌柄白色至污白色,往往较粗壮, 长9-11cm,粗1.5-3.8cm,上部有白粉末, 表面具纵条纹,基部有时膨大。 夏 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丛生 长,有时单个生长。 分布于我国吉林、江苏、安徽、台湾、 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区。
白毒鹅膏菌
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 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离生,梢密,不等长。菌 柄细长圆柱形,长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 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 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 福建、安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 川、云南、西藏等地。 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 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世界十大致命毒蘑菇,全见过的人不多,越是长得漂亮就越是有毒啊
![世界十大致命毒蘑菇,全见过的人不多,越是长得漂亮就越是有毒啊](https://img.taocdn.com/s3/m/3522284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4c.png)
世界十大致命毒蘑菇,全见过的人不多,越是长得漂亮就越是有毒啊死亡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含有鬼笔毒素与鹅膏蕈碱两种毒物,仅仅食用30毫克便足以致人于死地。
死亡帽为一种剧毒的担子类真菌,在全球范围内,这种看似无辜的真菌可是多数与蘑菇有关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祸首。
恶魔的雪茄,是世界上最为罕见的蘑菇之一,也被称之为“德克萨斯之星”。
因为未成熟开放的真菌成熟后会释放孢子云,看起来就像烟雾,而孢子的释放,导致其果实本体的舒展,发出嘶嘶声,最后蔓延出星星的形状。
血齿菌,也被称之为“恶魔牙齿”或者“草莓加奶油”,是蘑菇的一种类型,在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和中欧的松树林中非常常见。
但观察的仔细一些,你就会发现,这是从它自己的气孔中渗出的液体。
天蓝蘑菇,学名霍氏粉褶菌,伞菌科蘑菇属菌类,是一种在新西兰和印度可以见到的蘑菇,有着与众不同的全蓝色,主要分布于新西兰北岛和南岛西部的树林里,生长在潮湿的土壤中,特别是在阔叶林和罗汉松林中的凋落物和苔藓中。
毒鹅膏,为一种剧毒的担子类真菌,鹅膏菌属的一员。
毒鹅膏广泛分布在欧洲,并且以菌根型式共生于落叶性乔木。
菌伞一般呈现绿色,并且有白色的菌柄和菌褶。
鹿花菌,又名鹿花蕈或河豚菌,是鹿花菌属下的假羊肚菌,分布在欧洲及北美洲。
食用未处理的鹿花菌可以致命,中毒的征状包括在食用后几小时出现呕吐及腹泻,接着是头昏、昏睡及头痛。
严重的可以导致谵妄及昏迷,5-7日后可能会死亡。
死亡天使,是一种含有致命毒素的真菌,学名双孢鹅膏菌,一般分布于北美东部南部至墨西哥的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蘑菇有白色的光滑菌盖,直径可以达到10cm;菌柄长8-14cm,粗2-5cm;有菌托较厚呈苞状。
荧光小菇,它们是一种非常稀有的真菌。
它又名为“荧光蕈”,又叫蚂蚁路灯。
如你所见,它们在黑夜中会发出幽绿色鬼火一般的光芒。
由于夜晚时荧光蕈的样子很像水母,故又有人称为绿色陆地水母。
伞形毒菌(Amanita muscaria)是一种可以作用于神经的剧毒真菌,它有几种亚种,分别呈现出黄色、棕色、粉红色等。
如何识别毒蘑菇
![如何识别毒蘑菇](https://img.taocdn.com/s3/m/841c92050740be1e650e9a20.png)
如何识别毒蘑菇
夏天雨季是蘑菇生长的季节,美味的蘑菇馋得我们直流口水,不过可要多个心眼,别把毒蘑也给吃了。
吃了毒蘑菇后,可能会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并伴有腹痛。
痉挛、流口水;突然发笑、进入兴奋状态,手指颤抖、有的出现幻觉等症状。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教给大家识别毒蘑菇的方法。
一看地点: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
地带。
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色,采摘后易变色。
三看形状:无毒蘑菇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
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
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有毒蘑菇有辛辣、酸涩、恶腥味道。
六看测试: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则证明有毒。
以上就是毒蘑菇识别的六种方法。
毒蘑菇种类繁多,不认识的蘑菇最好不要吃!。
毒红菇
![毒红菇](https://img.taocdn.com/s3/m/552c21e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4.png)
形态特征
毒红菇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珊瑚红色,有时退至粉红色,菌盖直径5-9cm,扁半球形至平展,老后中部稍 下凹,光滑,粘,表皮易剥落,边缘有棱纹。菌肉白色,味麻辣,薄,近表皮处粉红色。菌褶白色,较稀,长短 不一,菌褶近凹生,褶间有横脉。菌柄白色或部分粉红色,长4-8cm,粗1-2cm,内部松软。孢子印白色。孢子无 色,近球形,有小刺,8-10.2μm×7-9μm。褶侧囊体近披针形或近梭形,58-110μm×7.6-15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
