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上课1)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思路
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 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明确]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①第1—2段: 廉蔺简介 ②第3—13段: 完璧归赵 ③第14—16段: 渑池之会 ④第17—21段: 将相和(负荆请罪) 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 攻破 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
用规律,试着译: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对比一下: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译句子,找规律,积累经验二: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其君。《岳阳楼记》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离骚》
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凭借
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
者令缪贤舍人。 状语后置
肯定判断句式的两种常见形式 ①……者……也 ②为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 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 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 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用规律,试着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句子,找规律,积累经验三: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鸿门宴》
将相和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作品,积累文史知识。 (二)整体把握文本 (三)通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并积累写作素材。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 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 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 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 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 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 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 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一、人物简介
▪ (第一、二自然段)
▪ 出场身份: ▪ 一贵一贱 ▪ 课文介绍: ▪ 一详一略 ▪ 为下文两人的矛盾埋下伏笔.
赵惠文用、王拿时,得楚和交换氏璧。秦昭王闻之,使送给人遗赵
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
白白地

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
即患担秦心、兵忧之虑 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被动未句 得。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共130篇
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 史 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记
鲁迅: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1 2 本 纪 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
3 0 世 家 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
人物的事迹。
史 记 7 0 列 传 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1 0 表 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
▪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 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 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 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译句子,找规律,积累经验一: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8 书 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背景介绍
战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后期, 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 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 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 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 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 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 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 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 的。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 学家和思想家。他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 学问广博。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 “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 此外他还广泛游览,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 材; 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 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 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自此发愤著《史记》。
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势、 历史条件 :
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 强国,称为合纵,随从 强国去进 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 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 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 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 魏、燕等七国中,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 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 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 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 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 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 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 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语后置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
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
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
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
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
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和氏之璧
▪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 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