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哥特式建筑及其宗教文化
浅析哥特式建筑及风格与神韵
![浅析哥特式建筑及风格与神韵](https://img.taocdn.com/s3/m/5088219a561252d381eb6e57.png)
浅析哥特式建筑的风格与神韵摘要:哥特式建筑是流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
它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2—15世纪的欧洲大地,前承罗马式后肩文艺复兴。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尖峭的形式,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体现了创造者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哥特式建筑艺术实现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其塔形屋顶、飞扶壁结构、玫瑰花窗、柱了雕像等经典建筑特点无不体现其作为“上帝之屋”的宗教精神本质。
哥特式建筑最明显的建筑风格就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
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以及凯旋门。
哥特式建筑艺术不只影响着中世纪欧洲各艺术领域的发展,更影响着现今世界各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哥特式花窗尖拱大教堂哥特式建筑兴起于11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当时哥特式中的肋架拱项和飞扶壁的趋势已经出现在法国一些教堂建筑中。
圣丹尼教堂一般被认为是法国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
在这座教堂的建造过程中,彩色玻璃窗被大面积的应用以取代罗马式风格的墙壁,并且以往在关于肋架拱面的结构问题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这种新奇的建筑风格在后来也在多所教堂的设计建造中被使用。
由于哥特式建筑的标志物为“尖拱”,所以哥特式的建筑风在其初期被称为“尖拱式"。
公元13世纪中期,随着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在欧洲各国频频屹立,到13世纪末期14世纪初,一批法国哥特式盛期的建筑逐步落成。
哥特式艺术在欧洲其他国家也逐渐兴盛起来,其中除了英格兰、德意志以及西班牙以外,居住在意大利半岛上的工匠们也开始采用哥特式风格来装饰教堂建筑,从而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哥特式艺术向多元化发展的历程。
谈谈哥特建筑式风格的理解和看法作文
![谈谈哥特建筑式风格的理解和看法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de9d8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7.png)
谈谈哥特建筑式风格的理解和看法作文《我眼中的哥特建筑式风格》一哥特建筑式风格,在我看来就像是建筑界的神秘魔法师。
那些尖尖的塔顶就像魔法棒直指天空,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它的独特。
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哥特建筑,是去参观巴黎圣母院的时候。
从远处看,它那高耸的双塔就会第一时间抓住你的眼球。
走近了,能看到精美的雕塑,这些雕塑密密麻麻地布满建筑的外立面,有天使,有恶魔,有人物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就好像是用石头在讲述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进入到教堂内部,那种高挑的空间和宏大的气势一下子就把我给镇住了。
那狭长的拱形穹顶向上延伸,给人一种无比庄严和神圣的感觉,仿佛自己一下子变得很渺小。
这里面的彩色玻璃也是一绝,阳光透过的时候,彩色的光影就洒落在地上,斑驳陆离,就像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这和外面的世界好像被一扇门分隔开了,外面是喧嚣的世俗,里面是圣洁的精神领域。
哥特建筑式风格在巴黎圣母院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既展示了当年建筑工匠高超的技艺,也让像我这样的游览者看到了那个时代对于宗教的信仰和热情。
二哥特式建筑风格还有个很有趣的特性,就像是一个有着独特性格的老朋友。
它热衷于那些尖锐和高耸。
建筑上那些小小的尖塔就像是刻意扎向天空的小刺,像是在和天空捉迷藏。
还是拿巴黎圣母院来说,站在教堂的庭院里抬头看那些高塔的时候,就感觉这些塔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竞赛,看看谁能更接近天空。
塔身的纹理清晰可见,一块一块的石头紧密排列,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士兵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那些塔身上的雕饰,千奇百怪,有的纹理像树叶脉络一样复杂,却又那么精致有序。
我伸手触摸着这些古老石头,想象着当年的工匠一块一块地搬运、雕琢,然后精准地拼接。
突然觉得这哥特式建筑就像是一个时间胶囊,封存着当年的辉煌与繁华。
它是传统而又古老的,但它又是那么的鲜活。
每一个来到这里参观的人都会跟我一样,从那些尖塔、雕饰、墙壁上解读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记忆或者感悟。
