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配位数与 r+/r- 的关系
NaCl 六配体, CsCl八配体, ZnS 四配体, 均为AB型晶体, 为何配位数不同?
1) 离子晶体稳定存在的条件
2) r+/r-与配位数 从六配位的介稳状态出发, 进行半径比与配位数之间关系
的探讨.
此时, 为介稳状态. 如果r+ 再大些, 则出现上述 b) 种情况, 即阴 离子同号相离, 异号相切的稳定状态. 亦即:
键 Lb/pm E /kJ·mol-1
C-C 154
356
C=C 134
598
C≡C 120
813

Lb/pm E /kJ·mol-1
N-N 146 160
N=N 125 418
N≡N 109.8 946

Lb/pm E /kJ·mol-1
C-N 147 285
C=N 132 616
C≡N 116 866
3)形成离子键, 释放能量大
在形成离子键时, 以放热的形式, 释放较 大的能量.
7-1-2 离子键的特征 1. 作用力的实质是静电引力
2. 离子键无方向性, 无饱和性 因为是静电吸引, 所以无方向性; 且
只要是正负离子之间, 则彼此吸引, 即无 饱和性.
7-1-3 离子键的强度
1. 键能和晶格能 :以 NaCl 为例: 键能:1mol 气态 NaCl 分子, 离解成气体原子时, 所吸 收的能量. 用Ei 表示:
发生错位, 正正离子相切, 负负离子相切, 彼此排斥, 离子 键失去作用, 故无延展性. 如CaCO3可用于雕刻, 而不可用于锻 造, 即不具有延展性.
二、离子晶体的控件结构
1. 对称性 1) 旋转和对称轴 n重轴, 360度旋转, 可以重复n次: 2) 反映 和对称面晶体中可以找到对称面:
3) 反演和对称中心晶体中可以找到对称中心。
c) 同一元素, 不同价态的离子, 电荷高的半径小. 如:
d) 一般负离子半径较大; 正离子半径较小.
e) 周期表对角线上, 左上元素和右下元素 的离子半径相似. 如: Li+ 和 Mg2+, Sc3+ 和 Zr4+ 的半径相似.
7-1-4 离子的电子构型
正离子的电子层构型,既有与稀有气体相同的 电子层构型,也还有其他多种构型。根据离子 的外层电子结构中的电子总数,可分为2电子 型、8电子型、18电子型、18+2电子型和9~17 不饱和电子型等五种离子电子构型: ① 2电子构型:1s2。如Li+,Be2+。 ② 8电子构型:ns2np6。如Na+、Mg2+、Al3+、 Sc3+、Ti4+等。
立方晶系, 用来表示平行六面体的三度的三个轴, 称 为晶轴, 三个晶轴的长度分别用a, b, c表示, 三个晶轴 之间的夹角分别用α,β,γ表示.
我们讨论的AB型晶体指正负离子数目相同, 包括 NaCl, CsCl, ZnS.
讨论立方晶系AB型晶体, 首先看NaCl的晶胞:
组成具有代表性, 对称性(轴, 面, 中心)也与晶体 相同, 所以乙为NaCl的晶胞
键角
键角:在分子中两个相邻化学键之间的夹角 已知分子的键′长和键角,
V 形就可6确-1定-3分键子角的几直何线构形型。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形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第七章 化学键理论概述
第一节原子与元素
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
7-1 离子键理论
离子键的形成
离子键的5特-1征-3 原子轨道能级
离子键的强度 离子晶体的特点 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
7-1-1 离子键的形成 1916 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科塞尔)提出离子键理论. 1. 形成过程 以 NaCl 为例: 1) 电子转移形成离子
分别达到 Ne 和 Ar 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 定离子。
2)靠静电吸引, 形成化学键 体系的势 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横坐标: 核间距r。 纵坐标: 体系的势能 V。 纵坐标的零点: 当 r 无穷大时, 即两 核之间无限远时, 势能为零.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
对双原子分子,键能=键的解离能(D)
