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控制网的最优化设计问题及其实现
工程测量第3章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
![工程测量第3章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bc86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8.png)
工程控制网布设的步骤和方法
收集资料
收集工程项目的相关 资料,包括工程规模、 地理环境、施工要求 等。
确定布网方案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 和要求,确定合适的 布网方案,包括控制 点的位置、密度、精 度等。
实地踏勘
对选定的控制点进行 实地踏勘,了解地形、 地物、交通等情况, 以便于施工和后期维 护。
控制点测量
数据整理与校核
02
数据转换与处理
03
数据可视化与分析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校 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将观测数据转换为统一坐标系下 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学处理, 如平差计算等。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图像等 形式进行可视化,并进行相关分 析。
控制网的精度分析与评定
精度指标
01
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控制网的精度指标,如点位中误差、相对
按照规定的测量方法 和精度要求,对控制 点进行测量,获取准 确的地理坐标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包括平差计 算、精度评定等,以 确保控制网的精度和 可靠性。
02
工程控制网的坐标系与投 影
坐标系及其分类
地理坐标系
以地球赤道面为基准,用于描 述地球上点的位置,通常采用
经纬度表示。
兰勃特投影
将椭球面上的点按照一定的数学公式 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常用于大比例 尺地图制作。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投影到平面上的 方法,常用于全球范围的海图制作。
墨卡托投影
将地球表面全部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 常用于航海和航空导航图制作。
坐标系的转换与联测
坐标系转换
将不同坐标系下的点进行坐标转换,以便统一使用某个坐标 系进行测量和计算。
某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设及精度分析
![某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设及精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aec3d3ad51f01dc281f1d6.png)
( 深圳 市福田保 税区服务 中心 , 东 深圳 广 5 8 0 10) 0
摘 要: 介绍 了某工程控制网的建网任务、 作业依据、 已有测区资料 , 分析 了该工程控制 网的质量及
利 用该 工程控 制 网进 行控 制 测 量 、 质勘 探 工程 测量 、 形 测量 、 查验 收及 精度 分析 的 过程 。 地 地 检
布 , 区 面积 约 1 m , 交
欠发达。由于滥采乱挖 , 区内个别地段地形十分 测 破碎。该矿地质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网任务包括四等
控 制测 量点 1 ; 级 小 三角 ( 0个 一 或一 级 导线 ) 量 点 测 2 ; : 0 形测 量 2k 2基线 测量 6k 工 程 0个 1200地 m ; m;
要求出入很大 , 由设计 者考 虑经济要 素进行选择 。 N S 控制 网 的精 度 、 靠 性 、 敏 度 要 素 分 析 提 A E对 可 灵
收稿 日期 : 06 4— 6 20 —0 0
四等水准高程为起算 , E M测距高程导线 的要求 按 D 和等 外 水 准 的精 度 逐 级 测 量 。G S测 量 严 格 按 照 P
种观测工作的最优分配 , 这意味着观测值权 的优化 , 或设计观测值的重复次数的优化, 这在考虑仪器设备 的最佳利用和互相作用的各种类观测值时特别重要。
NS A E通过 提供 分别顾 及精 度 、 可靠性 、 敏度 时 的权 灵 迭代 优化手段 , 来完成 这一 阶段的设计 问题 。 由于时 间 紧 、 任务 急 , 因此 首级 控制 测 量采 用 全 球定 位 系统 ( P ) 量 方 法 , 一级 导线 、 根 导 线 c S测 按 图 的级 别 和 要 求 加 密 。 G SE级 网 由 1 P 2点 组 成 , 其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b6836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5.png)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工程项目都会使用到工程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是一个用于地形测量和工程建筑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和交通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如何优化工程控制网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工程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减少测量成本,为工程施工提供更好的保障,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介绍工程控制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分析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一种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二、工程控制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工程控制网是用于工程测量和建筑的一种基础设施,由一系列控制点构成,主要用于测量和定位工程项目的各个部分。
在工程测量中,控制网可以提供精确的水平和垂直控制,以确保工程施工的精度和准确度。
同时,工程控制网也是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用于地图制图、地形测量、环境监测等方面。
三、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项目的复杂化,对工程控制网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工程控制网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控制点过于密集、控制点分布不均匀、控制点传递效率低等。
这些问题导致工程测量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满足现代工程项目的需求。
因此,需要对工程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精度和效率,降低测量成本。
目前,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四、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两种现代化的测量技术,它们广泛应用于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点选取和布设在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控制点的选取和布设。
传统的控制点布设是靠人工判断和摸索,容易出现偏差和误差。
高速铁路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及测量方案研究
