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环境贸易壁垒文献综述

环境贸易壁垒文献综述

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普通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设计题目国际贸易中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其对策学院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瑞学号2100940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届别2010届指导教师戴达远职称教授完成日期二○一四年一月文献综述前言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中的贸易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传统的贸易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贸易格局。

在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产品面临着严峻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时期企业面临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和探讨。

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果,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环境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环境保护浪潮滥用环境保护条约、法律和规则的产物。

它以其过高的技术标准、繁杂的检验检疫程序和各种环境标志、认证体系阻碍着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市场准入,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违背了WTO规则,影响了贸易自由化进程。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一方面要充分利用GATT/WTO规则赋予的权利,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纠纷;另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环保水平,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企业要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取得相关的环保认证、环保标志。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和贸易保护政策的出台,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悄然登上国际大舞台,这就是渐受瞩目的“绿色壁垒”。

这种合法的绿色壁垒呈不断加强的趋势,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通过绿色壁垒,有效地保护本国市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不平等的贸易关系,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我们对绿色壁垒的理论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正文1.国外文献对环境贸易壁垒的含义及其性质的研究成果1.1对环境贸易壁垒含义的研究所谓环境贸易壁垒,也称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物,植物健康或安全甚至生命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 法规,政策与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在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和环境的目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FDI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与研究综述王雪珂[内容提要]本文在系统疏理国内外学者对FT)T与出口竞争力关系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FDI影响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采用1999—2005年中国第二产业的行业面板数据,构建了ECI指数计量模型,对FDI影响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各因素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FDI出口竞争力因素分析作用机理一、文献回顾FDI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围绕两大主题而展开,一是什么因素引起FDI,即FDT产生和发展的动因问题;二是FUT的效应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关FDI与贸易关系研究的重点正在发生转移,FDT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日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下面就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一)FDI与出口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展早期的研究受传统贸易理论影响,普遍认为FDI与母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效应,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放松了H—O模型中的假设条件,将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干中学”、外部性以及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别等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视的因素,51人这一研究领域,得出了FDI对母国出口具有正面效应的结论.马库森、斯文森、马库森和斯文森认为国际要素流动的增加会促进国际商品贸易增长,从而得出了FDI具有促进母国出口增长的结论。

赫尔普曼、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构建了基于水平差异化商品的一般均衡模型,证明了在要素禀赋不对称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由于跨国公司的专有资产很难通过外部市场达成交易,因而产生大量的公司内贸易和中间产品的需求,由此带动了母国的出口贸易.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把产品的成长内生化,证明在一个动态的模型中FDI和贸易可以是同时扩大的.该模型还表明,随着FDI的增加,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将会逐步增加总部服务(如研究与开发等)和中间产品的出口。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文献综述董恒良、支静雅、唐德源环境保护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儿于此同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索取也加快了脚步。

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控制产业渠道,以国际贸易为手段,在发展中国家设立代工工厂和产品原料加工基地,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享受贸易带来的利润时,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为此,研究国际贸易对世界环境带来的影响显得格外地意义突出。

为此,本文献综述综合了学术界关于此话题的研究动态,从国外和国内两个层面,整理归纳相关文献。

要研究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首先要了解经济持续增长与环境的紧密程度。

相关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和资源承载力的探讨。

比如,17世纪威·廉配第曾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观点,认为资源环境是产生经济增长的动力。

之后的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中也阐述了人口与粮食、土地与粮食之间的紧密关系,并提出资源是稀缺的。

1817年,大卫·李嘉图以“资源相对稀缺论”将此论点加以完善。

17世纪后半叶,威廉·穆勒在“静态经济学中,认为经济生产存在资本和土地两个要素的限制,而这些也都是后来形成的微观经济学的雏形。

直到20世纪20年代,人类和社会问题才首次以生态学的角度研究。

随着经济学和相关学科的交叉和自身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古典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尖锐地指出,外部性事导致环境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只有通过税收和补贴才能解决外部性带来的环境灾害问题。

制度经济学家在著作《社会成本问题》更是通过相关环境案例得出产权制度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

经济学与环境问题正式交叉研究是在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提出“生态经济学”之后逐渐成为经济学主流研究方向的。

鲍尔丁在研究中对提出了市场机制控制人口和调节消费品分配,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出了相关观点。

