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节课首先回顾一下上两次的内容。闻法轨理包括等起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说出不同电子层上电子的能量差异。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模型构建,学生能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并学会绘制简单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难点:理解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模型演示法:利用原子结构模型,直观地展示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电子分层排布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放一段超有趣的新闻视频。
这段视频呀,讲的是科学家们对原子结构有了新的发现。
大家可得瞪大眼睛好好看,看完之后咱们一起聊聊有啥好玩的地方。
”(播放新闻视频)视频播放完毕后。
师:“怎么样呀,同学们?是不是觉得特别神奇呢?这小小的原子,里面居然藏着这么多奥秘。
那今天呢,咱们就继续深入探索原子的结构。
”(二)知识讲解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内容。
谁能说说原子是由啥组成的呀?”生:“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师:“非常棒!那原子核又由什么组成呢?”生:“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师:“没错!大家记得很清楚呢。
那现在老师来给大家举个具体的例子哈。
咱们就以氢原子为例,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核外呢有一个电子在绕着原子核转。
就像一个小月亮围着地球转一样。
”师:“那同学们想想,为什么电子会绕着原子核转呢?这就涉及到原子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正负相吸,所以电子就会绕着原子核转啦。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浙教1.3第三课时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浙教1.3第三课时篇 1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课时所涉及的数学定理、公式,并能准确应用于解题。
2. 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 重点定理、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特定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2. 难点(1) 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确保学生理解。
2.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5 分钟)同学们,咱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一单元的一些基础知识,今天咱们接着来深入探讨其中的重要内容。
大家还记得之前学过的那些定理和公式吗?那咱们就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啦!2. 知识讲解(15 分钟)今天要学的定理是[定理名称],公式是[公式内容]。
老师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大家认真听哦!比如说这个定理,它说的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定理]。
再看这个公式,它是这样推导出来的[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同学们,明白了吗?3. 课本讲解(10 分钟)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本上的这道例题:[呈现课本原文例题]。
这道题就是运用了咱们刚刚讲的定理和公式,大家看看它是怎么用的。
首先,我们要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然后找到对应的定理和公式,最后进行计算。
同学们,跟上老师的思路啦!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知识点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是很关键的。
它不仅考查了我们对定理和公式的掌握程度,还考验了我们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4. 课堂练习(15 分钟)那现在,大家来做几道练习题巩固一下。
这几道题有点难度哦,大家要加油![呈现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
(学生做题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5. 互动交流(10 分钟)好啦,同学们都做完了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但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生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意识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生命的珍贵。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以提高对生命的理解和敬畏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和有限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价值。
3.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生命的独特性和有限性。
例如,展示一张婴儿出生的照片和一张老人去世的照片,让学生对比生命的开始和结束,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珍爱生命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三框防患于未然免费提供

