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物质的定量分析过程

第八章物质的定量分析过程
第八章物质的定量分析过程

第八章物质的定量分析过程

一、选择题

1.分样器的作用是( )

(A)破碎样品 (B)分解样品 (C)缩分样品 (D)掺合样品

2.欲采集固体非均匀物料,已知该物料中最大颗粒直径为20mm,若取K=0.06,则最低采集量应为()

(A)24kg (B)1.2kg (C)1.44kg (D)0.072kg

3.能用过量NaOH溶液分离的混合离子是()

(A) Pb2+,Al3+ (B) Fe3+,Mn2+ (C) Al3+,Ni2+ (D) Co2+,Ni2+

4.萃取过程的本质可表达为()

(A) 被萃取物质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B) 被萃取物质形成螯合物的过程(C) 被萃取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的过程 (D) 将被萃取物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的过程

5.当萃取体系的相比R=V

w /V

o

=2,D=100时,萃取百分率E(%)为()

(A) 33.3 (B) 83.3 (C) 98.0 (D) 99.8

6.含0.025g Fe3+的强酸溶液,用乙醚萃取时,已知其分配比为99,则等体积萃取一次后,水相中残存Fe3+量为()

(A) 2.5mg (B) 0.25mg (C) 0.025mg (D) 0.50mg

7.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决定于树脂的()

(A) 酸碱性 (B) 网状结构 (C) 分子量大小 (D) 活性基团的数目

8. 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决定于()

(A) 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的数目 (B) 树脂中所含交联剂的量

(C) 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 (D) 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合力

9.下列树脂属于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A)RN(CH

3)

3

OH (B)RNH

3

OH (C)RNH

2

(CH

3

)OH (D)RNH(CH

3

)

2

OH

10.用一定浓度的HCl洗脱富集于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上的Ca2+、Na+和Cr3+,洗脱顺序为()

(A) Cr3+、Ca2+、Na+ (B) Na+、Ca2+、Cr3+

(C) Ca2+、Na+、Cr3+ (D) Cr3+、Na+、Ca2+

11.在分析实验中,可以用( )来进行物质的定性鉴定。

(A)分离系数 (B)分配系数 (C)溶解度 (D)比移值

12.用纸色谱法分离A、B混合组分得R

f(A)=0.40 ,R

f(B)

=0.60。已知点样原点至溶

剂前沿的距离为18cm,则展开后A,B斑点中心间的距离为(cm)()

(A) 10.8cm (B) 7.2cm (C) 3.6cm (D) 9cm

13.用薄层层析法,以环己烷-乙酸乙脂为展开剂分离偶氮苯时,测得斑点中心距离原点为9.5cm,溶剂前沿离斑点中心的距离为24.5cm。则其比移值为()

(A)0.39 (B) 0.61 (C) 2.6 (D) 9.5

14.水泥厂对水泥生料,石灰石等样品中二氧化硅的测定,分解试样,一般是采用( )分解试样。

(A)硫酸溶解(B)盐酸溶解 C)合酸王水溶解 (D)碳酸钠作熔剂,半熔融解

15.用硫酸钡重量法测定黄铁矿中硫的含量时,为排除Fe3+、Cu2+先将试液通过( ) 交换树脂,再进行测定。

(A)碱性阴离子 (B)碱性阴离子 (C)强酸性阳离子 (D)弱酸性阳离子

二、填空题

1.物质的定量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分析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试样的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测定方法的选择)、(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2.进行物质的定量分析,必须要保证所取的试样具有(代表性)。

3.对于组成部均匀的试样,平均取样量与试样的(均匀度)、(粒度)、(易破碎程度)有关。

4.分析试样的制备,一般包括(破碎)、(过筛)、(混匀)、(缩分)等步骤。5.常用的缩分法是(四分法)。

6.无机物的分解方法有(溶解法)、(熔融法)、(半熔法)。

7.干扰组分常用的分离方法有(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法)、(层析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等。

8.层析分离法包括(柱层析)、(纸层析)和(薄层层析)法。

9.离子交换树脂的特性主要包括(交联度)和(交换容量)。

10.测定方法的选择,一般可由以下几方面考虑:(测定的具体要求)、(待测组分的性质)、(待测组分的含量范围)、(共存组分的影响)和实验室的条件等。

三、判断题

1.()采集非均匀固体物料时,采集量可由公式Q=Kd a计算得到。

2.()试样的制备通常应经过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四个基本步骤。

3.()四分法缩分样品,弃去相邻的两个扇形样品,留下另两个相邻的扇形样品。

4.()制备固体分析样品时,当部分采集的样品很难破碎和过筛,则该部分样品可以弃去不要。

5.()无论均匀和不均匀物料的采集,都要求不能引入杂质,避免引起物料的变化。

6.()商品煤样的子样质量,由煤的粒度决定。

7.()分析检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样本的情况,而不是为了获得总体物料的情况。

8.()分解试样的方法很多,选择分解试样的方法时应考虑测定对象、测定方法和干扰元素等几方面的问题。

9.()液—液萃取分离法中分配比是指溶质在有机相中的总浓度和溶质在水相中的总浓度之比。

10.()在萃取剂的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少量多次萃取的方式比一次萃取的方式萃取率要低得多。

11.()分配系数越大,萃取百分率越小。

1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含有的交换基团是—SO

H。

3

13.()纸层析分离时,溶解度较小的组分,沿着滤纸向上移动较快,停留在滤纸的较上端。

为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与斑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之比。

14.()比移值R

f

15.()试液中各组分分离时,各比移值相差越大,分离就越好。

四、问答题

1.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有那些?