贸易自由化与环境问题的文献综述

贸易自由化与环境问题的文献综述

贸易自由化与环境质量问题的文献综述一、引言(一)选题背景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开始快速整合进入世界市场,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大幅降低,各行业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扩大,经济迅猛发展,根据2011年《经济蓝皮书》,2010年前8个月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恢复性增长,实现进出口总值18755.8亿美元,同比增长40%。

其中进口8858.4亿美元,同比增长45.5%;出口9897.4亿美元,同比增长35.5%。

然而。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由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我国环境呈现逐年恶化的趋势,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温室效应、土地与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以及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等问题日渐突出。

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全国202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以良好和较差为主,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

部分城市污染仍较为严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较为严重。

可以从世界银行的环境数据中看到中国人均CO2排放量水平要远高于周边各国和相同发展水平的国家。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与其对外开放程度密不可分的。

而国际贸易与FDI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两条重要途径,虽然在理论上,贸易自由化最终可以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但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过真正做到协调好二者的关系。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倒U型的“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认为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会呈现先恶化再改善的趋势,但经过各国学者的经验检验发现,该曲线并不普遍适用。

而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较环境改善的临界值还相差甚远,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当下的环境状况下又很难走得通。

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贸易伙伴国实施环境管制后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与依据。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献综述1、《WTO与中国对外贸易》作者:王平、钱雪峰内容:是从WTO 与中国外贸这一角度出发,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WTO 与中国外贸发展的关系, 首先系统阐述了WTO 的产生极其规则;然后深刻分析了在中国加入WTO 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外贸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指出中国外贸只有摆脱传统条件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性”, 及时进行政策和战略调整, 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贸易对话,才能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获得健康发展。

2、《当代世界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作者:顾卫平内容:在第一篇中首先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变数与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然后具体分析了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与中国经济的战略性关系;并全面分析了石油经济、跨国公司、国际恐怖主义与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关系。

在第二篇中,首先讨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 如何成为贸易强国,并真正成为WTO 中负责任、有影响力的贸易强国;然后着重讨论分析和展望了发展中的中美贸易,指出中美未来经贸关系的基本共同点是互利与合作, 以务实态度逐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也是一种重要的保证3、《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风险分析》作者:傅钧文内容: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及印度、韩国、墨西哥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外贸依存度和对各自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依存度,分析指出中国外贸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有:第一,贸易伙伴集中;第二,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集中;第三,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集中;第四,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大;第五,石油以及其他资源的进口更趋集中。

并指出这种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风险,最后,提出应对这种风险的对策:第一,要高度重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战略;第二,放宽对外投资的渠道,通过产业的海外转移来减轻贸易摩擦的压力;第三,对旨在加工贸易的直接投资应趋利避害;第四,重视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存度,推进市场多元化;第五,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外贸发展;第六,增强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第七,鼓励企业在出口中培育自身品牌第八,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第九,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等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涉及到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等多个方面,对于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其研究热点和趋势,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的基石,多种理论在解释和预测国际贸易模式、贸易利益分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为较为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这些理论的提出对于国际贸易政策和贸易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国际投资的增加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有关跨国公司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发展模式、国际化战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国际投资的研究也关注跨国投资的原因、影响和效应等问题,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启示。

国际金融与汇率问题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内容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市场等。

尤其是汇率问题在国际金融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有关汇率形成与调整的研究成果为国际经济政策制定和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证依据。

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贸易的发展以及贸易政策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关文献的综述表明,推动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本文综述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相关文献,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与汇率问题以及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与全球化的推进密不可分,相关研究对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更加深入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更具前瞻性和独创性的研究问题,为学科的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更多有益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一、引言外贸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迅猛。

众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外贸领域,对外贸文献进行综述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外贸文献的综述,总结外贸发展的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对策,以期为外贸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外贸发展趋势综述1. 互联网与外贸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外贸领域也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

互联网为外贸商家提供了全新的拓展方式,跨国电商平台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外贸贸易发展。

同时,互联网也提高了外贸的效率,促进了外贸经营的转型升级。

2. 新兴市场近年来,一些新兴市场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外贸的重要动力。

这些新兴市场的崛起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还推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开拓新兴市场,深入研究其特点和需求,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3. 商务模式转型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商务模式也在转型。

传统的贸易方式受到冲击,新的商务模式不断涌现。

比如B2B(企业对企业)平台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更直接、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而C2C(个人对个人)模式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低成本的渠道。

