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八种基本笔画的轻重丶节奏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汉字基本笔画书写要求

汉字基本笔画书写要求

汉字基本笔画书写要求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一、横横的书写要领是:起笔重——行笔轻——收笔重。

详细讲解:起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因为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

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二、竖详细讲解: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仅仅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仅仅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三、撇详细讲解: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大半部分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

四、捺详细讲解: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

五、点详细讲解: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

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

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

六、竖弯详细讲解:竖弯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汉字笔画书写顺序及口诀

汉字笔画书写顺序及口诀

1.基本笔画顺序规则2.1.先横后竖1.例如“十” 字,先写横(一),再写竖(丨)。

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横),再竖柱子一样,按照这个顺序书写,字形结构更加稳定。

2.先撇后捺1.以“人” 字为例,先写撇(丿),后写捺(㇏)。

这符合人们的书写习惯,使笔画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流畅,就像人的两条腿,先迈出一条,再迈出另一条。

3.从上到下1.像“三” 字,书写顺序是从上往下依次写横(一、一、一)。

这是因为汉字的结构通常是由上部分和下部分构成,先写上面的部分能够确定字的上部框架,为下面的笔画提供定位参考。

4.从左到右1.如“林”字,先写左边的“木”(横、竖、撇、捺),再写右边的“木”。

这与我们的阅读习惯是一致的,从左向右书写可以保证笔画之间的连贯性,而且方便观察字的整体布局。

5.先外后内1.以“同” 字为例,先写外面的“冂”(竖、横折钩),再写里面的“一口”。

这样可以先确定字的外部轮廓,使得内部笔画的位置更容易把握,保证字的结构紧凑。

6.先外后内再封口1.例如“国” 字,先写外面的“冂”(竖、横折钩),再写里面的“玉”(横、横、竖、横),最后封口写横。

这个顺序能够让字的结构更加完整,而且在书写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控制字的大小和形状。

7.先中间后两边1.像“小” 字,先写中间的竖钩(亅),再写两边的点(㇔、㇔)。

这种顺序对于一些对称结构的字来说,可以保证字的中心部分先确定,两边的笔画能够更好地呼应,使字更加平衡。

3.笔画顺序口诀4.1.楷书笔画顺序口诀1.“从上到下为主,从左到右为辅。

上下左右俱全,根据层次分组;横竖交叉先横,撇捺交叉先撇;中间突出先中,右上有点后补;上包下时先外,下包上时先内;三框首横末折,大囗最后封底。

”2.这个口诀详细地说明了在不同结构的汉字中笔画的书写顺序。

例如“横竖交叉先横”,像“十” 字,按照口诀先写横;“中间突出先中”,对于“山” 字,先写中间的竖,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准确地记住笔画顺序。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

一、硬笔楷书基本笔画(一)、横: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

横有长横、短横、左尖横、右尖横、腰粗横之分。

(二)、竖:竖要写垂直,因为竖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竖有悬针、垂露、短竖之分。

(三)、撇:撇有斜撇、竖撇、短撇、平撇之分。

(四)、捺:捺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平捺之分。

(五)、点:点有左点、右点、挑点、竖点、长点之分。

(六)、提:提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

提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

(七)、钩:钩有竖钩、竖弯钩、戈钩、卧钩之分。

(八)、横折与横折钩:(注意两种形态变化)。

(九)、竖弯、竖弯钩、横折弯、横折弯钩:(十)竖提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

(十一)横钩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要把力量送到笔尖(避免出现双角)。

(十二)横撇、撇折、撇点。

(十三)竖折、竖折折钩、横折提。

(十四)横折折撇、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

(十五)竖折撇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

从上面介绍的8种基本笔画及其衍生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然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挑都要出尖。

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

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二、汉字结构要点(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高右低。

⏹如:部、即⏹(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长左短。

⏹如:绩、议、读⏹(5)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

⏹如:葡、萄、蜀、葛⏹(6)勾衄笔不应直长。

⏹如:句、匀、勿⏹(7)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8)横长撇短;⏹如:右、有⏹(9)横短竖长,撇捺应延伸。

29个笔画顺序表

29个笔画顺序表

29个笔画顺序表摘要:一、引言二、29 个笔画的基本知识1.笔画的定义2.29 个笔画的分类三、29 个笔画的顺序表1.横2.竖3.撇4.捺5.点6.折7.钩四、29 个笔画在汉字中的应用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承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笔画的运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29 个笔画的基本知识和顺序表,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汉字书写技巧。

二、29 个笔画的基本知识1.笔画的定义笔画,是指书写汉字时,用笔在纸上划过的轨迹。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通过不同笔画的组合,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汉字。

2.29 个笔画的分类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29 个,分为横、竖、撇、捺、点、折、钩七大类。

这些笔画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29 个笔画的顺序表1.横横是汉字中最基本的笔画之一,书写时从左到右,平稳划过。

2.竖竖是汉字中与横相呼应的笔画,书写时从上到下,挺拔有力。

3.撇撇是汉字中的一种斜向笔画,书写时从右上方向左下角划出,流畅自然。

4.捺捺是汉字中的一种斜向笔画,书写时从左上方向右下角划出,与撇相呼应。

5.点点是汉字中的一种简洁笔画,书写时由上而下,迅速划过。

6.折折是汉字中的一种转折笔画,书写时需注意转折处的力度和角度。

7.钩钩是汉字中的一种收缩笔画,书写时需注意钩的方向和力度。

四、29 个笔画在汉字中的应用掌握29 个笔画的书写技巧,对汉字的书写有着重要意义。

在实际书写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笔画,使汉字形态更加美观。

五、结论通过对29 个笔画的学习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书写汉字,传承中华文明。