分布地区
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江苏安徽福建湖南四川甘肃陕西广东广西西藏云南
经济用途
毒红菇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症。如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般及时催吐治疗,严重者面部肌肉抽搐 或心脏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死亡。据记载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高达10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达90%。属外生 菌根菌,与多种树木形成菌根。
毒性
毒红菇味很麻辣,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毒菌。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症状。一般发病快,病程短,除 发生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外,严重者还出现面部肌肉抽搐,脉搏加速,体温上升或下降,有的可因心脏 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一般经及时催吐、对症治疗,即能很快痊愈。经小白鼠试验,以每公斤体重用 于蘑菇20克的提取液在腹腔内注射。死亡率80%左右。此菌颜色有时可退的很浅,呈粉红色,一般是珊瑚红色, 其外形特征与可食的红菇相似。但红菇菌盖边缘平滑无纹。味不很辣。
红菇
毒红菇无毒的红菇为天然野生高等真菌,属伞菌目红菇科,素有“山珍”美称,是闻名世界的食用菌之一, 素以醇厚鲜美,清香爽口,汤色清红而著称,通常食用作蒸、炖、炒、烩均可,如与鸡、鸭等各种肉类同烹则味 道更佳。由于红菇纯粹野生采集,年产量不高,因此“物以稀为贵”,红菇是福建人春节走亲探友,联络情谊的 上乘馈赠、访亲的土特产。但是,近年来我省因误食有毒“红菇”造成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毒蘑菇识别
![毒蘑菇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4af09f2b482fb4daa58d4bb7.png)
毒蘑菇标签: 毒蘑菇顶[1] 分享到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毒蘑菇(毒菌)在中国的种类多,分布也广泛,资源丰富。
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
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
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
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
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
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欢迎采用《科学维客》( )百科内容。
目录• • 识别技巧• • 中毒类型• • 误食原因• • 中毒处理[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识别技巧编辑本段回目录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方法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
2000年广州市三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都有说是在家乡多次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
事实上它们并不一样,因为许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欢迎采用《科学维客》( )百科内容。
我们应对广东分布的剧毒种类和经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别提高警惕。
因为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蘑菇的主要特点:担子果伞状、肉质,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
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色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都有称之为环柄菇属,现在已分为多 毒蘑菇毒蘑菇个属,这几个属都有一些有毒的种类,铅绿褶菇就属于这类真菌。
世界上毒性最大的真菌
![世界上毒性最大的真菌](https://img.taocdn.com/s3/m/b0c513c56edb6f1afe001fcb.png)
世界上毒性最大的真菌蘑菇是人类喜爱的食物,蘑菇又称为真菌,蘑菇用得好是一道不可多得美味佳肴,但是用不好,那可是会变成杀人于无形的毒药呢。
呈黄橄榄色的鬼笔鹅膏菌被认为是世界上毒性最剧的毒菌.人尝了这种毒菌后在6至15小时内就会出现发呕、狂躁、虚脱等症状,随后即死亡。
在它的受害者中有吉尤利欧.德墨迪西大主教和教皇克来门特七世1478-1534。
鬼笔鹅膏菌又名毒鹅膏菌,绿帽菌、蒜叶菌、高把菌、毒伞,拉丁学名Amanita phalloides Vaill. : Fr. Secr。
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真菌。