三、外贸影响因素综述1.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对外贸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外贸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外贸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应对。

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外贸发展的基础。

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实力、人力资源等都对外贸业务的开展产生影响。

外贸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保持竞争优势。

3. 国际市场变化外贸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的变化。

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市场需求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外贸的发展。

外贸企业需要及时关注国际市场的动态,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外贸对策综述1. 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贸易便利化是外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推动贸易便利化进程。

同时,外贸企业也需要提高自身的贸易便利化水平,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贸易效率。

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摘要这些年来,贸易与环境问题一直是WTO中最具有争议的话题,尤其是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生争执与交锋的焦点,保护环境和发展贸易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两个重要的方面。

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问题是全球人们都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与环境的一般关系,国际贸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根据这些理论基础分析了广东的国际贸易对环境有利的影响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针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成定局,提出作为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省,广东应该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增强广东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指标库兹涅茨曲线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rade and environment issues on the WTO have been the most controversial topic. Especially, environment and trade issues are disputes with the focus of clashes.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are two important aspects of promoting social and developing economic.Th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problem is 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global people all pay attention to. The article relates to the rel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uangdong and the environment have close relations.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 becomes the foregone conclusion. The province is proposed exports as the national biggest foreign trade, which aspects Guangdong should take measures in strengthening Guangdong Province's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ve ability.[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target; EKC目录1导论 (4)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1.2文献综述 (5)1.3 写作线索与结构安排 (6)2国际贸易与环境一般关系分析 (6)2.1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6)2.2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7)3国际贸易对广东省环境的有利影响 (10)3.1国际贸易的扩大有利于提升环保水平 (10)3.2国际贸易的扩大有利于提升国民的环保意识 (10)4国际贸易对广东省环境的不利影响 (11)4.1水资源的污染 (11)4.2大气的污染 (11)4.3固体废弃物污染 (12)5相关政策建议 (13)5.1政府层面 (13)5.2企业层面 (13)小结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国际贸易对广东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1导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国际商务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商务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商务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经济时代,国际商务的重要性愈发显著。

随着国际间的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学者们在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在这篇文献综述中,我们将通过回顾相关学术文献,探讨国际商务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一、跨国公司与国际商务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Smith和White(2010)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跨国公司的发展背后有着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竞争策略等。

此外,Smith和White还提到了跨国公司如何通过海外投资来巩固竞争优势以及其对本土产业带来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是国际商务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

Johnson和Jenkins (2015)的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得出了贸易开放是否有助于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就业岗位以及提高人均收入等结论。

三、市场营销与国际商务市场营销在国际商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Furlong和Smith (2019)研究了市场营销在国际商务中的应用和策略。

他们指出,跨国公司需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Furlong和Smith还探讨了数字时代对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的影响,并提到了如何应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

四、国际财务与风险管理国际财务和风险管理是国际商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Wang (2018)的研究探讨了跨国公司如何管理跨国汇率风险。

他指出,有效的国际财务战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并提高利润。

此外,Wang还研究了不同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在国际商务中的应用。

五、国际商务伦理与社会责任随着全球社会对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国际商务伦理和社会责任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Petersen和Torfing(2017)的研究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国际商务中的道德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新贸易理论是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认识与启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研究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假设不同,贸易理论对影响贸易的边界条件的解释各不相同,对贸易动因解释也各不相同。贸易结构从最初的行业内贸易、行业间贸易发展为企业间贸易,国际贸易正在向全球化企业分工演变。国际贸易是贸易的持续展开,使得生产力的到解放和发展。
新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在上世纪末提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他以垄断竞争模型来分析规模经济及产业内部的贸易行为,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导致国际分工的各种力量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技术革新可能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外溢效应,因此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重新估价。国际贸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国相对便宜的商品被转化为较昂贵的商品。我们应慎重地考虑贸易政策和关注贸易特征的变化。在导致国际分工的各种力量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直以来资源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为经济学中的一颗明珠。然而,到了1953年之后,随着实证分析法的引入该理论研究中,许多问题与不足被发现。其中最著名的是对美国外贸结构所做的研究。分析美国200个行业,发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发现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此后经济学家对迷的主要解释: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等等,这些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补充和发展,由此形成了新古典贸易理论。

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文献综述

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文献综述

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文献综述[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世界经济陷入困境、国际贸易迅速萎缩的经济形势下,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一轮又一轮全球救市的热潮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对于正在抗击出口萎缩的中国企业来说,贸易保护主义的横行无异于雪上加霜。

