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用形式及合理用药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常用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中西药合理应用是指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合理选用中西药进行综合治疗的方法。
合理应用中西药可以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是常见的中西药合理及配伍用药总结。
一、中西药合理用药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合理应用中西药,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抗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较为复杂的泌尿系统感染,可以联合应用中药海金沙与西药头孢呋辛,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抗菌消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活血化瘀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活血化瘀的药物与西药血栓溶解剂。
中药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西药可以溶解血栓,防止再次发生血栓形成。
3.温通经络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风湿病等疾病时,可以联合应用中药温通经络的药物与西药非甾体抗炎药。
中药可以温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西药可以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两者结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4.改善免疫功能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以及西药免疫调节剂。
中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西药可以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反应。
5.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药物合理应用:在治疗一些疾病时,可以联合使用中药及西药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中药可以促进吸收和利用,西药可以补充不足,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营养平衡。
二、中西药配伍用药1.中药有益于西药疗效增强:有些中药可以增强西药的疗效。
例如,当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疾病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黄芪,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康复过程。
2.中药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有些中药可以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例如,当使用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黄连解毒剂,可以减少肝肾毒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中药缓解西药副作用:有些中药可以缓解西药的副作用。
例如,当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时,可以配伍应用中药西洋参,可以缓解药物的镇静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4.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互相促进:有些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可以互相促进作用。
住院医嘱中药处方点评分析及合理用药方案

住院医嘱中药处方点评分析及合理用药方案关键词:医嘱;中药处方点评;合理用药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疗效越来越认可,中药的不合理应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中药的合理应用需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做到辨证准确、组方合理、理法方药相一致,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为减少中药使用不合理现象的发生,中药处方点评作为一种积极干预方法,在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取我院一例不合理住院医嘱中药处方,分析其不合理原因,并给予合理用药方案,具体如下。
1 病例摘要患者,男,74岁,因“左侧肢体活动无力1天”由门诊收入病区。
中医诊查:头晕目眩,左侧肢体不遂,头痛时作,言语艰涩,时而咳嗽咳痰,面色少华,形体肥胖,大便不爽,舌胖质暗兼有瘀点,苔厚腻,脉弦滑数。
中医诊断:中风风痰阻络证。
治疗原则:化痰熄风通络。
中药方剂:大柴胡汤加减。
具体方药如下:北柴胡(40g)、麸炒枳实(20g)、黄芩片(15g)、麸炒白芍(15g)、大黄(5g)、清半夏(15g)、生姜5片、大枣3枚。
2 中药处方分析2.1方剂的组成及应用大柴胡汤是个典型的常用方,临床上涉及的病种很多。
从主治证候来看,包含邪聚少阳证与阳明腑实轻证。
从组成来看,是小柴胡汤和承气汤的结合。
方中柴胡禀春之生发之气,为少阳主药,疏肝气之郁滞,散胆火之炽盛。
《别录》中提到黄芩气清薄、味独厚,苦降之中含有清肃之性,其清可升发上焦之郁热,其降可泻中焦之湿火,二药相配为和解少阳之邪热的基础结构。
大黄苦寒且气味独厚,善下泄以推陈出新;白芍味苦且酸,酸能入肝而补肝血以敛肝,苦能入胆以泻火,且其性凉,故善清肝胆之热;枳实善理中焦之气逆以除痞,中焦通则胀满、结实自除。
其中大黄配枳实初具承气之功,缓取轻下之意,破气散结,导阳明之实热下出;芍药配大黄以柔肝泻实,缓腹痛并泻实痛;白芍配枳实以入血走气,血行则诸痛自止,气顺则痞滞自通。
半夏味辛且禀秋之收降之性,其下达力尤甚,为降胃逆、消痰湿、开郁结之良药。
中药应用形式及合理用药

中药应用形式与合理用药
内容提要
1
中药基本知识
2
中药应用形式
3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4
中药处方书写格式与要求
5
中药的合理应用
一、中药基本知识
药品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 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 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 等。
○普
XXXXXXXX 医院处方笺
费别:自费 姓名:XXX 科别:XXX
性别:男
年龄:50 岁
门诊号:XXXXXXX医诊断:胃痞;中医证型:脾肾阳虚
Rp:
黄芪 30g
党参 15g
茯苓 15g
白术(炒)20g 陈皮 6g
砂仁 3g
枳实(炒)6g 黄芩 6g