汉字八种基本笔画

汉字八种基本笔画

短横、中长横、长横;横短竖、中长竖、悬针竖、垂露竖。

一、二、三、十、土、士、干、工、王、丰、五、七、牛、生、川、上、竖下、去、中、千、玉、正、止、卡平撇、短撇、斜长撇、竖撇、横折撇;撇斜捺、反捺、捺点、平捺手、毛、看、采、后、丢、先、气、知、和、你、八、分、公、人、从、入、个、大、天、太、犬、捺父、交、在、有、左、右、木、全、合、会、石、厅、床、月、用、丹、风、片、斤、听、升、又、水、友、冬、不、贝、页、这、边、点单点、左右点、相向点、八字点、两点水、学头点、三点水、四点底儿;广、方、放、它、字、头、小、东、并、米、来、立、火、六、兵、冰、学、兴、江、河、沙、海、提浪、洞、点、杰、燕、单提、竖提、撇折提、横折提抱、虫、长、么、云、去、台、红、许、说、话折横折、竖折、撇折、口、日、田、目、白、百、四、面、书、牙、山、出、乐、匹、画、车、东、写、字、宝、马、竖钩、折钩、弯钩、戈钩、卧钩、月、用、门、问、丁、可、寸、村、小、京、手、钩才、鸟、与、飞、气、风、儿、兄、见、先、几、凡、毛、电、它、包、也、戈、我、成、心、必、左右结构:从、双、林、比、朋、你、他、们、住、信、江、叶、听、时、明、好、妈、姑、娘、她、许、说、话、蚂、蚁、沙、浪、海、渔、河、洞、村、和、知、秋、对、戏、阴、阳、枫、样、的、放、抱、打、红、组、祖、怀、惊、左中右结构:树、谢、游、上下结构:早、是、全、合、会、公、分、奇、去、写、字、名、冬、交、青、背、泉、您、感、色、学、雪、古、舌、兄、声、音、尖、尘、奇、上中下结构:草、鱼、京、高、燕、竞、奔、谷、内外结构:日、目、田、回、国、四、因、半边包围结构:这、边、过、道、厂、厅、广、庆、床、斤、反、习、司、三面包围结构:门、问、月、用、同、风、区叠字结构:双、比、朋、从、众、吕、品、昌、晶、磊、林、森有趣的汉字对话“比〞对“北〞说:兄弟一场,何必背靠背呢!“巾〞对“币〞说:孩子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正楷汉字的基本笔画书写说明

正楷汉字的基本笔画书写说明

正楷汉字的基本笔画书写说明笔画名称写法力度角度长度速度态度下笔顺序线条要求左点轻到重45度不长但清楚适中认真右上到左下粗细明显右点轻到重45度不长但清楚适中认真左上到右下上细下粗长点轻到重45度-60度稍长、稍慢由慢到快左上到右下上细下粗左右点都是轻到重45度与左点右点相同稍慢像标准的笔画才好左点:右上到左下右点:左上到右下上细下粗相向点一个右点轻到重,一个短撇重到轻。

右点45度短撇45度右点标准写短撇长于右点间距适当右点稍慢短撇慢到快。

右点短于短撇要细看准上面平行右点:左上到右下,短撇:右上到左下。

右点:细到粗短撇:粗到细点相背点一个短撇重到轻,一个右点轻到重。

都是45度成“八”字型,注意八字的捺成了右点。

两笔画的长度基本是相同的。

短撇慢到快,右点稍慢短撇与右点上下都是平行的短撇:右上到右下,右点:左上到右下。

短撇:粗到细,右点:细到粗。

水旁点两个右点都是轻到重,一个挑画重到轻。

三笔画都是45度,注意之间的距离不能贴上。

两个右点长度相同,一个挑画要长于右点。

两右点稍慢,一个挑画慢到快。

右点不能太短或太长,挑长于点右点:左上到右下。

挑画:左下到右上。

右点:细到粗挑画:粗到细火底点一个左点和三个右点都是轻到重都是45度。

注意每点之间距离相等和平行。

四个点长度基本相同。

每个点的速度都稍慢。

不能着急写准每一笔左点:右上到左下右点:左上到右下上细下粗,粗细明显长横重轻重5-10度,左低右高长,约占格子的三分之二,左右留的空白相同起笔慢而重,行笔轻而自然收笔重。

认真观察起笔行笔收笔之间的关系。

左起到右行进。

两端稍粗中间稍细。

短横重轻重5-10度,左低右高短,约占格子的三分之一,左右留空白相同。

与长横相同与长横相同左起到右行进。

两端稍粗中间稍细。

横斜横重轻重15-20度左低右高长、约占格子的三分之二,左右留的空白相同与长横相同与长横相同左起到右行进。

两端稍粗中间稍细。

悬重到轻90度非常直长、约占格子起笔稍慢不要急按上到下行进起笔粗收笔细针竖的三分之二,上下留的空白相同行笔自然收笔快。

硬笔书法基本笔画书写教程

硬笔书法基本笔画书写教程

硬笔书法基本笔画书写教程目录汉字基本笔画书写口诀 (2)汉字基本笔画书写要求 (4)硬笔书法入门十大要诀 (6)硬笔楷书实用技法教学讲解 ........................................................ 10 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15)汉字基本笔画书写口诀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要想写好汉字~一定要先练好基本笔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点、横、竖、撇、捺、挑、折、钩。

,一, 点有五种基本点——侧点、垂点、撇点、挑点和长点。

它们的写法同中有异。

侧点写法:起笔轻轻行笔弯~重重回笔到一半。

垂点写法:与侧点运笔一样~行笔方向要相反。

撇点写法:起笔重重行笔弯~轻轻抬笔收出尖。

它的轻重变化与垂点是相反的。

挑点写法:起笔重重右上斜~轻轻提起收出尖。

长点写法:起笔轻轻行笔弯~稍长稍重回一半。

就是将侧点稍稍拉长。

,二,横横分为三种:长横、短横和斜横。

长横写法:起笔重重收笔重~左边低来右略高。

短横分为:左尖横和右尖横。

左尖横写法:起笔轻轻收笔重~左边低来右略高。

右尖横写法:起笔重重收笔轻~左边低来右略高。

斜横写法:斜横就像跷跷板~左边低低右高高~左低右高要明显。

,三,竖竖分为三种:垂露竖、悬针竖和斜竖。

垂露竖写法:起笔重重收笔重~行笔略轻挺且直。

悬针竖写法:起笔重重收笔尖~行笔略轻挺且直。

斜竖写法:只要将垂露竖写得左斜一点就行了。

,四,撇撇分三种:平撇、斜撇、竖撇。

平撇写法:起笔重重行笔平~轻轻抬笔收出尖。

斜横写法:起笔重重行笔斜~轻轻弯弯收出尖。

竖撇写法:起笔重重行笔直~过了中线撇出尖。

,五,捺捺分两种:斜捺和平捺。

斜捺写法:起笔轻轻行笔斜~捺脚重按歇一歇。

平平向前走一截~轻轻收笔尖一些。

平捺写法:起笔重按右上行~弯弯斜下右对齐。

捺脚重按歇一歇~右上收笔尖一些。

,六,挑挑分两种:平挑和斜挑。

写法:起笔重重右上行~轻轻收笔尖一些。

行笔要快~平挑与水平夹角小于45度~斜挑与水平夹角大于45度。

【书法国培基础知识】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是什么?笔法如何?

【书法国培基础知识】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是什么?笔法如何?