抑制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是中国各界有关人士及企业首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在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时,应当积极应对,才能使自己在贸易中不被动挨打。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 表现形式;现状;一.对国际贸易保护各种情况的见解1.黄婷婷.“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重新抬头,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世界贸易织报告显示,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已有22个世贸成员采取了提高关税、支持国内产业发展政策等贸易保护措施。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05年10月以来,印度对中国出口产品实行了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等17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涉及领域从青霉素工业盐、热轧钢、汽车转向轴、炭黑、瓷砖到亚麻织物、轮胎等产品,涉案金额约15亿美元。

与此同时,印度还对中国钢铁、化工、纺织等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

在2009年1月23日,印度宣布对中国玩具实施6个月的进口禁令,理由是产品安全问题,但未提供任何证明中国产品危害安全的证据。

法国也推出60亿欧元的救助汽车产业计划,提出不裁员、不转产,外资持有法国公司股份不得超过50%的方案;英国将从今年4月起,提高对非欧盟国工作移民的门槛;阿根廷对汽车配件、纺织品、电视、玩具、鞋类、皮革制品等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俄罗斯提高了汽车进口关税。

除此之外,厄瓜多尔2008年秋天开始全面提高关税,其中肉类进口关税从25%提高到85.5%。

欧盟对中国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已经悄然登场,频频对中国产品挥舞反倾销“大棒”。

2008年前10个月,欧盟新发起14项反倾销调查,其中6项针对中国,分别涉及蜡烛、铝箔和多类钢铁产品。

国际贸易壁垒研究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壁垒研究文献综述

IN RONG TIAN DI金融天地J- 95 -贸易壁垒是影响国际贸易能否发生的重要因素,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有着显著影响,从广度和深度来说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意义。

贸易壁垒是国家在商品贸易活动过程中所制造的人为限制。

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经济免受外国资本的侵害,保护国内企业核心利益不受影响,同时确保国内经济能够正常发展,从这个方面来看,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设置一定的贸易壁垒对于国家而言是有益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全球经济程度逐步加深,贸易壁垒过度保护不仅阻碍了国家间的经济交流,同时也越来越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避免贸易壁垒的国际和区域保护主义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因此,在目前的背景下,研究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在对该命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要充分意识到贸易壁垒对于国内经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整来尽可能降低贸易壁垒对于外贸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肯定其带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保护国内新兴行业方面,依然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

一、定义贸易壁垒定义及分类贸易壁垒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

Hoekman对贸易壁垒定义概括为“一成员实施的并且影响到其他成员服务与消费的措施”。

Hardin和Holmes把它定义为“任何扭曲有贸易市场正常生产活动的政策或措施”,诸如外国投资水平限制之类的政策。

总而言之,凡是使正常贸易受到阻碍、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受到干扰的各种人为措施,均属贸易壁垒的范畴。

二、贸易壁垒的度量方法(一)频率法Hoekman对WTO各国所做的贸易承诺赋予不同的数值和权重,以贸易保护最强的国家为基准,将其他国家的贸易承诺覆盖率与之对比构建了一个贸易限制指数来对比不同国家贸易壁垒的大小。

该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操作,但是这个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缺点,因为没有加入贸易政策因素。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

