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五名师学案:专题1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五名师学案:专题1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五名师学案:专题1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Word版含答案

1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法的历史发展,理解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一、法的产生及本质

1.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的本质: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对法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3.法的历史类型: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我国当代的法属于社会主义法。

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在我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正义。

二、法的特点

1.法的基本特征:法是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的行为规范;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在我国,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实现过程。因此,法的实施主要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但是,法的实施不能没有国家的强制力,在我国,这是广大人民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和违法犯罪分子的强制。将国家强制力与人民的自觉遵守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保证法

的实施。

1.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它与道德规范既相互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二者的联系表现在法律和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和互相渗透的,法律和统治阶级道德在社会阶级属性方面具有一致性。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律和道德存在的时间不同、调整范围不同、实施手段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等。

2.法与国家有直接的联系,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关于善恶、美丑、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及行为准则,国家可以提倡、推行某种道德规范,但是不能制定道德规范。其他社会规范虽然也要通过一定的力量来保证实施,但通常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三、法的作用

1.法的职能

(1)法的职能实际上就是法的作用。

(2)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3)法所执行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中。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概念

(1)我国社会主义法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2)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现着由我国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我国社会主义法用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4)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1.判断

(1)法作为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在任何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统一的。()

(3)在我国,法的实施完全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

(4)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法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1)×(2)×(3)×(4)×

2.【思考】为什么说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正义?

【答案】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掌握了国家权力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2探究问题

【提示】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正义,归根到底要符合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不可能永恒不变。在当代中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正义。

2.教材P4探究问题

【提示】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说明法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征;法的主要内容在于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3.教材P5探究问题

【提示】这个探究活动是进一步说明法的另外两个基本特征即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学生分组探究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基本性法律。法律明确,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提高中药材质量。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承诺捐款不兑现或被起诉,摊派捐赠任务构成犯罪。慈善法依法规范了全社会的慈善行为,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依法治善的时代。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法律是永恒不变的吗?为什么?

【答案】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正义,归根到底要与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相适应,不可能永恒不变。

2.在我国,公民是否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答案】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3.材料二体现了法的哪些特征?

【答案】(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慈善法》,说明全国人大作为国家立法机关可以根据社会生活发展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法律。

(2)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承诺捐款不兑现或被起诉”体现了这一点。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摊派捐赠任务构成犯罪”说明了这一点。

4.结合材料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的认识。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

志的体现。在我国,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实现过程。《中医药法》、《慈善法》的颁布,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全面认识法的产生、本质、特点和作用

1.马克思说:“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结合这句话我们应正确理解法的本质,即()

A.法追求的是公平和正义

B.法是不可能永恒不变的

C.法与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宗教、艺术相互影响

D.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解析】A、B、C三项都没有说明法的本质,不符合题意;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应选D项。

【答案】 D

2.在我国,要想有效地保证法的实施()

A.只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

B.需要将国家强制力与人民的自觉遵守有机结合起来

C.只需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关键靠社会舆论监督

【解析】要想有效地保证法的实施,需要将国家强制力与人民的自觉遵守有机结合起来,所以B正确。

【答案】 B

2017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正式实施。为了加强和保障国家情报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违反本法规定,阻碍国

家情报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开展情报工作的,由国家情报工作机构建议相关单位给予处分或者由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处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情报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侵犯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先对接知识]—————————————

1.国家情报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情报参考,为防范和化解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提供情报支持。加强和保障国家情报工作有利于()

①维护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实行对敌专政,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④维护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加强和保障国家情报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维护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 D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对国家情报工作机构及

其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有权检举、控告。受理检举、控告的有关机关应当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告知检举人、控告人。这里体现的法的特征是()

A.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B.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C. 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D. 法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答案】 C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规定:冒充国家情报工作机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实施招摇撞骗、诈骗、敲诈勒索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A.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B.法反映社会各阶级的共同意志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

D.法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B错误;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中政治选修3选考真题

