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铁指标检测对慢性病贫血伴缺铁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我院收治37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接收到37例体检健康人员,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并对比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血液指标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Hb与对照组差异明显(t=17.304 p=0.001);观察组RBC 与对照组差异相对更加显著(t=3.250 p=0.001);观察组MC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17.148 p=0.001);观察组MCV与对照组差异明显(t=5.518 p=0.001);观察组HCT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价值(t=5.824 p=0.001);观察组MCHC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t=5.228 p=0.001)。

结论: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具有较好临床价值,可检测出患者的血液各项指标,并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值得推荐。

【关键词】血液检验;诊断;鉴别;缺铁性贫血贫血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之一,一般产生贫血患者会伴随其他疾病产生。

贫血发生与多因素相关,所有类型贫血临床症状基本相似[1]。

由于贫血发病机制复杂程度较高,且无特异性,给临床诊断以及鉴别带来巨大挑战。

目前比较常见的贫血类型有再生障碍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的属于缺铁性贫血,而诱发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由于身体内部铁元素以及珠蛋白等生成能力下降,使患者长时间处于缺铁以及低铁状态,机体内血红蛋白合成能力极大下降[2]。

加上患者身体内部铁元素长时间处于不稳定状态,促使红细胞充盈度以及红细胞体积发生改变,最终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我院2019年-2020年收治7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患者作为研究核心。

观察组37例;男女21例、16例,最大年龄以及最小年龄分别是69岁、23岁,平均年龄是(43.26±2.96)岁;对照组37例;男女22例、15例,最大年龄以及最小年龄分别是70岁、23岁,平均年龄是(44.11±2.85)岁。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血液检验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其主要原因是体内铁的储备不足或铁的供给不足,导致红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减少。

血液检验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指标来评估患者的铁代谢情况,从而确定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并与其他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

血液检验中常用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低血红蛋白浓度、低红细胞计数和低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异常,而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则会升高。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并与其他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

血液检验还可以评估铁的储存和供给情况。

铁的储存状况可以通过检测铁蛋白转铁饱和度来衡量。

铁蛋白转铁饱和度是血浆铁与转铁蛋白结合的百分比,其数值可以反映体内储存铁的充盈程度。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铁蛋白转铁饱和度通常较低,这表明其体内铁的储备不足。

铁的供给情况可以通过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来评估。

血清铁蛋白是储存铁的主要蛋白,其水平较低可以提示铁的供给不足。

通过检测铁蛋白转铁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以进一步确认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并排除其他类型的贫血。

血液检验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方面至关重要。

通过测量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铁蛋白转铁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水平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铁代谢情况,并准确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

血液检验还可以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疾病的进展程度,为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SI SF TIBC与sTFR4项铁指标检测对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疾病性贫血诊断价值的探讨

SI SF TIBC与sTFR4项铁指标检测对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疾病性贫血诊断价值的探讨
女均有 , 平均年龄 4 . , 05岁 慢性 疾病性贫 血 4 5例 , 平均年 龄 4. 15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 1 、 2例 肺结核 1 、 脓肿 7 0例 肺
¥与 {比较 P< . 1 } { ¥与 比较 P>0 0 。 00 , .5
结论 : 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疾病性贫 血的实验 诊断主要 由
12 方 法 .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 , 骨髓 涂片铁 染色 , 及相关 生化实 验检测
等, 其中 s 、F TB IS 、 IC与sF T R4项铁指标检测是快速 、 无创伤 性 的指标 , 具有一定 的临床实用价值。
3 讨 论
IA和 A D是临床 上常 见两 种小 细胞 性贫 血 , 因不 D C 病 同, 治疗方法不 同, 因此 对二者 的鉴别尤 其重 要。正常情况
的指标很多 , 目前已有 多家报到 , 因缺铁性贫血 的 , 因复 但 病 杂多样 , 常合并多种慢 性疾病 性贫血 ( C , A D) 给诊 断和鉴别
2 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 的血清铁 、 m清铁蛋 白值 明 低 于正常对
照组 , 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 P<00 有 统计学 意义 , .l 总铁结 合 力, 可溶性转铁蛋 白受体高 于正常对 照组 , 与正 常对照组 比 较 P< . 1 00 有统计学意义。慢性疾病性 贫血组 , 总铁结合 力 低于正常对照组 , 血清铁蛋 白,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高于正常 对照组 , 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 P< . 1 0 0 有统计学意义 , 血清铁 与 正常对照组比较 P> .5无统计学意义 , O0 检测结果见表 1 。
应 用 SS 1. P S 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 ± 表示 , 用 s 组问

s FTB I IC与 sF S T R4项铁指标检测对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疾病性贫血诊断价值 的探讨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铁测定及其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铁测定及其诊断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血清铁测定及其诊断意义血清铁测定是临床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铁的储存和代谢情况。