中药饮片散装小包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炮制后的中药饮片用包装材料按一定的规格定量包装的一种中药饮片具有干净卫生无粉尘调剂剂量准确储存携带方便但不利于鉴别改变组方剂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8月在19家三级二级医院开展了小包装中药饮片推广试点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834号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小包装中药饮片2012年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小包装中药饮片不少于300是开展中药饮片调剂自动化基础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中药产品系列使用采用备案制限二级及以上医院中药配方颗粒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中药配方颗粒20世纪70年代日本研制成功1992年江苏江阴天江药业率先研制中药配方颗粒2001年sfda发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命名中药配方颗粒2002年和2011年中药配方颗粒相继列入国务院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电子版本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其他因素 不良事件(输液器具)
内容提要
基本情况 不良反应现状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临床合理应用
管理要求
临床合理用药
重要提示 中药注射剂的主要成分应基本明确,成分不
清楚就直接进入人体循环系统是很不安全的。 许多常见病、慢性病如果使用口服剂型就能
解决,就不必使用中药注射剂。
基本情况--临床分类
③活血类(活血化瘀类 约占21%) 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心肌梗
死、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等。 如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
液、香丹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脉络宁 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
基本情况--临床分类
④抗肿瘤类(约占9%) 对肿瘤的治疗侧重于抑制肿瘤生长和提高机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5.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6.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
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 监测。 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7.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 反应,特别是开始前30分钟,如发现异常,立 即停药,采用积极 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前十位的药品为: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丹参 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香丹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 脉络宁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和黄芪注 射液。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
综合情况 中药病例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15%左右
注射剂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58%左右 中药注射剂报告例次占中成药50%以上
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 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 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 由于不同的患者之间体质各不相同,导致同一类疾病的临床 症状也千差万别,在西医学看来是同一种疾病,而在中医看 来其中证候却不同。
• 例如,同样感受风寒之邪的感冒患者,体质较好的和体质较 差的临床表现完全不同,所以其证候也完全不一样,不能都 用九味羌活颗粒来治疗,即所谓“同病异治”。
3)对症用药
• 症是指单一的症状,即患者自身感觉到的不适,如发热、 口渴、头痛等。
• 症状是疾病的表现,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有些中成药 主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以解燃眉之急。
• 如元胡止痛片针对疼痛症状的治疗。准确使用中成药解除 某些突出症状,从而缓解病痛,也是正确选药的内容之一。
一、正确选用
4)辩证和辨病结合
一、正确选用
5)异病同治及引申使用原则
• 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演变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证同 治亦同,即所谓“异病同治”。
• 如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是不同的病,只要具有气短、懒 言、乏力等中气下陷的临床表现,均可使用补气升阳的补中 益气丸治疗。
二、合理应用
对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我们要还注意: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 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中 成药与化学药的配伍、用量用法及用药禁忌。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 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一、正确选用
1)对证用药
• 中医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 • 证是对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
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揭示了疾病发展某一 阶段的病理实质。 • 辨证施治就是在辨明证候的基础上,选择对证中药进行治疗。 根据中医药理论,认识疾病的证候;根据证候确定治法;再依 据治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使中成药的主治证候与患者的具 体证候对应起来,就是对证用药。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既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为了确保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
本文将从中药的安全性风险、合理应用的措施以及提高安全性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风险1. 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中包含大量活性成分,容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2. 药物副作用:部分中药可能存在毒副作用,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3. 质量控制不严:一些中药可能因为制作工艺不合格或者假冒伪劣而导致质量不达标,从而影响其安全性。
二、合理应用的措施1.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3. 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在给患者开具中药处方时,需要了解患者已经使用的药物情况,避免中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 提高用药者素质:在中医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医生和患者的用药素质,包括了解药物的成分和作用,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