专题一: (2016年4月选考)34、【加试题】某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其代议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据此判断,该国 A、是多党制国家 B、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C、可能是议会制国家 D、可能是总统制国家 (2016年10月选考)33.2016年6月23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依据上合组织宪章,签署了关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义务的备忘录,打开了“扩员”的窗口。这说明国际组织 ①由常设机构处理日常事务②由多个国家的政府组成 ③有其特定的宗旨和原则④独立运作并自主开展活动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017年11月选考)33.【加试题】近代以来,民主共和制之所以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最好的政治外壳和有效的国家管理形式,是因为 A.唯有这一外壳才使资产阶级十分可靠地确立自己的统治 B.君主立宪制并不适合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运行 C.采用这一外壳可以掩盖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 D.采用这一外壳可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多数人的统治 专题二 (2016年10月选考)34.英国“脱欧”公投结束、卡梅伦宣布辞职后,保守党党代会选举特雷莎.梅为新党首。随后英国女王任命特雷莎.梅为新首相并授权其组阁。由此可见,在英国() A.首相拥有党政大权 B.国王拥有一定的人事任命权 C.内阁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D.党首担任政府首脑 (2017年4月选考)33.【加试题】日前,由英国内阁提交的脱欧法案在下议院获得通过,上议院最后也向下议院妥协,通过这一法案。在女王批准该法案后,内阁启动了脱欧程序。恰在此时,苏格兰要求再次举行独立公投,内阁首相严辞拒绝了这一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英国 A.采用地方集权型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B.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C.上议院和下议院在立法方面有同等权力 D.内阁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政治外壳 (2015年10月选考)41.【加试题】2015年3月30日,英国女王同意首相卡梅伦提出解散议会、举行大选的请求。5月8日,在新一轮大选中保守党赢得下院650个席位中的331席,工党赢得232席。大选结束后,女王召见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随后,卡梅伦提出内阁名单,经女王任命后组成新内阁。 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英国保守党与工党的政治关系。(2分) (2)分析材料体现的英国国王、首相各自拥有的权力。(7分) 解答:(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竞争关系。 (2)女王同意首相卡梅伦提出解散议会、举行大选的请求,并根据议会选举结果,任命多数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根据其提名任命内阁成员。这表明国王作为“虚位元首”,其拥

高中政治选修3专题四试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选修3专题四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2.下列属于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④职工代表大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选举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联系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人民民主专政,并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决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D.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

5.《浙江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省人大会履行监督预算执行、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及省级决算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要替老百姓管好政府的“钱袋子”,这主要体现了它 享有() A.立法权 B.任免权 C.决定权 D.监督权 6.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大大超出当地人口。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参与务工 所在地地方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对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必须采 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 ①在权力机关中,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政治领导人②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③这有利于将人民群众 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集中到权力机关中来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 公民的法定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人大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监督职权:对本 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是()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 D.选举与被选举的关系 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这表明() ①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③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 活动的基本原则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 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高中政治选考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高中政治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一课、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本质: (1)从国家的本质属性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2)国家本质: 国家性质也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 按照国家性质划分,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专政与民主: (1)专政的含义: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2)民主的含义: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3)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只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二者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3)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政体即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课、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4、现代国家管理形式(政体)的基本类型 --- 三种政体的比较: 基本类型: (1)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2)民主共和制(议会制与总统制) 内容: ①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及职权: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世袭、象征性、无实权。 议会制:选举,虚位、无实权。 总统制:选举,有实权。 ②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 议会制:议会。 总统制:总统。 ③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议会制: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总统制: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 ④议会产生的方式及职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 议会制: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 总统制:选举,立法、监督权。

高中政治选修全部内容

政治选修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 的组织形式。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并服务于国体②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 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都是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③国体和整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政体的分类: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分为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3、议会制: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任命。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或由政府首 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总统制:总统担任国家 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4、单一制国家的特征: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联邦制国家:联邦和其组成单位分别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制度,以及各自的权利机关体 系。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对外交往的国际法主体。 5、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 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6、怎样维护国家统一:一方面要维护民族的团结,一方面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不 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就要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 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7、国际组织的分类:①按照成员的性质,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②按照地理范围,世界性国际 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③按照职能范围,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8、国际组织的作用:①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 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②国际组织参 与国际事物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某些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和 霸权的工具。 9、英国国王的作用:①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②是英国政党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协调者和缓冲器。③向首相和大臣提供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作用。④成为联系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 10、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实质: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看,王室、议会和内阁都是由资产阶级和贵族代表组成 的,其人员构成和实施的政策说明,这一政体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①英王和王室逐步演化 为贵族的资产阶级的代表。②议会:上院主要由贵族组成,下院主要由工党和保守党掌控,议会的上院和下院 没有本质区别,都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效力。③保守党和工党没有根本区别,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 产阶级利益。 11、法国政体的特点:①半总统半议会制②实行行政双头制(总统和总理由基本分工: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 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 济)③多党制 12、英法两国政体的不同点:政体: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是民主共和制的半总统版议会制政体。 ①议会: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②国家元首:英国国王一般只承 担“礼仪性职责”,是“虚位君主”;法国总统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③英国是两党制,由议会多数党组阁; 法国是多党制,由议会多数派组成多党联合政府。④政府首脑: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权力大; 法国总理由总统任命,权力小。 13、英法两国政体的相同点:①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来看,英法两国的政体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 都是资产阶级政权,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②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来看,英法两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③从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看,英法两国都出现了议会权力萎缩、行政权力加强的趋势④从困扰和弊端来看,英法两国的政体都渐趋成熟,但它们同样面临着困扰和弊端。这些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所导致的,是无法通过调节政体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 14、美国联邦制的特点:①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利②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利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利 ③联邦地位高于州 15、美国联邦制利弊:优点:①联邦制是调和资产阶级内部矛盾的有效形式②联邦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在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弊端:效率不高,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 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