鬼笔鹅膏,又名毒鹅膏菌,绿帽菌、蒜叶菌、高把菌、毒伞,拉丁学名Amanita phalloides Vaill. : Fr. Secr。
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真菌。
为大型真菌。
担子菌纲 > 伞菌目 > 鹅膏菌科 > 鹅膏菌属。
有毒,多用于制造提取各种应用性毒素,效果良好。
外观描述子实体一般中等大。
菌盖直径4-13cm,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初期近卵圆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
菌肉白色。
菌褶白色,离生,稍密,不等长。
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长5-18cm,粗0.6-2cm,表面光滑或稍有纤毛状鳞片及花纹,基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
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
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
孢子印白色。
孢子无色,近球形或卵圆形,7.8-11.7μm×6.5-7.8μm,糊性反应。
生物特性极毒此菌极毒,含有毒肽phallotoxins和毒伞肽amatoxins两大类毒素。
一旦食用就会对肝;肾造成损伤。
食用后6~15小时开始出现症状,表现为呕吐;神经错乱。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此后一、两天似乎病愈,实际上毒素进一步损害肝、肾、心脏、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这时患者以为病愈,也可以活动。
但接着病情很快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谵语、面肌抽搐、小腿肌肉痉挛。
野外如何认识毒蘑菇-
![野外如何认识毒蘑菇-](https://img.taocdn.com/s3/m/214d9d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3.png)
野外如何认识毒蘑菇?不要以为毒蘑菇离你很遥远,其实我国每年暑假,无论南方北方,总会有人因误食毒蘑菇而丧生。
不要认为毒蘑菇很好区分,很多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外观几乎无差别。
更不要相信毒蘑菇遇到银器就一定变黑。
“毒蘑菇能毒死人”,一般人还是有这个常识的。
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鉴别毒蘑菇的“高招”。
其实,民间流传的种种鉴别方法,没一个靠谱的。
高招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无毒这大概是我们最常听说的鉴别方法了。
的确,如果在荒郊野地里突然发现一朵极为鲜艳美丽的蘑菇,恐怕第一个反应就是毒蘑菇!相反,如果采到几个其貌不扬的灰色或白色蘑菇,怎么看都与市场出售的食用蘑菇没有什么区别,也就不太担心了。
那么,这个办法靠谱吗?如下图中这种色彩鲜艳的蘑菇,在欧洲被称为“凯撒蘑菇”,传是凯撒大帝最喜欢吃的蘑菇,学名是“橙盖鹅膏菌”。
是的,它正是出自大名鼎鼎的“毒王之家”鹅膏菌科,与同科里那帮剧毒的兄弟不同,它一点毒性都没有,很好吃。
反过来,外表朴实无华的、颜色很像我们在菜市场里的食用蘑菇的蘑菇,则是鹅膏菌科的“灰花纹鹅膏菌”,却是如假包换的“世界最毒蘑菇”!高招二:煮的时候,能使银器、大蒜、米饭变黑的蘑菇有毒“银器遇毒物变黑”,估计大家也都不觉得陌生。
传说,古代用银针刺探食物,如果有毒,银针就会发黑。
毒蘑菇当然有毒,用银器鉴别一下好像也挺有道理。
至于大蒜和米饭,想必会和毒蘑菇的某种毒素发生反应从而变黑吧。
那么,真是这样的吗?一句话就可以这个结论:右图中这个淡红鹅膏菌位列世界最毒蘑菇之一,用银器皿怎么煮也不会发黑,与大蒜和米饭也不会发生变黑反应。
事实上,古代用银器验毒,是用来对付砒霜(三氧化二砷)的。
限于技术条件,那时的砒霜不可能提炼得很纯,总会混有一些硫化物。
用银针试探的时候,银会与硫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这就是银针验毒的原理,它验的其实是硫。
如果某种毒物中不含硫,比如淡红鹅膏菌、很多无硫的有机毒物甚至提纯后的砒霜,都无法让银变色。
毒 蘑 菇.ppt
![毒 蘑 菇.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bbdcc3168884868662d658.png)
又称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子实体较大。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
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 白色,密,离生,不等长。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菌 柄较长,直立,纯白,长12-25cm,粗1-2.5cm,表面常有细小 鳞片,基部膨大呈球形,并有数圈白色絮状颗粒组成的菌托。 菌柄上部具有白色腊质菌环。
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 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 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 反应。
又称赭红口蘑。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
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 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菌盖 直径4-15cm。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 直生,密,不等长,褶缘锯齿状。菌 肉白色带黄,中部厚。菌柄细长或者 粗壮,长6-11cm,粗0.7-3cm,上部黄 色下部稍暗具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小鳞 片,内部松软后变空心,基部稍膨大。