![高速铁路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及测量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55de37727284b73f242507b.png)
罨煎龃.高速铁路G PS控制网优化设计及测量方案研究杨肃钟(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三有限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1130)喃弱首先论述了精度指标、可靠性指标和费用指标等G pS控制网优化设计指标,然后从G Ps零类优化设计、G PS网一类舌l=北设计、二类优化设计等方面,论述了G PS网优化设计,最后从基准网和CP I的建立、c P I I的建立和建立c PⅢ三个方面,论述了高速铁路控制网测量方案爱技术要.最。
陕键词高速铁路G Ps控制网;优化设计;测量方案1G P S网优化设计指标G P S控制网优化酾十三种指标。
1)精度指标。
根据G PS基线向量所建立法方程,可以得到G P S网协因数阵Q x)(o在G P S网设计阶段,可采用协因数阵Q xx的迹来衡量G P S网精度指标。
—般应用协因数阵Q xx的特征值最大值最小、特征值的行列式最小、迹最小、迹的平均值最,J、和最大特征值与最,j、特征值之间的比值或差值为准则来实现对整体网精度的优化。
2)可言副封旨标。
G PS网的可靠性是指发现或探测聊测值粗差的能力和抵抗观测值粗差对平差结果影响的能力,其中前者被称为内部可靠性,后者被称为外部可靠性。
3)费用指标。
在G PS网建设过程中,经费消耗主要跟网中点的总数和重复设站数有关,重复设站数越多,精度和网的可靠性越高,则建网费用越高。
因此权衡三者关系,对G PS网进行优化酾十,可以实现工程资源和工程质量的最佳配置。
2G PS网优化设计分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G P S零类优化设计。
基线固定点的误差会给基线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因此必须对网的位置基准进行优化设计。
G P S T程控制网多为约束网,只需要选择国家、地方坐标系或转化为高程抵偿面的任意带高斯投影直角坐标系(平面和高j|呈)下的一个或多个已知点作为位置基准,但有时候根据特定要求,方位基准可由网中给定的起算方位角值确定;尺度基准可根据边长的不同采用其它测量方法确定,如采用较高精度的测距仪或全站仪施测2—3条基线边。
控制网优化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154d65f5335a8102d22038.png)
控制网优化设计一、GPS 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GPS 定位时,把卫星看成是―飞行‖的已知控制点,利用测量的距离进行空间后方交会,便得到接收机的位置。
卫星的瞬时坐标可以利用卫星的轨道参数计算。
二、在进行载波相位观测时,在不同观测时段,载波可以划分为哪几部分?首次观测值00)(~φϕFr = 后继量测值)()(~φφϕFr Int += 通常表示为)()(~00φφϕFr Int N N ++=+=Φ 三、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过程举例:WGS —84大地坐标系至80平面直角坐标系:方法一:先将WGS —84大地坐标系转换成WGS —84空间直角坐标系,再将WGS —84大地坐标系,利用七参数(三个平移参数,三个旋转参数,一个尺度变换参数)转变成80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将80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成80大地坐标系,通过高斯投影,输入相应中央子午线经度L0,将其转换成80平面直角坐标系。
方法二; 通过高斯投影,输入相应中央子午线经度L0,先将WGS —84大地坐标系转换成WGS —84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利用四参数(两个平移参数,一个旋转参数,一个缩放参数)将WGS —84平面直角坐标系转化成80平面直角坐标系。
四、GPS 网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1、数据传输2、建立坐标系统1)打开TGO 软件,功能—Coordinate System Manager ,进入坐标系统管理器。
2)增加椭球,输入椭球名称、长半轴、扁率3)增加基准转换(Molodensky ),创建新的基准转换组。
4)增加坐标系统组5)选择投影方式:横轴墨卡托投影6)文件保存退出3 、新建项目1)新建项目2)选择模板(Metric 米制单位模板).3)改变坐标系统,选择需要的坐标系统。
4、导入静态观测数据(*.dat 或RINEX)数据1)文件/导入2)修改测站名,天线高度,天线类型,测量方法。
5、处理Timeline6、处理GPS 基线7、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1)平差—基准—WGS-84,进行无约束平差。
工程控制网模拟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
![工程控制网模拟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97657e10661ed9ac51f307.png)
一、目的与要求1.通过实践环节,培养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学会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工程测量现场服务的技能。
2.掌握工程测量地面控制网模拟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附合导线进行设计、模拟计算、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附合导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得对策,通过与边角网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加深对地面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这两个重要质量指标的理解。
3.掌握基于观测值可靠性理论的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法,能根据工程要求独立布设地面控制网并进行网的模拟优化设计计算。
4.掌握COSA系列软件的CODAPS(测量控制网数据处理通用软件包)的安装、使用及具体应用。
二、内容与步骤2.1附合导线模拟计算2.1.1模拟网的基本信息网类型和点数:附合导线、全边角网,9个控制点。
网的基准:附合导线为4个已知点、全边角网取1个已知点和1个已知方向。
已知点坐标:自定待定点近似坐标:自定边长:全边角网1000 ~ 1500m 左右,附合导线 400~ 500m2.2计算步骤1.人工生成模拟观测方案设计文件“导线数据.FA2”在主菜单“新建”下输入等边直伸导线的模拟观测数据,格式按照 COSA2 的规定输入,另存为“导线数据.FA2”。
文件如下:1.8,3,2D1,0,1261.778,671.640D2,0,997.212,1086.813D3,1,1242.007,1542.800D4,1,1027.823,2001.479D5,1,1258.483,2496.456D6,1,1071.641,2921.460D7,1,1226.964,3367.157D8,0,1031.118,3795.525D9,0,1114.036,4306.353D2L:D1,D3S:D3…………2.主菜单“设计”栏的下拉菜单,有三项子菜单项,单击“生成正态标准随机数”,将弹出一对话框,要求输入生成随机数的相关参数。
gps控制网的布设流程与实践论文2万字
![gps控制网的布设流程与实践论文2万字](https://img.taocdn.com/s3/m/7c1c190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9.png)
gps控制网的布设流程与实践论文2万字在经典测量中,控制网的优化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最后成果的精度。
GPS出现后,控制图的结构概念起了重大变化,原来的一些控制网方案的优化已不再适用,如何分析和讨论GPS网观测方案优化问题,便出现在测量工作者面前,本文就GPS网的布设作一简要分析。
简述了GPS测量技术的发展状态,及GPS工程网的布设,介绍了GPS测量所具有特点,GPS测量在公路中的应用,最后对GPS测量作出了展望。