政治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汇编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必背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国家的本质 1、国家性质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因此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看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2、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1)、专政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与统治阶级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与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统治阶级组织政体的必要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实现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两种类型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民主制国家: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和民主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 二、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的国家管理形式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代议制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民主,也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原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有: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

高中政治商品专题

商品·货币·纸币专题 【商品】 ①定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进入市场 劳动产品—有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力) ②进入市场不等于换到钱(免费不等于不是商品)广告、赠品(捆绑销售)、机器人生产的产 品 —价值的实现方式转化 ③价值尺度职能(交换) —考虑交换得是否值得 【一般等价物】 1.定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交换媒介 的商品 ①商品(特殊的商品,商品包括一般等价物) ②充当交换媒介 交换媒介:物品A—物品B物物交换 物品A—交换媒介—物品B(中 间人作用) 交换媒介不一定是商品,有个间接交换作用 又是交换媒介又是商品—一般等价物 2.价值表现材料:有价值尺度职能:表现其 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货币】 1.定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商品 ①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特殊的一般等价商品)广告、赠品(捆绑销售)、机器人生产的产 品 —价值的实现方式转化 ③价值尺度职能(交换) —考虑交换得是否值得 【一般等价物】 1.定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交换媒介 的商品 ①商品(特殊的商品,商品包括一般等价物) ②充当交换媒介 交换媒介:物品A—物品B物物交换 物品A—交换媒介—物品B(中 间人作用) 交换媒介不一定是商品,有个间接交换作用 又是交换媒介又是商品—一般等价物

2.价值表现材料:有价值尺度职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 1.定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商品 ①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特殊的一般等价;商品包括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包括 货币 ②固定充当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相对固定规律) 【纸币】 1.定义:由国家强制发行、全民使用的价值 符号 ①价值符号 ②国家/区域强制发行 ③全民使用 2.纸币不是货币;是用来表现货币价值的交 换媒介(价值符号) ①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 (纸币本身价值极小—纸币表现出来的货 币(金银)价值极大) ②纸币可以表现货币 纸币—货币 (淘宝大闸蟹图片—实际到货大闸蟹) 3.职能差异 价流支贮世 币√√√√ 纸币√√√×?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交换媒介)时空一致(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交换媒介)时空不一致(赊账、 信用卡、租房) 贮藏手段(储存有价值的东西)金银 世界货币 4.纪念币 ①纸(人民币) —不是当期使用的人民币(非当期人民币) —商品(收藏品) 不是纸币(非国家强制发行,非全民使用) —当期人民币(连号、首发)—商品(收藏 品) 是纸币(现期国家强制发行、全民使用)00000001888888834658207 ②金银

高中政治选修二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

经济学常识复习资料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遗产 一、1、斯密的劳动与分工理论 (1)主要观点 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这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的政策。 ⑵简要评析 ①看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难得可贵的。 ②但他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2.斯密关于市场的作用与自由放任政策的基本观点 ⑴基本观点 ①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他认为增加社会财富的途径,一是扩大社会分工,二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②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过程中,人们会受到“看不见的手”的指导,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市场,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自由竞争。 ⑵评析 ①科学性。认识到市场通过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未能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分配不分等问题。 3.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⑴主要观点: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别国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⑵评析: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二.大卫·李嘉图与比较成本理论 1.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1).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状况是影响社会财富增长的关键因素。国家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资本积累来自利润。主张降低地租的方式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2).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3).按照李嘉图的观点,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这是从他的一元劳动价值论必然得出的结论。(李嘉图的上述认识,从质的方面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4).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相对工资是