七课感觉法律的尊严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教课方案目标:感神态度、价值观目标:1、加强自身修养,加强法制看法,防微杜渐。
2、感觉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纪、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1、渐渐形成自觉依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渐渐形成自我控制、拘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认识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纪行为。
对应课标:“成长中的我”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懂得法律经过规定权益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经过解决瓜葛和制裁违纪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认识一般违纪与犯罪的差异,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纪犯罪”。
教课方案重点:不良行为及犯罪的危害,怎样自我防范。
教课方案难点:怎样真实学会自我防范,防微杜渐。
教课方案资源:依照教材资料整合而成的事例、《羊城晚报》的一则报道。
[教课方案方法:情境设置法、事例教课方案法、谈论研究法。
一、导入新课:以身体健康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为例,说明思想、行为健康同样需要做好防范工作。
二、解说新课:以请学生充当医生贯穿整节课教课方案。
1、“病情”陈述:幻灯显示主人公小陈由好学生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设计妄图:经过仔细阅读资料,认识“病情”为解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原因、犯罪的危害等知识作铺垫。
2、把脉“病因”:学生依照“病情”的解析主要从自己原因的角度谈论小陈为什么会由一个学生沦为罪犯。
设计妄图:经过找原因让学生懂得道德水平、纲纪看法与犯罪有亲近的关系,也为后边的“因材施教”确定基础3、“病程”研究:教师引导学生依照“病情”理解小陈由好学生到罪犯经历了哪几个典型的过程,并表达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要修业生比较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设计妄图:引导学生懂得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知道若是不加以控制就简单走上犯罪道路的道理,进而能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并经过他们对这些行为的理解为解析后边的危害做铺垫。
正闻轨理分二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二 宗喀巴大师 造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尚未定稿 请勿翻印)免费结缘,非卖品,禁止用作任何商业用途。
道次第文库系列21目录正闻轨理.......................................................................... . (1)断器三过.......................................................................... .. (7)依六种想.......................................................................... .. (17)说法轨理.......................................................................... . (55)思惟说法所有胜利.......................................................................... (56)发起承事大师及法.......................................................................... (68)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听闻的正轨包括以下三个步骤:一、思维闻法的利益,通过慎密的思维获得胜解信,由此引发求法的欲乐。
二、于法和法师发起承事,这是能与正法相应的缘起,通过如理如法的行持使自心上的缘起更为紧密相应。
三、正式听闻,须要依于闻法轨理,做到断除三过、依止六想,这样才能持住法义而不漏失。
闻法是学法的首要关键,在闻法时,能实行这一套听闻轨理,必定能得到最大的收益,如果能终生如一日的坚持,那么所有的听闻都必将极其圆满,从而获得极大的利益。
《弟子规》教案--有方法的学习

《弟子规》教案--有方法的学习入则孝一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一、经文导读及讲解(一)冬则温夏则凊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时会在父亲睡觉前,先帮父亲将床铺温热再请父亲去休息,夏天时会先将草席搧凉,再请父亲躺下。
这里的同学有很多都不到九岁,所以如果你们能做到这项,就比黄香还要棒了。
提问:1.我们现在科技很发达,所以夏天的时候父母睡觉前,我们可以帮父母做些什么事?学生:「开电风扇、开冷气」2.冬天的时候父母睡觉前,我们可以帮父母做些什么事?学生:「用电毯、电热器」延伸:1.夏天时天气很热,我们可以怎样侍奉父母?2.冬天时天气很冷,我们可以怎样侍奉父母?(二)晨则省昏则定早上起床的时候要先向父母问早,傍晚回家的时候要向父母报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让父母安心。
1. 晨则省:现在很多同学早上都赖床,父母叫他起床还会发个起床气,对父母大呼小叫,出门时东西不整理好,到学校还要叫父母送东西过来。
延伸:早上起床除了要向父母问好外,还要自己起来,把东西打点好,衣服穿好,书包收好,如果能帮忙父母准备早餐就更好了。
2. 昏则定:很多同学ㄧ回家就看电视、打电动,不理会父母,要多和父母聊天,让父母亲知道你做哪些事情?交了哪些朋友?安父母亲的心。
(三)出必告反必面出门时要告诉父母我们要去哪哩,若临时有事,父母亲又刚好不在,可以打手机或留纸条。
回家的时候要先问候父母亲,或告诉父母「我回来了」。