【书法国培基础知识】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是什么?笔法如何?63、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是什么?笔法如何?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是:点、横、竖、钩、挑、折、撇、捺。

(如图81)图 81八个基本笔画的写法它们的运笔方法分别如下:•点: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围转向右下行,作顿笔,折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

写点时,要求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

•横:逆锋入笔,折起,衄落成点,提走,中锋行笔,驻、挫、顿,向右下作围,向左回锋收笔。

写横画时,要求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

•竖:逆锋起笔,折锋向右,顿笔转锋,向下力行,顿笔向左上(或向右上)围收。

写竖画时,要求于直中见曲势,不可僵直无力。

•钩:行笔至钩处,轻轻作围,转笔向上挫锋蓄势,向左挑锋提笔。

写钩时,要求驻锋提笔,突然趯起,力集中于笔尖。

•挑:又称“仰横”,现在也称“提”。

逆锋起笔,折笔向下,顿,然后提笔向右上角出锋。

写挑时,要求仰笔趯锋,用力在发笔,得力在画末。

•折:行笔至折处,挫笔提起,折锋作顿,提笔挫锋,中锋下行。

写折画时,要求顿折要得体,折处不可臃肿,也不能脱节。

•撇:逆锋向左上角起笔,折笔向右下作顿,转锋向左下力行,渐渐提笔,末锋飞起。

写撇画时,要求起笔同竖画,行笔撇出力要送到,保持中锋,若一往不收,易犯飘荡不稳之病。

•捺:逆锋起笔,轻轻向下徐行,势力开展,至下半截略带卷起意,至捺出处作顿稍驻,再提笔捺出,捺脚稍长。

写捺画时,要求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至末收锋,贵在含蓄。

64、什么是八种笔画的变化笔画?以上我们所说的是八种基本笔画,但实际上,这八种基本笔画不可能原样不动地入字。

由于各种书体的风格不一,笔画的运用也就发生了形态的变化。

他们各自根据结字的需要,在八种基本笔画的基础上进行演化和变形,派生出形态各异的变化笔画,使之得体而生,随势而用,多姿多彩。

所以我们还要对八种基本笔画的变化形态进行学习研究,才能为学好楷书打下良好的基础。

65、点画的变化形态有哪些?其特点、笔法如何?点画的变化笔画主要有:竖点、斜点、垂点、挑点、撇点等。

楷书的八个基本笔画

楷书的八个基本笔画

楷书的八个基本笔画摘要:一、引言二、楷书的基本笔画概述1.楷书是汉字的主要字体之一2.楷书的基本笔画有八种:点、横、竖、撇、捺、折、提三、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1.点的写法2.横的写法3.竖的写法4.撇的写法5.捺的写法6.折的写法7.提的写法四、楷书基本笔画的练习方法1.观察字帖2.描红练习3.自行练习五、楷书基本笔画在书法作品中的应用1.唐代书家孙过庭的《书谱》2.硬笔楷书的笔画变化六、结论正文:一、引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众多的汉字字体中,楷书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正式场合和教育领域。

对于学习汉字的人来说,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楷书的基本笔画入手,详细介绍其写法和练习方法。

二、楷书的基本笔画概述1.楷书是汉字的主要字体之一楷书,又称真书、正楷,是汉字的主要字体之一。

楷书字形规整,笔画清晰,是我国传统书法中最为普及的一种字体。

从隶书演变而来,楷书在汉末开始出现,到了唐代达到了发展的高峰。

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都是楷书领域的佼佼者。

2.楷书的基本笔画有八种:点、横、竖、撇、捺、折、提楷书的基本笔画是指构成楷书字形的最基本的线条元素。

楷书的基本笔画有八种,分别是:点、横、竖、撇、捺、折、提。

这八种笔画各自有着不同的形态和书写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对于写好楷书至关重要。

三、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1.点的写法点是楷书中最简单的笔画,通常用于字的顶部或底部。

点的写法是:笔锋逆锋入纸,笔锋内含,顿笔并调整好笔锋再行笔。

藏锋在楷书、隶书中尤为重要,能给人一种含蓄的美感。

2.横的写法横是楷书中最常见的笔画之一,分为短横和长横。

短横的斜度要适当,长横则是短横的后面加上一条直线,长度为短横的一半。

横的写法要注意轻重、提按、快慢等变化。

3.竖的写法竖是楷书中重要的笔画之一,用于字的左侧或右侧。

竖的写法是:起笔先轻后重,笔锋垂直向下,不可弯曲。

中国汉字笔画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汉字笔画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汉字笔画的知识点总结一、汉字笔画的定义笔画是指书写汉字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由笔尖接触纸张、离开纸张所形成的线条。

每个汉字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笔画组成的,不同的汉字由不同数量和不同形状的笔画组合而成。

因此,笔画是汉字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二、汉字笔画的分类1. 结构分类按照笔画的结构特点,可以将笔画分为横、竖、撇、捺、点、折六种基本形式。

这些基本笔画可以组合成各种汉字的结构,构成了汉字的书写形态。

2. 数量分类根据汉字由笔画的数量,可以将笔画分为一画、二画、三画、四画、五画等多个类别。

通常来说,笔画越多的汉字越复杂,书写起来也更加困难。

3. 动态分类在书写汉字时,不同的笔画要用不同的动作和力度来书写,所以可以将笔画分为横折弯、竖折钩、横折折、撇折、捺折等动态形式。

这些不同的动态形式影响了汉字书写的美学效果和书写的实际难度。

三、汉字笔画的特点1. 笔画具有基本性和传统性。

汉字书写是一种传统的技艺,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要素之一,并且传承了古代文化的遗产。

2. 笔画具有规范性和一致性。

每个笔画都有确定的书写顺序和书写方式,按照规范的要求书写汉字可以保证其形体端正、规整。

3. 笔画具有重要性和启发性。

学习汉字笔画不仅能够提高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够启发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

四、汉字笔画的书写规范1. 书写顺序每个汉字都有确定的书写顺序,遵循正确的书写顺序可以保证汉字的形体端正、规整。

一般来说,先写横、再写竖、再写撇、再写捺、最后写点。

2. 书写技巧在书写汉字时,要掌握正确的书写技巧,轻重缓急、先后顺序、衔接过渡等等都是书写汉字时需要注意的技巧。

3. 书写速度书写汉字时,要注重书写速度,既不能过快以致马虎,也不能过慢以致变形,要掌握适当的书写速度。

4. 书写力度在书写汉字时,要掌握适当的书写力度,笔画要轻重缓急相间,有力度感,不要过于生硬或过于柔弱。

五、汉字笔画的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要系统地学习汉字笔画的理论知识,包括笔画的定义、分类、特点、书写规范等内容,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知识。

【笔法】8种楷书基本笔划“图文解析”

【笔法】8种楷书基本笔划“图文解析”

【笔法】8种楷书基本笔划“图文解析”“蓝色字”弘扬鲁公精神,学习颜体书法楷书是学书法的基本功,学书宜从楷书入手。

古人曾有这样一个比方:“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意思是正如人总要先学会站立,然后才能学会走路或奔跑,有了楷书作基础才能写好行书和草书。