三、提高安全性的对策1. 加强中药质量管控:加大对中药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中药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3. 加强中医药教育培训:加强中医药医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4. 开展中药药物安全教育:向广大群众开展中药药物安全教育,提高患者对中药的正确认知和用药意识。
5. 加强中药临床研究:加大对中药临床研究的投入,积极推动中药临床应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对中药的科学研究和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管控和监测,加强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中药药物安全意识,才能保障中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中药合理应用

第十二章中药的合理应用考点1:合理用药基本原则1.安全必须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放在首位。
2.有效保证所用药物对所防治的疾病有效。
3.简便药物的使用方法简便易行。
4.经济即倡导用药经济实用。
一名合格的执业药师在建议临床医师或指导患者使用中药时,必须在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除力争做到所推选的药物用法简便外,还必须做到用药不滥,经济实用,并有利于环境保护。
考点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1.辨析病证不准确,用药指征不明确。
2.给药剂量失准,用量过大或过小。
3.疗程长短失宜,用药时间过长或过短。
4.给药途径不适,未选择最佳给药途径。
5.服用时间不当,不利于药物的药效发挥。
6.违反用药禁忌,有悖于明令规定的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及证候禁忌。
7.同类重复使用。
8.乱用贵重药品。
考点3:不合理用药的后果1.浪费医药资源2.延误疾病的治疗3.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4.造成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考点4: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1.努力研习中医药学(学习)2.准确辨析患者的病证(辨证)3.参辨患者的身体状况(因人而异)4.确认有无药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史)5.选择质优的饮片(优质饮片)6.合理配伍(配伍)7.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及剂型(给药途径&剂型)8.正确掌握剂量及用法(剂量&用法)9.制定合理的用药时间和疗程(用药时间&疗程)10.严格遵守用药禁忌(禁忌)11.认真审方堵漏(审方)12.详细嘱告用药宜忌(注意事项)13.按患者的经济条件斟酌选药(经济实惠)考点5:中药复方配伍(一)复方中药物用量依君臣佐使而递减这是中药复方中最为常见的药物配伍原则,一般君药用量最大,臣药次之,佐使药用量为小。
苓桂术甘汤君:茯苓12g,臣:桂枝9g,佐:白术6g,使:炙甘草6g。
小承气汤君:大黄12g,臣:枳实9g,佐:厚朴6g。
厚朴三物汤君:厚朴24g,臣:枳实9g,佐使:大黄12g。
(二)复方中各药物的用量相等越鞠丸200g:醋香附、川芎、炒栀子、炒苍术、六神曲。
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引言中药饮片是我国传统的中药制剂,其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炮制、浸泡、研磨等工艺制成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固体制剂。
中药饮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剂型,在我国的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中药饮片的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将直接关系到中药饮片的使用效果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建立和完善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药饮片的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中药饮片在临床上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少、渗透性好等优点,但是中药饮片在治疗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用药规范性不足。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由于个体差异和病情复杂多样性,中药饮片的用药规范性不足,容易导致用药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不良反应。
2. 用药操作不当。
中药饮片在服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煎煮或冲泡,患者在用药时往往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用药效果降低,甚至出现用药事故。
3. 用药质量不稳定。
由于中药饮片是由天然植物提取而成,其在质量上受到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炮制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药饮片的质量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4. 用药过程监管不到位。
尽管中药饮片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但是在患者使用过程中存在用药过程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容易导致患者用药不规范和不安全。
因此,以建立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管理制度为核心,完善和规范中药饮片的使用规范,提高中药饮片的使用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
二、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的建立原则1. 依法合规原则。
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相关规范,确保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配送和使用过程合法合规。
2. 以患者为中心原则。
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建设应当以患者用药需求和用药安全为核心,保障患者用药权益,提高患者用药满意度。
3. 科学合理用药原则。
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以科学的用药理念和方法为基础,提高中药饮片的使用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4. 形成规范管理原则。
