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自由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的自由观
摘要:当代大学生享有的“自由”范围变广了。由于西方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冲击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认识的主观性,其自由观念难免有失偏颇。本章回顾了中西经典思想家对“自由”内涵的理解,批判了一些大学生的错误思想,探讨了当代大学生“自由”的实现和培养正确自由观的社会条件。
关键词:自由当代大学生自由观误区培养途径价值观人文素养
一、问题的缘起
在经受了中学阶段很多限制的大学生眼里,高校应该是很自由的,高校自身在建设的过程中也确实赋予了学生很多的自由,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学生所理解的“自由”是相当狭隘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2003年“非典”发生后,有高校规定大学生不得擅自离,但有些大学生不顾SARS病毒传播的可能性,竟然擅自离校。有学者就认为,在相对主义占上风的现代社会中,在我们的大学生那里流行着以下五种关于“自由”的谬论:1、自由意味着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2、自由意味着完全不受他人的约束;3、自由意味着勿需考虑社会环境;4、自由和有意识的选择等同于想做什么做什么;5、影响我们自由和有意地选择,只有主观的感情和个人的喜好,换言之,是自我的决心和欲望。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自由观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值得好好研究。
二、自由的真正内涵
自由是一个认识论范畴。它在哲学上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所谓‘自由’不在于它能够在想象中脱离自然规律而独立存在,而在于能够探悉这些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达到某种目的。所谓‘意志自由’是指确实知道事实而且能够处理自如。”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在改造客观现实世界,客观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人的自由。这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自由观。自由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劳动自我实现的过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意义上的统一。恩格斯给自由下了一个定义:“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意思是说,自由是人在对必然性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合乎目的地支配对象和自己.当代学者对“自由”内涵的理解大体延续了经典思想家的观点,并结合实际有所发展。如有学者就认为,自由意味着对选择负责,自由是对义务的一种自觉承担,自由在集体中才能真正实现个性自由。
三、部分当代大学生的自由观念强烈,纪律观、秩序观缺乏理性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沐浴了社会进步给予个人更多自由空间和自由选择的雨露,他们本身又接受了高等教育,也接触了西方的自由价值观,所以比一般人对于人的自由发展有更强烈的理性向往和感性追求,认为自由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权利。以他们所受的教育,理性思想中虽然也认为纪律和秩序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石,但在现实生活中,感性生活更具主导,他们更看重自己的自由,而对纪律和秩序总是敬而远之,认为纪律是约束别人的纪律,秩序是别人遵守的秩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中部分人是如此的追寻自由,表现为豪放不羁,守纪守法意识淡漠,漠视纪律和秩序,做事以我为中心,大错不犯,小不断,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常常忘记违纪违法的严重后果,犯了错误后又常存侥幸心理。“非典”肆虐高校封闭管理初期,学生难以理解学校封闭管理的正面意义,抵触心理严重,
不能很好的遵守学校的封闭管理规定,封闭管理后期,又出现厌战轻敌现象,所以非常时期顶风违反封闭管理规定的现象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
四、当代大学生自由观的误区
自由意味着绝对自由。自由源自于人类对于限制的突破,然而自由的实现又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和发展状态。在马克思看来,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越深刻、社会实践越深入、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程度越高,人类所获得的自由度也就越大。当我们谈及哪个国家的人民自由与不自由之时,所指涉的乃是人们拥有的自由的程度,而非绝对自由。与此同时在社会当中,你的自由可能是我的不自由,我的一方面的自由可能是另一方面的不自由。因此,“个人的自由必须制约在这样一个界限上,就是必须不使自己成为他人的妨碍。”当代大学生有的依凭对于自南的渴求通过恣意蔑视权威、颠覆正统、消解纪律、解构经典而达到自我性格的张扬,甚至将自由误解为我行我素、不受拘束的个体行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完全、绝对的自由并不存在,惟有受到法律规范的限制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自由意味着勿需考虑社会环境。人类的自由受制于既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类无法选择也不能回避。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决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从而决定着当下人们所追求的自由的内涵。“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部分学生认为影响其个人自由和有意选择的只有主观感情和个人喜好,换言之,就是自我的决心和欲望,社会环境的制约则被抛置脑后。然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累积都须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而艰难获致,这就意味着当代大学生个人自由的实现必然受到既定社会条件的限制,从而体现出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特点。
自由意味着不负责任。自由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压力、负担和责任。在现实生活当中,自由与责任如影随形。每个人要对自身的自由负责,也要对他人的自由负责。然而,我国的家庭教育和高校德育往往偏重于直接告知学生应该如何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这样去做,并且过分倚重于制度规范约束,轻视责任意识培养。这不仅导致了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普遍低下,并且也缺乏对于行动后果的勇敢担当。长此以往,则难以培养出具有责任意识的大学生,错误行为方式的选择也会造成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危害。
五、当代大学生培养正确自由观的社会条件及现实选择
那么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大学生面对“自由”问题应该做出什么样的现实选择呢?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正确的自由观呢?
首先,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由虽然是人的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权利,但自由对于人类而言,从来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人在自然面前没有绝对自由可言,人在社会生活里也从来没有绝对自由可言,人的自由总是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制约和限制。在社会生活里,纪律和法律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法则,是使社会达到秩序、稳定和繁荣的手段,是任何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现代文明社会虽然追求给人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但这种自由永远是在纪律和法律基础之上的自由。自由、纪律和秩序是统一的。没有应该享有的自由是社会的悲哀,每个人都追求无限自由是社会的恐怖,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不危害他人的自由为前提;纪律既是约束每个人的纪律,又是使每一个人获得自由的保障,没有纪律和法律社会便失去了秩序,失去了稳定和繁荣的基础;秩序是人类理想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现实社会的人们的理性追求,现代文明社会的秩序,与靠独裁专制建立的秩序和维护少数人利益的秩序是截然不同的,是群体自由与纪律法律的有机统一。在现代社会,没有秩序,大多数人的自由就无从谈起,没有多数人遵循的纪律和法律,秩序也就无法建立,没有人们应充分享受的自由,又失去了建立秩序的意义。因此,自由、纪律和秩序是统一的,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