2.欲测定硅酸盐中SiO

的含量;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的含量。应分

2

别选用什么方法分解试样?

3.欲测定锌合金中Fe, Ni, 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

4.怎样溶解下列试样:锡青铜,高钨钢,纯铝,银币,玻璃(不测硅)

5.下列试样宜采用什么熔剂和坩埚进行熔融:铬铁矿,金红石(TiO

2),锡石(SnO

2

),

陶瓷。

6.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常用的有哪些方法?

7.共沉淀富集痕量组分,对共沉淀剂有什么要求?有机共沉淀剂较无机共沉淀剂有何优点?

8.何谓分配系数,分配比?萃取率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什么措施可提高萃取率?

9.离子交换树脂分几类,各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交换容量?

第八章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D

5.C

6.B

7.D

8.B

9.A 10.B

11.D 12.C 13.A 14.D 15.C

二、填空题

1.分析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试样的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测定方法的选择、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2.代表性

3.均匀度、粒度、易破碎程度

4.破碎、过筛、混匀、缩分

5.四分法

6.溶解法、熔融法、半熔法

7.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法、层析分离法、离子交换法

8.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

9.交联度、交换容量

10.测定的具体要求、待测组分的性质、待测组分的含量范围、共存组分的影响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12.√ 13.√ 14.× 15.√

四、问答题

1.(略)

2.测定硅酸盐中SiO

2

的含量,用KOH熔融分解试样;测定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的含量,用HF-HClO

4-H

2

SO

4

混酸作溶剂分解试样。

3.应采用NaOH溶液溶解试样。因为NaOH与Fe, Ni, 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可与锌基体分离。

4.锡青铜:用热H

2SO

4

溶解;高钨钢:用HNO

3

+HF溶解;纯铝:用HCl溶解;银

币:用HNO

3

溶解;玻璃(不测硅):用HF溶解。

5.铬铁矿:用Na

2O

2

熔剂,刚玉坩埚熔融;金红石(TiO

2

):用KHSO

4

熔剂,瓷坩

埚熔融;锡石(SnO

2):用NaOH熔剂(铁坩埚)或Na

2

O

2

熔剂(刚玉坩埚)熔融;

陶瓷:用Na

2CO

3

熔剂,刚玉坩埚熔融。

6.(略)

7.(略)

8.(略)

9.(略)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第八章物质的定量分析过程(精)

第八章物质的定量分析过程 一、选择题 1.分样器的作用是( ) (A)破碎样品 (B)分解样品 (C)缩分样品 (D)掺合样品 2.欲采集固体非均匀物料,已知该物料中最大颗粒直径为20mm,若取K=0.06,则最低采集量应为() (A)24kg (B)1.2kg (C)1.44kg (D)0.072kg 3.能用过量NaOH溶液分离的混合离子是() (A) Pb2+,Al3+ (B) Fe3+,Mn2+ (C) Al3+,Ni2+ (D) Co2+,Ni2+ 4.萃取过程的本质可表达为() (A) 被萃取物质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B) 被萃取物质形成螯合物的过程 (C) 被萃取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的过程 (D) 将被萃取物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的过程 5.当萃取体系的相比R=V w /V o =2,D=100时,萃取百分率E(%)为() (A) 33.3 (B) 83.3 (C) 98.0 (D) 99.8 6.含0.025g Fe3+的强酸溶液,用乙醚萃取时,已知其分配比为99,则等体积萃取一次后,水相中残存Fe3+量为() (A) 2.5mg (B) 0.25mg (C) 0.025mg (D) 0.50mg 7.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决定于树脂的() (A) 酸碱性 (B) 网状结构 (C) 分子量大小 (D) 活性基团的数目 8. 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决定于() (A) 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的数目 (B) 树脂中所含交联剂的量 (C) 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 (D) 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合力 9.下列树脂属于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A)RN(CH 3) 3 OH (B)RNH 3 OH (C)RNH 2 (CH 3 )OH (D)RNH(CH 3 ) 2 OH 10.用一定浓度的HCl洗脱富集于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上的Ca2+、Na+和Cr3+,洗脱顺序为() (A) Cr3+、Ca2+、Na+ (B) Na+、Ca2+、Cr3+ (C) Ca2+、Na+、Cr3+ (D) Cr3+、Na+、Ca2+ 11.在分析实验中,可以用( )来进行物质的定性鉴定。 (A)分离系数 (B)分配系数 (C)溶解度 (D)比移值