铁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氧合作用、能量代谢和免疫反应等。

因此,通过血清铁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铁过载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一、血清铁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血清铁的测定基于FerroZine荧光法或巴黎绿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化学试剂与血清中的游离铁发生反应,产生荧光或色素,通过测量荧光或色素的强度来定量血清铁的含量。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稳定的特点。

通常,医生会将患者的静脉血抽取一定量,并离心分离血清。

然后,将血清样品与化学试剂反应,形成特定的荧光或色素。

最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或荧光光度计对血清样品进行测量,并根据标准曲线来确定血清铁含量。

二、血清铁测定的临床应用1.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足够的铁供应,导致红细胞合成受阻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类型。

通过血清铁测定,可以判断血清铁是否减少,从而辅助诊断缺铁性贫血。

通常情况下,血清铁水平低于60微克/分升可以提示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

2. 铁过载的判断铁过载是指体内铁的储存超过正常范围,对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常见的铁过载病症包括先天性血色素病、酒精性肝病以及长期输血等。

通过血清铁测定,可以评估患者体内铁的储存情况,及时发现和监测铁过载的程度。

3. 铁代谢相关疾病的筛查血清铁测定还可用于筛查与铁代谢相关的疾病,如遗传性血患(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

这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导致铁在体内大量积累。

早期通过血清铁测定可以发现这些患者并进行进一步的基因检测。

三、血清铁测定的局限性尽管血清铁测定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血清铁测定只能反映短期内的铁代谢情况,无法评估长期铁负荷的情况。

其次,血清铁测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作息、感染等。

评价是否缺铁的标准

评价是否缺铁的标准

评价是否缺铁的标准
缺铁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不良症状,常见于贫困地区和妇女。

因此,对于缺铁的评价非常重要。

以下是评价是否缺铁的标准:
1. 血清铁水平
血清铁是评估缺铁的最常用方法。

通常将其定义为血浆铁小于60微克/分升。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血清铁水平,因此单独使用血清铁水平来评估缺铁的情况并不可靠。

2. 转铁蛋白饱和度
转铁蛋白饱和度(TIBC)是评估铁质代谢的另一种方法。

通常,TIBC高于400微克/分升,可能表明缺铁。

3.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
缺铁会导致贫血,因此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也是评估缺铁的重要方法。

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2克/分升(女性)或13克/分升(男性)通常表明贫血。

4. 骨髓铁染色
骨髓铁染色可以直接评估铁储备。

在缺铁症状的情况下,铁染色可能为阴性或低阳性。

总的来说,评价是否缺铁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并且在评估缺铁的时候需要排除其他基础疾病的干扰。

如果出现缺铁的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 1 -。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血液检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血液检验来诊断和鉴别多种疾病,其中包括贫血。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由于缺铁导致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合成而引起的。

血液检验对于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液检验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一个病人是否患有贫血。

通常,贫血的诊断需要进行完整的血液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贫血程度,并且帮助医生进行初步的鉴别诊断。

如果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红细胞计数和平均红细胞体积也偏低,那么就很可能是贫血的患者。

而对于缺铁性贫血来说,血液中的红细胞平均体积通常会偏小,红细胞分布宽度偏大,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进行诊断和鉴别。

血液检验可以帮助医生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其他类型的贫血。

除了缺铁性贫血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贫血,比如营养不良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性贫血等。

这些贫血类型在临床表现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血液检验,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红细胞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细胞内铁含量等指标,从而更好地鉴别出患者究竟是属于哪一种贫血类型。

这对于后续的治疗和护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液检验还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贫血的病因。

对于患者来说,要想根本治好贫血,首先就需要找到贫血的病因,并且进行相应的治疗。

而血液检验可以为医生提供大量的信息,比如血清铁蛋白浓度、血清铁浓度、总铁结合力等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体内铁的代谢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贫血是否是由于铁代谢异常导致的;血清红蛋白浓度、红细胞红蛋白量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体内血红蛋白的合成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贫血是否是由于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的。

通过这些指标,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到患者贫血的病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血液检验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贫血的疗效监测。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机体缺乏铁元素而造成的贫血病。

因为铁是体内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而血红蛋白则是红细胞携带氧气的主要物质,因此缺铁会直接影响红细胞数量和功能,使得机体氧气供应不足。

严重的情况下,缺铁性贫血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在临床诊断中,对缺铁性贫血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血液检验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规的血液检测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

血红蛋白浓度是反映贫血程度的主要指标,而红细胞计数则反映机体的贫血后细胞排列情况。

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则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大小以及内部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同时,血液检测还可以对机体的铁代谢情况进行分析,例如铁蛋白和转铁蛋白的含量和饱和度等。

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是最常被使用的指标。

正常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应大于120g/L,男性则应大于130g/L。

如果血红蛋白浓度低于这个范围,则需进行进一步检测,以确定是否患上贫血病。

在贫血病诊断中,红细胞计数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正常人的红细胞计数为4.0-5.5×10^12/L,而缺铁性贫血患者往往会有红细胞数量减少的现象。