因为楷书端正,一笔是一笔,行笔速度也较缓慢,这就容易使初学的人学得像,写得准确。

学楷书,从点画开始。

掌握了点画的基本形态和写法,则不管字帖中的字的笔画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临摹起来都容易抓住要领,学到它的形和神了。

一、点点的基本形式:头尖、尾圆、腹平、背圆。

写法如图:1.锋尖落纸(可先将笔舔尖,轻轻落笔)。

2.向右下将笔毫向两边铺开,笔渐下渐重。

3.到下半部,将笔锋稍提起,再放下向背部兜围扭动一下。

4.轻快有力地从下腹出锋。

点的写法要求:顾盼生姿、向背分明。

点的种类:二、横基本形式:头方(斜)尾圆,中段略细。

横的写法如图:1.笔锋先从右向左逆行。

2.直(或稍斜)落笔。

3.通过提按使笔锋回复中锋,沿着笔画中线向右运行,中段稍提笔。

4.至结尾处笔锋稍提起,再向右下放下,像写点那样,兜围扭动一下,然后迅速有力地向左收锋。

注意:不能使劲顿笔,中段与两头也不能一样粗细,显得僵直。

横的种类有三、竖竖,起支柱作用,要求写得劲挺有力,像人胸腰挺起。

基本形式有垂露竖和悬针竖两种。

垂露竖写法如图:1.笔锋向上逆行。

2.横(或稍斜)落笔,笔向右斜。

3.笔锋轻轻向左右扭动一下,调整笔锋然后向下行笔。

4.至尾部,略提锋,从左向上收锋。

悬针竖:写法与垂露竖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它在尾末要出锋。

要点:像一枚针,写得粗壮,出锋不宜太长太细。

如图:四、撇汉字的笔画大多是向右向下的,右手写这些笔画都较顺手,唯独撇是向左伸展的,写起来较别扭。

这是写字的重点。

基本形式:尾部略肥和上扬,姿态舒展。

写法如图:1.向上逆锋而起。

2.斜落笔。

3.调整笔锋,让中锋缓缓行笔。

4.至尾部,快而有力地出锋,使力送到撇尖。

八种基本笔画的基本写法

八种基本笔画的基本写法

八种基本笔画的基本写法(一)、点1、右点:起笔轻,由轻到重向右下方按笔,稍顿后,顺势回锋收笔。

如“六”、“文”。

2、左点:起笔轻,行笔逐渐用力往左下按,稍顿后,顺势回锋收笔。

如“宝”、“小”。

3、相向点:起笔轻,行笔渐用力向右下弧行,顿后向上回带收笔。

如“火”、“羊”、“半”。

4、长点:起笔轻,行笔渐用力向右下长按,顿后向左上回带收笔。

如“不”、“头”、“女”。

(二)、横:横和竖是字的体骨,要求坚正匀称,长短合度。

好比一座房子,横如梁,竖如柱;横主平衡,竖主支撑。

这两个笔画如果写得疲软,整个字就会显得软弱无力。

1、长横:此横常为一个字的主要笔画。

起笔稍顿,行笔时中间微拱,至末端顿笔,回锋收笔。

如“十”、“上”、“平”。

2、短横:写法同长横,只是运笔短些,大约是长横的一半。

如“二”、“工”、“法”。

3、斜横:写法同长横,只是左低右高的斜度稍大些。

如:“七”、“斗”、“戈”。

(三)、竖1、垂露:笔锋轻入纸,向右下稍顿,随即向下行笔,至收笔处稍顿笔,再回锋收笔。

如“川”、“情”、“倍”。

2、悬针:起笔和行笔同垂露,只是收笔时逐渐提笔出锋,收笔出尖。

如“丰”、“中”、“羊”。

(四)、撇1、平撇:起笔顿后,侧笔向左平行线渐提笔出锋,收笔出尖。

如“千”、“季”、“重”。

2、斜撇:起笔顿后,侧笔向左下行笔,渐提笔出锋,收笔出尖。

如“人”、“大”。

3、竖撇:其形态上半部较直,用笔方法与竖接近,至中部以后,向左下方行笔,顺势提笔出锋。

如:“月”、“用”、“风”。

4、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

如“生”、“向”、“失”、“朱”。

(五)、捺:捺法用笔一波三折,呈曲线之美。

1、斜捺:轻落笔,然后边行边按,顿笔后,迅速向右方提笔出锋。

如“木”、“夫”“来”。

2、平捺:写法同斜捺,只是行笔方向稍平一些。

如“之”、“起”、“这”。

(六)、提1、平提:起笔右下顿,略驻笔后转向右上渐提笔挑出锋,收笔出尖。

如“虫”、“纹”、“把”。

笔画就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

笔画就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

笔画就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

写字的时候,由起笔到收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常用笔画名称表笔画间的组合关系有三种,即相离、相接和相交。

因为组合关系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汉字。

比如汉字中的撇笔和捺笔,如果其间的组合是相离就是“八”;如果是相接就是“人”或“入”;如果是相交,那就构成了“ㄨ”(“义”和“刈”的一部分)。

2.笔顺笔顺就是汉字笔画书写的顺序。

汉字笔顺的一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还有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等。

笔顺正确与否,关系到字形的好坏和书写的速度。

汉字笔画规则表(一)基本规则1.先横后竖:下十2.先撇后捺:人尺3.从上到下:三言4.从左到右:仆川5.先外后里:风问6.先外后里再封口:田日7.先中间后两边:小办(二)补充规则1.点在上边或左边,先写:衣为2.点在右上或字里,后写:我瓦3.半包围结构的字:(1)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句压(2)左下包围结构,先里后外:边廷(3)上边未包围的,先里后外:凶(4)下边未包围的,先外后里:用同(5)右边未包围的,先上后里再右下:医匠你知道下面各字的笔顺吗?长撇、横、竖提、捺凸竖、横、竖、横折折折、横片撇、竖、横、横折心点、卧钩、点、点必点卧钩、点、撇、点女撇点、撇、横3.偏旁偏旁是汉字学中的一个传统名称。