雨绸缪。 3. 积极了解并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企业要深入研究碳排放权 市场, 积极了解其配额制定方式、 定价标准、 交易种类和交易规则等知 积极了解各国自身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 了 识, 解国外排放市场的相关信息与发展动向, 利用碳排放配额交易这样一 个金融工具, 参与到全球碳排放权交易这样一个舞台上 , 改变出于碳排 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风险与冲击 , 在充分了解 放产业链低端的状况, 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增强从碳交易中获利的能力 。4. 开展绿色营 CDM 机制等环保项目 打造品牌形象。企业可积极参加诸如碳汇林、 销, 和公益活动, 积极应对在 2010 年底即将正式出版的 ISO26000 环境认证 标准, 同时加强减排技术改造, 利用各种传媒对这些活动进行宣传, 以 取得差异化优 实际行动来提升自己的环保形象。 一旦绿色品牌建立, 势提高了品牌认同度和市场美誉度, 增加全球范围的消费者对其所出 产品附加值就会提高。 有资料表明, 在发达国家 口产品环保性的信任, 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更高价格。 企业可采取认知价值定价策 略, 提高定价以弥补环保成本。5. 开拓新市场, 降低市场风险。 要改变 积极开发新 市 场。 企业出口过于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局面 , 为保护其国内相关产业, 欧美等发达国家必然会利用其技术优势设立 而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研发节能减排等环保技术面 重重障碍, 临成本高、 周期长的问题, 达到其相关要求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 我 们可以把目光转向有待开发、 市场潜力大的新市场, 采取市场多元化策 降低市场风险。 略, 参考文献: 1] 2010 ( 2 ) : 12 - 13. [ 许书平. 迎接低碳革命的浪潮[N] 科技论坛, [ 2] 刘斌. 碳关税是保护主义[EB / OL]http: / / news. xinhuanet. com / world /2009 - 07 /08 / content_11672554. htm [ 3] . 国际贸易, 夏先良. 碳关税、 低碳经济和中美贸易再平衡[J] 2010 , ( 5 ) : 97 - 100. [ 4] 于维军.“碳关税” 渐行渐近中国外贸面临调整[J]经贸天地, 2010 ( 10 ) : 45 —46. [ 5] Jorge Cajazeria. Insights from World Class ISO 26000 Expert[ J] ISO Working Group. [ 6] 2009 张向晨. 碳关税是否符合 WTO 规则[J]. WTO 经济导刊, ( 12 ) : 88 - 87. [ 7] J] . 环境保护. 2010 ( 2 ) : 54. 王慧. 对气候关税不可等闲视之[ 放宽, 但实际操作上, 笔者认为较之以前不会有很大的改善。 因此, 一 方面, 我们应更加注重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 掌握其他国家的 先进技术和制造工艺, 另一方面, 仍然要发扬自力更生的作风, 大力发 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促进其与进口商品的平等竞争 , 消除 在某些领域已经相当严重的国货歧视倾向。 第三, 平衡采购外交对象, 避免过度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 目前, 我国的海外采购主要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 但作为一种主动的经济外 交手段, 我们完全可以把采购外交用于推进中国主导的区域政治经济 一体化之中, 特别是对于中国的主要能源供给国, 我们也都可以实施类 以稳定我国的能源供给, 这对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 似的采购外交策略, 战略有着重大的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 1] 2005. 12. 12 中国采购外交学问大, 环球时报, [ 2] 飞机外交和空客模式, 新闻周刊。2005. 12. 14 [ 3] 2004. 3. 31 中美遭遇经济暗礁, 了望东方周刊, [ 4] 21 世纪经济报道, 2005. 12. 5 [ 5] 胡锦涛与法国总统萨克奇举行会谈、 吴邦国温家宝分别会见法 2007. 11. 27 国总统萨克奇. 新华网 www. news. cn, [ 6 ] “订单外交” 2009 年 9 月。 四项注意, 梅新育, 中国企业家, 91

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贸易政策一直是国际经济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国际贸易政策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历史回顾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各国开始逐渐意识到贸易政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措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贸易政策研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吸引了大量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二、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国际贸易政策研究领域,存在着多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影响。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理论被广泛运用。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可以通过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实现贸易的互利互惠;绝对优势理论则主张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政治经济学分析则强调了政治因素在国际贸易政策形成中的重要性。

三、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1. 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辩证关系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以应对外部竞争带来的压力;而自由贸易则主张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

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当前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对于国际贸易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对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何评估区域贸易协定对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3.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贸易政策调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贸易政策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贸易需求。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外贸文献综述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外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我国外贸发展迅速,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外贸文献的综述,总结外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外贸发展现状1. 外贸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

2. 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外贸结构正由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较快,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3. 对外投资不断增长。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逐渐多元化,投资地区逐步拓展。

三、外贸发展问题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外贸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比重较低。

2. 市场竞争激烈。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3. 外贸政策体系不完善。

我国外贸政策体系尚存在一些不足,如贸易便利化程度不高、贸易壁垒尚未完全消除等。

四、外贸发展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提高我国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贸企业。

3. 深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4. 完善外贸政策体系。

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降低贸易壁垒,为外贸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总结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面对当前外贸发展现状、问题和挑战,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竞争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外贸文献的综述,本文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以期为实现我国外贸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贸易摩擦研究文献综述兼论中美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研究文献综述兼论中美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研究文献综述兼论中美贸易摩擦一、本文概述贸易摩擦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稳定和繁荣,也涉及到各国经济的安危。