H2 (g)
29815K
标准态
2H(g)
E (H-H)=D =436kJ·mol-1
键能
对多原子分子, 键能=逐级解离能的平均值
H2O(g) → H(g) + OH(g) D (H-OH) = 498 kJ·mol-1
OH(g) → H(g) + O(g) D (O-H) = 428 kJ·mol-1
Ei.
3. 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
从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引力 出发, 影响 F 大小的因素有: 离子的电荷数q 和离子之 间的距离 r (与离子半径的大小相关)
1) 离子电荷数的影响
2) 离子半径的影响
半径大, 导致离子间距大, 所以 作用力小; 相反, 半径小, 则作用力大.
3) 离子半径概念 将离子晶体中的离子看成是相切的球体, 正负离子的核间
教材上两套数据均列出. 一般在比较 半径大小和讨论规律变化时, 多采用 Pauling 半径.
4) 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a) 同主族, 从上到下, 电子层增加, 具有相同电荷数的 离子半径增加.
b) 同周期: 主族元素, 从左至右 离子电荷数升高, 最
高价离子, 半径最小. 如:
过渡
元素, 离子半径变化规律不明显.
③ 9~17电子构型:ns2np6nd1-9。如Mn2+、Fe2+、 Fe3+、Co2+、Ni2+等d区元素的离子。(这些离 子相应的原子结构为:ns2np6nd1-10(n+1)s1-2, 失去最外层的s电子及部分次外层nd电子成离 子)
④ 18电子型:ns2np6nd10。如Cu+、Ag+、Zn2+、 Cd2+、Hg2+等ds区元素的离子及Sn4+、Pb4+等 p区高氧化态金属正离子。 ⑤(18+2)电子型:(n-1)s2(n-1)p6(n-1)d10ns2。 如Sn2+、Pb2+、Sb3+、Bi3+等p区低氧化态金属 正离子。
距 d 是r+ 和r- 之和:
1926年, 哥德希密特(Goldschmidt)用光学方法测定, 得到 了F-和O2-的半径, 分别为133pm 和132pm,结合X射线衍射数据, 得到一系列离子半径:
这种半径为哥德希密特半径.
1927年, Pauling 用最外层电子到核的距 离, 定义为离子半径, 并利用有效核电荷 等关系, 求出一套离子半径数据, 称为 Pauling 半径.
组成和对称性均有代表性. 看空心圆点, 除了立方体 的顶点的8个, 无其它, 称为简单立方晶胞. 配位数为8
组成和对称性均有代表性. 看空心圆点,除了立方体的顶点的8 个, 面中心6个, 也为面心立方. 配位数为4 总之, 立方晶系有 3 种类型晶胞, 面心立方, 简单立方, 体心立
方.四方晶系 , 2 种, 正交晶系, 4 种等, 共有14种类型的晶胞.
Born 和 Haber 设计了一个热力学循环过程, 从
已知的热力学数据出发, 计算晶格能. 具体如下:
利用盖斯定律, 通过热力学也可以计算 NaCl 的离 子键的键能.
ΔH1 Na的第一电离能I1, ΔH2 Cl的电子亲合能 E 的相反数: -E ΔH3 NaCl的晶格能 U 的相反数 -U ΔH4 NaCl的升华热 S 而ΔH5 = - Ei, 所以通过 I1, E, U 和S 可求出键能
2)易形成稳定离子 Na+ 2s22p6, Cl- 3s23p6 , 达到稀有气体稳定 结构. Ag+ 4d10 轨道全充满的稳定结构. 而: C和Si 原子的电子结构为s2p2, 要失去全部 的4e, 才能形成稳定离子, 比较困难. 所以一般 不形成离子键.如 CCl4, SiF4 等, 均为共价化合 物。
E (O-H)={D (H-OH)+D (O-H)}/2=463kJ·mol-1

同一种键在不同分子中,键能大小可能不同
N2O4(g)中 N2H4(g)中
D (N-N) = 167 kJ·mol-1 D (N-N) = 247 kJ·mol-1
键长(Lb)
键长:分子内成键两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

H-H Cl-Cl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第一节原子与元素
第七章 化学键理论概述
键参数
表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
如 键能、键长、键角
键能
键能:气体分子每断开1mol某键时的焓变