原指合体字中左右两方的结构单位,左方叫偏,右方叫旁(如“如”字,“女”为偏,“口”为旁)。

后来把“偏”和“旁”合起来,统称为“偏旁”。

现在合体字中的上下、左右、内外任何一个结构单位都统称为偏旁。

汉字偏旁名称表偏旁名称例字冫两点水儿次、冷、准冖秃宝盖儿写、军、冠讠言字旁儿计、论、识厂厂字旁厅、历、厚匚三匡儿区、匠、匣刂立刀旁儿列、别、剑冂同字匡儿冈、网、周亻单人旁儿仁、位、你勹包字头儿勺、勾、旬厶私字旁允、去、矣廴建之旁廷、延、建卩单耳刀卫、印、却阝双耳旁去儿防、阻、院邦、那、郊氵三点水江、汪、活丬将字旁壮、状、将忄竖心旁怀、快、性宀宝盖儿宇、定、宾广广字旁庄、店、席辶走之儿过、还、送土提土旁儿地、场、城艹草字头艾、花、英廾弄字底开、弁、异尢尤字旁尤、龙、尥扌提手旁扛、担、摘口方框儿因、国、图彳双人旁行、征、徒彡三撇儿形、参、须夂折文旁冬、处、夏犭反犬旁狂、独、狠饣食字旁饮、饲、饰子子字旁孔、孙、孩纟绞丝旁红、约、纯巛三拐儿甾、邕、巢灬四点底杰、点、热火火字旁灯、灿、烛礻示字旁礼、社、祖王王字旁玩、珍、班木木字旁朴、杜、栋牛牛字旁牡、物、牲夂反文旁收、政、教疒病字旁症、疼、痕衤衣字旁初、袖、被春字头奉、奏、秦罒四字头罗、罢、罪皿皿字底盂、益、盔钅金字旁钢、钦、铃禾禾木旁和、秋、种癶登字头癸、登、凳米米字旁粉、料、粮虎字头虏、虑、虚竹字头笑、笔、笛足字旁跃、距、蹄注:有的偏旁有几种不同的名称,本表只取较为流行的一种。

汉字八种基本笔画的轻重丶节奏

汉字八种基本笔画的轻重丶节奏

汉字八种基本笔画的轻重丶节奏悬笔画又称悬肘,就是要求手臂全部离开桌面。

它是书法的基本功之一。

其重要性与练拳术的人首先要练“蹲桩”相同。

为什么一定要练悬肘?道理有三。

一、为了力注笔端。

悬肘时能使肩部松开,也便于腕的活动,全身之力由于无所阻碍,才得以集注毫端。

所以说,悬肘才能尽力,“悬着空中最有力”(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二、为了挥洒自如。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手腕的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

由于肘贴着桌面,大大限制了腕的灵活程度,笔的活动范围很小,要靠手指的运动和笔的上下左右倾斜,才能完成笔画的书写。

这样一来,锋必不正,势必不全,轻重便失准,挥运欠圆健,所以,只有悬肘,才能回旋余地大,才能用笔活,才能运转自如。

古人说悬肘“笔势无限,否则拘而难运”。

这里的“势”,就是指前面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运笔的回旋舒畅而有气势、有力量。

三、为了锻炼不臂力。

练拳的人,第一需要双腿有力,才可以稳如泰山,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有“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的说法。

写字,则需要手臂有力。

悬肘,是一种很有效的训练。

初学写字时,即使把手臂全部搁在桌子上,也可能发颤,悬肘更是颤个不停。

任何一个大书法家,开始练字都不会例外。

因为手臂上的肌肉还不习惯这种动作。

说穿了,这是一种肌肉的训练,只要坚持下去,半年三个月,就会打下基础。

一旦练好了悬肘的基本功,则终身受益。

所以,初学者一定要下苦功练好它。

但是,悬肘不等于把肘抬得过高。

大体只要不贴着桌面就可以了。

臂肘抬高,肩必耸起,关节紧张,运用起来,就不灵活了,反而有害。

运笔时,肘应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是所谓“平肘”。

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写字,而且影响到身体,所以不可小看。

写字时,应端坐椅上,与桌子保持一些距离。

头颈正直、自然,头略向前倾,含胸拔背,两肩松开,肩不耸,背不弓。

双脚踏实,平放地上,与肩等宽。

脚和身体稳不稳,关系到字的稳不稳。

右手执笔,左手自然平放桌上。

(左手不可成为重心的支撑点)。

中国汉字的笔画顺序规律

中国汉字的笔画顺序规律

中国汉字的笔画顺序规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把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汉字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它们拥有精美的表意图案,令人赞赏,并且汉字的书写和构成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本文从“汉字的笔画顺序规律”这个话题出发,对汉字的笔画顺序规律进行详细阐述,从而加深大家对汉字书写方法的理解。

一、汉字的笔画顺序规律汉字是以笔画来书写的,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笔顺和笔画顺序。

据统计,汉字的笔画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分别是:横、竖、撇、捺、折、钩、顿、提。

1、横(héng)从左往右连续书写一条水平笔画,如“丶”、“一”、“丨”等。

2、竖(shù)从上往下连续书写一条竖线笔画,如“一”、“”、“冂”等。

3、撇(piě)从上往下连续书写一条斜笔画,如“两”、“二”、“横”等。

4、捺(nà)从右往左连续书写一条斜笔画,如“丶”、“丿”等。

5、折(zhé)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笔画,由右上一部分横着书写,再由下一部分竖着书写,如“十”、“”等。

6、钩(gōu)从右上往左下连续书写一条斜笔画,如“口”、“丨”等。

7、顿(dùn)在汉字底部出现的笔画,由两个点组成,如“口”、“女”等。

8、提(tí)在汉字顶部出现的笔画,由一个折线组成,如“口”、“丨”等。

根据汉字的书写特点,汉字的笔画顺序规律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三类:1、横竖撇捺法按照这种排列顺序,先书写汉字的横笔画,然后是竖笔画,接着是撇和捺,最后是折、钩和提。