中美贸易摩擦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复杂性和严峻性更是令人瞩目。

本文将梳理已有的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文献,并对其做出评价和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这场贸易战涉及到了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等多个领域,对两国的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成因以及影响,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

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已有的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文献,总结其中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和特点,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归纳的方法进行研究。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数据,并对它们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揭示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以验证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特点:中美贸易摩擦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包括关税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美贸易战的长期存在,同时也反映出两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和分歧。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其中,贸易争端是主要原因之一,它涉及到两国在利益分配上的分歧。

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等问题也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的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增加了贸易壁垒,阻碍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它破坏了两国之间的互信关系,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它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和跟风效应,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环境。

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建议:要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并非易事。

针对以上分析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对话和沟通;第二,寻求共同利益点;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第四,扩大民间交流;第五,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等。

跨境电商的现状及前景文献综述怎么写

跨境电商的现状及前景文献综述怎么写

跨境电商的现状及前景文献综述跨境电商是指跨国界进行线上交易的商业模式,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跨境电商逐渐成为各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在当今全球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下,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现状全球跨境电商规模增长迅速自1990年代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全球跨境电商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今年有望突破数千亿美元,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跨境电商平台竞争激烈随着跨境电商市场的壮大,各国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跨境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

一些主要的跨境电商平台如亚马逊、阿里巴巴、EBay等已经成为跨境电商的主要推动者。

政策和法律环境逐渐完善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对跨境电商的管理逐渐规范,相关政策和法律环境也在逐步完善。

这有利于跨境电商的稳定发展和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

前景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促进跨境电商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

多元化的国际贸易合作推动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开展的多元化的国际贸易合作将会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跨境流通,跨境电商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助推跨境电商行业的繁荣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跨境电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和更便捷的购物方式。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将助推跨境电商行业的繁荣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跨境电商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际环境的不断优化,跨境电商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各国企业和相关机构在跨境电商领域应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跨境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文献综述

18 年 , 界 环 境 与 发 展 委 员 会 发 表 的《 们 共 同 的 未 来 》 告 进 97 世 我 报 步 明确 了 可 持 续 发 展 的概 念 。 20 年 莱 斯 特 ・R・布 朗 教 授 提 01
要 研 究 国际 贸易 与环 境 问 题 , 先 必 须 要 弄 清 楚 经 济 增 长 与 首 环 境 的 关 系 。经 济 增 长 与 环 境 问 题 关 系 问 题 的 思 想 渊 源 , 早 可 最 以追 溯 到 1 世 纪末 到 1 世 纪 初 古 典 经 济 学 家 关 于 经 济 增 长 与 资 7 8
源 承 载 力 和 环 境 容 量 关 系 的探 讨 。 1 7世 纪 威 廉 ・配 第 提 出 “ 地 土
Hale Waihona Puke 出经 济 系 统 是 生 态 系 统 的 一 个 子 系 统 的 观 点 , 人 们 提 供 了一 个 给
全 新 的视 角 。 透 视 以上 的 文 献 , 们 可 以 比 较 清 晰 地 发 现 经 济 增 长 和 环 境 我 问 题 研 究 的思 想 渊 源 和 理 论 踪 迹 。这 些 理 论 对 国 际 贸 易 与 环 境 问 题 的相 关 研 究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理 论 基 础 。 二 、 外 关 于 国 际 贸 易 与 环 境 问题 的 文 献 综 述 国 国外 对 国 际 贸 易 与 环 境 问 题 的研 究 较 早 。 T by 19 ) 环 oe (90 把 境 资 产 作 为 一 种 投 入 品纳 入 赫 克 歇 尔 一 俄林 要 素 禀 赋 中 , 究 其 研 贸 易 的影 响 。Ma a 和 V s s( 9 0 验 证 了 环 境 规 制 是 否 对 美 国 gt i u i 19 ) c 和 加 拿 大 的纸 浆 和 纸制 品 企 业 的 生 物 需 氧 量 和 固体 悬 浮 物 的 排 放 量 有 影 响 。研 究 表 明环 境 规 制 能 够 减 少 企 业 大 约 2 % 的 排 放 量 。 O G os a rsm n和 K  ̄r 19 ) 国 际 贸 易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效 应 分 解 为 规 me (9 1 把 模 效 应 、 构 效 应 和 技 术 效 应 三 个 层 面 , 而 建 立 国 际贸 易 的 环 境 结 从 效 应 理 论 分 析 的 的基 本 框 架 , 同时 他 们 通 过 对 4 个 国 家 的 面 板 数 2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贸易格局变动的理论。