毒鹅膏菌
[Amanita phalloides(Vaill:Fr)Secr.] 担子菌亚门,伞菌目,毒伞科
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
初期近卵园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 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菌肉白色。菌褶 白色,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长 5-18cm,粗0.6-2cm,表面光滑或稍有纤毛状鳞片及花纹,基 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 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
毒蘑菇的生物毒性和毒素成分研究
![毒蘑菇的生物毒性和毒素成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2afa1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e.png)
毒蘑菇的生物毒性和毒素成分研究蘑菇一直都是人们喜爱的食材之一,但是,有些蘑菇并非都是美食而是有着毒性的物质,这就是毒蘑菇。
毒蘑菇含有大量致命的毒素,人们进食了毒蘑菇之后很容易出现中毒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对毒蘑菇的生物毒性和毒素成分研究非常重要。
一、毒蘑菇的主要毒素成分毒蘑菇含有多种毒素,其中最为致命的是卡西酮类毒素和毒蕈碱类毒素。
卡西酮类毒素是一类蘑菇多肽毒素,主要由卡西酮A、B、C和D等组成。
毒蕈碱类毒素则是一类生物碱类毒素,主要成分包括鸟苷碱、蕈碱和蟾酥碱等。
除此之外,毒蘑菇还含有嘧啶类、苯并呋喃类、酚类等多种毒素和生物碱。
二、毒蘑菇的生物毒性作用毒蘑菇含有的毒素对人体和动物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很容易产生中毒症状。
一般人食用了毒蘑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此外,毒蘑菇还能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的损害,使人体某些器官的功能产生紊乱。
三、毒蘑菇的毒性机制毒蘑菇引发中毒作用的详细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是现有的研究表明毒蘑菇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肝脏和肾脏的损害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毒蘑菇所含的毒素能够破坏肝细胞膜和细胞骨架,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蛋白质合成、胆红素代谢和酸碱平衡受到严重影响。
而对于神经系统的影响,则可能跟毒蕈碱或卡西酮等毒素的结构有关。
四、毒蘑菇的检测和鉴别由于毒蘑菇的出现给人们的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合理的检测和鉴别方法尤为重要。
常用的毒蘑菇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DNA指纹鉴定、蛋白质质谱鉴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其中形态学鉴定是比较主流的鉴定方法,但是只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才能准确识别毒蘑菇。
总之,毒蘑菇的毒性几乎是所有蘑菇中最为强烈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对毒蘑菇的生物毒性和毒素成分的深入研究对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合理的检测和鉴别方法也能有效地避免毒蘑菇所带来的威胁。
蘑菇不可乱吃,毒蘑菇很危险
![蘑菇不可乱吃,毒蘑菇很危险](https://img.taocdn.com/s3/m/0822b236fc4ffe473368ab77.png)
蘑菇不可乱吃,毒蘑菇很危险作者:李玲玲来源:《养生大世界》2019年第04期蘑菇是一类真菌,又称为蕈,毒蕈乃指有毒的野生蘑菇。
毒蕈种类繁多,世界上约有毒蕈200余种,我国已发现有190多种,食用后能致死的达30多种,大多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鹅膏属、红菇属、包脚菇属、牛肝菌属,以及子囊菌门盘菌目鹿花菌属,其中引起人严重中毒主要有10种,它们是白毒伞、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褐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和鹿花蕈。
毒蕈毒性成分复杂,一种毒蕈常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常常存在于多种蕈之中。
并且由于蕈中毒与烹调方法、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
毒蕈一旦被误食就会引发中毒,而后果通常都很严重,常常危及生命,毒蕈中毒的病死率一直很高,可高达50%,而且往往具有家庭聚集性中毒的特点。
1.神经精神型多由食用毒蝇伞、豹斑毒伞以及牛肝菌属中一些毒蘑菇等引起。
食完后多快速发病;早期可有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随后出现瞳孔缩小、多汗、流涎、心率缓慢等毒蕈碱样症状;重症患者出现谵妄、精神错乱、幻觉、抽搐、昏迷等表现。
误食花褶伞、橘黄裸伞、小美牛肝菌或华丽牛肝菌等中毒者,多出现幻觉、狂笑、手舞足蹈、共济失调,形如醉汉,“小人国幻觉”(满视野可见小人在空中飞翔、舞蹈)是其典型表现,闭眼时幻觉更鲜明。
