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试述唐朝中央司法机关各自的职责。 • (1).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主要负责审理中央 百官与京师地区的徒刑以上案件。对于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 或疑难案件,大理寺也有重审权。(2分) • (2).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复核大理寺及地 方各州县上报的徒刑以上案件,兼管全国的狱政等司法行政 事务。死刑案件须移交大理寺重审。(2分) • (3)御史台是中央行政监察和司法监督机关,除监察百官 外,其对司法方面的监察监督职责,主要是监督大理寺的审 判活动和刑部的复核活动。遇有重大疑难案件,往往也直接 参与审理审判活动。(2分) • 5..清末法律改革确立的新法律原则与新的立法精神有哪些? (每点1分) • (1).确立罪刑法定的原则,突破法即刑的传统。 • (2).确立人道主义的原则,重视人权。 • (3).体现平等的权利与义务观念。 • (4).实行礼法分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 (5).实行有限政府与权力分立、法治的原则。
3.录囚:皇帝和各级官吏定期或不定期巡视监狱,对在 押犯的情况进行审录,以防止冤狱和淹狱,监督监狱 管理的执行司法制度。西汉时在西周时司法官吏每年 三月省视监狱的制度基础上建立录囚制度。 4.登闻鼓制度:西晋一种冤狱直诉制度,其办法是:在 朝堂外悬挂大鼓,臣民有进谏或重大冤案可击鼓以闻。 体现了这一时期建立冤狱可向皇帝直诉的制度。 5.“张杜律”:由于《晋律》言辞简约,实施中难免产生 歧义,当时的著名律学家张斐和杜预分别为律作注, 总结了历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的经验。经晋武帝批 准,下诏颁行天下,与《晋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经张杜二人注解后的《晋律》,也被径称为“张杜 律”。
6.“换推”:唐代回避制度称作“换推”,指在审讯过程 中,凡审判官与当事人有亲属或师生或仇嫌关系,均须 调换回避。司法机关在接受诉状后,就开始进入审讯程 序。为防止司法官在审讯过程中因亲故仇嫌关系而妨碍 公正审判,唐朝在《唐六典》中第一次规定了回避制度, 即“凡鞫狱官与被鞫人有亲属仇嫌者,皆听更之”。 7.唐代流刑:流刑是将犯人押送到指定的边远地区或荒芜 地区安家落户并强制其从事一定劳役,不经赦免或允许 不得擅自离开流放地返回原籍的一种刑罚。根据流放地 区的远近,唐朝流刑共分三等,由流二千里至流三千里, 每等相差五百里,但三等流刑均居作一年。唐高祖武德 年间,增设断趾刑作为死刑减等之刑。唐太宗贞观六年, 又改断趾刑为加役流,即在流三千里的基础上,增加居 役为三年。
• ( B )28.周朝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墨、劓、刖、宫、大辟 C.墨、劓、膑、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 ( C )29.西周时期的政治法律指导思想是: • A.“天罚神判”. B.“天命”、“鬼神”与王权相结合 C.“天 讨”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相结合 D“以德配天”、 “明德慎罚” • ( C. )30.作为政治或身份制度,嫡长子继承确定于: • A.夏朝末期 B.商朝末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末期 • ( C )31.西周时期,对于刑诉和民诉已有一定的区别。 “争罪曰狱”,而“争财”称为: • A.狱 B.刑 C.讼 D.辞 ( B)32.西周婚姻六礼程序的正确顺序是:①问名②请期③纳 吉④纳征⑤亲迎⑥纳彩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①③④②⑤ C.⑥①④③②⑤ D.①⑥ ③④②⑤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
• • • • • • • • • • • • • • ( C )1.夏商时期的监狱称为: A .“囹圄” B. “犴狱”, C.“圜土” D.“司寇” ( A )2.西周穆王时期,命吕侯重修刑书,史称 A.《吕刑》 B.《九刑》 C.《汤刑》 D.《禹刑》 ( C )3.西周时期规定,刑事诉讼必交诉讼费: A. 路鼓 B.肺石 C..钧金 D.束矢 ( A )4.春秋末期,撰写“竹刑”的是: A.邓析. B.赵鞅 C.子产 D.范武子 ( B)5.在《法经》中,类似于今天刑法典总则的篇目 是: A.杂法 B.具法 C.盗法 D.捕法 ( B )6.秦时,乡间负责调处民间纠纷的是: A.三老 B.有秩 C.啬夫 D.游徼 (D )7.作为一项立法原则,“法令由一统”确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8.《明大诰》:明太祖于洪武年间陆续颁布的特别刑事 法规,有初编、续编、三编和《大诰武臣》四编。