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发表至今的200余年间,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与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这四种理论在当时都能解释这样和那样的国际贸易问题,但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国际贸易的变化,这些贸易理论也逐渐受到新的贸易理论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这四种理论产生的条件、背景、结论以及局限性,着重分析了以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关键词: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是在人类历史上了出现了剩余产品和这种剩余产品跨国界交换时就已经产生。

15世纪到17世纪流行的重商主义理论是对国际贸易的第一次解释,其代表人物斯塔福提出的“货币差额论”和托马斯·孟提出的“贸易差额论”。

他们认为,唯有金银才是财富,唯有对外贸易才能给国家带来财富;国际贸易是单方面有利的,一国之所得必然是另一国之所失。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贸易利益在国际间的分配。

但是第一次系统提出国际贸易理论却是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以赫克歇尔和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与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内生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本文对这四个阶段的研究观点予以综述如下。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1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在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社会财富应以商品劳务的生产来实现的,劳动是社会财富产生的最重要原因,贸易的利益是双方的,他反对国家对贸易进行干预,创立了放任自流的经济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说。

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含三个观点:1.1.1国际贸易取决于国际分工和一个国家的优势斯密从抽象的人类本性出发论证社会分工,在他看来,个人之间的贸易只是个人剩余产品的交换,地区之间的贸易只是地区剩余产品的交换,国际贸易只是各国剩余产品的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文献综述一、经济增长与环境问厄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演化轨迹要研究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首先必须要弄清楚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环境间题关系问题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世纪末到世纪初古典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关系的探讨。

世纪威廉·配第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并开始意识到劳动创造财富的能力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年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出版的一本书《人口原理》中,开始关注人口与土地粮食的关系,认为资源是绝对稀缺的。

年大卫李嘉图继而提出“资源相对稀缺论”。

约翰穆勒提出了“静态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生产存在资本不足和土地两要素限制。

世纪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麦肯奇首次运用生态学概念研究人类和社会问题。

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对经典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阿瑟塞西尔庇古在兜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认为外部性是导致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主张通过税收和补贴来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

著名的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在其经典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用产权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的学者将其思想概括为科斯定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他的年重要论文《一门科学一一生态经济学》中首次正式提出来的。

在这篇文章中,他对利用市场机制控制人口和调节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以及用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人类福利的缺陷等做了有创见性的论述。

在反思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作者明确阐述丁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而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协调理论”。

年以美国生态经济学家丹尼斯米都斯为代表的人研究小组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该书选择了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并从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几个方面阐述了不合理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人类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其核心思想是主张人类社会要想避免衰退就必须自觉抑制增长,从经典的经济增长转向“全球均衡”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这本书是对人类今天不合理经济发展模式的首次反思,它的论证为后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奠定了基础。

年,爱迪·布朗·韦丝教授发表了《行星托管自然保护和代际公平》的论文,首先提出了环境资源的代际公平的理论,认为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在人类家庭成员关系中有一种时间的关联,当代人作为地球的管理人对后代人负有道德义务。

代际公平理论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的以当代人为中心的法理基础的落篱,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共同利益作为法律的价值取向,提示我们要更加注重保护“未来的利益”,对有限的地球资源要实现代际共享,树立新的环境管理时空观。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年莱斯特·布朗教授提出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的观点,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透视以上的文献,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发现经济增长和环境问题研究的思想渊源和理论踪迹。

这些理论对国际贸易与环境间题的相关研究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国外关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厄的文献综迷国外对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较早。

Tobey把环境资产作为一种投人品纳入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中,研究其贸易的影响。

Magant和Viscusi(1990)验证了环境规制是否对美国和加拿大的纸浆和纸制品企业的生物需氧量和固体悬浮物的排放量有影响。

研究表明环境规制能够减少企业大约口场的排放量。

Grossman和Krueger把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层面,从而建立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理论分析的的基本框架,同时他们通过对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U”型的曲线,并与叨年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Panayotou(1993)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

Panayotou、Dasuptu和Maler借用反映经济增长和收人分配的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经济发展和环境的这种倒“U”型曲线关系,并称之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Durwood zaelke(1993从法律、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了环境与贸易之间相互作用机制。