1、GPS技术的发展概况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是美国国防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
该系统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
GPS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后的美国第三大航天工程,如今,它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全球精密导航、指挥和调度系统。
1.1GPS系统的结构组成GPS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即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1)空间星座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GPS卫星星座,亦即(21+3)GPS 星座。
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各个轨道平面之间交角60度。
卫星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20200km,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
地面观测者每天至少可以观测到4颗卫星,最多还可观测到11颗卫星。
(2)地面监控部分GPS工作卫星的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由分布在全球的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组成。
对于导航定位来说,GPS卫星是一动态已知点。
卫星的位置是依据卫星发射的星历,即描述卫星运动及其轨道的参数算得的。
每颗GPS 卫星所播发的星历,是由地面监控系统提供的。
卫星上的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一直沿着预定轨道运行,都要由地面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
地面监控系统另一重要作用是保持各颗卫星处于同一时间标准――GPS时间系统。
常用制图软件及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常用制图软件及控制网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eb580059eef8c75fbfb3a0.png)
1.地形图测绘中成图软件的比较
——南方CASS ——清华山维EPS ——浙大万维WalkISurvey
主要内容
2.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南方 CASS
清华山维 EPS
浙大万维 WalkISurvey
CASS地形地藉成图软件是基于AutoCAD平台技术的GIS前端数据处理系统。 广泛应用于地形成图、地籍成图、工程测量应用、空间数据建库等领域。
CASS和国内众多建筑制图软件一样, 依托于全球公认的优秀的图形与设计平台 AutoCAD,以类似于插件的形式与 AutoCAD高度融合,具有较高的系统兼 容性和较低的软件学习成本,得到用户一 致好评。
南方 CASS
主要功能:
绘制数字化地形图
空间数据建库
绘制数字化地籍图
工程应用
主要优势:
专业性较强,适合大批量展点 提供了比例尺、较为全面的地物、地形等模板 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南方 CASS
清华山维 EPS
EPS地理信息工作站是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有限 公司为满足“以地理信息服务为中心”的信息化测绘生产 需求而推出的测绘生产活动多种业务模块集成化软件系统。
EPS地理信息工作站集信息化测 绘生产技术体系、工艺流程、生产工
具、数据管理于一体,同样与CAD高
度融合,较好地实现了数据转换、图 属关联、数据处理、GIS建库、动态
南方 CASS
清华山维 EPS
浙大万维 WalkISurvey
CASS全面面向GIS, EPS解决了测绘行 WalkISurvey是 彻底打通数字化成 业内面向GIS数据 Walk系列中GIS前 图系统与GIS 接口, 生产普遍存在的因 端数据采集软件, 与空间信息获取密切相关的测绘行业近十年来发生了巨大而深 使用骨架线实时编 为数据格式、数据 主要解决各种测量 刻的变化,基于GIS标准不统一而带来 对数据新要求,测绘成图软件也正由单纯的“电 辑、简码用户化、 的外业和内业常规 GIS子地图”功能转向全面的 无缝接口等先 的数据入库难、更 作业问题,测图和 GIS数据处理,从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控制 进技术。 制图WalkISurvey 到数据无缝进入GIS新难、质量控制难 系统,GIS前端处理软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等一系列问题。 的根本目的。
GPS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GPS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31e77802768e9951e73842.png)
GPS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设计【摘要】随着 gps 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gps 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gps控制网在布网方案和平差模型方面都不同于经典控制网。
本文在总结了 gps 网特点及优化设计原则,如可靠性、精度及经济性等方面特点,提出了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gps 测量控制网;原则;优化设计;精度近年来,gps 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测量领域,是现代测绘工程建设项目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进步。
与传统控制测量方法相比,gps 技术具有点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操作简便、可全球全天候作业等优点,但并不等于gps 测量控制网就无需像传统控制测量方法那样进行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gps网优化设计是实施 gps测量的基础性工作,在网的精确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寻求设计的最佳方案。
一、gp s控制网的特点1、网形与卫星空间分布的几何图形相关。
gps控制网的精度与网中的点所构成的几何图形没有关系,与观测权相关程度不大,与边和边所构成的角度无关,主要取决于网中个点发出基线的数目及基线的权阵。
2、具有非层次结构性。
根据采用仪器类型和作业模式不同,得到不同精度的观测值,这与经典控制网的“逐级控制”、“分级施测”没有关系,gps 网可用相同精度一次扩展达到所需的密度设计要求。
3、没有误差积累且分布均匀。
误差积累是经典控制网存在特性之一,而 gps 网则没有误差的积累,而且误差分布比较均匀,各边的方位和边长的相对精度基本是相同的。
4、简单易行的必要基准条件。
gps 网的观测数据(基线向量)中包含了尺度和方位信息,理论上只需要一个已知点的坐标即可确定gps 网的平移。
二、gp s控制网布设应坚持的原则1、效率优先原则。
在进行 gps网的设计时,应采用效率指标来衡量设计方案的效率,以及在采用布网方案作业中所需要的时间、消耗等问题。
2、高精度性原则。
gps 测量控制网的高精度性是工程测量的基石,也是其最明显的优势之一。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质量指标探讨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质量指标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80ca60ceff9aef8941e0640.png)
2 1 精 度 指 标 .
