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术后不同方法预防尿潴留的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术后不同方法预防尿潴留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2-10-10T17:04:44.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林莉潘云港李景吾慧瑛[导读] 这些证明盆底肌肉的功能锻炼在排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林莉潘云港李景吾慧瑛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 2645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针灸组、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每组各30例。术后9d B超测量各组患者残余尿量并计算重置尿管率。采用q检验、F 检验及x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与针灸组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组(P < 0.05)。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针灸组重置尿管率均高于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防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尿潴留有良好的作用。【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针灸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386-02 尿潴留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术后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指去除导尿管不能自行排尿或自行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100ml[1],国外报道,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3.8%-43%,由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切除范围广,术中易损伤双侧支配膀胱和尿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术后膀胱麻痹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膀胱功能早日恢复,减少患者的痛苦,因而,探究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6月~20 11年6月在我科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 每组30 例,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针灸组、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表1 4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n 年龄(岁)对照组 30 45.85±5.57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 30 43.47±6.83 针灸组 30 44.17±8.27 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 30 44.08±8.87 1.2方法

对照组: 术后留置尿管, 持续开放,术后第9 d拔取尿管。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术后第4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是让患者吸气时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持续3-5s,呼气时放松,连续做15~30min,每日做2-3次。其他同对照组。针灸组:术后第6d 开始针灸, 取穴中极、关元、气海、阴陵泉、三阴交为主穴。常规消毒, 针刺得气后均采取补法。留针30min, 每日1次。其他同对照组。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术后第4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方法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术后第6d 开始针灸,方法同针灸组,其他同对照组。4组上午拔除尿管后, 嘱患者多饮水, 尽早尽力排尿, 下午经B超测残余尿量。拔除尿管后仍不能自行排尿,需要重置尿管。

临床上排尿后导尿测量残余尿量较准确,但操作复杂,病人痛苦大,易感染,超声波断层测量膀胱残余尿量简便、安全、无创伤、无痛苦,临床上易被患者接受,B超测残余尿量方法:采用GELOGIQ3彩色多普勒超生诊断仪,患者仰卧,选用凸阵探头,频率3.5MHz嘱患者尽力排尿后立即进行膀胱超声检查,测残余尿量,计算公式:V=0.5×R1×R2×R3,V(ml)为残余尿量,R1(cm)、R2(cm)、R3(cm)分别为膀胱纵、横、前后三个径线[3]。

1.3 统计方法v

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针灸组残余尿量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与其他组疗效比较采用F检验及x2检验。

2 结果

表2 4组膀胱残余尿量及重置尿管率比较组别残余尿量(ml)重置尿管率(%)对照组 178±74.89 30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 76.67±40.86 23.33 针灸组 70.67±38.49 23.33 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 50.67±25.25 3.33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q=5.0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高于针灸组(q=5.3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组(F=4.05,P<0.05)。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针灸组重置尿管率均高于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x2=3.9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宫颈癌IA2-IIA期主要手术方法,由于手术范围大,存在一定并发症,尿潴留就是术后并发症之一,盆腔淋巴结清扫时损伤了双侧支配膀胱和尿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引起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影响膀胱功能,同时由于手术切除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宫旁、膀胱子宫韧带,使膀胱后空虚,失去支撑作用,呈后倾,导致尿液积聚膀胱,而发生尿潴留,处理不当可造成永久性逼尿肌损伤,术后通过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可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治疗,使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疗效。

3.1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作用机理:

排尿时逼尿肌收缩,内外括约肌松弛,膀胱内压高于尿道内压,尿液得以排除,是靠神经系统及膀胱、阴道、尿道、盆底、会阴等肌肉的协调作用而完成。通过有意识地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锻炼盆底及会阴部肌肉,可使会阴、肛门同时收缩,增强逼尿肌与括约肌的协调性,利于排尿,如不进行锻炼肌肉将萎缩80%,如进行锻炼可恢复64%[4]。这些证明盆底肌肉的功能锻炼在排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2针灸作用机理:

术后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病位虽在膀胱,可与肺脾肝肾有关,本症患者多素体亏虚,复因手术损伤,亡血伤津,气随津脱。祖国医学认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针刺所选的穴位其穴下神经的传入支均与膀胱尿道的神经支配有一定程度的重叠,针灸可调节神经兴奋性,调节膀胱尿道功能[5],可促使支配膀胱功能的神经恢复,从而使膀胱排尿功能加强,最大限度减少残余尿量,防治尿潴留,针灸可提高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增加盆神经的放电频率,对神经的再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残余尿是指排尿后存留于膀胱中的尿量,是判断膀胱排尿功能的重要指标[6],本研究通过指导患者术后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及针灸治疗,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针灸组、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及重置尿管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疗效最佳。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可减少术后残余尿量及重置尿管率,对膀胱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针灸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防治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有良好的作用,此法简便、实用,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287

[2]商宇红,魏丽惠.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1):28-30

[3]张青萍,邓友斌.超生诊断临床指南[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43.

[4]王晶,年娜,陶晨,等.子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实验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1):6O~61.

[5]肖晓华,徐明芳,李瑞春.电针为主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针灸杂志,2010,26(2):26-27

[6].田教坤主编.实用妇科手术损伤防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34-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