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脚踏实地
这个成语出自宋邵雍《邵氏闻见录》。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我国第一部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资治 通鉴》就是由他主编的。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上具有重大的价值。 为了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司马光把全部精力投入写作当中。他夜以 继日,废寝忘食,严谨写作,反复修改。花了十九年时间终于完成编写工作。全 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另外还有目录、考异各三十卷。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 还有野史、传记、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bān)、刘恕、 范祖禹等。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同时也涉及经济、文化。写这本书的目的在 于供封建统治者从历史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全书贯串1362年史事,为历史研究 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据传,这部数百卷的巨著,都是用工整的楷书 写成,没有一字草写。 有一次,司马光向他的好友邵雍问道:“依你看,我是怎样的一个人?”邵 雍回答说:“你是一个勤奋刻苦、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人。”司马光深受人们 赞扬。 “脚踏实地”赞扬那些干事业踏实认真、非常可靠的人。
1、美好的生活只能由踏踏实实的行动带来,抛弃虚妄的幻想,
脚踏实地地行动,才能获得成功。
2、等待永远没有结果,要成功,必须付诸行动。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问题1:你对这几句话有什么理解?
陈康肃射箭
宋朝有个叫陈康肃的人,十分擅长射箭。他能够在百步开外射中杨树的叶子,这样的射 技举世无双,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比得上,陈康肃对自己的本领很是自负。 有一次,陈康肃在自家后花园的场地上练习射箭,引来很多人围观。有一位卖油的 老头儿挑着担子经过,也停下来,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陈康肃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陈康肃的箭术果然名不虚传,射出的箭十次有八九次都射中靶心。旁边围观的人们 大声喝彩,手心都拍红了,只有那位卖油的老头儿,仍用斜眼瞅着,只稍微点了下头。 陈康肃见老头儿似乎有点看不上他射箭的技艺,又生气又不服气,就放下弓箭走过 去问老头儿说:“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你认为我射箭的技术还不够精吗?” 老头儿平静地回答说:“我觉得这也没啥了不起的,只不过你练的多了,手熟而 已。” 陈康肃终于发怒了,质问道:“你怎么敢如此贬低我的绝技!” 老头儿也不急,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从我多年来倒油的技巧中懂得这个道理的。 我就演示给你看一看吧。” 说完以后,老头儿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盖在葫芦嘴上, 然后他用一把油瓢从油桶里舀了一满瓢的油,再将瓢里的油向盖着铜钱的葫芦嘴里倒。 只见那油成细细的一线流向葫芦嘴,均匀不断。等油倒完了,把铜钱拿下来细细验看, 竟然连一点油星子都没有沾上。在人们一片啧啧称奇声中,卖油翁笑了笑,说道:“我 这点雕虫小技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手熟而已。” 陈康肃看完了表演以后笑了起来,客客气气地把卖油翁送走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再难的事,只要我们反复地不间断地练习、实践,日久天长, 必定会熟能生巧。
《乐羊子求学》
古时候有个叫作乐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书达理、勤劳贤惠的好妻子,她总是帮助 和辅佐丈夫力求上进,做个有抱负的人。 妻子常常跟乐羊子说:“你是一个七尺男子汉,要多学些有用的知识,将来好做大事, 天天呆在家里或者只在乡里四邻转悠一下,开阔不了眼界,长不了见识,不会有什么出息 的。不如带些盘缠,到远方去找名师学习本领来充实自己,也不在活一世啊!” 日子一长,乐羊子被说动了,就按照妻子的话收拾好行李出远门去了。自从那天和乐 羊子依依惜别后,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记挂他在异乡求学的情况,但她把这 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织布干活来排遣这份心情,好让乐羊子安心学习,不牵 挂自己和家里。 一天,妻子正织着布,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她过去开了门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 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兴极了,忙将丈夫迎进屋坐下。可是 惊喜了没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么,疑惑地问:“才刚刚过了一年,你怎么就回来了, 是出了什么事吗?”乐羊子望着妻子笑答:“没什么事,只是离别的日子太久了,我对你 朝思暮想,实在忍受不了,就回来了。” 妻子听了这话,半晌无语,表情很是难过。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咔嚓咔 嚓”地把织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断了。乐羊子吃了一惊,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妻子回 答说:“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织呀织呀,它才一丝一缕地积累起来,一分一毫地变 长起来,终于织成了一整匹布。现在我把它剪断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它也永远不 能恢复为整匹布了。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才能成功。你现在半途而 废,不愿坚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断布一样可惜吗?” 乐羊子听了这话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错了,不由得羞愧不已。他再次离开家去求学, 整整过了7年才终于学成而返。
《明日歌》
文嘉(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问题2:从“明日歌”中我们明白 了什么?