高三政治复习: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最新考点知识归纳梳理(专题二)

2009 年高三政治复习: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最新考点知识归纳梳理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英国国王 一、“光荣革命”与英王的保留英国政体的显著特征是存在君主。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形式上有权任命首相、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有权批准法律。但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国王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严格制约,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二、英王的现代职能与危机 1、英国国王的作用作为国家元首,体现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承担国家元首礼仪性的职责。维持英联邦的团结。在政治生活中,行使三项重要的权力:磋商权、鼓励权和警告权。 2、英国王室的危机对英国王室的社会功能提出质疑;认为英王代表着特权阶层利益,世袭君主制是旧时代的产物,纳税人每年为王室提供巨额资金是否值得;王室内部的丑闻打破了王室充当道德模范的神话,加深了王室的困境,引发了争议。 3、决定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的因素决定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国王本身的社会职能因素,但归根到底取决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2、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一、至尊的议会 1、英国议会是“议会之母” :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1688 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逐步获得至尊无上的地位,不仅拥有立法权,而且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后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效法英国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议会制,因此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 。 2、英国议会的地位及上、下两院的权力议会是英国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有上议院和下议院组 成。英国议会下院历来有“至尊议会”之称,拥有极大的权力,包括立法权、一定的财政权和司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上院在议会体系中只起辅助作用,表现在监督下院工作、协助下院立法、通过行使“延搁权” 修改或否决议案等方面。它也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 20 世纪以来,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内阁在决策、立法、财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议会的工作日程也受内阁左右。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下院多数党组成的内阁,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三专题1测试题

政治选修3专题1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共同体中的约定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共同体可称为‘国家或政治体’。”卢梭的观点() A。看到了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 B。揭示了国家的本质 C.抹杀了国家的本质 D。抹杀了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 解析:选C.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所有社会成员通过契约而形成的政治体,这就掩盖了国家的阶级实质。故选C项。 2。任何国家要实现统治阶级的民主,必须对被统治者执行专政职能,其原因是()A。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B.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C.民主以政治权利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专政以国家权力的强制力为实施特征 D。国家制度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体 解析:选A。A项表明专政对民主的作用,符合题目要求,故入选;B项从民主的对立面专政来说明民主本身,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C项说的是民主与专政的区别,不符合题意;D项本身说法错误,国家制度并非都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体。 3.对民主和专政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主和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②先有民主,后有专政 ③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性质④民主制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B。②错误,从产生过程看,民主和专政是统一的,不能说谁先谁后。①说明了民主与专政的区别,应选;③④说明了民主与专政的联系,应选。 4.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德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这表明() ①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②一国采取什么政体与国家的性质无关 ③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④国体确定后采取什么政体并不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美、日、德的国家性质,即国体是相同的.但所实行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却是不同的,故①符合题意。这种情况正是国家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故③符合题

高中政治选修三知识点必背

高中政治选修三知识点必 背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政治选修: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必备知识点)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考点1: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的含义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考点2: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考点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相互区别 两者含义不同。 ①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相互联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

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考点4:代议制的含义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考点5: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管理形式,即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1)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①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是同君主专制相对立的政体是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在民主共和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 ②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相对于君主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被认为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基本管理形式。 (2)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练习题

训练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一、选择题 1 ?在资本主义企业中,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 资本主义 工资是 () ①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劳动力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③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的绝 大部分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Ao ?@ B 。Co ②④D.②③ 2。 剩余价值是 () A. 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B. 商品的价值和新价值之间的差额 C o 商品的价值和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差额 3。 下列说法体现劳动与劳动力不同的观点是 () ①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②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 条件,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③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 一左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 ④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科学地 解决了李嘉图体系所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B. ②?? Co ??④ 4. 关于剩余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②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 ③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④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 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③④ Bo ③ Co ??④ 5.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 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 ) A.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 C. 相对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 Ao D. ?(2X4) Ao D.②??