第二章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一、填空 1.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 、 、 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2.分析化学按任务可分为 分析和 分析、 分析;按测定原理可分为 分析和 分析。 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小 误差。 4、由不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属于 。 5、某学生几次重复实验,结果都很相近,但老师却说这结果偏高,则该学生实验中存 在 误差。 6、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的重现性越好,则分析结果的 越高。 7、只有在 的前提下,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8、用返滴定法按下式计算组分x 的含量时,则应保留 有效数字。 ()000 .11047.24632.400.251000.03 -??-?=w 9、减免系统误差的主要方法有 、 、 。 10、用沉淀滴定法测定纯NaCl 中氯的质量分数,得到下列结果:0.5982,0.6006,0.5986, 0.6024,0.6046。则测定的平均值为 ;相对误差为 ;平均偏差 为 ;相对平均偏差为 ;分析结果应表示为 。 11. 在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中,当测定次数相同时,置信水平越__ ,置信区间越__ _,可靠性越___ ,包括真值在内的可能性越___ 。 . 12 对某盐酸溶液浓度测定4次的结果为:0.2041,0.2049,0.2039,0.2043, 则 为________, 为________, 为________,S r 为________。 13.置信区间的定义应当是:在一定置信度下,以____ _为中心,包括______ 的范围。 二、选择题 1.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 ) (A )<0.1% ;(B )>0.1% ;(C )<1% ;(D )>1% 2.若被测组分含量在1%~0.01%,则对其进行分析属( ) (A )微量分析 (B )微量组分分析 (C )痕量组分分析 (D )半微量分析 3. 由精密度好就可以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 (A )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相对偏差小。 x d S

第五章。定量分析概论

第五章。定量分析概论 一、选择题:(在题后所附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代号填入括号中) 1、定量分析的任务是() a:测定物质的含量; b: 测定物质中的组成; c: 测定物质的组成及含量; d: 测定物质的有关组分的含量; 2、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 系统误差不包括操作误差; c: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d: 系统误差又称为可测定误差; 3、滴定分析中出现下列情况,导致产生系统误差的是:() a:滴定时有溶液溅出; b:所有试剂含有干扰离子; c: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d:砝码读错了。 4、下列措施中,能减少偶然误差的是() 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b:进行空白实验; c:进行对照实验; d:进行仪器校准。 5、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b: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 c: 偶然误差的数值大小、正负出现的机率是相等的; d: 偶然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6、下列有关偶然误差正态分布曲线特点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与横坐标间所夹的面积的总和,代表所有测定值出现的机率; b:横坐标x值等于总体平均值u时,曲线有极大值; c:曲线呈对称钟形,两头小中间大,说明小误差出现机率大,大误差出现机率小; d:曲线以u值的横坐标为中心呈镜面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7、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c: 准确度高,一定需要准确度高; d: 准确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8、定量分析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愈小愈好;b:等于零; c:略大于允许误差;d: 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9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a: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b: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实结果中所占百分率 c:偏差是指测定结果与平均结果之差;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过程可分为样品的前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过程可分为样品的前处理、标准品的配制、进样、色谱分离、检测及数据处理等七个步骤。 一误差的主要来源 随着现在市场销售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进样、色谱分离、检测及数据处理等实验环节对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越来越小,尤其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实验结果的误差可能主要来源于样品的前处理及标准品的配制。 1、样品的前处理 样品的萃取率是样品前处理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固-液萃取(含柱分离的前处理方法),液-液萃取时,存在萃取率不高且不稳定的问题。尤其在除去蛋白质时,存在变性蛋白质会吸附一些被测组分,导致萃取率降低的情况。通常,萃取率是通过在式样中添加被测成分在萃取的方法评价的。也就是说,被测成分的增加量和液相色谱中的峰面增大成比例关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溶液中被测成分的变化趋势。 如果存在萃取率不稳定的问题,就有必要改变萃取的方法,要预先添加内标,然后萃取。这种情况采用的内标,必须与被测物质的化学结构类似,萃取的萃取率才可能相近。如果回收率不但接近100%而且较为稳定,可以证明这种前处理方法较为可靠。在分析中如果能充分考虑以上误差产生的各种原因,才有可能得到精确的分析结果。2、标准品的配制 本帖中讨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影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准确性的

因素较多,仅在标准溶液的配置过程中,可以分为标准物质的称量,溶液的配制和溶液的储存三个环节。 作为标准溶液使用的标准物质其纯度要求很高,应避免使用纯度不符合要求的试剂,作为标准溶液使用的标准物质具有不可替代性,现在市场有销售的HPLC专用的溶剂及各种标准试剂可供实验选择;其次选择与样品浓度要求相适应的天平,应该尽可能使用高精度的天平,这样才能把由于天平使用带来的称量操作误差降至最低。 二消除误差的方法 要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必须考虑在分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误差减到最小。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各种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是不同的。化学分析法对高含量组分的测定能获得准确和较满意的结果,相对误差一般在千分之几。而对低含量组分的测定,化学分析法就达不到这个要求。仪器分析法虽然误差较大,但是由于灵敏度高,可以测出低含量组分。在选择分析方法时,一定要根据组分含量及对准确度的要求,在可能条件下选最佳分析方法。 2、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如前所述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随机误差。在一般分析工作中,测定次数为2—4次。如果没有意外误差发生,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3、消除测定中的系统误差消除测定中系统误差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是做空白实验,即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试样分析规程在同样操作条件下进行的分析。所得结果的数值称为空白值。然后从试样结果