延伸:上学时对师长也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去上洗手间的时候要举手告知,同学受伤去保健室也要请同学带话回来。
1. 曾经有学生因为跟同学吵架就躲到屋顶上没有回来上课,让老师很担心。
2. 有学生上课时陪同学去学务处集合,让老师找不到人,还用广播系统找人。
(四)居有常业无变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写作业不写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电动玩到很晚。
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平常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害父母担心。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3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第 1 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或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演示和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包括方向、周期等,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析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广泛影响,从而建立起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观念,提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主要聚焦于地球的自转运动。
教材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进而引入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地球自转的定义、绕转轴、方向和周期等基本概念,为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奠定基础。
教材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了诸多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旨在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加深对地球自转意义的理解,体现了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知识充满好奇,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学习地球自转之前,学生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状态较为陌生。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能感知到一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等,但对于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生动的实例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概念,理解地球自转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四、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清晰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 小时,即一天)。
理解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这一特性与昼夜现象产生的关系,以及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的原理。
求闻法得教示

求闻法得教示摘要:一、引言二、闻法的意义三、闻法的途径四、闻法的重要性五、总结正文:闻法是佛教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意义在于通过听闻佛陀的教示,理解佛法,进而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闻法的意义、途径以及其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谈谈闻法的意义。
在佛教中,闻法是指听闻佛陀的教示,接受佛法的熏陶。
闻法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还能帮助我们去除烦恼,最终达到解脱的境地。
佛陀曾经教导我们,只有通过闻法,我们才能了解世间万物的真实面貌,从而破除无明,走向觉悟。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的是闻法的途径。
在佛教中,闻法的途径有很多,包括阅读佛经、聆听法师讲经、参加法会等。
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可以接触到佛陀的教示,并从中汲取智慧。
阅读佛经是我们自己修行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经典,我们可以了解佛陀的教诲,领悟佛法的真谛。
此外,聆听法师讲经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闻法途径,法师们通过对佛经的深入解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佛法。
参加法会则是我们与其他佛教徒共同修行、共同进步的机会。
在法会上,我们可以一起聆听佛陀的教诲,共同感受佛法的庄严和神圣。
最后,我们来谈谈闻法的重要性。
在佛教修行中,闻法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佛陀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句话道出了修行的真谛,即通过止恶行善,净化心灵,最终达到觉悟的境地。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闻法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闻法,我们才能了解止恶行善的方法,才能领悟心灵净化的真谛。