对 于大 多数控 制 网和 工 程 控 制 网而 言 , 常用 网 中 通 各 点 的点位精 度或 网 中平均 点 位精 度 表征 网的精 度 特征 指标 , 这种 精度 指 标 可 以用 网 中点 的坐 标 方 差 和协 方 差 矩 阵构 成描述 精度 的纯量精 度标 准和 准则矩 阵 。 对 于常规控 制 网 , 可用 高斯 一马尔 柯夫模 型描 述 :
,● l’
4 G S网没有 误差 的 积 累 , 且 误 差分 布 比较 均 匀 , )P 而 各 边 的方位 和边长 的相对 精度基 本是 相 同的。 这 些特 点导致 了 G S网 的优 化设 计 不完 全 等 同于 经 P 典 控制 网 的优 化设 计 。 因此 , P G S控制 网的优 化 设 计 主要 是 网基 准 的设 计 、 图形结 构强度 的优 化设计 和观测 值 ( 基线 ) 的设计 。 权
p p r b s d o h n lsso e c a a tr f S c n rln t r s me q ai p cf a in o S c n r l ew r a ic s e a e , a e n te a ay i ft h rc es o h GP o t ewok, o u l y s e i c t f o t i o GP o t t o k w s ds u s d on
和方 位信 来确 定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4期 l
20 0 8年 8 月
测绘 与 空 间地 理信 息
GEOM AT CS & SP I ATI AL NFORMATl l ON ECHNOLOGY T
Vo . 1 31, . No 4 Au .,2 08 g 0
GNSS控制网网型的优化设计
![GNSS控制网网型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997a85767f5acfa0c7cd5e.png)
GNSS控制网网型的优化设计作者:李宗勋来源:《大科技·C版》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提出采用逐个剔除法对控制网的网型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衡量每条基线对网型平均点位精度的影响,逐个剔除基线,从而得到最优化的网型。
并结合相关算例进行分析,证明该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GNSS控制网;逐个剔除法;网型优化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3-0174-021 引言由于GNSS控制网的特殊性(由多台GNSS接收机同步观测,同时获得多个观测量),采用所有可能的连接构成控制网可以使网的整体精度达到最高,但是这意味着其经济指标要达到最大,而GNSS控制网的目的是使网的整体精度满足施工的要求。
对于一个含有n个GNSS点的控制网,最多由s=n(n-1)/2条独立基线组成,从中选取m条基线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从这s条基线中选择m条基线的全组合方案,计算网的整体精度,选择精度最高的选取方案。
二是剔除法,即从s条基线中逐个剔除对网的整体精度贡献最小的基线,一直剔除到剩下m条基线为止。
m的选择主要考虑GNSS网的等级以及经济指标。
2 基线向量优化选取的主要方法(1)全组合法n个GNSS点最多由s=n(n-1)/2条独立基线组成,选取m条基线有C种方案,理论上将每种方案的GNSS网的点位精度因子都计算出来,精度最高的一组即为最优方案,实际上这种算法实现较为困难。
例如有20个点的GNSS网,最多由20(20-1)/2=190条独立基线构成网形,从中选择30条基线,就有C=190!/(30!160!)=7.74×1034种方案,超出了一般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2)逐个剔除法n个GNSS点的控制网最多由s=n(n-1)/2条独立基线组成,按间接平差求得该网的未知数协因数阵为:若从中剔除第i条基线,利用矩阵反演公式可得到由S-1条基线组成的未知数协因数阵:式中,B为的第i条基线向量的误差方程系数阵。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研究
![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5e17047cd184254b353556.png)
零级 优化 设计 是在 已知 GPS 控制 网平 差模 型中 的强 度设 计。
的 系 数 阵 A 和 权 阵 P 的 基 础 上 , 求 解 协 因 数 阵 2 基于 预报 星历 的控 制网 优化
Qxx 的 过 程。 这实 际 上是 一个 平 差的 过 程, 除 了一
众所 周知 , 由传 统 方法 布 设和 观 测的 我 国平 面
图形 结 构和 拟定 观测 方 案时 , 可 根据 预 报星 历 预报 GPS 控 制 网进 行 网的 加 密和 改 进, 使 其逐 渐 达到 精
的卫 星分 布的 情况 对 GPS 控 制网 进行 优化 设计 。 1 GP S 控制 网的 优化 设计
度要 求, 也 就是 对网 形 结构 强 度的 优 化设 计 。综 上 所述 , GPS 控 制 网的 优 化设 计 主要 归 结为 二 类内 容
业于太原理工大学, 助理工程师。
与 GPS 观 测对 点位 的要 求相 矛 盾, 同时 , 根 据 实际 情况 , 这 些 国家 高级 点 作为 起 算点 时 必须 联 测, 即 使是 重新 布 设新 网, 按 照规 范 要求 , 对于 一 些原 有
由于 GPS 控制 网同 经典 网有 诸多 不同 , 导 致了
的 设 计[1]: GPS 控 制 网 基 准 的 优 化 设 计 ; GPS 控 制
GPS 控 制 网的 优化 设 计不 完全 等 同于 经 典控 制 网的 优化 设计 , 一 般可 分为 四级 。
网 图形 结 构 强 度 的 优化 设 计 , 包 括 网 的 精度 设 计 、 网的 抗粗 差 能力 的可 靠 性设 计 、网 发 现系 统 差能 力
控制 网的 优 化设 计是 指 在限 定精 度 、可 靠 性和 GPS 控 制网 来说 没有 太大 的意 义。
基于GIS的测量平面控制网设计与优化
![基于GIS的测量平面控制网设计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a3a181b4431b90d6c85c72e.png)
常规 的平 面 控 制 网对 通 视 条 件 都 有 较 高 要 求 ,
物单 独进 行 空 间 分 析 。因 此 , 对 洼 地 与 大 面 积 平 须
地 区域进 行标记 。
洼地 定 义为 区 域 地形 的 积水 区 域 , 地 底 点 的 洼
高程 通 常 小 于其 相 邻点 ( 至少 8个 邻域 点 ) 的高 程 。
点 , 些地 形 面 、 形 线 、 形 点 决定 了地 貌 形 态 的 这 地 地
几何 特征 和基本 走势 。 可利 用 G S技 术 对测 区进行 I
相较 于 山脊 点 和 山谷 点 的提 取 , 山顶 点 的提 取 比较 容 易实 现 , 因为 山顶 点 为局 部 最 高 点 。 山顶 点
面作 为极 值分析 断 面。然后 对所 选 择 的 断面 的 中 间 点进行 检 测 , 确定 它 是 否为 极 值 点 。极 大 值 点 可判 定搜 索窗 口的 中心 格 网点 为 山 脊点 ; 小 值 点 可判 极 定搜 索窗 口的 中心格 网点 为 山谷 点 。
1 山项点 的提取 .3
第 2期 21 0 0年 4月
矿 山 测 量
MI NE URVEYI S NG
No 2 .