部份患者有迫害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表现。
精神症状也可单独出现。
2.胃肠炎型引起此型中毒的毒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等。
潜伏期一般为10分钟至2小时,少数可达6小时。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剧烈腹泻呈水样泻等,严重者可因失水过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循环衰竭。
3.溶血型多见于误食鹿花蕈引起。
潜伏期6~12小时,最长可达2天。
除胃肠炎症状外,还有溶血表现,如腰部疼痛、无力、黄疸、血红蛋白尿、贫血、肝脾肿大等。
严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4.多脏器损伤型多为误食毒伞、白毒伞、鳞柄毒伞等所引起。
国内常见的毒蘑菇图谱
![国内常见的毒蘑菇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d97579a2c77da26925c5b0ca.png)
国内常见的毒蘑菇图谱国内常见的毒蘑菇图谱下边给出一些国内常见的毒蘑菇图样,供参考。
白毒鹅膏菌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
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後近平展,直径7-12cm,表面光滑。
菌肉白色。
菌褶离生,梢密,不等长。
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
分布于中国河北、吉林、辽宁沈阳、江苏、福建、安徽、陜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此蘑菇极毒。
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
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白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较小。
菌盖直径1.5-9cm,半球形,表面粘,白色,淡白色或带黄褐色,老后呈红褐色,幼时边缘有残留菌幕。
菌肉白色,后渐变淡黄色。
菌管直生或弯生,白色。
管口小,近圆形。
每毫米3-4个,有腺眼。
柄长4-6cm,粗0.8-1.5cm,柱形,基部稍膨大,内实,初白色,后与菌盖同色,有腺眼。
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云南、香港、辽宁、陕西、西藏、四川、广东等地。
食后往往引起腹泻,但经浸泡、煮沸淘洗后可食用。
属外生菌根菌,与松等形成菌根。
半卵形斑褶菇半卵形斑褶菇,又称“致幻蘑菇”,因其子实体具有毒性、人类食用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而得名。
分布于我国台湾、陕西、新疆等地,青藏高原尤为多见。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中等。
菌盖直径一般4cm,有时可达半卵形斑褶菇8cm,近圆锥形、钟形至半球形,顶部有的略带土黄色,光滑而粘,有时龟裂。
菌肉污白色。
菌褶初期灰白,後期呈现灰黑相间的花斑,直生,稍密,长短不一。
菌柄圆柱形,长10-25cm,粗0.4-1.2cm,白色至污白色,顶部有纵条纹,菌环以下渐增粗,内部松软变空心。
菌环膜质生柄之中、上部。
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於台湾、甘肃、陜西、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多见於高山牧场。
毒蘑菇
![毒蘑菇](https://img.taocdn.com/s3/m/c8c4bbd0b14e852458fb571f.png)
中国的毒蘑菇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
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
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
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
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
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
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
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
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
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
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值得提及的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人们发现鹅膏菌毒肽对真核生物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
它们被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毒蘑菇-大鹿花菌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8.9-15cm。
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
菌柄长5-10cm,粗1-2.5 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
如何区分灵芝与毒蘑菇呢?