《鲁迅与时间》
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总要到夜晚10 点到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有 时睡觉连衣服都不脱,像战士伏在战壕里休息一样,打一个盹,醒来以后又继续工 作。 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在过年过节时,鲁迅也和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他 常常在每年的除夕写作,翻译,编集一年中所写的文章。如1925年的除夕夜,他编 成了一本《华盖集》,写了1200字的《题记》;1932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南 腔北调集》,写了1000多字的《题记》;1934年的除夕夜,他翻译了西班牙作家 巴罗哈的小说《少年别》,还写了译后附记;1935年的除夕,也就是鲁迅生前的最 后一个除夕,他又编了《且介亭杂文二集》,除写了《序言》外,还写了长达近万 字的《后记》。此外,鲁迅还常常利用每年除夕整理日记或计划第二年的工作。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 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 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鲁迅一生只活了55岁,可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有人作了 一个统计,鲁迅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起,到1936年10月逝世 为止,他每年平均写作35万多字。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问题3:看了这两个故事,你有什 么感想或感悟?
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我们相信铁杵磨成针!
闻鸡起舞
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 后来发奋攻读,他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 (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晚上经常盖着 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啼声惊醒,就 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 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 晋元帝时,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长江 讨伐匈奴贵族,收复了中原不少失地。“闻鸡 起舞”这一千古佳话,后比喻有志者抓紧时间 学习和锻炼的奋发精神,其实,它也含有珍惜 光阴之意
这个成语出自宋邵雍《邵氏闻见录》。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我国第一部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资治 通鉴》就是由他主编的。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上具有重大的价值。 为了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司马光把全部精力投入写作当中。他夜以 继日,废寝忘食,严谨写作,反复修改。花了十九年时间终于完成编写工作。全 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另外还有目录、考异各三十卷。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 还有野史、传记、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bān)、刘恕、 范祖禹等。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同时也涉及经济、文化。写这本书的目的在 于供封建统治者从历史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全书贯串1362年史事,为历史研究 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据传,这部数百卷的巨著,都是用工整的楷书 写成,没有一字草写。 有一次,司马光向他的好友邵雍问道:“依你看,我是怎样的一个人?”邵 雍回答说:“你是一个勤奋刻苦、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人。”司马光深受人们 赞扬。 “脚踏实地”赞扬那些干事业踏实认真、非常可靠的人。
1、美好的生活只能由踏踏实实的行动带来,抛弃虚妄的幻想,
脚踏实地地行动,才能获得成功。
2、等待永远没有结果,要成功,必须付诸行动。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问题1:你对这几句话有什么理解?