因此,闻法对于佛教徒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闻法是佛教修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闻法,我们可以增长智慧,去除烦恼,最终达到觉悟的境地。
闻法的途径有很多,包括阅读佛经、聆听法师讲经、参加法会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清晰性和逻辑性,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内容区和总结区。
1.标题区:板书顶部写明节课的主题和子标题,使学生一目了然。
1.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运动实验,如测量小车的速度,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2.问题解答:设计一系列与运动描述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解答,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小组讨论:针对一些复杂的运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应用拓展: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分析交通中的速度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学生可能难以将速度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应对这些问题:
1.使用具体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2.设计更多实际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应用速度公式。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计时器等,用于进行运动实验。
2.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画、图像和文字,用于展示运动过程和概念。
3.互动白板:用于展示实验结果和公式推导过程,增加课堂互动性。
4.物理模拟软件:如Phyphox等,用于模拟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规律。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闻法方式 第三课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分层归摄
第一层:万法本来清净 我们务必明确的是,之所以这样观想,是因为这些原本就是这般清净的,而并不是本不清净而观成
了诸佛。如颂云:“上师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师即僧众,一切能作乃上师,师为具德金刚持。” 第七层:众生本为佛 再者,我们所有闻法眷属也无不具有本基如来藏,并且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善知识,
而且承蒙他们以方便教言摄受,可以说作为眷属的我们都是未来佛。如《二观察续》云:“众生本 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分层归摄
第一层:分析科判 乙二(行为)分二:一、所断之行为;二、应取
之行为。 丙一(所断之行为)分三:一、法器之三过;二、
六垢;三、五不持。 丁一(法器之三过)分三:一、耳不注如覆器之
过;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三、杂烦恼如毒器 之过。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分层归摄
戊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在闻法的时候,自己的耳识万万不可四处
②
站在公平原则上说密宗殊胜。--真理
③
精进学修10多年,判断—密宗殊胜
④
遣除:认为藏传佛教的说法—密宗殊胜
3、密宗入门途径多,方便多
4、甚深方便,归根到底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螺髻梵王公案说明)
①
显密各派应当互相圆融,才能得到释迦牟尼佛的究竟密意。
②
观清净心转变意乐很重要。(五台山朝拜)
③
心清净与心不清净有极大差别。
2022年毛概第九章中国的科学内涵教案

2022年毛概第九章中国的科学内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内涵,包括我国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等内容。
例如,学生要清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使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像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我国政治制度所发挥的独特优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象的能力。
就像在分析基层民主选举时,能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剖析。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反腐倡廉、简政放权等,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让他们在了解我国政治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后,由衷地为国家感到骄傲。
比如在讲述我国脱贫攻坚中的政治保障时,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制度的强大力量。
-激发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责任感,鼓励他们从自身做起,关心国家政治生活,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等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特色。
我国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制度是如何有机结合,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