1,首先,一般而言真正的灵芝,如赤芝是较硬的,灵芝科的种类基本都是较硬的了,没有菌褶的!
2,蘑菇是软的,水分较多,灵芝则水分量较少,而硬的!
3,本网站有较多的关于灵芝的图片的,可以识别对比,仔细分别还是明显的了,药典中的赤芝,紫芝,是安全标准灵芝品种的!
专家提醒:认识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可杜绝80%以上的中毒事件
惨痛教训
2008年8月21日宁乡县东湖塘镇麻山乡泉山村唐师傅在稻田里采摘了毒蘑菇:全家人中毒。
2008年8月27日岳阳汨罗市新市镇屈原农场黄师傅在猪栏旁边采摘到毒蘑菇:两人食用,两人中毒。
2008年9月2日浏阳市社港镇淮州村黎先生在门前山坡采到了毒蘑菇。
本报18日报道了市民在岳麓山上采摘到“灵芝”军团(详见本报9月18日A3版),许多读者打来电话咨询有关灵芝以及普通蘑菇食用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如何识别这些长相相似的菌类”、“如何区分其是否有毒”成了读者最关注的话题。
亚稀褶黑菇
光盖伞菌
灰花纹鹅膏菌
毁坏鹅膏菌
很多人认为颜色越鲜艳越好看的蘑菇一般毒性就越强,或者用盐酸、白醋等就可以检验蘑菇的毒性,其实是不靠谱的。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真菌研究室从1994年到2007年对蘑菇中毒后入院抢救者的调查报告显示:中毒的880人中有186人死亡,死亡率高达21%。
据从事了52年菌类研究的博士生导师张志光教授介绍:9月正逢菌类生长的旺盛季节,同时也是蘑菇中毒事件频发的季节,如果大家可以识别以下几种湖南地区最常见的毒蘑菇,可以杜绝80%以上的中毒事件。
此外,由于一般人很难从外形上分辨出蘑菇是否有毒,因此不要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市民食用蘑菇应尽量到正规地方购买,尤其不要自己采摘。
□中毒后处理
大量喝水,迅速就医
湖南和广东是毒蘑菇种类的多发地,如果误食毒蘑菇,首先要尽量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其次要大量喝水,最好用二两灵芝熬水200毫升,能有效缓解症状。
然后在最快时间到附近医院就医。
张教授告诉记者:“不认识的蘑菇千万不要食用,在一堆无毒蘑菇中也要仔细辨别,如果混入一两个毒蘑菇对人体伤害也是很大的。
”
湖南最毒的毒菌之一
1.亚稀褶黑菇
俗称:火炭菌
毒性指数★★★★★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及混交林地上分散或成群生长。
发病症状:发病迅速,通常20分钟到一小时内就会发病,上吐下泻,头晕、腹部胀气,会导致肌肉和神经连接处损坏。
此种毒菌误食中毒发病率70%以上,死亡率达70%,最快几小时就致命,死亡高发期在24小时以内。
属“呼吸循环害损型”。
食者2-3天后表现急性血管内溶血,小便酱油色,急性溶血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死者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或中毒性心肌炎所致。
误食人群最多的毒菌
2.灰花纹鹅膏菌
俗称:黑毒伞
毒性指数★★★★☆
生态习性:夏秋季生长在林地上,是我省误食人群最多的毒菌。
发病症状:发病期慢,通常在使用后8—20小时,上吐下泻,头晕恶心,对肝脏的损伤性极大,会导致剧烈的肝萎缩或肝肿胀。
在发病一两天后还会有一种“假痊”状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死亡高发期在食用4—5天左右。
毒性虽强,如果在24小时内得到及时抢救,治愈的可能性很大。
长相最具欺骗性毒菌
3.毁坏鹅膏
俗称:致命鹅膏
毒性指数★★★★★
生态习性:常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或散生,为菌根菌,大量发生于春季温暖多雨的三四月,五至七月也有少量出现。
发病症状:发病症状类似于黑毒伞,剧毒,一个约50g(一两)的致命白毒伞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
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致使人体内各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
编号PRA.00117
中文菌名毒蝇鹅膏菌
中文别名蛤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拉丁学名Amanita muscaria
定名人(L. : Fr.)Pers. ex Hook.