定量分析概论部分习题

定量分析概论部分习题 一、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属于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如何减免? 1.天平盘被腐蚀 2.天平零点有微小波动 3.读数时,发现标尺有些漂移 4.试剂中含有微量杂质干扰主反应 5.试剂中还有微量待测组分 6.待测液未充分混均 7.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读不准 8.滴定管刻度不均匀 9.测量过程中,电压温度的波动 10.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不慎滴在台面上 二、根据有效数字修约规则,将下列数据修约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3.1415926;0.51749;15.454546;0.378502;7.6915; 2.3625 三、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计算下式。 1.50.2+ 2.51-0.6581=?(52.1) 2.0.0121×25.66×2.7156=?(0.114) 3. 20.0014.39162.206 0.0982 100.03 100%? 1.4182 - ?? ?? ? ???= (21.0%) 4. 1.187×0.85+9.6×10-3-0.0326×0.00824÷2.1×10-3=?(0.9) 四、滴定结果的计算 1.以间接法配制0.1mol·L-1的盐酸溶液,现用基准物质Na2CO3标定。准确称取基准试剂 Na2CO30.1256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30mL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测HCl标准溶液滴定,到达终点时消耗的体积为21.30mL,计算该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0.1113 mol·L-1) 2.测某试样中铝的含量,称取0.1996g试样,溶解后加入c(EDTA)=0.02010 mo l·L-1的标准 溶液30.00mL,调节酸度并加热使Al3+完全反应,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用c(Zn2+)=0.02045 mo l·L-1标准溶液回滴至终点,消耗Zn2+标准溶液6.00mL。计算试样中Al 2 O3的质量分数。(12.27%) 3.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0.1236g用来标定Na2S2O3溶液。首先用稀HCl完全溶解基准物质 K2Cr2O7后,加入过量KI,置于暗处5min,待反应完毕后,加入80mL水,用待标定的Na2S2O3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21.20mL,计算c(Na2S2O3)。(0.1189 mo l·L-1)4.称取1.0000g过磷酸钙试样,溶解并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移取25.00mL该溶解,将 其中的磷完全沉淀为钼磷酸喹啉,沉淀经洗涤后溶解在35.00mL0.2000 mo l·L-1NaOH中,反应如下: (C9H7N3)3·H3[P(Mo3O10)4]+26OH-=12MoO42-+HPO42-+3C9H7N3+14H2O 然后用0.1000 mo l·L-1HCl溶液滴定剩余的NaOH,用去20.00mL,试计算(1)试样中水溶性磷(也称有效磷)的百分含量;(2)有效磷含量若以w(P2O5)表示则为多少?(5.96%; 13.65%)

第八章定量分析概论课案

第八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计划学时数:5)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讲解使学生对分析化学有全面了解。 [教学要求] 1.明确学习定量分析的目的,了解定量分析的方法、分类和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2.熟悉定量分析误差的来源、分类和减免措施;熟悉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3.掌握有效数字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4.了解滴定分析的方法、熟悉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及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学时分配] 第一节定量分析的任务和分析方法的分类1节时 第二节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1节时 第三节定量分析的误差1节时 第四节定量分析概述 1.5节时 第五节滴定分析的计算0.5节时 [重点内容] 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难点内容] 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 [使用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启发和提问。 [作业] 129页1、7、8、11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1 定性 定量 结构分析 2.分析对象分 有机分析、 无机分析。 3.按式样用量及操作方法分 常量分析(﹥1%)、 半微量分析、 微量分析 痕量分析(〈0.01%〉 4.按分析要求分 例行分析、快速分析 5.按测定原理分??? ??????????滴定分析重量分析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化学分析:以化学反应 法等色谱分析法、放射分析析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础。 仪器分析的特点:快速、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微量和痕量分析。 第二节 化学分析的一般程序 一、取样和缩分 取样原则:代表性、均匀性、“多点采样”、“四分法缩合 二、称样和试样的前处理 湿法分解:用单一酸、混合酸等破坏有机质; 干法分解:灰化、熔融 浸提:静态、动态 三、测定 四、分析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优劣是什么

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优劣是什么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优劣是什么,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对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定性分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专指作为研究方法的定性研究,如观察法和访谈法就是两种定性研究方法;另一种是作为研究结果的分析手段的定性分析和研究。与此相对应,还可以将定性分析划为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研究结果本身就是定性的描述材料,数字化的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数量化。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密切结合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和推断。用于定性分析的资料,通常是描述性的资料(包括描述性的数量统计),如文字、图片等。为了使分析顺利进行,保证结论的正确性,研究资料必须要充分、全面,这就要求研究者在收集研究结果时应该把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在丰富的资料背景下进行逻辑分析,才能准确地揭示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相比而言,前一种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更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与经济工作者。因此,本章以后几节所做的分析基本上以定性分析为主。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

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为作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有据的信息。 另外,通常接触到的市场调查中,小组座谈会、深度访谈等是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而大量的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是定量研究,大体上可以这么讲~市场研究基本上要经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

定量分析化学习题汇总

第一章定量分析概论 习题一 1.将下列数据修约为两位有效数字 =3.664 3.667;3.651;3.650;3.550;3.649;pK a 解:3.7;3.7;3.6;3.6;3.6;3.66 2.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结果: (1)2.776+36.5789-0.2397+6.34 (2)(3.675×0.0045)-(6.7×10-2)+(0.036×0.27) (3)50.00×(27.80-24.39)×0.1167 1.3245 解:(1)45.46;(2)-0.040;(3)15.1 3. 测定镍合金的含量,6次平行测定的结果是3 4.25%、34.35%、34.22%、34.18%、34.29%、34.40%,计算 (1)平均值;中位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2)若已知镍的标准含量为34.33%,计算以上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解:(1)34.28%;34.27%;0.065%;0.19%;0.082%;0.034% (2)-0.05%;;-0.15%