如:“马”字,横笔画为“一”,竖笔画为“丨”,撇笔画为“一”,捺笔画为“丿”,折笔画为“十”,没有钩和提笔画。

2、横折竖钩捺法按照这种排列顺序,先书写汉字的横笔画,然后是折笔画,接着是竖笔画,再接着是钩笔画,最后是捺笔画。

例如:“鱼”字,横笔画为“丨”,折笔画为“十”,竖笔画为“一”,钩笔画为“一”,捺笔画为“丶”,没有提笔画。

中文笔画笔顺表大全

中文笔画笔顺表大全

中文笔画笔顺表大全一、笔画顺序基本规则。

1. 先横后竖:如“十”,笔画顺序为横、竖。

2. 先撇后捺:如“人”,笔画顺序为撇、捺。

3. 从上到下:如“三”,笔画顺序为横、横、横。

4. 从左到右:如“川”,笔画顺序为撇、竖、竖。

5. 先外后内:如“月”,笔画顺序为撇、横折钩、横、横。

6. 先外后内再封口:如“日”,笔画顺序为竖、横折、横、横。

7.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笔画顺序为竖钩、撇、点。

二、常见笔画名称及示例。

1. 横(一)- 示例字“一”,笔画为1画,笔顺就是横。

- “二”,笔画为2画,笔顺为横、横。

- “三”,笔画为3画,笔顺为横、横、横。

2. 竖(丨)- 示例字“十”中的竖,“十”笔画为2画,笔顺为横、竖。

- “中”,笔画为4画,笔顺为竖、横折、横、竖。

3. 撇(丿)- 示例字“人”中的撇,“人”笔画为2画,笔顺为撇、捺。

- “千”,笔画为3画,笔顺为撇、横、竖。

4. 捺(㇏)- 示例字“人”中的捺,“八”笔画为2画,笔顺为撇、捺。

- “天”,笔画为4画,笔顺为横、横、撇、捺。

5. 点(㇔)- 示例字“主”中的点,“主”笔画为5画,笔顺为点、横、横、竖、横。

- “六”,笔画为4画,笔顺为点、横、撇、点。

6. 横折(㇆)- 示例字“口”中的横折,“口”笔画为3画,笔顺为竖、横折、横。

- “日”中的横折,“日”笔画为4画,笔顺为竖、横折、横、横。

7. 横撇(㇇)- 示例字“又”中的横撇,“又”笔画为2画,笔顺为横撇、捺。

- “水”中的横撇,“水”笔画为4画,笔顺为竖钩、横撇、撇、捺。

8. 横钩(乛)- 示例字“买”中的横钩,“买”笔画为6画,笔顺为横钩、点、点、横、撇、捺。

- “写”中的横钩,“写”笔画为5画,笔顺为点、横钩、横、竖折折钩、横。

9. 竖钩(亅)- 示例字“小”中的竖钩,“小”笔画为3画,笔顺为竖钩、撇、点。

- “可”中的竖钩,“可”笔画为5画,笔顺为横、竖、横折、横、竖钩。

汉字的基本笔画名称

汉字的基本笔画名称

汉字的基本笔画名称
汉字的基本笔画名称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提(㇀)、折(Í)、钩(亅),又称“永字八法”。

1965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类基本笔画:横类、竖类、撇类、点类、折类。

笔画(bǐ huà)通常是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横、竖、撇、点等,它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笔画有时也指笔画数,如字书前有汉字笔画索引。

表示这两种意思时“笔画”亦可作“笔划”,但目下规范作“笔画”。

此外,笔画还指用笔绘制的图画,此义项一般用在古籍中,现时人们不常用或不用。

笔画就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

笔画就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

笔画就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

写字的时候,由起笔到收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常用笔画名称表笔画间的组合关系有三种,即相离、相接和相交。

因为组合关系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汉字。

比如汉字中的撇笔和捺笔,如果其间的组合是相离就是“八”;如果是相接就是“人”或“入”;如果是相交,那就构成了“ㄨ”(“义”和“刈”的一部分)。

2.笔顺笔顺就是汉字笔画书写的顺序。

汉字笔顺的一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还有从外到内,先中间后两边等。

笔顺正确与否,关系到字形的好坏和书写的速度。

汉字笔画规则表(一)基本规则1.先横后竖:下十2.先撇后捺:人尺3.从上到下:三言4.从左到右:仆川5.先外后里:风问6.先外后里再封口:田日7.先中间后两边:小办(二)补充规则1.点在上边或左边,先写:衣为2.点在右上或字里,后写:我瓦3.半包围结构的字:(1)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句压(2)左下包围结构,先里后外:边廷(3)上边未包围的,先里后外:凶(4)下边未包围的,先外后里:用同(5)右边未包围的,先上后里再右下:医匠你知道下面各字的笔顺吗?长撇、横、竖提、捺凸竖、横、竖、横折折折、横片撇、竖、横、横折心点、卧钩、点、点必点卧钩、点、撇、点女撇点、撇、横3.偏旁偏旁是汉字学中的一个传统名称。

原指合体字中左右两方的结构单位,左方叫偏,右方叫旁(如“如”字,“女”为偏,“口”为旁)。

后来把“偏”和“旁”合起来,统称为“偏旁”。

现在合体字中的上下、左右、内外任何一个结构单位都统称为偏旁。

汉字偏旁名称表偏旁名称例字冫两点水儿次、冷、准冖秃宝盖儿写、军、冠讠言字旁儿计、论、识厂厂字旁厅、历、厚匚三匡儿区、匠、匣刂立刀旁儿列、别、剑冂同字匡儿冈、网、周亻单人旁儿仁、位、你勹包字头儿勺、勾、旬厶私字旁允、去、矣廴建之旁廷、延、建卩单耳刀卫、印、却阝双耳旁去儿防、阻、院邦、那、郊氵三点水江、汪、活丬将字旁壮、状、将忄竖心旁怀、快、性宀宝盖儿宇、定、宾广广字旁庄、店、席辶走之儿过、还、送土提土旁儿地、场、城艹草字头艾、花、英廾弄字底开、弁、异尢尤字旁尤、龙、尥扌提手旁扛、担、摘口方框儿因、国、图彳双人旁行、征、徒彡三撇儿形、参、须夂折文旁冬、处、夏犭反犬旁狂、独、狠饣食字旁饮、饲、饰子子字旁孔、孙、孩纟绞丝旁红、约、纯巛三拐儿甾、邕、巢灬四点底杰、点、热火火字旁灯、灿、烛礻示字旁礼、社、祖王王字旁玩、珍、班木木字旁朴、杜、栋牛牛字旁牡、物、牲夂反文旁收、政、教疒病字旁症、疼、痕衤衣字旁初、袖、被春字头奉、奏、秦罒四字头罗、罢、罪皿皿字底盂、益、盔钅金字旁钢、钦、铃禾禾木旁和、秋、种癶登字头癸、登、凳米米字旁粉、料、粮虍虎字头虏、虑、虚竹字头笑、笔、笛足字旁跃、距、蹄注:有的偏旁有几种不同的名称,本表只取较为流行的一种。

硬笔48个基本笔画详解

硬笔48个基本笔画详解

硬笔48个基本笔画详解硬笔书法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书法艺术,掌握基本笔画是学好硬笔书法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介绍硬笔书法的48个基本笔画,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硬笔书法的技巧。