也许这就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魅力所在,它是一座凝固的史诗,也是一个可以任由人们去浮想联翩的艺术空间。
浅谈哥特式宗教建筑
![浅谈哥特式宗教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39aeba1284ac850ad02425b.png)
浅谈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艺术胡雪寅摘要:起源于12实际的哥特式艺术风靡欧洲,哥特式建筑具有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并且基督教紧密的联系。
哥特式建筑所包含的宗教文化内涵通过它的外观形式充分地表现出来。
它的宗教文化功能在中世纪的实践中得到证实,可以说,哥特式的教堂建筑是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的完美的结合。
本文从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与自然地融合以及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艺术创造这三方面对哥特式教堂建筑做简要的分析介绍。
关键词:哥特式教堂结构艺术“哥特式”一次最初源于哥特人,中世纪初期人们用以形容一切野蛮、陈旧和丑恶的东西。
然而到12世纪以后,哥特式艺术作为一种熔铸了浓厚的基督教神秘主义意韵的新颖形式,成为风靡欧洲的、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
它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哥特式的建筑中。
现在在西方仍然屹立着许多气势宏伟的大教堂,如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亚眠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等,都是隔热是建筑的佳作。
哥特式建筑是在罗马风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大大不同于罗马风式建筑。
为表现基督教的各种观念,如:天国、地狱等,罗马风式教堂追求建筑的宏伟,以及建筑物本身个人压抑感,人们在教堂内的自卑和渺小,通过厚重的墙壁,绵延不绝的支柱,坚实圆顶以及暗淡的光线来实现。
哥特式教堂则似乎给人一种对天国的向往而非敬畏之感,人们身处教堂之内总有一种升腾的意愿。
接下来,笔者从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与自然地融合以及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艺术创造这三方面说明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完美与杰出,以及升腾的意愿的来源。
一、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结构哥特式教堂的建筑结构式12-16世纪新出现的建筑风格。
它采用砌体结构,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轻盈通秀的飞扶壁、修长纤细的壁柱、造型挺拔的尖塔和彩色玻璃花格窗,给人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精神感。
它的结构全用石砌体构成,用强度不大的材料却建成了如此造型丰满、结构灵巧、气势磅礴、寓意深厚的建筑,被后人称誉为中世纪的奇葩。
宗教文化与哥特式建筑设计之美
![宗教文化与哥特式建筑设计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01c05226482fb4daa58d4ba5.png)
宗教文化与哥特式建筑设计之美因为一直都是比较喜欢建筑,所以关注建筑的形态也比较多,说实话,哥特式的建筑是让我最着迷的一个样式。
不管是从它的外形还是里面的装饰风格,你都会为之赞叹的,在经过我自己深刻的阅读了关于哥特式的书籍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着:为什么一种文化能对一个时期的建筑设计有如此大的影响呢?这个问题一直就缠绕着我的思绪,要想知道这个答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的,但是如果用心的话,我想还是能找到的。
从中世纪开始,哥特式可以说形成了一种带有宗教的风格,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哥特式文化,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这些都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哥特式建筑充分的体现了当代的宗教意识,即通过它独特的空间构成形式,象征性的表现了中世纪人们对上帝的崇拜,对天国的向往,对人生的轻视,同时,这种建筑形式充分显示了中世界的超强技艺也创造精神。
从这些哥特式建筑的形态,装饰,特点和寓意都是和宗教文化分不开的。
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些哥特式建筑的设计之美与宗教文化的紧密连系。
一,法国哥特式建筑形态与宗教文化一谈到哥特式建筑,我们最会想到的就是那些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而这些形态的的特征,你是否会想到宗教文化端庄的影响力呢?当宗教文化盛行之际,大量的宗教绘画也出现在了哥特式建筑的墙壁上,比如出自马萨乔之手的宗教绘画这些都是让我们震惊的宗教文化带给我们的另一面财富和影响。
黑格尔说,艺术作品首先以它的形式使人获得美感。
在这一点上,哥特式建筑做得非常成功,尤其是哥特式教堂建筑,被后人称誉为中世纪的奇葩。