4. 分析某试样中某一主要成分的含量,重复测定6次,其结果为49.69%、50.90%、 48.49%、51.75%、51.47%、48.80%,求平均值在90%、95%和99%置信度的置 信区间。 解:置信度为90%的置信区间μ=(50.18±1.15)% 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μ=(50.18±1.46)% 置信度为99%的置信区间μ=(50.18±2.29)% 14.用某法分析汽车尾气中SO 含量(%),得到下列结果:4.88,4.92,4.90, 2 4.87,4.86,4.84,4.71,4.86,4.89,4.99。 (1)用Q检验法判断有无异常值需舍弃? (2)用格鲁布斯法判断有无异常值需舍弃? 解:(1)无 (2)4.71、4.99应舍去 第二章滴定分析 习题二 1.市售盐酸的密度为1.19g/mL,HCl含量为37%,欲用此盐酸配制 500mL0.1mol/L的HCl溶液,应量取市售盐酸多少毫升?(4.15mL) 2.已知海水的平均密度为1.02g/mL,若其中Mg2+的含量为0.115%,求每升海 水中所含Mg2+的物质的量n(Mg2+)及其浓度c(Mg2+)。取海水2.50mL,以蒸馏水稀释至250.0mL,计算该溶液中Mg2+的质量浓度。(0.04888mol、 0.04888mol/L、0.01173 g/L) 3.有一氢氧化钠溶液,其浓度为0.5450mol/L,取该溶液100.0mL,需加水多 少毫升方能配成0.5000mol/L的溶液?(9.0mL)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知识分享

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方法 教学要求:1、掌握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2、掌握试样采取得一般原则、无机和有机试样的分解方法;3、了解试样的制备和保存方法 试样的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下列步骤: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试样的预处理、干扰组分的掩蔽和分离、定量测定、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2-1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试样采取得重要性和意义: 分析试样的采集: 指从大批物料中采取少量样本作为原始试样,所采试样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采取的试样的组成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否则分析结果再准确也是毫无意义的。 一、采取试样的一般原则 1、现场勘察并收集资料; 2、代表性; 3、采用量符合要求; 4、合理保存 二、固体试样的采取 (一)矿石试样 1、采样点的布设(汽车、火车、轮船、矿堆、传送带等) 2、湿存水的去除(100-105o C烘干) 3、制备 制备试样分为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四个步骤。 粗碎(过4-6号筛)、缩分、中碎(过20号筛)、缩分、碾磨、缩分、分析试样。 大块矿样先用压碎机破碎成小的颗粒,再进行缩分。常用的缩分方法为“四分法”,将试样粉碎之后混合均匀,堆成锥形,然后略为压平,通过中心分为四等分把任何相对的两份弃去,其余相对的两份收集在一起混匀,这样试样便缩减了一半,称为缩分一次。每次缩分后的最低重量也应符合采样公式的要求。如果缩分后试样的重量大于按计算公式算得的重量较多,则可连续进行缩分直至所剩试样稍大于或等于最低重量为止。然后再进行粉碎、缩分,最后制成100-300克左右的分析试样,装入瓶中,贴上标签供分析之用。

通常试样的取样量可按下面的经验公式(亦称采样公式)计算: m = Kd a 式中:m为采取拭样的最低重量(公斤);d为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毫米); K和a为经验常数,可由实验求得,通常K值在0.02-1之间,a值在1.8—2.5 之间。地质部门规定a值为2,则上式为:m=Kd2 筛号(网目) 20 40 60 80 100 120 200 筛孔大小/mm 0.83 0.42 0.25 0.177 0.149 0.125 0.074 一般要求通过100-200目筛。 (二)土壤试样(了解) 1、采样点的布设:根据地形地貌和地块大小决定。有梅花形、棋盘式、蛇 形布点法等。 2、采样时间:根据分析内容确定 3、采样深度:根据作物的根系确定:农作物0-20,水果0-60 4、采用量:每点采1-2kg,经压碎、风干、粉碎、过筛、缩分等步骤,取 粒径小于0.5 mm的样品作分析试样。 5、保存:根据测定项目,对挥发酚、氨氮、氰化物等不稳定组分需要新鲜 土壤,其他多数需要风干土壤。风干时注意阳光直射和尘土落入,保存在玻璃 或聚四氟乙烯塑料容器中。 (三)金属或金属制品(了解) 由于金属经过高温熔炼,组成比较均匀,因此,对于片状或丝状试样,剪 取一部分即可进行分析。但对于钢锭和铸铁,由于表面和内部的凝固时间不同, 铁和杂质的凝固温度也不一样,因此,表面和内部的组成是不很均匀的。取样 时应先将表面清理,然后用钢钻在不同部位、不同深度钻取碎屑混合均匀,作 为分析试样。对于那些极硬的样品如白口铁、硅钢等,无法钻取,可用铜锤砸 碎之,再放入钢钵内捣碎,然后再取其一部分作为分析试样。 (四) 粉状或松散物料试样(了解)