中药的合理应用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中药的合理应用第一节中药合理用药概述基本概念目的与意义基本原则合理用药的诸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执业药师的作用具体职责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不合理用药的后果主要后果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保证合理用药的各种措施第二节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中药配伍原则(1)七情配伍(2)“十八反”、“十九畏(3)中药气味配伍(4)中药升降沉浮配伍(5)中药归经配伍中药复方配伍(1)复方中药物用量依据君臣佐使递减(2)复方中各药物的用量相等(3)复方中主药用量小于其他药物用量中药饮片不同炮制品的正确应用第三节中成药的联合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联用(1)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基本原则(2)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适用举例中成药的合理联用(1)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2)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应用第四节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中西药联用的特点(1)协同增效(2)降低毒副反应(3)降低用药剂量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中西药联用的举例(1)中西药合理联用的例举(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例举(3)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品种及使用注意事项(1)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及使用注意事项(2)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第五节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老年人的中药应用(1)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1)妊娠期患者的中药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2)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婴幼儿患者的中药应用(1)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肾功能下全者的中药应用(1)肾功能不全者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肝功能下全者的中药应用(1)肝功能不全者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及其主要化学物质(3)中药引起肝损伤的防治原则。
医院药事管理及中药合理用药分析

医院药事管理及中药合理用药分析一、医院药事管理医院药事管理是指医院在合法合规、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对药品的采购、配送、储存、配制、质控、使用、管理、监督、信息化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工作。
医院药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药品使用的质量和效益,保证患者药品的安全性及经济低廉。
目前,我国医院药事管理的主要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体制是指医疗机构内部,在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便捷的基础上,对药事管理组织机构、药品采购管理、药房和药库管理、门诊、住院和急诊用药管理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体制。
2. 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制定药品管理规章制度、药品采购政策、药品配送、采购和使用的财务管理、药品信息管理等环节的制度。
药品管理制度能规范药品采供流程、促进阳光采购、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并且可以优化药品库存及配送效率,避免过度库存。
3. 医院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管理是指依据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医疗机构信息化、医疗信息化、药品信息化、设备信息化、人员信息化等方面进行管理,从而提升药事管理和医院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中药合理用药分析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共认的、发展较为完善的药物学体系之一。
然而,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合理用药。
1. 中药用药的注意事项(1)与西药的协同作用:中药与西药合用时,应当根据两种药物的性质和临床需要加以选择和搭配,避免药物之间的矛盾作用,造成不良后果。
(2)与食物的搭配:中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食物的禁忌或搭配使用。
(3)合适的用药时间:中药的用药时间需要根据各种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来选取。
2. 中药不合理使用的原因(1)医生对中药理论和中药处方的过度信任,离开临床实际情况而片面强调中药疗效。
(2)缺乏对中药及其患者临床应用的专业知识。
(3)中药制剂的生产缺乏标准化、品种单一、功效难以确证等问题。
中药合理用药策略研究与临床应用评估

中药合理用药策略研究与临床应用评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中药合理用药策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评估成为了当下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药合理用药的意义、策略以及评估方法。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医学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中药的复杂性使得其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相对较为困难。
因此,进行中药合理用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中药合理用药的意义在于,通过合理的用药策略,能够发挥中药的最佳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药合理用药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中药,避免滥用和误用。
其次,要依据中药的药性和功效,合理组方,以达到辨证施治的效果。
再次,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最后,要加强对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监管,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了对中药合理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现代医学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随机对照试验。
通过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统一的治疗条件下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
此外,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中药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大量的临床数据和医学文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在中药合理用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评估中,还需要充分考虑中西医结合的原则。