要让学生明白这条道路是怎样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和稳定性。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在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推进。
-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差异。
避免学生受到一些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让他们从本质上认识到两种制度的区别,坚定对我国政治制度的信心。
2017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知识点

XX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知识点第二学习新天地第1框学习伴成长、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学习?答:(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学习没有终点。
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
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为什么要终生学习?)2、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学习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如果不学习,人的生命将会枯萎。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快步君)应增加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并列思能力第2框享受学习、如何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答:(1)学习中有快乐。
表现在: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中也有辛苦。
表现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3)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2、怎样学会学习?答:(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快步君)此处需介绍一下适合初中生的学习方法。
(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说课稿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原子的定义和结构。
(2)原子的表示方法。
(3)原子的性质。
2.教学难点:
(1)原子结构的理解,特别是电子的运动规律。
(2)原子表示方法的掌握,尤其是质子数和质量数的运用。
(3)原子性质的探究,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原子的电荷平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问题导入:我会提出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手机是如何工作的?”让学生思考其中的科学原理,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2.展示实物或模型:我会展示一个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通常在14-15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初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愿意探索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直观、有趣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能较为排斥。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规律,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励。
(2)掌握原子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型、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前行备忘录(第一)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备忘录之三殊胜实修引导纽西龙多尊者讲授阿格旺波尊者记录益西彭措堪布译讲我们要发心摄持一切众生入到三殊胜的妙道里,发无上菩提心。
也就是自己想:遍虚空界有无数众生,每个众生都在颠倒道里,我一定要把握住三殊胜,自己行好了以后,把一切众生都安置在三殊胜的妙道里。
我们要以这样无比虔诚的心,来受取纽西龙多大圣者所传的三殊胜法。
对于这里的每一分都看成无价之宝,把每一分都无比殷重地刻在心里,而且从今天开始就按照三殊胜来修行。
这样的话,从前行的第一步到最后一步,乃至趣入正行一直到成佛为止,每一个修法、每一种行善全部以三殊胜摄持,一切佛道的精要全部摄在三殊胜里,我们要视它为显密一切佛道的根本。
为此,首先通过听闻接受引导,然后在自心上一步一步地实行。
有了这样的发心,下面开始学习三殊胜。
一、对于暇满难得,引导听闻轨理等中,此引导听闻轨理,是闻时听闻轨理、行时行持轨理、修时修习轨理故,于彼广大意乐菩提心之等起、广大方便等的等起及行为,【一切等觀清淨】其中前者以意乐为主,后者以身语作业和行为为主之故。
【意樂自在則身語自如】前面讲完了礼敬等,这里正式进入龙钦宁体前行的实修引导,这又要从听闻轨理等进入。
在暇满难得以及后面的每一分实修里,都必须按照听闻轨理来实行。
也就是对于所传授的引导法,听闻应当按照正确的轨理,才能进入实修的缘起。
这个轨理在一开始的听闻轨理中已全面地指示了。
也就是,在闻时如何进入正听闻——意乐上怎么调整,行为上怎么行持,而且在闻时引导师已经给你宣说了如何修习的轨理。
以这个缘故,在传授听闻轨理时,首先对于往后一切修持必须发起的两大等起和行为,做一个总的引导。
就显教波罗蜜多乘为主而言,我们必须在心中建立起广大意乐的菩提心的等起。
所谓“广大”,就是发起一个超胜世间庸凡的意乐、无记的意乐,以及入道以后下士、中士的意乐,要的是广大菩提心的意乐。
也就是开始不是为一个人,而是为了把尽法界的一切众生安置在无上佛果,而发起“我要求取无上佛果”的心,这才叫“广大意乐”。