’ L 2O1 0
di1 .9 9 ji n 10 — 5 X 2 1.2 0 6 o:0 3 6/.s .0 1 3 8 .0 0 0 .0 s
基 于 G S的 测 量 平 面 控 制 网设 计 与 优 化 I
的提 取 方 法 如 下 : 1 利 用 局 部 窗 口 搜 索 法 找 出 ()
数字 地形分 析 , 现测 量 控 制 网点 自动 选 取 和 控 制 实
网 自动组 建 。
测量控制改造网灵敏度的优化设计
![测量控制改造网灵敏度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255e7901f69e314332942e.png)
即原 网的平 均点位 中误差约 为 3 m 1 m。现 此 网拟
定 用加 测若 干条 电磁波 测距边 的方法来 改造 , 根据 电
收 稿 日期 :0 1 0—2 2 1 —1 3
作者简介 : 冲( 9 9一) 男( ) 辽宁本溪人 , 溪钢 铁设 计研究 院工 程师. 李 16 , 满 , 本
部分边 长 , 以达 到对 该部 分 网形优 化 的 目的 , 图形 在
中有 两个 已知点 ( B , 有 十二个 角 , A、 ) 共 需要加 测 的
近似 坐标 方位 角
02 35
一 ”
22. 2
边有 8条 ( 计 ) 有 四个 未 知 点 。图 形 如 图 1所 预 ,
示 。原始 数 据 如下 :
中采用 了在原 网 中加测一部分边长 , 以降低 网形 的整体灵敏 度 来 改善 原控 制 网的质 量。采 用改造控制 网灵敏 度 的优 化 设计 方法 , 可以获得一种 测量 工作 量最小 , 经济指标最 高的 改造 方案 , 能提 高原有测量控制 网的精度 。 并
关 键 词 : 体 灵 敏 度 ; 化 设 计 ; 度 矩 阵 整 优 精
第1 3卷 第 4期 辽 宁科技 学 院学报 V 11 N . o.3 o4 21 年 l 0 1 2月 J U N L O I O I G I S IU E O C E C N E H O O Y D c O R A FLA N N TT T FS IN E A D T C N L G e . 2 1 N 0 1
角度 观测 均 为 同精 度 观 测 , 根据 矿 山测量 规 范 (I、 I I
Ⅳ 等 三角 网中误 差 为 ±1 8~2 5 ) 该 设 计 中 定 . .”在
基于观测方案工程测量网优化设计
![基于观测方案工程测量网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2a226af5335a8102d22014.png)
基于观测方案的工程测量网的优化设计摘要:本文针对工程测量网中观测方法中文的不精度问题,对观测方案进行研究分析论证,改进原有的工程控制网附加观测方法与观察方法进行整合,提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此方案以“加权平均近似模型”的二类优化方法为基础,同时与精度标准与可靠标准相结合,论证一种新型的判断控制网附加观测元素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求解控制网附加观测元素的最佳权分配方法。
最后,通过实验对优化设计方法做出合理的检验。
关键词:观测方案;工程测量网;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a无论是大地网还是工程控制网,它们都是工程测量网,在以往工程中都是在一套标准规范细则下的实施观测,通过近似估算方法来确定网形,虽然这可以达到较高的精确准度,但并不是最佳方法。
本文所研究的目标就是在满足测量结果精度的同时,还减少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获取做大效益的观测结果,促使布网设计中的问题解决。
在长期国内外的测量控制网设计的研究中,都在求解最优化问题,可以说他们为优化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从工程测量角度来说,一个性能优良的控制网设计方案,有着最高的精准度、最少的成本、符合现有技术要求的可靠性与现有是实施条件的可行性。
为此,需要对控制网的设计方案做出优化选择。
那么如何才能将优化理论转变成有效的生产实践,这需要一套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
观测方案基础上的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有两点:首先,在网形确定之后,如何对观测工作量进行分配来获取最佳观测权;其次,对现有网的最佳附加观测方案进行求解,以此确定附加观测元素,改善精度且具有现实可行性。
只有具有实际意义的工程控制网观测方案,才会适用于各个类型网设计。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解决方法与理论计算也日趋成熟,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但是之前的研究有有着不少问题:如何构造适当的准则矩阵;采取何种方法来达到准则矩阵的最佳接近;怎样有效快速计算相关数值等。
针对目前的现状,本文做出以下研究。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探讨与分析
![GPS控制网优化设计探讨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68e2220066f5335a8121b8.png)
1 . 2 高精 度 原 则
高精度是 G P S控制相对 于其他控 制最 明显 的优 势之一 , 它是 的测量控制 网 , 本文将就上述几方 面的标准 对 G P S控制 网的优化 测量工作 的基 石 。设 计 时先 确 定 网形 结 构 , 再 根 据 网形 , 得 到 设计进行解析 。 G P S控制 网的设 计矩阵 。通过对常 用坐标 方差 , 也就 是协方 差阵
1 GP S控 制 网设计 原则
进行分析确认整 个控 制 网的精度 指标 。实际应 用 时多用 点 与点
角度和方位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进行 比较分析 。 对G P S控制 网优化设计就 是对 它的可靠性 、 精 确性 和经济性 之间的距离 、
选取前 2 1个数据作为学习样本 , 分别 利用 多元 回归 模型 、 时 出输入与输 出之 间的内在 关系 , 从 而建立模 型 。从表 2中可以发
[ J ] . 现代 测绘 , 2 0 0 4, 2 7 ( 1 ) : 3 6 - 3 8 . [ 3 ] 史玉峰 , 孙保琪. 时 间序列分析及其在 变形数据 分析 中的应
用[ J ] . 金属矿 山, 2 0 0 4 ( 8 ) : 1 3 - 1 5 . 表 2中误差为预测值 与实测值之差 , 由表 2可 以看 出, 在 3种 [ 4 ] 胡伍生. 神 经 网络理论 及其 工程应 用[ M] . 北京: 测 绘 出版 模型 中 , 神经 网络模 型的拟合精度 最好。 社. 2 0 o 6 .