中药和西药在治疗手段、药理作用和副作用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因此,在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需求,综合考虑中西医药的优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中药合理用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评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合理的用药策略和科学的评估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但在进行研究和评估时,需要充分考虑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使中药与西药能够良好地协同作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022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九章中药的合理应用大纲要求:(一)合理用药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后果( 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后果3.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保证合理用药的各种措施(二)中成药的联合应用1.中成药的合理联用(1)中成药与中成药联用的实例分析( 2)中成药与药引联用的实例分析2.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1)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味中成药的配伍禁忌( 2)含有毒药物中成药的联用( 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禁忌( 4)药物的相互作用(三)中西药的联合应用1.中西药联用的特点( 1)协同增效( 2)降低毒副反应( 3)降低用药剂量2.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3.中西药联用( 1)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 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4.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 1)常用的品名和所含西药成分( 2)使用注意事项第一节合理用药概述一、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安全即保证用药安全。
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放在首位。
2.有效即保证用药有效。
使患者用药后能迅速达到预期的目的,解除患者的病痛,提高使用者的健康水平。
是治愈或缓解患者病痛或强健用药者身体的最佳选择。
3.简便即用药方法简便。
4.经济用药不滥,经济实用,并有利于环境保护。
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中药材等卫生资源的消耗。
二、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与后果1.主要表现(1)辨析病证不准确,用药指征不明确。
(2)给药剂量失准,用量过大或过小。
(3)疗程长短失宜,用药时间过长或过短。
(4)给药途径不适,未选择最佳给药途径。
(5)服用时间不当,不利于药物的药效发挥。
(6)违反用药禁忌,有悖于明令规定的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和证候禁忌。
(7)同类药重复使用,因对药物性能不熟,或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同类药物重复使用。
(8)乱用贵重药品,因盲目自行购买,或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滥用贵重药品。
合理用药中药饮片总结

合理用药中药饮片总结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特点,合理选择药物,正确使用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中药饮片是中药的一种剂型,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吸收迅速等优点,因此在合理用药中应用广泛。
以下是中药饮片的合理用药总结:
1. 临床应用:中药饮片主要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如感冒、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在临床应用时,应选择与患者病情相符合的中药饮片进行治疗。
2.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具有疏风、清热、散寒、解毒等特效的中药饮片进行治疗。
遵循辨证施治原则,个体化地选择中药饮片,以提高疗效。
3. 药量控制: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合理控制中药饮片的用药剂量,以避免药物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
4. 用药时间:中药饮片的使用时间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遵循用药时间和服药间隔时间的规定。
5. 不良反应监测:在使用中药饮片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呕吐、腹泻、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6. 孕妇和儿童用药: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慎重选择中药饮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孕妇应避免使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饮片,儿童要按照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控制药物剂量。
总之,合理用药中药饮片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中药饮片进行治疗,并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做好不良反应监测,以确保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饮片的使用。
中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合理用药 -1129

13
中成药的特点
研发途径:从临床应用到动物实验再到临床应用 研发模式:传统经典方剂开发
现代药物模式开发
治 疗 学:整体全面调节(复方)
说 明 书:有辨病、辨证、辨病与辨证结合多种描述。
使 用:携带、贮存、服用方便
14
医院制剂
医院制剂: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管理部门批 准而生产、配置、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性药品专用处方,且不得超过二日极量。
“大毒、有毒、小毒”标准将中药饮片毒性分为三级。 中成药毒性:多指临床使用时产生的过敏反应、蓄积性 肝肾毒性。
10
中药剂量
中药剂量是中药应用时的分量,包括中药饮片剂量和中成 药剂量。 中药饮片剂量包括单味中药饮片剂量和中药饮片处方剂量。
中成药剂量是中成药的一次使用量。
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试行) 处方管理办法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规范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医政发【2011】11号
卫医政发【2010】99号 卫生部53号令 卫医管发【2010】28号 卫办医政发【2010】62号 卫医发【2007】38号
2011.03.01