包 括用严刑峻法惩治官民犯罪的典型案例、《大明律》 之外的峻令、朱元璋对臣民的训诫。其特点:一是用 刑严酷和随意,很多地方超出了《大明律》的规定。 二是偏重打击官吏贪污和豪强作恶。 9.《天坛宪草》:即《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10 月由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因该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 北京天坛祈年殿,故称“天坛宪草”。(1分)内容包 括:继续肯定三权分立的国家形式,肯定责任内阁制, 对大总统的权力做了较多限制(2分),严格限制总统 任期,体现了国民党企图以法律制袁的要求(1分)。 10.《六法全书》: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主要法 规汇编。国民政府辑的《六法全书》包括宪法、民商 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六项法 律。除上述六项法律外,还包括与之有关的各种单行 条例、大量判例和解释例。国民政府的《六法全书》 的编定,标志着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基本任务宣告完成.
• • • • • • • •
( D )36.秦朝对于轻微犯罪采用训诫刑罚是以下的: A.完 B.迁 C.赀 D.谇 ( D )37.西汉文景时期改革肉刑,其中改为弃市的是: A.黥刑 B.劓刑 C.宫刑 D.斩右趾 ( B)38.“八议”制度正式被列入的法典是: A.《汉律》 B.《魏律》 C.《晋律》 D.《北魏律》 ( A )39.登闻鼓制度作为一种直诉制度首创于 A.西晋晋武帝 B .北魏太武帝 C.北齐武成帝 D.南朝梁武 帝 • ( C )40.改廷尉为大理寺,负责中央审判权是在: • A.东汉 B曹魏 C.北齐 D.隋朝
• • • • • • • • • • •
• • • • •
( D )8.汉朝关于朝觐等礼仪方面的法律规定见于: A.《九章律》 B.《朝律》 C.“约法三章”D.《傍章》 ( A )9.中国古代的“录囚”制度始建于: A.汉朝 B.魏晋时期 C.北魏 D.北齐 ( C )10.首次规定“刑名”律,并将其列入律首的法典是: A.《法经》 B.《九章律》 C.《新律》 D.《晋律》 ( B )11.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行政法典是: A.《周礼》 B.《唐六典》 C.《大明会典》D.《大清会典》 ( B )12.对唐律律条进行解释和补充的是: A.法律答问 B.律疏 C.律注 D.集解 ( C )13.在中国法制史上,第一次对化外人相犯适用法律作出 明确规定的是: A.秦律 B.汉律 C.唐律 D.宋律 ( D )14.北宋前期设立于禁中的特别审判机构称为: A.大宗正府 B.大理寺 C.廷尉 D.审刑院 ( B )15.“殊死”这一刑名最早出现在: A.秦朝 B.汉朝 C.南北朝 D.唐朝
• ( B )16.世界上第一本法医学著作,是南宋时期宋慈撰写 的: A.《元典章》 B.《洗冤集录》 C.《封诊式》 D.《法律答问》 • ( D )17.廷杖制度盛行于: • A. 汉朝 B.宋朝 C. 元朝 D.明朝 • ( A )18.由朱元璋亲自编纂的刑事单行法规、判例、峻令 和训诫的汇编是: • A. 《大诰》 B.《大明律》 C.《大明会典》D.《元典章》 • ( C )19.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 A.《大明律》 B.《大诰》 C.《大清律例》 D.《大清刑律》 • ( C )20.《唐律》在立法过程中增加“疏议”部分是始自: • A《武德律》 B《贞观律》 C《永徽律》 D《开元律》
• ( A )33.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各 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 是 • A.保护私有财产 B.保护公有财产 • C.保护工商业 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 • ( B )34.《法经》六篇列为篇首的是: • A.杂篇 B.盗篇 C.贼篇 D.具篇 • ( C )35.中国历史上首次改法为律的人是: • A .子产 B.邓析 C.商鞅 D.李悝
2.简述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法律功能的主要观点: • (1)强制行为规范; • (2)实现社会公正的准绳; • (3)兴功惧暴,扬善抑恶; • (4)定分止争、确定权利归属; • (5)实现政治统治的工具。 3..简述《法经》的地位 • (1)《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较为完整的 古代成文法典。它以先秦法家所提倡的“法治”思想为指导, 总结和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立法与公布成文法的成功经 验,代表了当时立法的最高成就。 • (2)《法经》以严惩盗贼罪的立法宗旨为核心,根据罪名 类型、囚捕程序、量刑标准等各项不同内容分立篇目,初步 创立了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篇章结构,其体例和结构为秦 汉以后的历代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 (3)《法经》的颁布,具有划时代意义,表明了中华法系 的肇事,后来的封建法典皆以《法经》为基础。因此,《法 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名词解释