缺铁性贫血的鉴别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临床上,其他贫血病和溶血症都可能会与缺铁性贫血相混淆,因此需要通过比较不同方面的指标来鉴别。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红细胞大小和形态。

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体积较小,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会降低。

而在其他贫血病或溶血症患者,则会出现不同的红细胞变化,例如巨幼红细胞或球形红细胞。

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别不同的贫血病和溶血症。

总的来说,血液检验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分析比较,可以准确快速地诊断并区分出不同的贫血病和溶血症,从而指导临床治疗,保障患者的健康。

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症,主要由于机体内铁储量不足导致红细胞合成受到抑制而引起的。

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感染性疾病也会引发贫血,因此如何准确地区分出缺铁性贫血在感染疾病中的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血常规检查与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详细介绍。

一、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征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和孕妇最为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

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包括饮食中缺乏足够的铁元素、吸收不良、出血(如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等)、生长速度过快等。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心悸、易激动、食欲减退、免疫功能下降等。

由于这些症状也与感染性疾病相似,因此在感染性疾病中如何识别出缺铁性贫血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1. 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通常会下降,而在感染性疾病中,由于炎症反应的影响,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也会下降。

仅仅通过这两项指标很难准确地鉴别出缺铁性贫血。

但是在进行综合分析时,这两项指标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它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体内循环。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会明显下降,而在感染疾病中,由于炎症反应的作用,血红蛋白浓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感染疾病引起的贫血通常是暂时的,一旦感染得到控制,贫血症状便会逐渐消失。

而缺铁性贫血则需要长期补充铁元素才能得到缓解。

3. 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衡量红细胞大小和含血红蛋白量的指标,对于鉴别缺铁性贫血和感染性疾病中的贫血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缺铁性贫血中,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通常会明显降低,而在感染疾病中,这两项指标的变化则较为复杂,可能会增高或减低。

综合分析这两项指标才能更好地帮助诊断和鉴别。

血清铁及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血清铁及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血清铁及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铁及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收并治疗的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使其作为观察组,并且选择我院在同一时间内接收治疗的80例慢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

本文中铁蛋白及血清铁的测定通过化学发光法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浓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要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TfR/SI的值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要低,sTfR/SF明显比对照组要高,sTfR/SI和sTfR/SF在诊断缺铁性贫血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血清铁;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缺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指的是人体内储存的铁已经全部消耗,以此满足不了正常红细胞的生成需求,从而导致的贫血。

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的时候,人体内的储存的铁消耗完毕,这个时候就称为缺铁。

此病的特点就是人体内骨髓及其他组织缺少可染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明显降低。

【1】目前,国内外对于缺铁性贫血的研究不断提高,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血清铁及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受治疗的8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患者符合血液学的检验标准,通过骨髓铁染色检验为缺铁性贫血。

有45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7-75岁之间。

选取我院在同一时间内收治的慢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有50名男性患者,30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9-76岁之间。

1.2方法在全部患者接受检查之前,要求患者空腹,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抽取5ml的静脉血,及时将血清分离,测定血清铁及铁蛋白,主要指标为血清铁(SI)、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sR)。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血液检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情况,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检验对于鉴别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血液检验的指标、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分别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血液检验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中的意义。

一、血液检验指标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携氧的主要蛋白质,也是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下降,反映了体内缺铁的情况。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它通常与Hb 水平相互关联。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计数也会下降。

以上指标是血液检验中常见的用于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指标,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辅助医生对患者的贫血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备不足或利用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类型。

它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儿童和孕妇中更为普遍。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方面的内容。

而血液检验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诊断缺铁性贫血时,除了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外,医生还需要通过血液检验来确认患者的贫血类型。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和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红细胞平均体积较小,血清铁蛋白水平也低,那么很有可能患者就是缺铁性贫血。

通过这些实验室检查数据,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除了诊断缺铁性贫血外,血液检验还可以帮助医生鉴别缺铁性贫血以及其他类型的贫血。

因为不同类型的贫血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可以通过血液检验来进行分析和鉴别。

对于儿童贫血的鉴别诊断也至关重要。

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的不断进行,他们的贫血类型也可能存在较大不同。

人群铁缺乏诊断指标及界值

人群铁缺乏诊断指标及界值

人群铁缺乏诊断指标及界值铁是人体中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缺乏铁会引起贫血、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人群中的铁缺乏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人群铁缺乏诊断的指标及界值。

1.血清铁血清铁是诊断铁缺乏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铁参考值范围为50-150μg/dL。

当血清铁浓度低于50μg/dL时,表明可能存在铁缺乏状况。

2.血清铁结合力血清铁结合力是全血清铁结合能力,是诊断铁缺乏性贫血的指标之一、正常成年人的血清铁结合力参考值范围为300-360μg/dL。

当血清铁结合力值低于300μg/dL时,可能存在铁缺乏状况。

3.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是指在血清中转运铁负责运输的蛋白质。

一般来说,当体内铁储存减少时,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会增加。

目前有研究认为,血清转铁蛋白受体与铁缺乏有关,但具体的界值尚需进一步研究和确定。

4.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是人体内铁储存的指标之一,也是铁缺乏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铁蛋白参考值范围为12-150 ng/mL。