问序列模型 、 神经 网络模 型预 测后 3个样本 的变形 量 , 其结 果对 现神经 网络模 型预测 结果较好。 比见表 2 。
表 2 预测数据对 比表
实 多元 回归模型 时间序列模 型
参考文献 :
基于GIS的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
![基于GIS的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d672d250e2524de5187ed4.png)
陈 占 , 任敏拴 范文庆2 ,
(. 1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测绘 系 , 云南 2 河南有色金属地 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 队 , . 河南 昆明 609 ; 503 郑州 400 ) 508
摘要 : 测量控制 网优化设计 的意义 出发 , 出了一种利 用基 于 G S的测量控制 网优化设 计 系统进行控 制 网 从 提 I
第2 9卷
第 3期
江
西
科
学
Vo . 9 N . 12 o 3
21 0 1年 6月
JANG S ENCE I XI CI
Jn 2 l u . 01
文章 编号 :0 1 3 7 (0 1 0 0 3 o 10 — 69 2 1 )3— 3 9一 4
基 于 GS的测 量 控 制 网优 化 设 计 I
t e meI d a e e d h to t n . l h t
Ke r s En ie rn o to ewok, t zt n d sg GI Rei it y wo d : gn e gc n ln t r Op mi i e in, S, l l i r i ao b y a i
t ,iussa depa steme o rm is n e a d cni erl blya daal it o i dc se n xli t d f t c ,n o fmst e a it n vi bl f c n h h o na r h i i a i y
控制测量学控制网
![控制测量学控制网](https://img.taocdn.com/s3/m/beab652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a.png)
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建 立应急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 恢复控制网的正常运行。
可靠性评估与保障实践案例
工程案例一
某大型水利工程控制网建设过程中,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成功提高了控 制网的可靠性和精度,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程案例二
影响分析
不同类型的误差对控制网的影响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误差处理方法与技巧
重复测量
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的方法减小误差。
仪器校准
对测量仪器进行定期校 准,确保其精度满足要
求。
观测者培训
提高观测者的技术水平 和经验,减少人为因素
引起的误差。
外界条件控制
在测量过程中尽量保持 外界条件稳定,减少外 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
地理信息系统中控制网的建立方法
坐标系选择
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确保 控制网与地理信息系统相 匹配。
控制点布设
根据项目需求和实地情况 ,合理布设控制点,确保 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
数据采集与处理
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 方法,采集控制点的坐标 数据,并进行处理和计算 。
地理信息系统中控制网的优化策略
1 2
02
控制网的建立与优化
控制网的建立方法与步骤
确定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
根据工程需求和规范,确定控制网的等级和 精度要求。
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根据工程需求和地形条件,确定控制点的位 置和数量。
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根据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 测量仪器和设备。
进行野外测量工作
按照规定的测量方法和流程,进行野外测量 工作。
控制网优化设计
![控制网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d9334925c52cc58bd6bec0.png)
(3)二类设计(权设计)。即在控制网的网形和网的精 度要求已定的情况下,进行观测工作量的最佳分配(权 分配),决定各观测值的精度(权),使各种观测手段 得到合理组合。 (4)三类设计(加密设计)。是对现有网和现有设计 进行改进,引入附加点或附加观测值,导致点位增删或 移动,观测值的增删或精度改变。
近代控制网优化设计不 同于上述规范化设计, 而是一种更为科学和精 确的设计方法。它能同 时顾及的不仅有精度和 费用指标,还有其他一 些指标。应用这种方法, 可求得最为合理的设计 方案。然而此法也有不 足之处,主要是计算工 作量大,必须依靠计算 机进行。
在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精度指 标,其次是网的费用指标,这是传统的技术设计 方法。在这种方法中,主要以技术规范为依据, 只要设计出的控制网经过精度估算,得出最弱边 的相对精度能够满足有关规范对某一等级控制网 的精度要求,即基本上完成了设计任务. 近代控制网优化设计不同于上述规范化设计, 而是一种更为科学和精确的设计方法。它能同时 顾及的不仅有精度和费用指标,还有其他一些指 标。应用这种方法,可求得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然而此法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计算工作量大, 必须依靠计算机进行。
