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东北方言的历史渊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东北方言的历史渊源

人文1108

滕达

3110100828

【摘要】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着自己的起源、发展和形成,而方言则是展现该民族语言历史渊源的最典型代表。本文旨在通过对部分东北方言的分析与探究,对如今的东北方言与古代历史文化的联系做以简单论述。

由西汉学者扬雄编著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词汇比较集,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涉及方言这个领域的研究专著。据记载,秦朝以前,每年八月,政府派遣“輶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方言,并记录整理。这些材料由于战乱而散失。扬雄的老师严君平收集了1000多字,扬雄的亲戚也有了解。扬雄对此很感兴趣,自己有搜集整理了很长时间,经过27年,写成了这部9000字的书(今本为12000字,为后人增补)。在《方言》中,可以隐约地看到方言区与文化分区的概念(如秦晋,赵魏,朝鲜洌水)等,这大抵上可以称作是历史地理学的萌芽。由此,方言研究这门学问在历史上的作用可见一斑。

事实上,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方言这个要素的确拥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目前仅前三个保留在了现代汉语中,而入声则尚在吴越闽粤一带方言中还有较广泛的应用。又如义乌方言中的“白屁”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人说话不着边际、乱吹牛皮。其实“白屁”源于人名“伯嚭”,此人于历史上以内残忠臣、外通敌国闻名,如今则成为义务人口中言而无信的代名词,可谓是古越语的活化石。

《方言》中通过地方语和标准语的对比,来解释方言中的一些语汇。这种对比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声韵语调上的对比,二则是词语句法上的对比。如:娥,“女嬴”,(音盈。)好也。秦曰娥,(言娥娥也。)宋魏之间谓之“女嬴”,(言“女嬴,女嬴”也。)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今关西人亦呼好为媌,莫交反。)或谓之姣。(言姣洁也,音狡。)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昌朱反,又音株,亦四方通语。)或曰妦。(言妦容也。音蜂。)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秦旧都,今扶风雍丘也。晋旧都,今太原晋阳县也。其俗通呼好为妍,五千反。妍一作忏。)好,其通语也。

这段解释就十分清晰地为读者讲解了“漂亮女子”这个意象在不同方言区中读音与用字方面的不同表达。下面,笔者亦从这两个各方面对东北地区的方言做以简析。

东北地区, 简言之, 就是中国的东北部。古人讲天下划为八方之位, 即东南西北与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约从辽代起, 东北这个方位名逐渐变成了行政区划名, 一直到今天。东北其实是一个涵盖很广的概念, 它的所指伸缩性很大。先秦时东北曰幽州, 也就是以冀州为中央定位, 幽州即冀东北。幽州是今天的辽宁省北镇以西的辽西地区, 也连及今河北省东北部与辽西接壤的地带。显而易见, 当时的东北比今天的东北小很多。辽代时, 东北区名扩大, 涵盖了今吉林及其以北地区。涵盖今东三省是到了明代以后, 清代除了三省之外, 还把内蒙古包括热河地区也涵盖在东北地区内。

《方言》为东北方言大体上圈定出两部分方言分区,即北燕和朝鲜洌水(今辽东半岛,辽河平原及北朝鲜一带),基本上覆盖了西汉版图的东北部分。燕国建立于西周初年, 周武王平殷, 封召公于幽州故地, 号燕。战国时期, 燕与其他六国并为七雄,为幽州。燕昭王时, 燕一度非常强盛, 在击败东胡和箕氏朝鲜之后,在东北首次设郡。筑长城, 自造阳至襄平, 置上谷、渔阳、右被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战国末,为秦所灭。西汉初年,燕王有故秦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广阳六郡,与战国时燕国领土大体相当。《方言》中的燕指的只是燕国的一部分, 即包括蓟在内的汉代广阳郡以及周围的部分地区。战国时燕将秦开击退辽东胡扩展的土地在《方言》中被称为“北燕”。北燕在《方言》中出现了多次, 不仅以“北燕”的形式出现, 还以“燕之北鄙”、“燕之北郊”、“燕之外郊”、“燕之东北”、“燕之外鄙”、“北燕之外郊”、“东北”等多种形式出现。从今天的地图可以看出北燕地区即为河北与辽宁两省的结合地段,这一地区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都是将先进的关内文化传播至关外地区的重要桥梁。它承接了燕方言对它的影响,又转而将这种影响向东边的地区,也就是朝鲜洌水处扩散。

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鲜洌水比北燕地区更为偏远,与其他地区相隔,比较孤立。因此朝鲜洌水方言在很大程度上收到了比其经济文化更为发展的北燕地区的影响,而与其他汉语言关系区疏远。秦汉时,经陆路与海路去朝鲜的汉人相当之多。其中燕人、赵人多乘车马至辽东,齐人则多乘船前往。《史记·朝鲜列传》中记载,据朝鲜为王的燕人卫满在西汉初年“(满)亡命,聚党千余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卫满灭亡了已经统治朝鲜四十余世的箕世。随卫满而去朝

鲜的人民也多为来自燕、齐、赵三国。在《方言》中,朝鲜洌水地区与北燕地区并列举例的情况最多,而很少与其他地区并举,从此可以更直接地看出北燕方言对朝鲜洌水地区方言的影响与渗透。

这样的例子在书中屡见不鲜。如:“燕之北鄙朝鲜洌水之间谓之策”(2.8)“燕之北郊朝鲜洌水之间曰叶输”(2.29)“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伏鸡曰抱”(11.16)等等。

北燕和朝鲜洌水在继承了燕方言的特点后继续向东北方向传播,即今天的辽北地区和吉林、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基本覆盖了如今人们所说的“东北”。生活在东北的老一辈人通常把“学”字读作“xiao2”(老李家孙子出息啊,都上大学了),这便是过去的幽燕音。“学”实为古入声字,同声调的还有“脚”“角”“削”“血”等字。按它们的书面读音和白话读音分别去检索《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可以发现它们的古音是相同的。比如“角”和”角”就都是“古月切”。那么反过来思考,我们不难推断出,入声字中的一部分曾经在历史的演变中发生了分流,在书面语中一种读音,在白话中为另一种读音,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文白两读”。那么,也就是说古幽燕音将“学”字分流出了两种读音,而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则丢失了,仅保留了书面读音

有关东北方言词语句法的形成较比复杂,除了吸收兄弟方言丰富自己以外。更多地是继承古代词语并结合东北方俗创造出新方言词。东北方言有许多是从上古汉语词汇中汲取营养,大多数出自于宋元明清的诗词戏曲,话本小说。接下来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