陈康肃射箭
宋朝有个叫陈康肃的人,十分擅长射箭。他能够在百步开外射中杨树的叶子,这样的射 技举世无双,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比得上,陈康肃对自己的本领很是自负。 有一次,陈康肃在自家后花园的场地上练习射箭,引来很多人围观。有一位卖油的 老头儿挑着担子经过,也停下来,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陈康肃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陈康肃的箭术果然名不虚传,射出的箭十次有八九次都射中靶心。旁边围观的人们 大声喝彩,手心都拍红了,只有那位卖油的老头儿,仍用斜眼瞅着,只稍微点了下头。 陈康肃见老头儿似乎有点看不上他射箭的技艺,又生气又不服气,就放下弓箭走过 去问老头儿说:“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你认为我射箭的技术还不够精吗?” 老头儿平静地回答说:“我觉得这也没啥了不起的,只不过你练的多了,手熟而 已。” 陈康肃终于发怒了,质问道:“你怎么敢如此贬低我的绝技!” 老头儿也不急,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从我多年来倒油的技巧中懂得这个道理的。 我就演示给你看一看吧。” 说完以后,老头儿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盖在葫芦嘴上, 然后他用一把油瓢从油桶里舀了一满瓢的油,再将瓢里的油向盖着铜钱的葫芦嘴里倒。 只见那油成细细的一线流向葫芦嘴,均匀不断。等油倒完了,把铜钱拿下来细细验看, 竟然连一点油星子都没有沾上。在人们一片啧啧称奇声中,卖油翁笑了笑,说道:“我 这点雕虫小技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手熟而已。” 陈康肃看完了表演以后笑了起来,客客气气地把卖油翁送走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再难的事,只要我们反复地不间断地练习、实践,日久天长, 必定会熟能生巧。
《乐羊子求学》
古时候有个叫作乐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书达理、勤劳贤惠的好妻子,她总是帮助 和辅佐丈夫力求上进,做个有抱负的人。 妻子常常跟乐羊子说:“你是一个七尺男子汉,要多学些有用的知识,将来好做大事, 天天呆在家里或者只在乡里四邻转悠一下,开阔不了眼界,长不了见识,不会有什么出息 的。不如带些盘缠,到远方去找名师学习本领来充实自己,也不在活一世啊!” 日子一长,乐羊子被说动了,就按照妻子的话收拾好行李出远门去了。自从那天和乐 羊子依依惜别后,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记挂他在异乡求学的情况,但她把这 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织布干活来排遣这份心情,好让乐羊子安心学习,不牵 挂自己和家里。 一天,妻子正织着布,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她过去开了门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 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兴极了,忙将丈夫迎进屋坐下。可是 惊喜了没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么,疑惑地问:“才刚刚过了一年,你怎么就回来了, 是出了什么事吗?”乐羊子望着妻子笑答:“没什么事,只是离别的日子太久了,我对你 朝思暮想,实在忍受不了,就回来了。” 妻子听了这话,半晌无语,表情很是难过。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咔嚓咔 嚓”地把织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断了。乐羊子吃了一惊,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妻子回 答说:“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织呀织呀,它才一丝一缕地积累起来,一分一毫地变 长起来,终于织成了一整匹布。现在我把它剪断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它也永远不 能恢复为整匹布了。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才能成功。你现在半途而 废,不愿坚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断布一样可惜吗?” 乐羊子听了这话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错了,不由得羞愧不已。他再次离开家去求学, 整整过了7年才终于学成而返。
《明日歌》
文嘉(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问题2:从“明日歌”中我们明白 了什么?
《鲁迅与时间》
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总要到夜晚10 点到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有 时睡觉连衣服都不脱,像战士伏在战壕里休息一样,打一个盹,醒来以后又继续工 作。 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在过年过节时,鲁迅也和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他 常常在每年的除夕写作,翻译,编集一年中所写的文章。如1925年的除夕夜,他编 成了一本《华盖集》,写了1200字的《题记》;1932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南 腔北调集》,写了1000多字的《题记》;1934年的除夕夜,他翻译了西班牙作家 巴罗哈的小说《少年别》,还写了译后附记;1935年的除夕,也就是鲁迅生前的最 后一个除夕,他又编了《且介亭杂文二集》,除写了《序言》外,还写了长达近万 字的《后记》。此外,鲁迅还常常利用每年除夕整理日记或计划第二年的工作。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 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 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鲁迅一生只活了55岁,可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有人作了 一个统计,鲁迅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起,到1936年10月逝世 为止,他每年平均写作35万多字。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问题3:看了这两个故事,你有什 么感想或感悟?
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我们相信铁杵磨成针!
闻鸡起舞
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 后来发奋攻读,他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 (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晚上经常盖着 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啼声惊醒,就 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 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 晋元帝时,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长江 讨伐匈奴贵族,收复了中原不少失地。“闻鸡 起舞”这一千古佳话,后比喻有志者抓紧时间 学习和锻炼的奋发精神,其实,它也含有珍惜 光阴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