道前基础之听闻说法轨理

道前基础(二):听闻/说法轨理
一、发心:广义发心即动机、目的或引发具体分别念之心行,狭义发心指引发菩提心之心行或所
生起之菩提心。
修行之初,要在意乐,意乐之重,在于发心。
《文殊根本续》:“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
何处发何愿,彼等定成就。
”故修行心态为根本法,较所修法为极要。
表1:发心表
1.广大意乐之发心:a.本体:发心为利他(即以悲心缘有情,愿一切众生远离苦果及苦因,遮
相似慈心),求正等菩提(以智慧缘正等菩提,愿证圆满佛果,遮相似悲心)。
b.修法:自他相换修法来自寂天菩萨;七支因果修法来自阿底峡尊者。
c.心力:国王舟子及牧童。
d.行法:三殊胜(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后行回向殊胜所摄持):善根以方便摄持加行发心殊胜,善根不被外援损坏正行无缘殊胜(能坏外援:报嗔悔晒。
相似无缘:生起三轮现而无自性定解),善根与日俱增结行回向殊胜(有毒及无毒,清净及相似)。
2.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a.本体:上师是佛,眷属为勇士空行,地点为密严刹土,法是光
明大圆满,时为从普贤如来至现在根本上师之间口耳相传连续不断的恒常相续。
b.密宗特点:《三相灯论》:一义亦不昧(法性胜义谛大空性—法界智慧双运之自性;世法缘起如幻—不净如幻亦是五身五智),不难(简便迅速救心识,不舍欲妙转道用)方便多(方便生起次第、智慧圆满次第),是为利根故(以能生起清净法的五根超胜显宗:将显现视为本尊),极胜秘密乘。
二、行为:
1.听闻轨理:见表。
思维胜利起意乐,两种承事起恭敬,正听断毒取如药,结行以善猛回向。
2.说法轨理:见表。
如何讲听二种殊胜相应法中分三一、听闻轨理二、讲说轨理

如何讲听二种殊胜相应法中分三:一、听闻轨理二、讲说轨理三、于完结时共作轨理这部教授根源清净,具有四种殊胜,生起这两方面的认识,就一定会对法生起信心和敬重,会有学习的意乐。
之后,信心就会驱使心进入第三步。
这时要意识到,现在开始要学这部法了,自己怎么才能达到与法相应。
要提醒自己的是,这以后自己是当事者,而不是旁观者。
无论听到哪句法,都要归在自身上实行,要切实遵照轨则来做。
如果心态上没出现这个转换,只把自己当作旁观者,那以后无论听多少教授,都不会出现实际的修证。
一路下来,只是耳朵跟着听了九九八十一道修心的描述,而心在上面连半步也没有迈出。
就像球迷听了无数种赛场竞技的描述,似乎也很爱好,谈起来兴致勃勃,但他从没踢过一次球,没有丝毫体验和受用,那只是旁观者,永远都处在外围,不能入圈。
与此相同,无论能记多牢、说多妙、考多高,只要还没有真心要学的心,那法道上的实证就跟你无关。
因为没有出现丝毫的实行,也就压根称不上法道的行者。
就算听到头发白了,也只会谈论,扪心自问,丝毫修法的味道也没尝到。
就像女人,没有亲自养过孩子,光是口里谈怎么养孩子,毕竟是空谈,没有实义的。
成办讲闻的法事,要求学人和法师配合,双方都要认识到自心与法相应的轨理,各自要在本分上尽到怎样的心。
学人要了知听闻轨理,法师要了知讲说轨理,而且双方要知道每次讲法结束时要共作的轨理。
如果双方都能始终依这套轨理殷重实行,那就能使每座法都出现很大的效果。
双方都以对法的殷重,会在一座中发生很多心意上的变动。
这里面有“心诚则灵”的涵义。
开示修心的原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正式踏上修心之旅了。
既然要开始实行,之前要搞清楚修心的原理。
懂了原理才知道怎么走,不然就十分盲目,无法发展出有效、自觉的修行。
这上开法眼的标志是,真正已经依缘起律看到了内心的法道。
只要看到了,就开了眼睛,这叫“开解”。
心上会有顿时就开了见解的相,那是十分明白、确定的。
那么怎么来开启见解呢?要领悟到心上的确是有道路的,心如理的正转和非理的反转就是两种走向。
七年级政治 第2单元第4课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第3--5课时教案 教科版 教案

(3)对照两种表格,将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填在时间表内。
让学生整体把握一天内和一星期内的时间,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
这样时间与任务一一对应,使得计划具体,便于操作,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监督。
了解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找出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二、总结喜欢与不喜欢的原因
教师: 听了大家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喜欢或不喜欢一门课程的原因是很多的。总结一下,不外乎这些。
教师呈现总结出的结果。
不喜欢的原因:
(1)难学,自己没有信心;
(2)成绩一直不好;
(3)不喜欢任课的老师;
(4)认为学也没有用;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同时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空间。
四、交流倡议书
学生交流倡议书并将全班同学的倡议书X贴在教室里,作为监督检查自己独立学习的依据。
在班级倡导自主学习的学风。
教学反思
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课题
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本期总节数
教学目标
四、挑战“不喜欢”
选取班级中几个典型学生,针对他们不喜欢某门课程的原因和厌学的行为,大家出主意,为他们制定一个挑战不喜欢的课程的计划,越是不喜欢的课程越要加倍努力学习。
通过具体的事实改变学生的看法并在班级中形成全面发展的良好学习风尚。
教学反思
(3)分组交流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然后全班总结、列举自主学习的好办法并保存。
用示例提出本活动的主题,并给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X例。
这里我们首先对上节课的内容作个简要回顾。

这里我们首先对上节课的内容作个简要回顾。
为什么称为“圣解脱”或者无上的真实解脱果呢?因为已经出现了“涅槃寂凉不变法”,也就是证到了常、乐、我、净四种果位的波罗蜜多。
所谓的“寂”,对应净波罗蜜多。
这是指法界的体性自性清净,只是忽然间入了迷惑,执著实有人和法,从这里就虚妄地现起各种客尘,这叫“无而现”,或者称它“妄现”,也叫假相、假法,就像虚空中出现浮云,或者入梦后出现梦境那样。
但这毕竟是子虚乌有的,所以只要见到二无我,就能消尽一切客尘障碍和习气,这样就现前了二种清净——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这叫做得到净波罗蜜多解脱身。