解析法具有计算机时较少理论上较严密等优点但其数学模型难于构造最优解有时不符合实际或可行性差权的离散化和程序设计较费时等缺2模拟法模拟法是对经验设计的初步网形和观测精度模拟一组起始数据与观测值输入计算机按间接参数平差组成误差方程法方程求逆进而得到未知参数的协因数阵或方差协方差阵计算未知参数及其函数的精度估算成本或进一步计算可靠性数值等信息
• 3.费用标准 : 布设任何控制网都不可一味追求高精度和 高可靠性而不考虑费用问题,尤其是在讲究经济效益的今 天更是如此。网的优化设计,就是得出在费用最小(或不 超过某一限度)的情况下使其他质量指标能满足要求的布 网方案。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下列的某一原则:(1)最大原 则。在费用一定的条件下,使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最大 或者可靠性能满足一定限制下使精度最高。 (2)最小 原则。在使精度和可靠性指标达到一定的条件下,使费用 支出最小。优化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观测费用。由于各 种不同观测量,采用不同的仪器,其计算均不一样,很难 有一完整的表达式表达出来,只能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 的计算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控制网的最优化设计问题及其实现邓加娜(西南电力设计院四川成都东风路十八号 610021)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测量控制网的最优化设计问题,阐述了确定必要观测的原则和最优地选取多余观测的方法,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
关键词:测量控制网,最优化设计,GPS,必要观测,多余观测1.优化设计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和体制改革的深入,用户对测绘产品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高质量、高速度上,同时要求更低的消耗,力求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来获得给定精度的测绘产品,这种需求趋势在面向市场的招投标工程中体现得尤为显著。
如何对占测绘工程外业工作量1/3的控制网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既能满足用户的精度要求,又能使成本投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力求最低消耗,以提高项目效益,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并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课题。
它对合理地组织生产、降低观测成本、缩短项目工期、减少外业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具有及其重要的普遍意义和长远利用价值。
我们在若干工程中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给出了在计算机软件辅助下的解决方案和实现方法,在此提出,共业内同行商榷。
2.优化设计的分类一般而言,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给定控制点精度要求的约束条件下(通常称为目标函数),力求使观测成本为最低,称为一类优化;二是在观测条件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力求使控制点精度为最高,称为二类优化。
这里提及的观测条件是指人员设备的配置、测回数的多少、必要观测和多余观测的选择、最优权的配置等一切与测量控制网有关的支出,是取得满足给定精度的测绘产品所需的全部测量成本。
显然,一类优化问题在控制工程成本中更具实际意义,也是本文讨论和研究的对象。
测量控制网(包括常规网和GPS网)最优化设计问题,就其数学方法而言,是一个极值问题,没有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算法。
只需对每一次网型和观测方案的改变,重复调用分析处理过程,并考察其精度情况和观测成本的变化,使其最终满足给定条件而终止优化。
这个过程用人工实现相当困难,但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却较容易。
3.优化设计模型与算法应该明确:这里的优化是在控制网点的位置已经过构网优化后(即网点的地理位置固定不变),对观测方案的优化,也即对边、角观测量和观测路径的优化。
优化的流程是首先确定最优必要观测,然后再选取最优多余观测,即可达到对观测方案优化的目的。
3.1确定必要观测的原则我们知道:一个控制网中的待定点点数确定后,其相应的必要观测数就随之确定,只要选取了必要观测路径和方案,就能确定待定点的坐标,问题是:所需的必要观测有多种不同的观测路径及其组合,究竟哪一条路径组合为最优必要观测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为便于说明,先看最直观的情形:用两已知点A、B来确定待定点P,至少有下面8种不同的观测方案:上述观测方案中既包括只有必要观测的图7、8、9、10,也包括既有必要观测又有多余观测的图1、2、3、4、5、6。
很显然,如果上述各观测方案都成立,且P 点精度均满足我们的要求,无疑我们会选择图9或图10所示的最优必要观测方案,因为它们的设站数及其观测工作量为最少。
同样,对于复杂的控制网图形和多通道观测路径方案,我们对每一步观测路径,均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必要观测的选取,直至确定网中每一个待定点的必要观测路径,即可得到对全网进行必要观测的路径方案。
通过研究上述必要观测路径变化时,待定点各观测矩阵的内部变化机理,我们发现:沿该点诸多观测路径组合的权系数矩阵中,其迹为最小的那一组观测,能使待定点获得最好的精度,换句话说:观测某点时,权系数矩阵的迹最小的那一组观测为最优必要观测。
有了上述认识,我们假定观测量的可能组合数(总观测数)为n ,则可根据待定点权系数矩阵的迹最小的原则来最优地确定必要观测。
3.2最优必要观测的选取如前所述,可用下式的极小值作为选取最优必要观测的标准:nn Q n n Q+--=)1)(1(η(1)式中:n ……总观测数nnQ ……权系数矩阵的对角元素采集必要观测的过程就是保证以最小中误差确定全部网点的过程。