当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12 ng/mL时,可能存在铁缺乏状况。

5.红细胞相关指标铁缺乏性贫血是铁缺乏的常见病症之一,因此血液中红细胞相关指标也可以用于诊断铁缺乏。

常用的红细胞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等。

当这些指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时,可能存在铁缺乏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指标及其参考范围适用于一般成年人,不同人群会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能有不同的铁缺乏诊断指标和界值。

因此,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综合判断。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摘要】血液检验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血红蛋白测定能够帮助医生诊断患者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并与其他类型贫血进行区分。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鉴别诊断中发挥作用。

其他血液指标也有助于确定患者血液中铁的状态。

根据血液检验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针对缺铁性贫血的特定治疗措施。

血液检验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信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检验、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治疗方案、诊断、鉴别、血液指标、重要性、临床治疗、及时、准确。

1. 引言1.1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血液检验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各种血液指标的水平,如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从而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

血红蛋白浓度是缺铁性贫血的重要诊断标志,而MCV则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类型的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

通过血液检验,医生可以及时准确地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根据血液检验结果,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适当补充铁元素、调整饮食结构等,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的进行。

血液检验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中具有重要价值,及时准确的血液检验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血液检验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重要性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血液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辅助检查。

血液检验可以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

血红蛋白浓度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用的指标之一。

由于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铁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足导致的铁代谢障碍所致,血红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因此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会降低。

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是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诊断和评估贫血疾病。

在缺铁性贫血和感染疾病中,这两项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本文将从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的原理、意义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探讨它们在缺铁性贫血和感染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一、血常规检查原理和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检查,可以通过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等参数,对人体血液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在缺铁性贫血和感染疾病中,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1. 缺铁性贫血的表现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机体缺乏铁元素, 致使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从而造成贫血症状。

在血常规检查中,可以观察到患者的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减少,红细胞体积变小(微小红细胞,即微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等表现。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

2. 感染疾病的变化在感染疾病中,白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和比例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在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多;在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增多。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感染性疾病,从而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血清铁蛋白检查是评估机体铁贮存情况的重要手段。

铁蛋白是一种存储铁的蛋白质,其浓度可以反映人体内的铁储备情况。

在缺铁性贫血和感染疾病中,血清铁蛋白检查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足够的铁元素,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而发生的一种贫血病。

在血清铁蛋白检查中,可以观察到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这是因为机体铁储备不足而释放的一种生理现象。

血清铁蛋白检查可以作为确认缺铁性贫血的一项重要指标。

感染疾病对机体铁代谢也会产生影响。

一方面,机体在应对感染时会调动铁资源以增强免疫功能,导致铁蛋白浓度下降;某些病原体也会利用宿主的铁来滋生,从而降低机体的铁储备。

在感染疾病的诊断中,血清铁蛋白检查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等相关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等相关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国际检验 医学杂 志 2 0 1 5 年 5月第 3 6卷第 9期
l n t J L a bMe d , Ma y 2 0 1 5 , V o 1 . 3 6 , N o . 9

12 27 ・


著 ・
缺 铁 性 贫 血 患者 血 清铁 蛋 白等 相关 指 标 检测 的 临床 意义
t he r a py a nd pr og no s i s of I DA . Me t h o ds T he s e r u m l e v e l s of Fe r, EPO , Fol a nd Vi t B1 2 w e r e me a s ur e d by c he mi l u mi ne s c en c e i m— m un oa s s ay i n 9 1 c a s e s of I DA a nd 88 he a l t hy p er s o ns a s t he c on t r o l gr oup a nd c o m pa r e d. .Re s u l t s The s e r u m EPO l e ve l i n t he I D A gr ou p wa s s i g ni f i c a nt l y h i g he r t ha n t ha t i n t he c on t r o l gr oup ( P < O. 05), but s e r u m Fe r, Fol a n d Vi t B1 2 l e ve l s we r e s i g ni f i c a n t — l y l ow e r t ha n t ho s e i n t he c on t r o l g r o up( P < 0. 05) . Co nc l u s i o n Tho ug h I D A i s ma i nl y c a us e d by t he s h or t a ge o f i r on s u ppl y a nd s t or a ge, w hi c h i s c l os e l y c or r e l a t e d wi t h t he c ha nge s o f s e r um Fe r, EPO , Fo l a nd Vi t B1 2 l e ve l s .Fe r, EPO , Fol a n d Vi t B1 2 ar e t he

血清中铁调素水平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血清中铁调素水平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56 •囯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年1月第39卷第1期 Int J Lab Medjanuary 2018,V〇1.39,N〇.1论著•临床研究血清中铁调素水平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李云龙1,董小玲1,周臣敏2,敬承旺1,张颖1,古育玲3A(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1.血液内科;2.医学检验科;3.健康体检科,重庆401420)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血清中铁调素水平对缺铁性贫血(ID A)及慢性病贫血(A C D)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该院收治I D A患者40例(ID A组)和A C D患者40例(A C D组),并选 取同期的5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各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ISA)检测血清铁调素水平。