1.横画:从左往右的横线。

2.竖画:从上往下的竖线。

3.撇: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斜线。

4.捺:从上往下、从右往左的斜线。

5.点:用笔尖精确地画出点。

6.折:先画横线,再画竖线与横线相交而成。

7.提:先画撇,再画横。

8.挑:先画横,再画撇。

9.旁:先画竖线,再画撇。

10.折折:先画横线,再画两个竖线与横线相交而成。

11.提勾:先画撇,再在撇的下方画一个小勾。

12.挑折:先画横线,再画一个撇和一个竖线与横线相交而成。

13.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的弯曲线。

14.钩:从上往下、从右往左的弯曲线,末端向左弯曲形成钩状。

15.提折:先画撇,再画一个竖线与撇相交而成。

16.撇点:先画一个撇,然后在撇的右下方画一个小点。

17.竖弯钩:先画一条竖线,再画一条从上往下、从右往左的弯曲线,末端向左弯曲形成钩状。

18.点捺:先画一个小点,然后从点处向下画一条捺。

19.竖钩:先画一条竖线,再画一条向右弯曲的线,末端向上弯曲形成钩状。

20.弯钩:先画一条向上弯曲的线,再向左偏移,画一条向右弯曲的线,末端向上弯曲形成钩状。

21.提折弯:先画一个提折,再从折的下方向左画一条弯曲线。

22.弯折:先画一个向上弯曲的线,再向右偏移,画一个向下弯曲的线,末端向右弯曲形成折痕。

23.横折:先画一条横线,再向下偏移,画一条向右弯曲的线,末端向上弯曲形成折痕。

24.提仄:先画一个撇,再从撇的下方向右画一条横线。

25.提竖:先画一个撇,再从撇的下方向右画一条竖线。

26.撇折:先画一条撇,再向上偏移,画一条向右弯曲的线,末端向上弯曲形成折痕。

27.撇弯:先画一条撇,再向上偏移,画一条向右弯曲的线,末端向左弯曲形成钩状。

28.弯折钩:先画一条向上弯曲的线,再向右偏移,画一条向下弯曲的线,末端向右弯曲形成折痕,然后再向左弯曲形成钩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八种基本笔画的轻重丶节奏汉字八种基本笔画的轻重丶节奏悬笔画又称悬肘,就是要求手臂全部离开桌面。

它是书法的基本功之一。

其重要性与练拳术的人首先要练“蹲桩”相同。

为什么一定要练悬肘?道理有三。

一、为了力注笔端。

悬肘时能使肩部松开,也便于腕的活动,全身之力由于无所阻碍,才得以集注毫端。

所以说,悬肘才能尽力,“悬着空中最有力”(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二、为了挥洒自如。

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手腕的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

由于肘贴着桌面,大大限制了腕的灵活程度,笔的活动范围很小,要靠手指的运动和笔的上下左右倾斜,才能完成笔画的书写。

这样一来,锋必不正,势必不全,轻重便失准,挥运欠圆健,所以,只有悬肘,才能回旋余地大,才能用笔活,才能运转自如。

古人说悬肘“笔势无限,否则拘而难运”。

这里的“势”,就是指前面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运笔的回旋舒畅而有气势、有力量。

三、为了锻炼不臂力。

练拳的人,第一需要双腿有力,才可以稳如泰山,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有“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的说法。

写字,则需要手臂有力。

悬肘,是一种很有效的训练。

初学写字时,即使把手臂全部搁在桌子上,也可能发颤,悬肘更是颤个不停。

任何一个大书法家,开始练字都不会例外。

因为手臂上的肌肉还不习惯这种动作。

说穿了,这是一种肌肉的训练,只要坚持下去,半年三个月,就会打下基础。

一旦练好了悬肘的基本功,则终身受益。

所以,初学者一定要下苦功练好它。

但是,悬肘不等于把肘抬得过高。

大体只要不贴着桌面就可以了。

臂肘抬高,肩必耸起,关节紧张,运用起来,就不灵活了,反而有害。

运笔时,肘应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是所谓“平肘”。

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写字,而且影响到身体,所以不可小看。

写字时,应端坐椅上,与桌子保持一些距离。

头颈正直、自然,头略向前倾,含胸拔背,两肩松开,肩不耸,背不弓。

双脚踏实,平放地上,与肩等宽。

脚和身体稳不稳,关系到字的稳不稳。

右手执笔,左手自然平放桌上。

(左手不可成为重心的支撑点)。

双手之间要开阔,如抱大球状。

总之,要端庄平正,关节舒展;精神敛聚,呼吸顺畅;右手轻灵无滞,身体稳重自然。

身正、脚实,才能稳,才易于发力,所谓“力发手腰,其根在脚”;松肩,力才能达于肘,达于腕,达于指,达于笔,才能不受牵制,灵活往来。

桌椅对写字姿势也有一定影响。

高度、大小都要合适,坐起来感觉自然、舒适、不别扭。

写大字要用站姿。

大体要求与坐姿相似。

脚站稳,右脚向前跨出一小步。

自腰际发力,腰推动肩,肩带动腕,把腰肩之力或全身之力送到笔尖,通过笔尖送到笔画的每一个部位。

凡练好悬肘的人,站着写字不会有困难。

凡事皆有法。

法,就是对规律的认识,是扼要制胜的技巧。

要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就必须将技巧训练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高级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千变万化的线条,而这千变万化的线条又依赖于毛笔来表现。

因为毛笔富于弹性,伸缩幅度大,最便于表现线条美,可厚可薄,可粗可细,可肥可瘦,可方可圆,可干可润,如此等等。

但也正因为如此,对毛笔的驾驭就有很大的难度。

古今号称书法家的人多如牛毛,但真正知笔法的人并不多。

钟繇为了得到一卷“笔法”,盗开韦诞的墓;颜真卿师事张旭,求笔法而“竟不蒙传授”,最后求得紧了才如愿;张照求王鸿绪授笔法而不得,只好躲在王写字的小楼上,才窥见他如何下笔……这些传说,在今天看来不免神秘了些,但笔法对于古人来说的确是神秘的。

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掌握笔法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不能不讲究笔法。

笔法,就是如何运笔(用笔)。

它是书法最重要的基本功。

用笔不得道,终生写不好。

笔法包括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方、圆,转、折,提、按,驻、行,徐、疾等方面。

中锋、侧锋中锋运笔是笔毫与运行方向一致,毫中所含之墨最易顺着毫尖流注下去,均匀渗开,四面俱到,所以中锋所写出的笔画干净、圆润,有立体感,好比圆形钢筋。

能否在运笔过程中保持中锋,是检验一个人对笔的控制能力的重要标准。

但是,一般来说,除了篆书和其他书体的大部分笔画外,中锋并不是万能的,也就是说,侧锋的运用有其合理因素和美学价值。

古人说:“正锋(即中锋)取劲,侧笔取妍”(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侧锋(笔毫与运行方面成45度左右夹角)所形成的笔画,呈现出潇洒灵动的姿态。

比如,王羲之的行草中,就很自然的在运笔过程中带有侧锋;相反的,像八大山人的有些行草一味用中锋,显得不够自认和缺乏灵动。

(如图)当然,侧锋取势,势成则又回归中锋。

与此有关的,还有一种所谓“偏锋”(笔毫与运行方向成丁字形,即90度左右夹角)。

偏锋所写出的笔画(实际上是横扫出来的)比较单薄,一般来说,在书法上被视为病笔。

但历史上也偶有人用,形成较为乖僻的风格。

初学者当然要从平正入手,苦练中锋。

附带说一下,“拖”肯定是病笔。

写字绝不可拖,否则写出的笔划湮漫无力。

露锋、藏锋这是起笔和收笔时的笔法。

顺势落笔,笔尖外露,或收笔时不回锋,为露锋;起笔和收笔时,逆势回锋,则为藏锋。

古人说:“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波”;“有锋则耀其神,无锋则含其气。

”藏锋笔画圆劲、厚重;露锋笔画,锋利、精神。

方圆、转折笔法的方圆,是指运笔书写所形成的笔画形态(不是结构形态)。

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般运笔过程中,运用中锋写出的笔画圆浑,有圆形钢筋一样的立体感,就谓之“圆”。