30
中成药说明书问题
功能用中医学术语 主治先为中医的病机或证候属性,后为西医学病名
31
中成药说明书问题
功能主治均用中医学术语表达
缺少西医病名及相应的中医证候属性
32
中成药说明书问题
功能用中西医学两种术语混杂表述 主治用西医学术语表述
33
中成药说明书问题
中成药基础研究薄弱
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尚不明确、缺失”
中药的用药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
但是,中药也有一定的药物代谢过程和毒副作用,需要在使用中注意用药禁忌。
下面,将从使用中药的慎重性、中药的用药禁忌及中药的合理用药等三个方面来谈谈中药的用药禁忌。
一、使用中药的慎重性在使用中药时,需要对中药进行正确评估和选择,慎重地选择药物。
因为中药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以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等都会对其品质和功效产生影响。
所以在选择中药时,必须了解中药的产地、质量等信息,确保中药的质量可靠。
此外,中药使用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病情、年龄等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比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儿童等不同群体的用药需求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二、中药的用药禁忌1、对某些人群有过敬性反应的禁忌有些人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药物的过敏反应。
比如对砒霜、雄黄、冬凌草、半夏等中药有过敏反应者禁止使用相关中药。
2、对某些疾病有禁忌针对某些疾病,使用中药需谨慎,甚至是禁止的。
比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在使用中药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对某些药物有相互作用的禁忌有些中药对某些药物有相互作用,会导致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甚至会加重病情。
比如肝脏疾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用户等,在使用中药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搭配。
三、中药的合理用药针对以上中药用药禁忌,如果使用中药,应该合理用药,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注意药品效期中药要注意完成后的保质期,不应在保质期过期后使用。
2、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在煎煮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处方要求进行煎煮,不得随意更改剂量和煎煮方法。
3、中药剂型的选择不同的中药剂型需要在不同的药效起始时间、药效峰值时间、药效维持时间、药效持续时间等方面做出选择。
针对不同疾病做出不同的中药使用选择。
总之,中药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代茶食用药效果,但是需要注意中药使用的禁忌,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和疾病来说,需要慎重使用。
执业药师中药合理应用口诀

一、中成药的合理联用独家记忆1.两种功效相似的中成药同用治疗一种病证。
口诀为:四子人归脑立清。
注解:四=四神丸,子=附子理中丸;人=人参养荣丸,归=归脾丸;脑立清=脑立清胶囊。
2.功效不同的中成药配伍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够提高主药的功效。
口诀为:陈平想白凤。
注解:陈=二陈丸,平=平胃散;想=香砂六君丸,白凤=乌鸡白凤丸。
3.一种药物能够明显抑制或消除另一种中成药的偏性或副作用。
口诀为:四车今麦郎。
注解:四=四君子丸,车=舟车丸;今=金匮肾气丸,麦=麦味地黄丸。
4.部分疾病的治疗必须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口诀为:暖宫暖脐六神冰。
注解:暖宫=内服艾附暖宫丸,暖脐=外贴十香暖脐膏;六神=六神丸,冰=冰硼散。
1.大活络丸与天麻丸合用,两者均含附子。
2.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丸合用,两者均含朱砂。
3.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两者均含有冰片。
因含同种毒性成分,在临床应用中使用其中一种即可。
所以在几种含有有毒成分或相同成分的中成药联用时,应注意有毒成分或相同成分的“叠加”,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三)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辨证论治和禁忌1.附子理中丸与牛黄解毒片联用,附子理中丸系温中散寒之剂,而牛黄解毒片性质寒凉,二者不可联用。
2.附子理中丸与黄连上清丸、金匮肾气丸与牛黄解毒片等合用,均属不注意证候的不合理用药。
药物的相互作用问题中西药联用的特点:协同增效、降低毒副反应、减少剂量。
独家记忆:1.中西药联用协同增效的举例口诀为:增效连柏四磺喃,金银青霉白冰胺。
甘草可松丹参羟,注射丹芪能右酐。
注解:连=黄连,柏=黄柏,四=四环素,磺=磺胺甲基异噁唑,喃=呋喃唑酮。
金银=金银花,青霉=青霉素。
白=白芍,冰=冰片,胺=丙谷胺。
甘草=甘草,可松=氢化可的松。
丹参=丹参注射液,羟=间羟胺。
丹=丹参注射液,芪=黄芪注射液,川芎=川芎嗪注射液,能=能量合剂,酐=低分子右旋糖酐。
2.降低毒副反应口诀为:降毒甘喃石麦平,碳酸半及与茯苓。
中成药学-第3章-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二)控制使用总量
➢ 含毒性成分,如砷、汞、斑蝥、马钱子等, ➢ 严格控制剂量,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持续使用
二、用法
(一)内服法
➢直接送服:露剂、合剂、乳剂、酒剂、酊剂、糖浆剂、口服液等液体制剂 ➢温开水送服:丸剂、散剂、胶囊剂、片剂等固体制剂 ➢沸水泡汁,代茶饮:茶剂、饮剂 ➢调糊、含化、烊化、吸入、鼻饲等
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瞳孔缩小或放大
2.循环系统的表现:强心苷、皂苷、乌头生物碱、山豆根生物碱 、黄酮、蟾酥等
心悸、胸闷、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律不齐等
3.呼吸系统的表现 :生物碱、氰苷、硫化砷等
呼吸急促、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呼吸麻痹
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
4.消化系统的表现:生物碱、益母草碱、强心苷、班蝥素等
二、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一)药物自身因素
成分复杂、致敏性物质
(二)个体差异
过敏体质、耐受性差(儿童、老人、妊娠期)
(三)药物使用因素
➢ 配伍不当:十八反、十九畏、中成药+西药配伍不当等 ➢ 疗程不当:含毒性成分蓄积中毒(雄黄、朱砂、马钱子等)
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
(一)皮肤症状 荨麻疹、药疹、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二)全身症状 1.神经系统的表现:强心苷、皂苷、生物碱等
一、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界定
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1)必须是合格药品。 (2)必须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 (3)必须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反应。 (4)必须是有害的反应。
一、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