亚铁 ♦比色法检测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水平(T IB C),对3组的血清铁调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I D A组血清铁调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 C D组血清铁调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〇. 05)。

铁调素、血清铁、T IB C水平用于A C D与I D A患者鉴别诊断的受试者工作 特征曲线(R O 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8、0. 67、0. 86。

结论血清中铁调素水平为鉴别诊断I D A和A C D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其诊断准确度优于血清铁和T IB C水平。

关键词:铁调素水平;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诊断DOI:10. 3969/j. issn. 1673-4130. 2018. 01. 015 中图法分类号:R556. 3文章编号:1673-4130(2018)01-0056-03 文献标识码:ADiagnostic valu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hepcidin level in iron deficiency anemia* L I YunLong1^DONG XiaoLing1^ZHOU Chenmin2^JING Chengzvang1•,Z H A N G Ying1^GU YuLing3A(1. Department o f Hematology ;2. Department o f Clinical Laboratory ;3. Department o f HealthyPhysical Examination ,Q ijiang District Peopled Hospital ^Chongqing 4:0U20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xplore the differentiation value of serum hepcidin level in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and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 Methods 40 cases of IDA in th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February 2017 and 40 cases of ACD were selected as the ACD group and in the same period 50 healthy people undergo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ELISA method was adopted to detect serum hepcidin level in each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iron and 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TIBC) were detected by using the ferrous benzoxazines colorimetric method. Then the serum hepcidin levels were performed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processing. Results The serum hepcidin level in the IDA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C〇.05) ?and ser­um hepcidin level in the AC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C0. 05). The areas of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 C) curve for hepcidin, serum iron,TIBC in the differentiation diagnosis of ACD and IDA were 0. 98,0. 67 and 0. 8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erum hepcidin level is a simple and easy method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diagnosis of IDA and ACD,and its accuracy is superior to that of serum iron and TIBC levels.Key words:hepcidin;iron deficiency anemia;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diagnosis铁缺乏症(ID)是体内长期铁负平衡的结果,最初 引起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系细胞内发生缺铁,称 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最后才发生缺铁性贫血(ID A)[1]。

