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男孩危机促使我写《拯救男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揭示“男孩危机”呼吁“拯救男孩”
记者:孙老师,看了你写的《拯救男孩》一书,人们不禁发问男孩到底出什么事了?为什么要拯救呢?
孙云晓:很多朋友对我写出新书《拯救男孩》感到意外,因为谁都知道中国具有重男轻女的强大传统,男孩地位很高,还需要什么“拯救”吗?可是,在我看来,男孩危机日趋严重,正在使中国失去一代男人,而最为可怕的是,人们很少意识到或根本不相信男孩危机的存在。这就是我写《拯救男孩》的动机和出发点。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男孩成长问题的?你写这本书的真实用意又是什么?
孙云晓:我写《拯救男孩》这本书并非一时冲动,更谈不上什么哗众取宠。
早在20多年前,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我已经和同行们感受到许多男孩很脆弱,偏向女性化,也很容易受到伤害。1986年,我在《儿童文学》发表了报告文学《“邪门大队长”的冤屈》,讲述了一个男孩在学校受到伤害的故事。这是河南潢川一个五年级小学男生的故事,完全是真实的。但是,我那时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对事情背后的原因还想不清楚。直到做了多年的少年儿童研究之后,我才下决心用大力气揭示男孩成长危机。因此,我与两位儿童心理学博士组成课题组,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精心研读,并且对许多数据进行了重新统计和比较,最后结合鲜活的案例和个人深切的体验,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笔法写出了《拯救男孩》这本书。
记者:《拯救男孩》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呢?
孙云晓:其一、不要把男孩暂时落后的特点当成缺点。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往往希望孩子尽早入学以求抢占先机,同时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超过同龄人,却很少考虑孩子本身发展的可能性。事实上,父母们拔苗助长的这些做法,对于男孩来说都可能是灾难性的,其结果或许会成为酿成摧残男孩的悲剧。其二、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男孩成长的危机绝非仅仅是生理发育迟缓所致。在《拯救男孩》书中,我们以翔实的调查研究结果为根据,深入揭示了男孩的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等四大危机,而其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误区。其中,危害最烈的是教育危机,简言之,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而加剧了所有危机对于男孩的伤害。男孩在学校,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男孩子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这将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其三、“护根”还是“拔根”等于说是捍卫童年还是摧残童年。压抑男孩需求的教育模式自学校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应试教育更是将其推向了极致。如教育学博士后李敏所说,现代学校教育中由于学习的奴役而伴生的游戏的缺位,是学生最不幸的“拔根”状态。
2
“拯救男孩”剑指“应试教育”
记者:你认为男孩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化解或克服这种危机呢?
孙云晓:毫无疑问,男孩危机不仅仅是男孩教育的危机,而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危机。当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严重扭曲学校教育方向而难以一时改变的时候,家庭教育的作用变得格外重要了。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就可能是一种“护根”的教育;如果父母信奉应试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就可能是一种“拔根”的教育。令人担忧的是,许多父母变成了“教育狂”,如全国83.6%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达到前15名,为此目标给孩子报的补习班占满了节假日,导致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而睡眠不足。
记者:你提出“放养男孩”这个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你认为这样做切实可行吗?
孙云晓:我认为,在男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尊重他们的天性,改变传统的培养理念同样至关重要。家庭如果在这个方面做一些努力对孩子的成长会有所弥补,家里如果有一个男孩子,从学校接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回屋写作业,第一件事先去玩一小时。男孩子运动需要更高,因此明智的父母他会把孩子从学校接回来以后,先找一个公园或者一个场所,让孩子去跑跳玩上一小时然后再回家,我认为这是明智的做法。小男孩具有爱蹦爱跳、喜欢动手、喜欢实践的天性,对男孩应该有不同于女孩的教育方式,要给男孩充分的运动机会和时间,从他们生长发育的特点出发因势利导,才能够发挥男孩的天性,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3
男孩女性化并非夸大事实
记者:我们在做“拯救男孩”系列报道中,有家长和教育学家认为男孩的女性化问题,只是个别现象,而你将此事放大成了社会问题,对此你如何看待?另外,你提出了男孩女性化的问题,那么,对于女孩男性化的现象你又如何看待?
孙云晓:对于男孩女性化被人为的放大一说,我也有所耳闻,我认为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问题,也是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进行探讨。我提出拯救男孩的观点,是因为男孩危机是一个特别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所以才强调“拯救”。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男孩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刚强和坚韧的特点,充满阳刚之气,猛一下提出“男孩危机”而且要“拯救男孩”,的确令人无法接受,但实际情况要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男孩的女性化,只是男孩成长问题中的一种表现,导致男孩危机的核心,是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标准,以及家庭对孩子的引导教育都不利于男孩的成长。
对于女孩男性化的问题,我也有所关注,但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来也许会成为我的研究选题。
记者: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医不自治”,你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研究,著作颇丰,新近又出版了《拯救男孩》这本教育专著,请问你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你的孩子是怎样接受教育的?
孙云晓:我的孩子是一个女孩,对于她的成长和教育我不愿提及,因为多少有点“王婆卖瓜”的味道,我只能简单地告诉你,我女儿5年前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现任中国新闻社驻日本东京记者。
4
“富二代”的生存环境成研究新课题
记者:十几年前,看你写的反映“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以为你是我们的记者同行,后来了解到你是一位从事教育研究的“老学究”,而且工龄长达37年,教育研究是一个很枯燥很寂寞的行业,你如何面对那查不完的资料写不完的论文?
孙云晓:首先纠正一下,我从事教研工作已经38年了。其次,我并不认为从事教育研究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因为喜欢这个工作,就觉幸福而快乐,从大处讲,教育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从小处讲,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我这一生有两个喜好,一个是儿童文学的创作,一个是儿童教育的研究,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儿童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快乐教育”,我乐此不疲。
记者:从你的博客获知你以前曾是一个文学青年,后来才从事儿童教育研究,这两者有相当大的差异,你如何处理角色的转化?
孙云晓:我11岁时就想当作家,正是文学的梦想将我从黑暗的迷蒙中解救出来。练习写作,使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我所写的教育专著,是文学和教育有机的结合,因为喜欢文学创作,我的论文既有实用型,又有可读性,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记者:“拯救男孩”是你的一个研究课目,现在已完美收官,下一步你还有什么新的研究选题?目前进展如何?
孙云晓:目前我正从事“富二代”“独二代”的生活成长所遇到的问题的研究,在我的博客中有一些记述,下一步能否汇集出书,视情况而定。
采访手记
初识孙云晓的名字,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他写的那篇轰动全国的惊世之作《夏令营中的较量》。该文甫出,振聋发聩,引发了一场社会各界参与的教育大讨论。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