运用侧锋写出的笔划,所呈现的形态,谓之“方”;另一个方面则明显地表现在转折处。

转则成圆,折则成方。

除了篆书纯用圆笔外,一般来说,写字都是方圆结合的。

内圆外方,内方外圆,亦圆亦方,不方不圆,变化万千。

提、按古人往往称运笔为行笔,这很有道理。

人行路时,两脚自然一起一落;运笔时,也有提按。

就是说,笔画是不能平拖过去的。

特别是转换处,更需提和按,笔锋才能顺利的转换再回到适当的笔画中间,不致扭起来,锋如果和副毫扭起来,便失去其功能,就不能“万毫齐力”了。

就是说,提和按不仅使笔画有了丰富的变化,同时也是为了调整笔锋。

所有的笔画都是提与按的连续。

每一个笔画的书写过程,都不可能象机械那样用力完全一致(如果这样,产生的线条就成了没有趣味的直线),而始终贯穿着提与按的动作,只是一般的笔画提与按的变化极其细微,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罢了。

写字过程中,我们不必,也不可能处处人为地安排,什么地方该提,什么地方该按,除非一些规律性的地方,如起笔的先按后提、折笔的先提后按等。

既然不能安排,那么提和按究竟如何掌握呢?答案是,在日积月累的长期训练中培养出一种感觉。

就像高明的厨师放佐料,是从来不需要称份量的。

但是,有不少人,包括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如李瑞清等,为了追求毛感、金石味,而将提按变为颤抖,很不自然。

所以,初学者一定要理解提按与颤抖的区别。

写字抖抖的,丑不忍睹!驻行、徐疾驻,就是停、留的意思。

如果说提、按是笔的垂直运动的话,那么,驻、行就是笔的水平运动。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所有的笔画,都是提和按的连续,事实上,同时也是驻和行的连续。

既要往前送,又要留得住。

笔笔要留,一笔不可滑。

打个比方,就好比推车下桥,既要往前走,又要拽得住,才不至失控翻车。

与此相关的,是运笔的速度问题,即徐、疾。

运笔的速度应该快还是慢?运笔快,不容易杀得住,易滑。

“最不可忙,忙则失势。

”所以,情愿略慢一点,以缓避滑,要笔笔留得住。

即使快的地方,也要杀得住。

有时甚至要停、要断,但断不是真正的断,而是笔断意连,在有意无意间接得住。

常见有些人写隶书和颜字,在转折处无一字不断,十分刺目,十分不自然。

当然,过慢同过快一样,都是毛病。

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停的地方停,就是要有节奏感。

不仅一笔之间要有节奏,而且一个字、一整幅作品,都要有节奏感。

但这节奏感又是无法安排的,也是要靠长期的训练培养出来的,所以,任何一行的高手,抖实际上是有优秀的感觉。

感觉很重要!古人往往“疾涩”并称。

其实,“涩”不光是速度问题。

逆势快送,同样产生涩感。

涩,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毛”。

“古人论笔,用笔需毛。

毛则气古神清。

”(林散之)这种“毛”感,表现出一种力度和韵味。

概括地说,所谓“涩”,就是笔不从纸面滑过去;应使其发生摩擦,笔划才有力、有味。

产生涩感的原因是:一、留。

笔在行进过程中不是一滑而过,而是处处留得住,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驻与行的关系。

古人所说的“屋漏痕”“锥画沙”,应该就是这种效果。

雨水顺着墙流下来,由于墙是不光滑的,所以雨水不时地流下,也不时地受到阻碍,就在这“流”与“留”的矛盾中行进;二、逆。

逆就是“送”,与拖相反。

简单地说,就是笔杆指向运笔的相反方向。

东坡所说的“逆水撑船”,就是指此;三、提按。

在运笔过程中,在运笔过程中,对提、按的微秒把握和有效控制,是产生涩感的又一个原因。

但提按与颤抖有本质的区别。

用颤抖的手法表现涩感,是十分做作、缺乏美感的。

当然,除以上三个因素外,中国书法运用毛笔和宣纸,本身也就较容易产生涩感。

关于用笔,再强调几句,对大家不无好处。

要每一笔都不放松,不让劲,尽全力写出。

“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

”特别是笔画中间,要饱满劲健,“不看两头看中间”。

黄宾虹先生有几句话,概括了用笔的基本要求,值得我们体悟:“用笔有所禁忌:忌尖,忌滑,忌扁,忌轻,忌俗;宜留,宜圆,宜平,宜重,宜雅。

”虽然汉字的结构较为复杂,但它们都是由一些基本的笔画组成的。

这些基本的笔画,就好比造房子所用的砖块。

有了它们,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营造出千姿百态的房子。

所以,初学者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基本笔画,为以后的“造房子”准备优质的“砖块”。

前人用一个“永”字作代表,分析出这个字包含了八种基本的笔画,这就是所谓“永字八法”。

在以前,对于一个善于书法的人,往往称之为“精研八法”。

即便对于今人来说,它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1、点(侧)。

点的变化不少,基本写法是:①露锋入纸,顺势落笔;②铺毫,向右下作弧形顿笔;③回锋收笔。

要点是:头尖,背圆,腹平。

头尖,则锋芒露而精神出;背圆、腹平,则饱满劲健,内含张力。

点是一个字的眉目,“一点失所,则如美人之眇一目”。

同时,在掌握基本点法的基础上,要善于变通,举一反三,根据不同的场合作不同的点,所谓“万点异类”也。

2、横(勒)。

古人称横画为“勒”,是很有道理的。

“为画必勒,贵涩而迟”。

就是说,写横画时,像勒马缰,不可顺锋滑过,宜涩,宜缓,欲行不行,处处留得住,特别是中间,容易一笔滑过,所以有“不看两头看中间”之说。

基本写法:①藏锋起笔;②转锋切下;③铺毫,涩笔右行;④向右上提;⑤转锋下顿;⑥回锋收笔。

横画不宜太平,中间略带拱形,精劲内含,充满力感。

大家知道,石拱桥是由一块块石头拼接起来的。

它之所以能够承受千百吨的压力,奥妙全在拱形上。

横的变化也很多,切忌象美术字一样机械、单调的排列。

“凡平画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