血清铁蛋白测定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探讨

血清铁蛋白测定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探讨

有 患者痛苦 小 、 费用低、 易被接 受等优 势 , 容 值得在 临床 诊断 中推 广。
关 键 词 贫 血 , 铁 性 缺 铁蛋 白 诊 断
中位数为 3 . 0 9岁。其中 , 确诊为珠蛋 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 3 9例 (52 , 粒 幼 细 胞 性 贫 血 6 1 .%)铁 1例 (37 , 2 .%) 消化系统疾病 5 例 (9 %)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 6 1 1. 8 例 (.%) 白血 病 i 例 (. , 发性骨髓 瘤 3 2 3 , 1 43 %)多 例 (.%)恶 性 淋 巴瘤 6例 ( -%)肿 瘤 2 12 , 23 , 4例 (.%) 93 , 1 对 象 与方 法 诊 断不 明 2例 (.%)其 他 疾病 5 08 , 4例 (l 。 细胞 2 %) 仅 11 研究 对 象 . 外铁 阴性 或 细胞 内铁小 于 1%的 5 例 ,因无 法确 定 5 1 111 病 例 组 对 2 0 .. 0 7年 3月 2 日至 2 0 6 0 8年 5月 是 否为 缺 铁性 贫 血 而 被 排 除在 外 , 检查 前 1周 有输 血 2 日间本 院所有疑似缺 铁性贫血 的患者 4 6 9 7 例在铁 的 2 被 排 除在 外 , 排 除 7 例 。 0例 共 l . 剂治疗 以前进行血常规检查 和骨髓铁 染色 。有 明确 12 仪 器 和试 剂 的缺铁病 因和 临床表现 :血常规检查 呈小细胞低 色 1 . 骨髓铁染 色 仪 器 : .1 2 普通显微镜 。试剂 :. 01 % 1 2 素 贫 血 , 性 Hb 2 / , 男 <10 L 女性 H g b<10 / , 1 gL 孕妇 Hb 核 固红染 液 ,%盐 酸 ,%新 鲜 配置 的亚铁 氰 化 钾 。 < 1 0g 0 /L; MCV < 8 L, 0 f MCH < 26 Pg, MCHC < 0. 31; 1 . 血 清 铁 蛋 白 仪 器 : A cs im nas .2 2 ces m uos y a 红细胞形态可有 明显低色素表现 ; 骨髓铁染色 中细胞 ss m: yt 型号 :nclD I0 ; 造 商 :ek a olr e u i T X 80 制 eM B cm ncut e 外 铁 阴性 , 细胞 内铁 小 于 1%, 被 判 为 病 例 组 …。 且 5 则 Ic: mei n 试 剂 : ek ncutrn. n .A r a 。 c B cma ol c 原装 配 套试 eI 共收集到病例 18 ,男 6 例 (0 %) 4例 1 4 . ,女 8 例 剂 。 9 7 1 方法 对 20 . 3 0 7年 3月 2 日至 20 6 0 8年 5月 2 9 (91 。 5. %) 年龄 1 9 , ~8 岁 年龄的中位数为 2 . 岁。 96 其 中 8 ( . 伴有 肝炎 , ( . 伴 有肝 硬化 , 日问本院所有疑似缺铁性贫血 的患者在铁剂治疗 以 例 5 %) 4 3例 2 %) 0 6 例 ( .%) 有慢性 肾炎 , ( .%) 有尿 毒 症 , 41 伴 2例 1 4 伴 前, 于早 晨 空腹 用 干燥 管 抽 取 全 血 40m 同 时抽 取 . L, 7例 ( . 伴 有肿 瘤 , (. 伴 有 巨幼 细胞 贫 骨髓 液推片 。干燥管送本 院检验科生 化 区发光组经 4 %) 7 9例 61 %) 血. 其余 13例(6 %) 1 7 - 目前无 明显证据表 明伴有 与 300转/ i 心后 检 测 血 清铁 蛋 白 , 时 , 4 0 m n离 同 骨髓 液 铁蛋 白有 关 的疾 病 。 细胞 外 铁 阴性 或 细 胞 内铁 小 于 推 片送 本 院 血 液研 究 室 行 铁 染 色 后 镜 检 细 胞 外 铁 与 仅 1%的 5 例 ,因无法确定是否为缺铁性贫血而被排 细胞 内铁 。两 项 检查 进 行 同 时进 行 , 立操 作 。 5 l 独 除在外 ; 检查前 l 周有输血 的 2 例被排除在外 , 0 共排 14 统 计 学 分 析 将 研 究 对 象 的血 清 铁 蛋 白 、骨 髓 . 铁染色 、 性别 、 年龄等结果录入 S S 1. P S3 0数据库 。对 除 7 例。 l 11 对 照组 对 2 0 .. 2 0 7年 3月 2 6日至 2 0 0 8年 5月 血清铁蛋 白、 骨髓铁染色 、 性别 、 年龄等变量作统计描 2 日问本 院所 有 疑 似缺 铁 性 贫 血 的患 者 4 6例 在 铁 述 ,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及其年龄是否存在 9 7 并 剂 治疗 以前 进 行 血 常规 检 查 和 骨髓 铁 染 色 。 骨髓 铁 染 统计学 上 的差异 。作 受试者 工作 特征 曲线 ( ci r r e e e v 色 中细 胞 外 铁 阳性 , 细胞 内铁 ≥ 1% , 被 判 非 缺 oeaig hrceii creR C曲线 )计 算 R C曲 且 5 则 prt aat sc uv , O nc r t , O 线下的面积 ,并用 R C曲线选取血清铁蛋 白诊断缺 O 铁性贫血的最佳临界点 。 依据最佳 临界点制作诊断试 验评价 的四格表 , 分别计算灵敏度 、 特异度 、 阳性预测 作 者单位 : 10 0 广州市 . 508 广东 省人民 医院病 理医学部 检验科

血清铁蛋白测定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血清铁蛋白测定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1 4 2 ・l 临床研 究 ・
N o v e m b e r 2 0 1 4 。 V o 1 . 1 2 , N o . 3 3圈衄
血 清铁 蛋 白测定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门小 平
( 长春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1 )
【 摘 要】 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 讨血 清铁 蛋 白测定在 缺铁 性 贫血 中的诊 断价 值。方 法 选择 2 0 1 0年 1 2月至 2 0 1 2年 1 0月我 院收治 的缺铁 性 贫血 患者 6 9例 , 另外选 择我 院体检 的健 康者 6 9例 为健康 对照 组 ,分别 采用放 射 免疫 法对 两组进行 血 清铁蛋 白的测 定 ,比 较 两组浓度 差异 。结果 缺铁 性 贫
外 ,还需 要注 意若患 者采 用血 清铁 蛋 白测定诊 断缺铁 性 贫血 为 阳性 时 ,还需要 结合患者 的I 临床症 状进行综 合性 考虑 ,若有 必要还应该进 行血清 可溶性转铁蛋 白受体 、血清铁 受体等指标或者骨髓 铁染色 的检
贫血疾 病 史 。此 外 ,两组 患者 已经排 除肿瘤 、严 重 的慢性 疾病 如糖
白测定在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分别对6 9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及健
康人 采用放射免疫法 进行血清铁 蛋白的测定 ,现将 本次研究简单 介绍 如下 。
前,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已经成为临床上多种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 ,如
肿瘤 细胞 中血 清铁 蛋白的含量较为 丰富 ,故血 清铁 蛋白增高能够 作为 临床上恶性肿瘤 的辅助性诊断指 标。近些年来 ,血 清铁蛋 白测定 的临 床应用越 加广泛 ,而其在缺铁性 贫血 的诊 断仍存在 有争议 】 。其 中有
1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 般资料 :观 察组 选取2 0 1 0 年1 2 月 至2 0 1 2 年1 O 月 我院 收治 的的