Vanbeers和Vandenbergh(1996)侧重于从方法论角度评论贸易和环境外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Copeland和Talor(1994)将各国收人差别这一影响因素从众多影响国际贸易形式和环境质量的因素中独立出来加以分析该模型表明,自由贸易在引起真实收人增加的同时,还改变了一国的产出结构,从而改变污染程度。

Chilchilnisky 认为在私人产权不明晰的情况下,自由贸易会加速发展中国家环境资源的破坏并对全球环境构成威胁。

Dean(1997)通过联立方程模型测度了我国贸易开放对环境(水污染)的影响,发现贸易自由化短期内会使羹环境恶化,但长期效应则有利于减少污染。

Mani和Wheeler(1997)通过考察1960一1995 年期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贸易生产模式的转变、收入增长等与环境规制的关系后认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产出占整个制造业的百分比在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下降而在发展中国家稳步土升。

Dua和Esty(1997)指出,作为全球自由贸易化的结果各闲会纷纷降低各自的环境质量标准以维持或增强竞争力出现所谓的“向底线赛跑”而且,一国严格的环境政策会迫使肮脏产业向环境管制宽松的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会由此成为“污染避难所”。

Robision(1998)指出美国较严格的污染控制计划已经引起美囚贸易模式的变化即进更多污染成本高的商品,从而减少囚内对自然资源的消费。

Antweiler等(2001) 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国贸易开放度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其结论是贸易自由化有利环境保护。

Dasguptaetal(2002)通过研究指出严格的环境管制使经济增长的梅一时期都低于没有管制的排放水平,拐点也可能提前出现。

EKC 曲线因此变得比较平坦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

Copeland和Talor(2003)使用两个国家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产权不清晰的国家相对产权清晰的国家利用环境资源的成本低,容易过度开采环境资源以增加出口,对外贸易使该国遭受损失,而产权明晰的国家利用环境资源的成本比较高进口初级产品通过对对外贸易获得利益。

国外这些文献多基于发达国家的视角,对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我们分析研究这一问题在理论框架上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三、国内关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文献综述相比较于国外而言,我国国内关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

李善同等(1999)通过建立一个动态递推的中国经济一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就贸易自由化对我国产生的环境影响做了分析,其结论认为增长效应是污染增加的原因,贸易自由化并不会导致我国环境的迅速恶化。

马丽、刘卫东、刘毅(2003)选用沿海地区12个省市1998一200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从弹性系数角度,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是减缓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主要贡献力量。

张连众等(2003)利用我国2000年31个省市的SO2排放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

兰天(2004)选用1995一2001 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

运用排放量作为污染指标,得到了与张连众等一致的结论。

李秀香等(2004)以CO2排放量为指标,分析了1981一1999 年期间我国出口增长的环境效应,所得结论是:随着出口的不断扩大、贸易自由化及环境规制的实施,我国CO2排放量的增幅下降,贸易的规模、结构及技术效应均为正。

杨海生等田(2005)运用面板数据研究了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之间的负向关系、FDI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也就是说外贸在改善环境质量而FDI在恶化环境质量,引人FDI将加大我国越过EKC 顶点的难度。

吴玉鸣(2003、2007)运用我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FDI与我国环境规制问题,认为FDI在恶化我国环境。

沈荣珊等(2006)以水体有机物为污染指标,采用了个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发现自由贸易自由化的规模效应是负的,但在技术和结构效应的共同作用下,环境污染将减少。

陈红蕾、陈秋峰(2007)以SO2排放量为污染指标对我国贸易开放度的环境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减少污染排放。

邓柏盛、宋德勇(2008)运用1995一2005 年13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认为, 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对外贸易则恶化了我国的环境。

四、结论近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日益扩大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冲突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贸易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沿问题之一。

透过以上的文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的分析方法,结论及验证多来源于国外,而国内多是借鉴与国外的模型和分析方法而应用于国内环境问题的分析中。

同时还发现有关于国际贸易环境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研究,很少研究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或者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其实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与环境问题正在面临着的问题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我们更应该侧重于研究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贸易与环境文献的归纳与总结,能够为欠发达国家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1】陈红蕾、陈秋峰.我国贾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2】李秀香、张婷.出口增长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CO2排放量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4(7)【3】兰天.贸易与跨国界环境污染[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