高中政治计算题专题

归类解读计算题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题 1.(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试题第24题)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2.(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试题第24题)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 B.8克 C.16 克 D.32克 3.(2005广东大综合)如果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 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 (二)关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题 1.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___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____亿元纸币。 A.1000 1250 B.1200 1350 C.1000 1200 D.1400 1300 2.(2007年高考四川卷文综试题第26题)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如果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涨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为() A.1.8万亿元 B.2 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三)关于调配方法的计算题 1.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应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初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__元。 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 2.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①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②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巧员,月收入4000元;③王某自己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000元;④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3000元;⑤王某之妹开了一家小商店,月收入3000元。上述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四)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

高二政治选修3全套练习题专题三

第三专题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美国宪法对联邦和州的立法权限做了比较明确的划分,联邦和州分别在各自的立法权限范围内进行立法。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了联邦和州立法权限划分的准则:联邦拥有宪法“授予的权力”,州拥有“保留的权力”。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有以下特征() ①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②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③联邦与州的分权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④联邦地位高于州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美国建国以来,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争夺从未停止过,关于二者的权力,下 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各州政府官员由总统任命②都享有对人民的直接管辖权 ③各州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 ④联邦与州都拥有外交权,是独立的国际交往主体 A.②③④ B.② C.②③ D.①②④ 3.下列说法不符合美国联邦制的是() A.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B.联邦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C.美国内战的结束有利于联邦制的巩固 D.“州权主义”活跃有利于联邦制的发展 在选举中,政党的命运取决于选票,两党为争夺民众,不得不竞相提出符合选民利益的政策主张。据此回答4-5题。 4.这些政策和立法在客观上() ①.反映了一定的民意②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有利于政治体制改进 ④.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 ④ D.②③ 5.这些政策和主张不能体现其实质的是() ①.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 ②为了争取民意,满足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③.为了使国家的整体利益得到保障④.使本政党兴旺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④ D.①③④

高中思想政治易错易混点 全套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一般等价物)?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需要现实的货币。(观念的货币)? 3.纸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的职能)?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能规定购买力)? 5.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 6.外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 7.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商品的出口。(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利于商品的进口) 8.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9.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价值量会下降。(价值量不变) 10.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比较大) 11.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价格会上升。 (正确表述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12.当商品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扩大生产) 13.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消费水平会提高) 14.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不能等同) 15.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正确表述为: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16.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这三种消费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前两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 17.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反作用,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阻碍作用) 2.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体作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必然是非公有制。(前者对,后者错) 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和市场地位都是平等的。 (不平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但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6.法人代表是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将法人代表改成法人) 7.公司的股东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负清偿责任。(以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8.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股份有限公司) 9.董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决策机构) 10.劳动者履行义务,是以劳动者享受权利为前提的。(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 11.储蓄存款既来自个人,又来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只来自个人) 12.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是商业银行) 13.股票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债券) 14.国债是各级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其风险和利率都比较低。 (中央政府发行) 15.社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商业保险)?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范围之内,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前者正确,后者错) 2.各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平等,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3.非劳动收入分配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非劳动收入包括按资本要素和按技术分配两种)

第一部分 高中政治史专题常见历史概念汇集

1、分封制:为巩固西周统治,周王朝将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各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周公、召公受封在鲁、燕,功臣姜子牙受封在齐,商朝旧贵族微子受封在宋。该制度有利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此制度与宗法制紧密结合,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有些文献用“封建制”指代这种“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 2、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则是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家也是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这样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按照血缘的亲疏关系决定等级宗法关系。该制度强调“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有利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证政治权力、土地的再分配,维护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此制度在很长时间很大范围影响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民众的日常生活观念。 3、汉承秦制:指的是秦朝灭亡后建立的汉王朝继承了前朝的一系列制度。因为秦朝完成中国的第一次统一,开创性确立一系列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汉王朝在秦朝继承上沿袭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丞相为中心的官制等)、郡县制、选官监察制及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政策,并在此调整。体现了秦朝的开创性和汉朝的延续性,符合文明传承的特点。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法家思想是思想基础,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确立,两汉时期继续发展,隋唐时期逐渐完善,宋元时期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空前强化。始终贯彻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或君主)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或丞相)的权力越来越削弱。这种制度对维护国家民族统一、调节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生产始终发挥积极作用,但是越是到封建社会后期消极面越来越大,成为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5、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的瓦解,一些诸侯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划分形式。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长官叫郡守,县隶属郡,长官县令(长),同级少数民族设道。县级以下有乡、里两地地方基层行政机构,这样形成垂直管理,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建立了官僚政治,改变了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的贵族政治,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的主要一环。此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划时代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维护国家统一,历朝沿袭,到元朝时被行省制度进一步完善。 6、丞相制:“相”一般指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帝王的政治助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宰相是泛称,丞相是官职。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开始设立的制度,丞相是三公之一,百官之首,有利于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保证国家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行,但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相权一旦过大,威胁君权,造成君相矛盾,政局动荡的弊端。所以该制度历朝官职名称、人数多有变化,权力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