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在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入选的74例疑似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分别对所有患者采取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

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

结果:在74例疑似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病理检查确诊缺铁性贫血52例,非缺铁性贫血22例;血清铁蛋白诊断诊缺铁性贫血50例,非缺铁性贫血24例。

在74例疑似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病理检查确诊缺铁性贫血49例,非缺铁性贫血25例;血清铁蛋白诊断诊缺铁性贫血47例,非缺铁性贫血27例。

血清铁蛋白检测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66.00%、20.83%、67.57%,血常规检测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76.60%、51.85%、63.51%,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缺铁性贫血感染疾病采用血常规检查和血清铁蛋白检查,其检测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相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方式。

【关键词】血常规;血清铁蛋白;缺铁性贫血;诊断价值当人体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的时候,或者出现红细胞耗尽的现象,就会造成铁在人体内缺失,引发缺铁性贫血症。

另外患者也可能由于机体血红蛋白缺陷,导致红细胞感染引发低色素性贫血[1]。

对于对于贫血症需要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贫血,需要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因此,在需要通过有效方法进行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2]。

临床中,对于贫血多采用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方法进行检查,但是两种方法检测准确性临床中还存在争议,本研究对74例疑似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入选的74例疑似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男39例,女35例。

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0.23±1.58)岁。

铁参数检测在鉴别诊断慢性病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中的应用价值

铁参数检测在鉴别诊断慢性病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中的应用价值

患者被确诊为宫颈病变,其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为42.86%;其中有2例患者的宫颈病变为CIN1级且合并有HPV感染,有1例患者的宫颈病变为CIN2级。

3 讨论宫颈病变又被称为宫颈糜烂,是指宫颈鳞状上皮脱落后被不成熟的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覆盖的一种病变。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就已经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一专业术语,将此类症状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或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外移。

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

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HPV感染。

有研究表明,宫颈癌是一种可预防和治愈的恶性肿瘤。

该病患者从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往往需要5~15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若能够及时地发现其宫颈病变,可对其进行预防和早期治疗,进而降其低宫颈癌的发生率[4-5]。

目前,发达国家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得到了明显控制,这与这些国家积极进行宫颈病变普查有关。

我国宫颈病变的检出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研究的不断深入,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也随之增加。

但是,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TCT检查的费用较高,不适合作为筛查宫颈病变的检查方法。

宫颈刮片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宫颈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部分研究表明,用宫颈刮片检查诊断宫颈病变的阳性率较低。

但是,笔者认为,只要能够保证标本采集的规范性,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宫颈刮片检查仍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

规范性采集宫颈细胞的方法是:1)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要求在患者宫颈上皮细胞的移行区刮取标本。

此区域最易发生病变。

2)在涂片后,立即对细胞进行固定,以保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3)使用巴氏染色法处理涂片,然后仔细地观察宫颈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浆是否发生角化[6-7]。

宫颈刮片检查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对设备的要求低、检查费用低等特点,适用于宫颈病变的普查工作[8]。

有研究表明,对宫颈刮片检查结果呈阳性的女性需进行阴道镜病理检查,以便确诊其病变的类型,进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宫颈癌[8-9]。

血清hs-CRP、NEUT、WBC联合检查在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hs-CRP、NEUT、WBC联合检查在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天等县人民医院在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3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中22例慢性病贫血患者作为A组,将其中21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B组。

A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

B组患者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0例。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铁参数检测。

方法是: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1.5~2 ml,置于抗凝管中。

使用迈瑞BC-1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样进行铁参数检测。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铁参数的水平(包括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的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铁蛋白浓度、总铁结合力、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血清铁的水平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2)比较用总铁结合力检测、血清铁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测鉴别诊断两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χ²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铁参数水平的比较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清铁的水平相比,P>0.05。

A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总铁结合力均高于B组患者,其平均红细胞体积、铁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的水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B组患者,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铁参数水平的比较(s±)组别红细胞压积(%)血清铁(μg/L)红细胞计数(1012/L)平均红细胞体积(fL)红细胞分布宽度(%)铁蛋白浓度(μg/L)总铁结合力(m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pg)血红蛋白(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g/L)A组(n=22)27.8±2.1155.2±55.1 3.9±0.370.9±7.319.1±3.2 6.2±2.7 4.2±0.524.3±2.689.0±7.4322.2±8.8 B组(n=21)28.1±2.4163.8±63.1 3.3±0.485.2±5.813.4±0.81050.1±510.2 2.0±0.630.2±1.797.7±9.6339.3±3.5χ²值 2.121 5.96310.28715.33320.96828.11236.00140.56448.9987.127P值0.0600.7010.0230.0150.0000.0200.0000.0050.0060.0002.2 用总铁结合力检测、血清铁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测鉴别诊断两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采用血清铁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测相比,用总铁结合力检测诊断两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更高,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铁指标检测对慢性病贫血伴缺铁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病贫血伴缺铁患者行血清铁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病贫血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存在缺铁现象分为观察A组(46例,伴缺铁患者)与观察B组(44例,不伴缺铁患者),另选取健康受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三种均行血清铁指标检测,对比三组具体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A组sTfR水平均比观察B组与对照组高(P <0.05);观察A组Rt、RBC与Hb水平均比观察B组与对照组低(P<0.05)。