在算法上,一般不利用直接计算)1)(1(--n n Q 和nn Q 来获得η,因为那将对每个观测路径组合求N 阶矩阵的逆,算法和效率上滞后,而是采用立即计算,这时仅当向下一个待定点过渡时,才对N 阶矩阵求逆,而对待定点的每一个观测路径组合,只需求二阶分块矩阵⎢⎣⎡⎥⎦⎤=2210A B A A 的逆,式中:A 1……由改正数方程系数组成的(N-2)×(N-2)阶矩阵;A 2……二阶矩阵,1222112112-⎢⎣⎡⎥⎦⎤=a a a a A ;B 2……2×(N-2)阶矩阵。
经矩阵变换可求得η的纯量形式为:++++++=+=+++-=-===--∑∑∑∑')1()1(22)1(1131'22212121222121)1)(1()(2)(j j j j j j n j jjjn j ji i i i nn n n Q c c c c QccaaQ Q η∑-==-+-+-++++++++4111')3()3(22)3(11')2()2(22)2(11)(2...)(2n j j n j j n j j n j j j j j j j j Q c c c c Qc c c c (2)其中:⎢⎢⎣⎡⎥⎦⎤==---)2(22221)2(11211212......N N C C C C C C B A C ,⎢⎣⎡⎥⎦⎤=-2221121112a a a a A][⎢⎢⎢⎢⎢⎣⎡⎥⎥⎥⎥⎥⎦⎤==-------')2)(2('2)2('1)2(')2(2'22'21')2(1'12'11111'.....................n n n n n n T Q Q Q Q Q Q Q Q Q A A Q对每一个待定点,按照(2)式计算各条必要观测路径的η,并取其最小者,就可得到该段观测路径中的最优必要观测。
应该指出,用上述方法确定的最优必要观测,与有经验的控制网设计人员得到的结果相差甚微,一般不超过10%,事实上:对水准网,由于iH L m Mi0= (3)因此,那些构成最短周长路线的观测,就是最优必要观测;对导线网,由于⎪⎪⎭⎫⎝⎛+=∑∑=+=ni in n i i Dm S M 12,12212ρμβ (4)故具有最短周长和最少拐弯的导线节(直伸导线环节),就是最优必要观测。
对测角网,由于)(221ββρβctg ctg n Sm M ++=2 (5)所以,决定精度的因素是到待定点的距离S 、参加方向角传递的角数n 、以及求距角余切的平方和。
因此,在一个不太大的控制网中决定必要观测,让有控制网设计经验、且熟悉测量控制网平差前的误差累积规律的人员,创造性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了,而不必进行前述复杂的计算。
3.3最优地选取多余观测显然,确定了必要观测并不能保证待定点获得给定的精度,但我们知道,增多余观测能提高未知量及其函数的权,但各个多余观测对整个控制网强度的影响是互不相同的。
因此,我们的任务是:从全部可能的多余观测中只挑选那些能保证以给定精度求定未知量的最少数量的多余观测。
即选取最优多余观测,以使其点位精度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
由于多余观测本身也是控制网图形的一部分,它们与必要观测、其它多余观测构成闭合图形,对它们可建立r=n-t 个条件方程,设其系数矩阵为:()3212222111211.....................∙=⎥⎥⎥⎥⎥⎤⎢⎢⎢⎢⎢⎡=r IIrn r r n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6)由于子阵3∙r A 的向量的正交性,若在建立条件方程时,使每个条件方程只包含一个多余观测,则可以得到矩阵*A :()E A A II **=现假定我们要估算第k 个(k=1,2,…,r )多余观测。
此时,权系数矩阵为⎥⎥⎥⎥⎥⎥⎥⎥⎥⎤⎢⎢⎢⎢⎢⎢⎢⎢⎢⎡=)()()(2)(1)()()(2)(1)(2)(2)(22)(21)(1)(1)(12)(11............................................................k ti k tjk t k t k tt k ijk i k i k t k jk k k tk j k k kQ Q Q Q Q Q QQ Q Q Q Q Q Q Q Q Q (7)其中)(k ij Q 由递推公式kji k it kt k t k ijk ijq q q Q Q ++++--=,)1()(1 (8)确定。
按分组平差理论,在每组仅含一个条件方程时,有tII k t kFP q α1-+=Tkk k t k t P q αα1,-++=式中F 为权函数的系数矩阵,P 为权对角阵,而TII II T n k n k TIIT II T II ki k ik kkP A A P A A *1*1)1(1)1(**)1()1()(ααα--∙--∙-∙-∙-∙-=其中*)1(ik II A ∙-为仅含子阵*II A 中k-1行的子阵;nk A ∙-)1(为仅含矩阵A 中k-1行的子阵;*kII α为子阵*II A 的第k 行。
由此可见,估算每个多余观测都要进行(k-1)阶矩阵求逆,效率低下,但如果按TKII T k kt F Q q *11)(α--+=计算则较简便,其中 T KIIT F *1)(α-为向量*kII α按矩阵T F 的向量展开后的系数列向量。
由(8)式知,对某一个多余观测,)1(-k ij Q 为固定,kji k it kt k t q q q ++++,1越大,则)(k ij Q 越小,因此可用最大值∑==+++ti i kit kt k t kqq 12,1max(9)作为取舍各个相互竞争的多余观测的判定准则,由此在众多的多余观测中选出最优多余观测。
以简单测角网图九为例:图九为确定C 、D 点的位置,由(5)式知,保证获得C 、D 点坐标的最优必要观测为角1、2、3、4 (如表1),这时:⎥⎥⎥⎥⎦⎤⎢⎢⎢⎢⎣⎡------=469.0221.000243.0469.00000605.0263.100079.1466.0F⎥⎥⎥⎥⎦⎤⎢⎢⎢⎢⎣⎡----=*10148.1653.1030.1732.2010011010010148.1653.0030.1732.100010111A⎥⎥⎥⎥⎦⎤⎢⎢⎢⎢⎣⎡--------=*-82.036.128.246.113.349.131.082.229.200.129.143.132.056.024.073.1)(1TIIT A F ⎥⎥⎥⎥⎦⎤⎢⎢⎢⎢⎣⎡--=269.0218.000218.0279.00000961.1241.100241.1381.10Q现假定要求网中每个待定点均满足2<+y xQ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