第4章 定量分析的过程

第4章定量分析的过程 1 试述各类样品的采集方法。试样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几个步骤? 解:(1)a 固体样品的采集 固体物料的化学成分分布和粒度往往不均匀,因此应按一定方式选取不同点进行采样,以保证所采试样的代表性。采样点的选择方法有多种。 b 液体试样的采集 各类液体试样除易于流动、化学组成分布较均匀外,还有相对密度、挥发性、刺激性、腐蚀性等方面的特性差异。 c 气体试样的采集 气体试样的化学成分通常较稳定,不需采取特别的措施保存。对于用吸附剂采集的试样,可通过加热或用适当的溶剂萃取后用于分析。用其他方法采集的气体试样一般不需制备即可用于分析。 (2)将固体原始试样处理成实验室试样的的这一处理过程称为试样的制备,一般需要经过破碎、过筛、混合、缩分等步骤。 2.分解试样常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哪两类?什么情况下采用熔融法? 答:溶解法和熔融法。用酸不能分解或分解不完全的试样常采用熔融分解法。3.简述各溶(熔)剂对试样分解的作用:HCI, HF, HClO4, H3PO4, NaOH, KOH, Na2CO3, K2S2O7 答:1.盐酸(HCl) 盐酸是分解试样的最重要的溶剂,其主要优点在于生成的金属氯化物除银,铅等少数金属外,大多数溶于水, Cl-与许多金属离子生成的配位离子具有助溶作用。它可以溶解金属活泼顺序中氢以前的铁,钴,镍,铬,锌等活泼金属及多数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和多种硫化物。 利用盐酸的强酸性,Cl-的弱还原性及配位性可以分解二十多种天然矿物,如石灰石,白云石,菱镁石,磷灰石,赤铁矿,闪锌矿等。当用重量法测定水泥熟料及以碱性矿渣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中的二氧化硅,通常也用盐酸来分解。盐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剂可以溶解钢、铝、钨、铜及合金等。用盐酸溶解砷、锑、硒、锗的试样,生成的氯化物在加热时易挥发而造成损失,应加以注意。盐酸和Br2的混合溶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有效地分解大多数硫化矿物。 2.氢氟酸(HF) 氢氟酸是较弱的酸,但具有强的配位能力。氢氟酸主要用来分解硅酸盐, 使其生成挥发性的SiF4。在分解硅酸盐和含硅化合物时,常与硫酸混合使用。HF与As、B、Te、Al、Fe(Ⅲ)、Ti(Ⅳ)、W(Ⅴ)、Nb(Ⅴ)等能生成挥发性的氟化物或配合物,因此氢氟酸也可用于含As、B、Te、Fe等试样的分解。 3.磷酸(H3PO4)

分析化学答案01定量分析概论

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第四版)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5. 某试样中汉MgO 约30%,用定量法测定时,Fe 有1%进入沉 淀。若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求试样中Fe 2O 3允许的最高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设 Fe 2O 3的质量分数为ωFe2O3,试样质量记为m 样 测定的相对误差= 的质量 绝对误差 MgO =的质量的量进入沉淀中的MgO Fe +3 即 0.1% =% 30% 1??样 m m Fe Fe 2O 3≈2Fe , n Fe 2O 3fe n =2 1n Fe ωFe 2O 3,n Fe 2O 3 m Fe =n Fe ?M Fe =2n Fe 2O 3?M Fe M Fe 代入 ωFe 2O 3=0.043=4.3%

6. 某含Cl -试样中含有0.10%Br -,用AgNO3进行滴定时,Br -与Cl -同时被滴定,若全部以Cl -计算,则结果为20.0%。求称取的试样为下列质量时,Cl -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a. 0.1000g, b. 0.5000g, c. 1.000g. 解: 设 Cl - 真实含量x,称取试样质量m s (g)。则 0.2000=x+ s B Cl s m r M M m * %10.0? ∴x=0.200-0.001?90 .7945.35=0.200-4.4?10-4=0.1996 E=x-T ∴绝对误差:4.4?10-4(即0.044%) 相对误差:% 96.19%044.0?100%=0.22% 7. 某试样中含有约5%的S ,将S 氧化为SO 42-,然后沉淀为BaSO 4。若要求在一台灵敏度为0.1mg 的天平上称量BaSO 4的质量时可疑值不超过01.%,问必须称取试样多少克? 解:设 必须称取x 克 S —— SO 42-——BaSO 4 32.066 233.39 x ?5% m BaSO 4 天平上的绝对误差 ±0.1mg ?2 (两次读取) 相对误差=4 BaSO m 绝对误差 0.1%= x ???? %539.233066.3210002 1.0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试样的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下列步骤:试样的采取和制备、称量和试样的分解、干扰组分的掩蔽和分离、定量测定和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等。 §12-1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要求分析试样的组成必须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即试样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否则分析结果再准确也是毫无意义的。 一、气体试样的采取 对于气体试样的采取,亦需按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例如大气样品的采取,通常选择距地面50-180厘米的高度采样、使与人的呼吸空气相同。对于烟道气、废气中某些有毒污染物的分析,可将气体样品采入空瓶或大型注射器中。 大气污染物的测定是使空气通过适当吸收剂,由吸收剂吸收浓缩之后再进行分析。 在采取液体或气体试样时,必须先把容器及通路洗涤,再用要采取的液体或气体冲洗数次或使之干燥,然后取样以免混入杂质。 二、液体试样的采取 装在大容器里的物料,只要在贮槽的不同深度取样后混合均匀即可作为分析试样。对于分装在小容器里的液体物料,应从每个容器里取样,然后混匀作为分析试样。 如采取水样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当采取水管中或有泵水井中的水样时取样前需将水龙头或泵打开,先放水10-15分钟,然后再用干净瓶子收集水样至满瓶即可。采取池、江、河中的水样时,可将干净的空瓶盖上塞子,塞上系一根绳,瓶底系一铁铊或石头,沉入离水面一定深处,然后拉绳拔塞,让水流满瓶后取出,如此方法在不同深度取几份水样混合后,作为分析试样。 三、固体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固体试样种类繁多,经常遇到的有矿石、合金和盐类等,它们的采样方法如下: (一) 矿石试样 在取样时要根据堆放情况,从不同的部位和深度选取多个取样点。采取的份数越多越有代表性。但是,取量过大处理反而麻烦。一般而言应取试样的量与矿石的均匀程度、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通常试样的采取可按下面的经验公式(亦称采样公式)计算: m =Kda 式中:m-----为采取拭样的最低重量(公斤); d------为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毫米); K-----为经验常数,可由实验求得,通常K值在0.02-1之间, d<0.1mm-----------------K=0.2. 0.1mm0.6mm------------=0.8-1。 a------为经验常数,可由实验求得,a值在1.8—2.5之间。 地质部门规定a值为2,则上式为:m=Kd2 制备试样分为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四个步骤。 大块矿样先用压碎机破碎成小的颗粒,再进行缩分。常用的缩分方法为“四分法”,将试样粉碎