结论sTfR为铁代谢重要指标,其可对慢性病贫血患者体内铁贮存状况进行准确评估,能作为慢性病贫血患者有无缺铁的判断依据。

标签:血清铁指标;缺铁;慢性病贫血;诊断价值
慢性病贫血为临床常见贫血类型之一,属于继发型贫血,其致病率较高,仅低于缺铁型贫血,且慢性病贫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继发于慢性炎症疾病与慢性感染等,分为伴缺铁与不伴缺铁[1-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病贫血患者资料,按是否存在缺铁现象分为观察A组(伴缺铁患者,46例)与观察B组(不伴缺铁患者,44例),另选取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于3个月内未经输血与铁剂治疗,且排除溶血型贫血与巨幼类红细胞贫血患者。

观察A组男女比例26:20,年龄20~65岁,平均(40.45±1.50)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4.05±0.12)年;观察B组男女比例24:20,年龄21~65岁,平均(40.48±1.52)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4.08±0.13)年;对照组男女比例22:18,年龄22~65岁,平均(40.48±1.54)岁;三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无意义(P>0.05)。

1.2方法三组均进行血清铁指标检测:①血清铁(SI)与总铁结合力(TIBC)检测:使用络合方法,检测仪器选择全自动生化仪(贝克曼AU680),检测试剂选择罗氏IRON试剂盒;②血清铁蛋白(SF)检测:使用电化学的发光法,检测仪器选择免疫分析仪(深圳新产业MAGLUMI1000),且为配套检测试剂;③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使用双抗体类夹心酶免疫吸附方法,且检测试剂盒为R&DSystems公司所提供。

三组均于清晨抽取静脉血5ml,对其血常规(Rt)、红细胞(RBC)与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观察三组SF、SI、TIBC、sTfR与Rt、RBC、Hb水平。

1.4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用SPSS2
2.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SF、SI、TIBC与sTfR水平对比三组SF、SI与TIB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A组sTfR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B组与对照组,且观察B 组sTfR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三组Rt、RBC与Hb水平对比观察A组Rt、RBC与Hb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B组、对照组,且观察B组Rt等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病贫血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铁代谢出现障碍、红细胞存活期缩短与各类炎症因子增加而导致的红细胞类生长素减少等,其和继发型贫血有诸多类似的特点,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需加以识别[4-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SF、SI与TIBC 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且观察A组sTfR水平(49.25±18.30)nmol·L-1均显著高于观察B组(36.54±15.44)nmol·L-1与对照组(32.55±2.46)nmol·L-1,观察B 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表明SF等常规参数于慢性病贫血诊断中无法判断患者缺铁情况,且sTfR为铁代谢重要指标,其可准确地评估慢性贫血患者体内铁贮存具体状况,能够作为慢性病贫血患者有无缺铁的判断依据[7]。

此外,sTfR为表达于铁细胞表面跨膜类蛋白,其细胞表面的sTfR溶度显示细胞对铁需求,若因细胞代谢使铁元素减少,sTfR水平将升高以获得更多铁元素,且sTfR 在铁至细胞内转运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其含量80%均来源于机体骨髓中红细胞,若铁缺乏时将增加sTfR合成,从而使慢性病贫血伴缺铁患者sTfR水平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A组Rt、RBC与Hb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B组、对照组,且观察B组Rt(2.11±0.05)%等水平均比对照组(2.92±1.05)%低,表明无论是慢性病贫血伴缺铁患者,还是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患者,其Rt、RBC 与Hb水平均比健康受检者低。

综上所述,sTfR为铁代谢重要指标,其可准确地评估慢性贫血患者体内铁贮存具体状况,能够作为慢性病贫血患者有无缺铁的判断依据,使患者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恒石,胡喜梅,周水阳,等.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与慢性病贫血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4,54(45):79-81.
[2]汪文娟,王浩,陈哲,等.Hepcidin在老年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1):155-158.
[3]李秀锋,宋金凤,邢莹,等.低血红蛋白密度在铁缺乏筛查及贫血类型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44):3506-3509.
[4]王珺,陈信义.慢性病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
报,2015,16(3):71-74.
[5]曾婷.Hepcidin在慢性病贫血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2):2176-2177.
[6]新农村建设青年文库写组.贫血知识问答[M].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63.
[7]黄枝宁.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贫血45例疗效观察[J].内科,2013,8(2):140-141,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