中药合理用药的研究和应用

中药合理用药的研究和应用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其使用范围广泛,涵盖了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中药的使用往往不太规范和科学,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搭配不当、剂量不正确等等,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为了保障中药的安全和有效性,必须进行中药合理用药的研究和应用。
一、中药合理用药的定义中药合理用药是指在保证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用药史等因素,合理选用中药和调整剂量的过程。
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疗效,并且减少中药的不良反应。
中药合理用药是对传统中药使用方式的规范和标准化,它能够同步地提高传统中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二、中药合理用药的研究方法1.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也是中药合理用药的基础。
辨证论治是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分析其病因、病机、症状、体质等,综合判断其证候,然后选用相应的中药和调整剂量。
如此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中药使用和剂量过大。
2. 信效评价:信效评价是中药合理用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是对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监测,以确保中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信效评价需要综合研究中药的药理特性、药效、药物相互作用、毒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信息,并且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精密评估。
3.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了解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在进行中药临床研究时,需要注意研究对象选择、病情定义、药物剂量确定、数据采集等方面的科学处理,以获得准确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的结果对于上级管理部门的药品审批、制定药物政策、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等都非常重要。
三、中药合理用药的应用1. 临床实践:中药合理用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主要是通过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辨证,选用相应的中药和搭配,进行精确调配。
中药合理用药注重治疗的针对性和个体化,它以“因人而异,因病施治”为原则,以最小的药物剂量达到最好的疗效。
2. 国家政策:中药合理用药已经成为国家主管部门的一个重要政策方向。
中药应用形式及合理用药

中药饮片
炮制方法:包括炒、炙、煅、 蒸、煮等
什么是中药饮片:经过炮制 加工后的中药原料
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中医 临床、养生保健等领域
注意事项:需在专业医师指 导下使用避免盲目用药
中药合理用药
中药配伍禁忌
相须: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疗效 相使: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可以增强主药的疗效 相畏: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可以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相杀: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可以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 相恶: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可以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 相反: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可以产生毒性或降低疗效
水平
中药现代化发展:加强中药 现代化人才培养提高中药现
代化能力
中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中药在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方面 具有独特优势
中药在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 方面具有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药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等 方面具有潜力
中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 具有价值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不可随意增减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中药以免产生不良 反应
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药物 同时使用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
了解药物的配伍 禁忌避免药物相 互作用引起的不 良反应
遵循药物的用法 用量避免过量使 用导致不良反应
注意药物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避免 不适当使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确定 用法:口服、外用、注射等 煎煮方法:根据药物性质和剂型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 服药时间: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
中药不良反应及处理
中药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伤、胃肠道反应等 处理方法:立即停药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了解中药成分避免过敏源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原则: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药和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06 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 700余种 散装 国内200余家医疗机构及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孙源源等.借助中药配方颗粒推进中药国际化的对策研究.中草药 ,2013,44 (8 ):929
.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特点
➢ 剂量准确、免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 卫生、易贮藏、携带方便、标准统一、易于调剂等优 点,可供临床辨证施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紧张、快 节奏的医疗保健需求。
.
一、中药基本知识
历次药典收载中药数量
.