HCl (g)
29815K
标准态
H(g) + Cl(g)
E (H-Cl)=6△-1H-1=键431能kJ·mol-1
键能可衡量化学键的牢固程度
晶格能:气态的正负离子, 结合成 1mol NaCl 晶体时, 放出的能量. 用 U 表示:
晶格能 U 越大, 则形成离子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多, 离子键越强.键能和晶格能, 均能表示离子键的强度, 而且大小关系一致. 通常, 晶格能比较常用. 如何求得 晶格能?
2. 玻恩-哈伯循环 ( Born-Haber Circulation)
因而作为整个离子,对外作用的有效电荷还是比具 有8电子构型的离子强。因此,具9-17电子构型的 离子,比具有8电子的离子静电作用更强。而具有18 及18+2电子构型的离子的静电作用也更强。
7-1-5 离子晶体
一、离子晶体的特点
1. 无确定的分子量: NaCl 晶体是个大分子, 无单独的NaCl分 子存在于分子中. NaCl是化学式, 因而 58.5 是式量, 不是分子 量. 2. 导电性: 水溶液或熔融态导电, 是通过离子的定向迁移导电, 而不是通过电子流动而导电. 3. 熔点沸点较高: 4. 硬度高, 延展性差: 因离子键强度大,所以硬度高. 如果发生 位错:
2.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1) 元素的电负性差要比较大 ΔX > 1.7, 发生电子转移, 形成离子键; ΔX < 1.7, 不发生电子转移, 形成共价键.
但离子键和共价键之间, 并非严格截然可以区分的. 可将 离子键视为极性共价键的一个极端, 而另一极端为非极性共价 键. 如图所示:
化合物中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离子键, 即使是 NaF 的化学键之 中, 也有共价键的成分, 即除离子间靠静电相互吸引外, 尚有共 用电子对的作用. ΔX > 1.7, 实际上是指离子键的成分(百分数)大于50%.
2. 晶胞 晶胞是晶体的代表, 是晶体中的最小单位, 晶胞并置起
来, 则得到晶体. 晶胞的代表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代 表晶体的化学组成; 二是代表晶体的对称性(即具有相同的 对称元素: 对称轴, 对称面和对称中心). 晶胞是晶体中具有 上述代表性的体积最小, 直角最多的平行六面体。
3. 立方晶系 AB型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 晶胞的平行六面体是正六面体时, 我们称它属于
由于同层电子的屏蔽作用ns>np >nd,故对于相同电 荷的离子而言,具有8电子结构(ns2np6)的核受到 的屏蔽作用相对较强,离子的有效电荷较小,其静 电作用较弱。具有9-17电子构型者,其核除受 ns2np6电子的屏蔽外,还受部分nd电子的屏蔽,但 nd电子的屏蔽作用比ns、np电子弱。虽然增加了d电 子,总的屏蔽效应是增加了,但核电荷也增加了,
图中可见: r >r0, 当 r 减小时, 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 吸引, V减小, 体系稳定. r = r0 时, V有极小值, 此时体系最稳定. 表明形成了离子键. r < r0 时, V 急剧上升, 因为 Na+ 和 Cl- 彼 此再接近时, 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 导致势能骤然上升.
因此, 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 体系最稳定, 即为离子键.
当 r+ 继续增加, 达到并超过: 更多阴离子, 为8配位, CsCl型.
时, 即阳离子离子周围可容纳
若r+ 变小, 即:
, 则出现 a)种情况, 阴离子相切, 阴离子阳离子相
离的不稳定状态. 配位数减少, 4配位, ZnS型.
总之, 配位数与 r+/r- 之比相关:
且: r+ 再增大, 则达到12 配位; r- 再减小, 则达到3配位. 注意:讨论中 将离子视为刚性球体, 这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但仍不失为一组重要的参 考数据. 因而, 我们可以用离子间的半径比值去判断配位数.
Lb/pm

17948.0.68-1-2键HH--长FCl
Lb/pm 91.8 127.4
Br-Br 228.4 H-Br 140.8
I-I
266.6 H-I
160.8
同一种键在不同分子中,键长基本是个定值
键 C-C 金刚石 乙烷 丙烷
Lb/pm 154
153
154
155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