• 1.周礼 周礼是西周一代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仪规范的 总和。内容广泛,包括政治、军事、司法、行政、道 德教化、宗教祭祀、丧葬嫁娶、甚至言谈举止等各个 方面。 • 2.“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指,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 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罪以外,均可以互相隐匿 犯罪行为,而且能得到减免刑罚的待遇。其中卑幼首 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卑幼,除死罪上请 外,其他也不负刑事责任。最早提出这一原则的是孔 子,他曾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该原则对中 国古代法律制度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 一个表现之一。
• • • • •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
( C )21.我国封建五刑“笞杖徒流死”制度的确立是在: A.西晋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 A )22.清末改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为( ) A.大理院 B.廷尉 C.法部 D.审刑院 ( A )23.清末所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其渊源是: A.日本帝国宪法 B.德国宪法 C.美国宪法 D.法国宪法 ( A )24.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商法典是在( ) A.清朝末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 京国民政府时期 ( C )2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适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是 A.《中华民国宪法》B.《中华民国宪法草案》C.《训政时 期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 ( A )26.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B.商 C.周 D.秦 ( B )27.商朝设在中央司法的官员是: A.大理寺卿 B.司寇 C.正. D.司败
三、简答题
• 1.简述中国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征: • 第一,中国法律的起源,走了一条兵刑合一、刑法 受到特别重视的道路。 • 第二,中国法律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血缘、 婚姻的影响,带有宗法伦理的特征。 • 第三,华夏先民在祭祀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礼”, 从确定祭祀的程序、仪式等扩散,逐渐涉及生活的 各个方面,成为日常行为规范,并受到国家强制力 的保护。 • 第四,中国法律的起源还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 • 第五,中国法律的产生,与其他文明中的法律的起 源一样,也体现了“由判例到立法”的特点。
• 6.北洋政府时期司法机构所适用的法律渊源多元化 的表现有哪些? • (1)经国民政府确认有效的部分清末法律以及新制 定的单行法规是民国前期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基本 依据。 • (2)习惯法在民国前期司法实践中起到重要作用。 • (3)清末法制改革时曾制定诸多法律草案,其中多 数因未经民国政府确认,因而尚不发生法律效力。 同时,北京政府依然制定了一些法律草案,也没有 发生法律效力,但流传到社会,被一些地方司法机 关所援引。 • (4)一些省议会与省政府发布地方法规,而在内 容上该地方法规也可能与国家法律相冲突。对于这 一问题,大理院通过案件的判决,否决地方法规的 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