也就是说,诸法本性本来是清净的,只是一念无明忽然现起了像迷梦那样的妄相,而在这里耽著、迁流不已,就落了生死,这叫杂染。
等到以修道的力量断掉迷乱,消尽了虚妄显现,这叫离垢清净或者最极清净,也就完全回复了本来清净,本来的涅槃界,就像乌云散尽、青天彻露一样。
其次,说到“凉”对应乐波罗蜜多,这是指不但消除了粗分的苦、集,连细分上的小乘断不了的意生身和它的因——无明习气地也完全断尽,这样就没有了任何迁变的苦,由此现前乐波罗蜜多大乐身。
或者这个“凉”是指一切粗细的妄动全部没有了。
再说,“不变”两个字对应常波罗蜜多,是指现前了不灭的智慧法身。
这时不再执著轮回和涅槃是不同的两体,而证得了大平等性,现前了不住有、无等任何边的大无为法,这叫常波罗蜜多金刚身。
因为它不是因缘所作,所以是不住任何边的、常住不灭的体性,这也就是无有佛涅槃的意思,也称它为无住大涅槃。
最后的“法”字对应我波罗蜜多。
这是指本来的法,它不属于有边的“我”和无边的无我等的任何戏论,因为这些全是分别心想出来的,无而假现的,并不是本有的法。
在一切戏论都完全寂灭之后,出现的就是周遍有、寂的智慧本体,这就是万法的法性,也就是所谓的妙法。
这叫做圣我波罗蜜多,它像虚空一样不落在任何相状当中,遍在一切时处的平等的智慧身。
这样就对一切法无不自在,它是没有局限量的无与伦比的十力、十自在等所有无漏功德法的本源,是任运成就二利的最殊胜的所依,这才是真正的自己,称它为“大我”。
于完结时共作轨理

(三、于完结时共作轨理)这里要指示的是,一座讲法结束时讲闻双方共作的法轨。
“轨”指修心的轨则。
依轨修心,以契合缘起法则的缘故,能得到极大利益。
于完结时共作轨理者,由讲闻法所获众善,应以猛利欲心回向现时、究竟诸希愿处。
讲法结行的轨理,是指把此次讲闻所获善根,以猛利欲心印持而回向于现前、究竟诸多希愿之处。
这样就具有结行回向殊胜了。
这里的回向分成三分来认识:回向的操作者是内在猛利的欲乐心,它好像是掌握善根发展方向的投资者;回向的资本是一座讲闻修集到的善根,好比做工得到的资金;回向的目标是当前和长远究竟的希愿处,好比投资的方向。
如此,用猛利的欲心掌握好方向,把修来的善根投入在所愿处,以缘起不虚的缘故,必定如是实现。
经中说:“诸法唯缘性,枢要在欲乐,何人发何愿,必获如是果。
”本论在讲到观察修的轨理时,总的以发展善心到猛利恒常为修量。
这里首次出现“猛利”二字,以下分三段来引导大家认识这上精微的含义:(一)猛利欲心是什么状态“猛利欲心”,指希欲之心猛而且明利。
“猛”指一发出来很猛,不是软弱的状态。
“利”指相当干脆、果断,而非迟钝,好比锋利的快刀,一劈就入、一砍就断,不像钝刀,砍半天砍不断、劈不开。
也就是说,“利”是指很快能入,而且入得深、入得干脆,运作起来相当爽快麻利。
(二)为什么要用猛利欲心来运作回向这是因为缘起在自心上,而方向又由愿力决定,愿的体性是欲心所,“猛利欲心”就是切愿的意思。
离开了它,再没有实现所愿的作者;而有了它,就开始能在心里非常认真地作意,把所得的善根回向在希愿处。
只要心里这样作意了,就确实会朝着这些方面实现所愿。
这是因为你已经用心这样印定好了,从心里发出的信号很明确、很决断,之后以法性、缘起、祈愿三种力和合,必然会朝着此方向实现。
就像《贤愚经》里的公案,做完善根后诚心祈愿,多劫中一直按照所愿在实现果报。
举例说明,依《行愿品》来祈愿时,念到“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时,欲心迟钝的人不能明确地了解愿意,他很难快速进入发愿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这节课首先回顾一下上两次的内容。
闻法轨理包括等起和受行两方面,受行又有所断和所行两方面。
我们上面讲到的是所断的受行,也就是要把所断的全部在心上断除。
所断,就是负面障碍你得闻法利益的事,甚至会出现无边的过患,因此我们一定要像断毒一样断掉它。
这又包括三过、六垢、五不取三方面。
三过,有覆器过、漏器过和毒器过。
覆器指耳朵不缘着说法者的音声,而缘在其他地方,这样不论说多少都没听进去,也因此没有利益。
漏器指听是听了很多,但是一点没拿到法,听过去就漏掉了,没有持在心上,也因此不能转为修法的利益。
毒器是指有等起的过失和心态的过失。
等起是指求世间的名闻利养等等,这样就把法转成了实现世间法等的因,不成得法的缘起。
其次是心里有贪、嗔、痴、嫉妒、骄慢等状况,由于心有杂染,就障住了受法。
比如生了很大的贪心、嗔恚心等等,身虽处在听法的场合,但心根本不定,什么也听不进去。
很多人一起了烦恼,再给他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这就是因为心已经非常糟糕了,乱七八糟,无法整顿,那无论讲什么也没有用。
这就是因为有毒的缘故,法听进去以后就变成毒了,根本没利益。
因此,我们要断掉器的三过来听法。
接着我们要做一点补充。
这里关键要补充漏器是什么状态,该怎么避免,还要讲按照荡巴桑结所说的,“如野兽乍闻声”那样闻法的状况,怎样区分真实闻法和虚假闻法的差别等等。
对这些我们明了在心,才能发现自身一向以来都有很大的毛病,自己的心态、行为、表现各方面有什么缺失,会导致什么过患,怎么走入歧途等等。
这样我们有意识地调整以后,就会有很多进步。
因为这是在引导以前最关键的闻法,它牵涉到从始至终一切的学法是否产生利益,所以极端重要,因此要再度重复、强调。
意不持如漏器过意不持的过是非常典型的,很多人有这毛病还没发现。
长期闻法,每一次似乎听完了都明白,但实际没持到法义,就是没拿到东西就放过去了。
每一次讲法都有它的要义,闻的时候关键要拿到这个要义。
但是很多人似懂非懂,就是一种表面化的状况,而且还不知道,还以为我已经学到了、懂了,这就更糟糕了。
如果明白自己没取到,还可以做一些努力,弥补或者调整。
自己感觉这个法义我没有持到、没有拿到,他就会去询问,再三思维、补救,或者他会关注这个问题。
如果没拿到还以为拿到,那就最糟糕了。
长此以往,十来年听下去,却发现都是在盲目自欺中度过了,一个一个法都是这样在手上溜过去了,没拿到。
到了修的时候,发现闻和没闻的人没有两样,他修不来你也修不来,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更不要说做出来。
这就是没持到法的过失。
照理说,一个个法进来的时候,你持住了就等于心中装上了一个如意宝,到时就能用。
持得多了,内涵就很深很广,运用起来表现根本不同,学过跟没学过是两样的。
譬如对于闻法轨理,你学过了、持到了以后,就知道我该怎么以广大清净意乐来发心,怎么以广大方便来运心。
无论是慈悲观、菩提心观或者清净观,自己都知道要点,该怎么观很清楚的,顿时就能安住在法上。
或者学了闻法轨理里的断器三过、离六垢、五不取等,都很明确它的法义,知道要点在哪里,每一次都持到了法义。
自己心里的理解跟说法师心中想传的密意完全一致,这个就叫持到了法。
这样的话,问起来时完全明白,覆器过、漏器过、毒器过,分别是什么状态,在学法的时候,我怎么避免这三种过等等。
比如,一缘专注聆听法音,就去掉了覆器过。
等起清净不求名闻利养,唯一为法为众生,就去掉了毒器过,或者一心诚敬地聆听法,就去掉了闻法中的懈慢、散乱等各种轻慢法的恶行。
再者,一心缘取法语所表的义理,而且在心上看到,分别指示什么修心的要点,之后牢记在心,付诸实践,这就去掉了不持纳法的过失。