第八章 定量分析

第八章定量分析 教学目标:了解定量分析的作用和含义;掌握有机元素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管能团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有机物中水分的检验和测定。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采用板书和教学课件及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课堂上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和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课堂上学习的表现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教学重点及难点:有机元素以及官能团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引言化合物分析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从化合物的性质上进行分析,只能了解有机物的有关性质;而定量分析是从物质量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有机物中量的因素。 8.1 有机元素定量分析 8.1.1 元素定量分析概述 有机元素定量分析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一些新有机物进行分析时,不仅要做元素的定性分析,还要做元素的定量分析。通过定性分析只能了解有机物中各组成元素的种类;而定量分析则可以知道元素的质量分数。一般的有机元素定量分析,主要是测量有机化合物的常见元素。 8.1.2 碳和氢的测定 有机化合物中碳和氢的测定,一般采用燃烧分解法。将有机物的试样在氧气流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经高温灼烧和催化氢化,使试样中的碳和氢分别定量地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 设法除去干扰元素。 用已称过质量的碱石棉吸收管吸收二氧化碳;无水氯化钙或无水高氯酸镁吸收管吸收水,再称重求得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后,计算出试样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 8.1.2.1 试样的燃烧分解 为了定量的测定有机物中碳和氢的含量,首先应使有机物燃烧分解完全。

(1)催化剂 在经典的碳氢燃烧分析中,采用氧化铜作为催化剂。另外,四氧化三钴金属氧化物的银盐和二氧化锰都是高效的催化氧化剂。 (2)燃烧方法 分解有机物的方法,最早采用的是燃烧管分解法,时间长,效率低;现在一般采用真空燃烧法和空管燃烧法。 8.1.2.2 干扰元素的消除 在碳和氢的测定中,有机物中硫、氮和卤素是最常见的干扰元素,它们燃烧后的产物均为酸性化合物,能被碱石棉吸收,干扰碳的测定。 (1) 卤素的消除 HCl+Ag AgCl+1/2H2 Br2(I2)+2AgBr(AgI) (2) 硫的消除 SO3+2Ag[O]Ag SO4 2 (3) 氮的消除 MnO2+2NO2Mn(NO )2 3 8.1.2.3 燃烧产物的测定 碳和氢两元素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测定时,首先用吸收剂吸收后,再以质量法来进行测定。 (1)吸收剂 二氧化碳常用的吸收剂是碱石棉。 水的吸收剂一般有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钙、硅胶、无水高氯酸镁和五氧化二磷。 (2)称重和计算 在分析过程中,将装有吸收剂的吸收管前后称重,分别求得二氧化碳和水的重量,然后通过下列计算,求出碳和氢在有机物中的质量分数。 有机物中碳的质量分数:

定量分析方法总结

一、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系统态势的一种量化比较分析,其实质就是比较若干数列所构成的曲线到理想数列所构成的曲线几何形状的接近程度,几何形状越接近,其关联度就越大。可见,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趋势分析,它对样本的大小没有太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比较适合小样本,贫信息的数据,并且样本数据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因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建立: (1)确定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 设Xi={xi(1),xi (2),…xi(n)}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形成的比较数据列,其中,i=1,2…17.同时,把每项指标中的最优值作为最优指标集X0,可得到参考数列:X 0={x 0(1),x 0(2),…x 0(n)} (2)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的处理方法通常有初值化、均值化、规范化三种方法,而本文采用的是不同指标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如前文所示。 (3)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w (k ); (4)计算关联系数δi(k); (5)计算关联度r i 设参考数列为:X 0={x 0(1),x 0(2),…x 0(n)},关联分析中被比较数列记为X i ={x i (1),x i (2),…x i (n)},i=1,2,…28;n=1,2,3…12. 对于一个参考数列X 0,比较数列Xi ,可用下述关系表示各比较曲线与参考曲线在各点的差: 式中,δi(k)是第k 个时刻比较曲线x i 与参考曲线x o 的相对差值,这种形式的相对差值称为x i 对x 0在k 时刻的关联系数。ρ为分辨系数,ρ∈(0,1),引入它是为了减少极值对计算的影响。在实际计算使用时,一般取ρ=0.5. 若记:Δmin=minmin|x o (k)-x i (k)|, Δmax= maxmax|x o (k)-x i (k)|,则Δmin 与Δmax 分别为各时刻x o 与x i 的最小绝对差值与最大绝对差值,从而有 ρΔmax |x -x |ρΔmax Δmin δi(k)0(k))k i(++= 根据关联系数计算关联度,得到灰色关联模型为: r i = ∑=n 1 i )(*)(k w k i δ | (k)x -(k) x |ρmaxmax |(k)x -(k)x | | (k)x -(k)x |maxmax ρ |(k)x -(k)x |minmin (k)δi o i o i o i o i ++=