一、中药基本知识
历次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中药数量
.
一、中药基本知识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饮片
➢ 2009年版、2012年版《国家基本用药目录》颁布国家标准的 中药饮片为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2010年河南省基本药物中成药在国家基药102种基础上增补 66种达到168种,分为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 骨伤科和肿瘤用药七大类。
二、中药应用形式
现代中药的应用形式 中药饮片 散装中药饮片 小包装中药饮片 中药配方颗粒 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
.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饮片(散装)
体现个体化用药,便于随方加减,利于鉴别。 易污染、养护难、效率低、损耗大、调剂误差大、工 作环境条件差。
.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小包装中药饮片
➢ 小包装中药饮片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炮制后的中药饮片包装
2002-06 深圳华润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500余种 袋装 国内27个省近千余家医疗机构,欧洲、北美等海外市场
2002-06 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余种 散装 国内400余家医疗机构,美国等20多个国家
2002-06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400余种 散装 国内众多三甲医疗机构,美国等20多个国家
使用采用备案制,限二级及以上 医院
.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
20 世纪70 年代,日本研制成功 1992 年江苏江阴天江药业率先研制中药配方颗粒 2001 年SFDA发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正
式命名“中药配方颗粒” 2002 年和2011 年中药配方颗粒相继列入国务院《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年
.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
➢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 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 中药不同于天然药物,也不同于民族药和化学药物。中药特 点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具有独特的药性如:性味、 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 缺乏统一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企业间生产工艺不一 致;规格不统一;品种不全、炮制方法单一;溶解度 与口感不佳。
.
二、中成药应用形式
中药注射剂
➢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 将药材(和饮片)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 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 的无菌制剂。
➢是创新中药,代表了中药剂型改革的方向,体现了中 药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药现代化的突破点。
2015年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
中药应用形式与合理用药
.
内容提要
1
中药基本知识
2
中药应用形式
3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4
中药处方书写格式与要求
5
中药的合理应用
.
一、中药基本知识
药品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 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 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 等。
.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饮片
➢ 中药饮片是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 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 最初指制备汤剂而将中药材切制成的片状药物;现在不 仅包括中药材制成的片状、块状、丝状或段节形状的加 工炮制品,还包括一些中药制成品如中药配方颗粒等。
.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成药
➢ 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组方原 则,以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而成一定的制剂类型,供 临床使用的药物。
.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小包装中药饮片
➢ 2012年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小包装中药饮片 不少于300种
➢ 是中药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 ➢ 是开展中药饮片调剂自动化基础
.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
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 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 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 精制而成的中药产品系列
李学林,崔瑛,曹峻岭主编.实用临床中药学 (《中药饮片部分)
.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材
➢ 中药饮片的原料,符合药品标准,但未经加工炮制的植物、 动物、或矿物的天然产物。
➢ 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 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 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
材料按一定的规格定量包装的一种中药饮片
➢ 具有干净卫生、无粉尘,调剂剂量准确、储存、携带方便、但
不利于鉴别、改变组方剂量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8月在19家三级、二级医院开展了小
包装中药饮片推广试点工作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
用指南的通知
国中医药办发〔2008〕34号
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 发展规划》。
.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
试点时间 试点企业
生产品种 形式
销售市场
2011-11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700余种 袋装 国内600余家医疗机构,美国等30多个国家
2001-11 广州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500余种 袋装 国内33个省级行政区,美国等20多个国家
.
一、中药基本知识
医保目录中的中药饮片
2009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中药目录》中 的中成药987种 对于中药饮片只规定了不予支付费用的中药饮片:白糖参、朝鲜 红参、玳瑁、冬虫夏草、蜂蜜、蛤蚧、狗宝、海龙、海马、红参、 猴枣、琥珀、灵芝、羚羊角尖粉、鹿茸、马宝、玛瑙、牛黄、珊 瑚、麝香、西红花、西洋参、血竭、燕窝、野山参、移山参、珍 珠(粉)、紫河车、各种动物脏器(鸡内金除外)和胎、鞭、尾、 筋、骨 还有99种单味使用不予支付费用的. 中药饮片及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