或者离六垢,怎么去掉慢心、不生信心、不励力求、外散、内收、疲厌等,也是一听就明白了法的要点,之后心里是有个定解的,是能铭记在心的,而且能有意识地实行。
这样才叫学一分就持到一分。
如果每一次都像赶场一样,只是听听,很表面化的,这个声音我也听得懂,它是汉语,这个词语我也没什么不懂,学过多年都成法油子了,什么词都说得来,就是不在心上用功,不在自心上看和在自心上修,听过就算数,这样无论学多少,走出来的时候跟一个没闻法的人没有两样,甚至多了一层骄慢,自以为是。
这样学法有什么利益呢?学过很多年,却不知道把法放在心上修。
这就是所谓的漏器之过。
真实闻法和虚假闻法闻法最重要的是信心和诚敬。
里面对法有特别大的信心和诚敬心,外面就会出现各种善妙的相,这是由善心自然就会现出来的。
比如,身毛竖立,眼里盈满了泪,就像云集聚了快要下雨那样,泪水就要涌出,自然而然就双手合掌,没有其他分别。
这就是要用善心来持住法。
当我们住在善心里,特别欢喜、踊跃、诚敬、感动时,当即不会起别的分别,在这种诚敬的相状里就会达到专注,心不间断地在领取法,这样就是清净的闻法。
内在极强的善心引起来以后,住在信心和恭敬里,这时候就是在清净地领受法。
其实,信心和恭敬达到极强度时,就能一刹那开悟,这是关键。
怎么样来合乎本性?信心和恭敬是关键。
怎么样契合法?这也是关键。
怎么样住在一心缘法而没有散动的状态?这也是关键。
总而言之,这已经揭示了修心的要诀。
相反,如果没有信心和诚敬,闻法时就相当懈慢,心驰散在别的地方,无所谓的,口里也打开绮语伏藏门,眼睛东张西望。
这样口散乱、眼散乱做了以后,就不算是如理闻法了,而且有很大罪过。
所以我们要看到,你的心怎么样,决定你的外现和效果。
当你处在无所谓的状态中时,就有很大的懈慢圣法和不敬法师的过失,这样闻法得不到利益。
那他表现在哪里呢?就是面对这样极深重的境时心里无所谓,表现在身口眼各方面都是散动的,这个就是虚假的,领不到法的状况。
所以,闻法有真和假两种,这又取决于你的心。
心没有住在信心和恭敬里,一切就都是外表做样子,完全是随着自己的一些肮脏习气在不断地散乱、放纵,做各种无关的行为。
这就是不敬法和法师,会得无边的罪过。
过去导师释迦佛要传般若时,都是自己亲自敷设法座,以示对般若佛母的敬重,也引导后世弟子一心敬法。
所以迎请法师时,都是请他坐高大的狮子座,要对他礼拜、供养、承事等等,这都是为了敬重法的缘故。
有了这个信敬之心,自然就不敢放逸,一明白了法具有极大义利,各种善心自然会出现。
比如十分欢喜踊跃,感到庆幸,感到稀有难比,像饮甘露一样一句句听在心里,就像释尊因地求法那样,的确把法看得比生命还重。
这样他一定会有一种感动、一种诚敬,等闻到法句时,自然身毛就竖立起来,泪水涌出,自然而然就双手合十表示恭敬。
这就是对于法和法师的敬重。
有了这个敬重马上就持住心,不会起别的分别,而且心处在非常诚敬的状况,一心安住地领取法。
这就是具有清净闻法的德相。
相反,起了懈慢之心,就会表现为各种亵渎的行为无所不做。
比如闻法时坐得东倒西歪,左顾右盼,跟人说话,打手机,表现出来的神态一点不具德相,这样心完全驰散在别的地方是无法受取法义的。
而且,由于等起跟三毒等的五毒妄念合在一起,就使得心成了一个有毒的器,不但得不到法益,反而以闻法的因缘转成各种非法堕恶趣的因素。
由于法与法师是深重的境缘,会造特别大的罪业。
因此,本部《前行》里引了荡巴桑结的话说:“闻法的时候,要像野兽乍闻声一样。
”野兽对琵琶声非常好乐、求取,所以它一心专注地系在那上面,别人刺它都不知道。
同样应当这样专一聆听,没有别的分别,周围发生什么都不知道,这个叫怡然而听,住在无比喜悦的境当中来闻法。
我们应如是而行。
以上讲了闻法真实和虚伪的差别。
持法的重要轨则学法后,关键是要把所说的法义受持在心,然后常常按照这个法义来修。
佛也说:我给你讲解脱的方便,解脱就看你自己。
所以要靠自己受了法以后实行,才能得到解脱。
具体来讲,整个前行的传授里,上师会讲很多修心的轨则,包括听闻的轨则、修行的轨则、除罪的轨则、修善的轨则等等,每个都是教导你怎么修,怎么放在自心上改进。
学法不是听世间会议,或者参加世间论坛,而是要能持得住修心的法要。
怎么来持住呢?关键就是在确认了以后,在自心上按那样去做。
所以作为学徒,应当对于师父传的法要心里不忘记,受取了以后就去实修,自己要证到这样的法。
听一个,就修一个,证一个,这样才能得到法的加持和利益。
所谓“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如果只是听而不行,那就完全成了知行脱节,不能到达闻和知的彼岸。
什么叫做到达闻和知的彼岸呢?就是你所知的全在心上能修证出来、实行出来,这就是法合到了心上。
所学的无非是教导你等起、行为应该怎样等等,听后就在心上这么转,这么做出来,那么就算这一分法学到家了。
从前行暇满一直到正行支分颇瓦法之间,每一个都是实修的法,都是要在自身上修出来、做出来的法,而不只是停留在累积知识、能说会道上。
以上就讲到,闻法怎么受持、领取,最终在自身上修持,使它现前的重要轨则。
六垢我们讲了前面五个,下面再做一些要点的提示,帮助大家持住法义。
前五垢的要点提示骄慢的问题很大,它在六垢里居首位,最为障道。
我们先要认识慢心的行相,知道它的过患,然后知道改正的方法,这样离了骄慢就能真正得到法益。
骄慢就是自己在佛法上、世间上有那么一些功德,譬如有点智慧、辩才、记忆力好,或者世间事业做得大,有福报、有名声等等,结果心态就很高,在听法的时候老是瞧不起法师。
自己还会比较:“他有这个功德,这上面我也有,跟他差不多;那上面我比他强。
”这样来执著的话,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过失,也见不到法师和同学的功德,就持着一个慢相。
慢就像一堵墙,会把你的心完全封闭,任何法都进不来,任何利益都无法出生。
高慢是很高举的心态,在这样的心态里无法承接任何东西,只有在低下态才能够承接,所谓“谦受益,满招损”。
骄慢是最障道的,为什么呢?因为慢心一起,就像一堵很高的墙,完全把心给障蔽住了。
对自己是见不到过失,对别人是见不到功德,以慢心一直执著自己很高胜的状态,就不承认别人好。
这的确是一种非常愚痴的状态,除了一种自大感之外没有别的东西,一点功德的芳香都没有。
带着这种心态来闻法,就会整天看过失,整天持骄慢态,自以为是,哪里会诚心诚意接受教授?听法的时候,哪里会像一个学徒一样接受?没有谦恭就没有利益。
他认为法师讲的这么差,怎么这种法还要学?处在自以为是的状态里,能接受哪句法?哪句教导能很殷重地受持在心里?绝不可能有至心信受、依教奉行,或者念恩报恩等等。
只要有慢心,就完全障住了信心、恭敬心、受取法的心、感恩的心、一心为报恩故修法的心等等,什么善心也出不来,只是累积知识,让我慢不断膨胀,最后爆炸而已,如同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一样。
这是在很多人身上出现的问题。
如果不能去掉慢心的垢,那就绝对不可能容受到法,加持也不可能进入,法也不可能融在心里,这是个极大的问题。
只有自心断了慢,处在卑下的状态,才能敬奉法师和法师的教授,才能恭敬、承事、供养,真心地领受法。
关键是要有一个敬重之心。
把慢放在第一位,就因为它是最大的垢染,不拔除它,学法就没有利益,反而会招致很多过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