定量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精)

第二章 定量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选择题 1、以加热驱除水分法测定CaSO 4. 21 H 2O 中结晶水的含量时,称取试样0.2000g ; 已知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 ,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应取 A 、一位 B 、四位 C 、两位 D 、三位 2、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 a 值为12.35,其K a 值应表示为 A 、4.467×10-13 B 、4.47×10-13 C 、4.5×10-13 D 、4×10-13 3、下述情况中,使分析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 A 、以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某碱样,所用滴定管未洗净,滴定时内壁挂液珠 B 、测定H 2 C 2O 4.H 2O 的摩尔质量时,草酸失去部分结晶水 C 、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在称量时吸潮了 D 、滴定时速度过快,并在到达终点后立即读取滴定管读数 4、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 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 A 、0.1g B 、0.2g C 、0.05g D 、0.5g 5、NaOH 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 2,若以此NaOH 溶液滴定H 3PO 4至第二个计量点,则H 3PO 4的分析结果将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不能确定 6、在无限多次测量中,关于标准偏差σ与平均偏差δ之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 、σ<δ B 、4σ=3δ C 、σ=0.8δ D 、3σ=4δ 7、某学生用d 4法则判断异常值的取舍时,分以下四步进行,其中错误的步骤为 A 、求出全部测量值的平均值x B 、求出不包括待检值(x )的平均偏差1-n d C 、求出待检值与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x x - D 、将x x -与41-n d 进行比较 8、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用相同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分析数据,若欲判断两分析人员的分析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该用下列方法中哪一种? A 、u 检验法 B 、F 检验加t 检验 C 、F 检验法 D 、t 检验法 9、 某试样含Cl -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10.0%45.36±(置信度为 90%),对此结果理解为 A 、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36.35%~36.55%范围内 B 、总体平均值μ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完整版)分析化学(高教第四版)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第四版)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5. 某试样中汉MgO约30%,用定量法测定时,Fe有1%进入沉淀。若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求试样中Fe2O3允许的最高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设Fe2O3的质量分数为Fe2O3,试样质量记为m样 测定的相对误差= = 即0.1% = Fe2O3 2Fe , nFe O = nFe Fe O = ,nFe O = mFe=nFe MFe=2nFe2O3 MFe=2 MFe= 代入 0.1%= 0.001= Fe O =0.043=4.3% 6. 某含Cl-试样中含有0.10%Br-,用AgNO3进行滴定时,Br-与Cl-同时被滴定,若全部以Cl-计算,则结果为20.0%。求称取的试样为下列质量时,Cl-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及相对误差:a. 0.1000g, b. 0.5000g, c. 1.000g. 解:设Cl- 真实含量x,称取试样质量ms(g)。则 0.2000=x+ ∴x=0.200-0.001 =0.200-4.4 10-4=0.1996 E=x-T ∴绝对误差:4.4 10-4(即0.044%) 相对误差: 100%=0.22% 7. 某试样中含有约5%的S,将S氧化为SO42-,然后沉淀为BaSO4。若要求在一台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上称量BaSO4的质量时可疑值不超过01.%,问必须称取试样多少克?解:设必须称取x克 S -- SO42---BaSO4 32.066 233.39 x 5% m BaSO 天平上的绝对误差 0.1mg 2 (两次读取) 相对误差= 0.1%= ∴ x= = =0.6g 8. 用标记为0.1000 HCl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求得浓度为0.1018 ,已知HCl溶液真实浓度为0.0999 ,标定过程中其他误差均小,可以不计,求NaOH溶液的真实浓度。 解:设真实浓度为x,则有OH-+H+=H2O HCL的相对误差应等于NaOH的相对误差 所以 = ∴x=0.1017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1、定义: 定性分析 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归纳和演绎、综合与分析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定性分析主要是研究事物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定量分析 对社会的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 定性--用数量语言进行描述 定量--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 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相比而言,前一种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更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与经济工作者。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为作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有据的信息。 (3)研究目的不同 定量研究是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测量,从中发现教育规律,旨在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解释变化的原因,以指导教育实践。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旨在理解社会的现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以揭示各种教育情境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或舍弃了的人类经验中那些特性层面。 (4)研究方法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教育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其中参与观察,是定性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参与观察的优势在于,不仅能观察到被观察者采取行动的原因、态度、努力程序、行动决策依据。通过参与,研究者能获得一个特定社会情景中一员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动。然后通过对观察和访谈法等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归纳法,使其逐步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以至形成理论。与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为基础的。这种方式形成的理论,是从收集到的许多不同的证据之间相互联系中产生的,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5)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不同 在定量研究中,为了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完全分开,以避免偏见。而事实上,在教育研究者对教育现象进行定量研究之前,他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建立假设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教育事实的抽取和分析,都隐含着他的价值倾向。所以,试图把研究者与研究分开是不可能的。研究者无法把教育现象与自然孤立起来,他是参与在教育情境之中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定性研究注重从研究者本人内在的观点去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在自然的情境中收集现场发生的事件的资料,最主要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他们在自然的情况下通过和参加者交谈,和被研究者作长期的接触,观看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然地、直接地接触被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以期获得被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