拉丁别名
形态描述子实体较大。
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
菌褶纯白色,密,离生,不等长。
菌肉白色,靠近菌盖表皮处红色。
菌柄较长,直立,纯白,长12-25cm。
粗1-2.5cm,表面常有细小鳞片,基部膨大呈球形,并有数圈白色絮状颗粒组成的菌托。
菌柄上部具白色膜质菌环。
孢子印白色。
孢子无色,宽椭圆形,光滑,内含油滴,8.6-10.4(12.7)×6.8-8.8(10.7)μm,非糊性反应。
产地波密、洛札、米林、墨脱。
海拔高度3000-3300米
生态环境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
用途此种含毒碱(muscarin)、毒蝇母(muscimol)、麦斯卡松(mucazone)。
误食后在6小时以内发病。
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泻、精神错乱、肌肉抽搐、脉博减慢、呼吸困难、牙关紧闭、神志不清等症状。
使用阿托品解毒疗效果良好。
小剂量食用有安眠作用。
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毒蝇碱对苍蝇等昆虫毒杀力强。
可用于农业生物防治。
此菌属外生菌根菌。
最易致人幻觉的毒菌
4.光盖伞菌
俗称:神之肉
毒性指数★★☆☆☆
生态习性:夏季生于牛粪等粪肥上,群生或单生。
发病症状:由于毒素的作用,一般食后不久便很快产生精神极度愉快,狂欢乱舞的症状。
同时出现稀奇古怪,形形色色的幻觉。
觉得世界都是五光十色的,满眼睛看到的全是蘑菇,甚至会觉得头顶上有巨大伞盖,会导致到处疯跑。
有的情绪焦虑,有的如醉者或哭或笑,有的行动滑稽有趣,最后全身软弱无力,疲乏思睡等状态。
经4-6小时毒性过后恢复正常且无后遗症。
■张颐佳
中文菌喜粪生光盖伞
名
中文别
名
粪生裸盖伞
拉丁学
名
Psilocybe coprophila 定名人(Bull.)Fr.
拉丁别
名
形态描述子实体小,褐色。
菌盖半球形至扁半球形,直径1-3cm,初期边缘有白色小鳞片,后变光滑,暗红褐色至灰褐色,菌褶直生,稍稀,宽,污白,褐色到紫褐色。
菌柄长2-4cm,粗0.5-1.5cm。
污白至暗褐色。
菌幕易消失。
孢子印带紫褐色。
孢子椭圆形,光滑,11-14×7-8.5μm。
有侧囊状体。
产
地
墨脱。
海拔高
度
2700米
生态环
境
生于马粪或牛粪上,单生或群生。
用
途
此种有毒,据记载含致幻觉物质。
中文学名拉丁学名
粪生光盖伞 Psilocybe coprophila (Bull. : Fr.) Kummer 古巴光盖伞 Psilocybe cubensis (Earle) Sing.
暗蓝光盖伞 Psilocybe cyanescens Wakefield.
黄褐光盖伞 Psilocybe fasciata Hongo
粪土生光盖伞 silocybe merdaria (Fr.) Ricken.
毒光盖伞 Psilocybe venenata(Imai)Imaz. et Hongo
光盖松塔牛肝菌 Strobilomyces glubricaps Chiu
光盖大孔菌 Favolus mollus Llo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