哥特式建筑“高、直、尖”这一森林建筑样式,在宗教理念升腾的同时也获得了审美意义。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ce2aa1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3.png)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时期,宗教与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修道院和哥特式建筑成为宗教与文化的象征,它们不仅展示了欧洲人民的虔诚信仰,也代表了当时欧洲社会的艺术与建筑成就。
本文将探讨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以及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的关系。
**宗教与文化的融合**在欧洲中世纪,宗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成为主流宗教,并且由于罗马天主教教会的主导地位,整个欧洲社会都被宗教所渗透。
宗教信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行为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教与文化开始融合。
修道院成为了宗教信仰的中心,它们不仅提供了人们学习和宣扬宗教教义的场所,还起到了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修道院内的修士们致力于学习、研究和手抄圣经等经文的复制,同时他们也是当时社会中最重要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
修道院内的图书馆成为了欧洲文化传统的宝库,修士们的学问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修道院的建筑风格**修道院的建筑风格对于欧洲中世纪的文化和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修道院建筑通常采用了罗曼式和哥特式两种风格,而其中哥特式建筑又是最为典型和重要的。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尖顶、飞扶壁和尖拱窗等特征而闻名。
这些特点使得哥特式建筑给人以庄严、崇高的感觉,完美地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上帝的崇拜和对神圣的渴望。
修道院的哥特式建筑还融入了许多雕塑和绘画艺术,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生动丰富。
尖拱窗和花窗玻璃为室内带来丰富的光线,营造了一种神圣和超自然的氛围。
同时,修道院的建筑布局也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修士们日常宗教活动的需要,如教堂、宿舍、图书馆等。
**修道院与欧洲宗教与文化发展的意义**修道院与哥特式建筑的出现对欧洲宗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修道院成为了宗教传承和学识传播的中心,为欧洲的学者、哲学家和思想家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同时,修道院的修士们对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了推广和发展,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哥特式建筑和文化影响
![哥特式建筑和文化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4bc653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6a.png)
哥特式建筑和文化影响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代表了建筑风格的一种发展,也代表了中世纪欧洲人的文化信仰和审美情趣。
哥特式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它在欧洲广泛流传了三个世纪,最终演变成了各种纪念碑性建筑和宫殿。
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尖拱形的拱顶、细长的窗户、精细的装饰和高大的尖塔。
这些元素有助于创造出一种神秘、宏伟和庄严的氛围,对于中世纪基督教徒来说,这种气氛是他们信仰的体现。
哥特式建筑在设计上也更注重自然光线的利用,兴建在较大的空间内,营造出一种开放、透明和轻盈的感觉。
哥特式建筑的文化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中世纪,它是基督教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在教堂、修道院和寺庙中广泛运用,也逐渐涉及到城市规划、广场、桥梁和城墙等方面的建筑设计。
哥特式建筑的美学理念和艺术手法也影响到了当时的文学、音乐、绘画和雕塑等艺术领域。
文学方面,哥特式建筑的影响表现在了中世纪诗歌和故事中。
比如,德国作家高尔德的《青年维特的烦恼》中的故事和人物就都弥漫着哥特式建筑的气息。
这个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情感复杂、思想敏锐而内向的青年,他和自然、社会和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冲突。
小说中的场景和氛围也被描述得非常具有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塔楼、拱形门和窗户、尖顶等设计元素成为了小说中的重要符号。
音乐方面,哥特式建筑的影响表现在了近代流行音乐中。
20世纪初,日尔曼民谣运动中流行起了一种名为“哥特”的音乐风格,它主要借鉴了哥特式建筑的神秘、诡异和幽暗的氛围。
这种音乐风格的标志是吉他、低沉的男声和惊恐的声音效果,它在德国和英国等地广受青年人欢迎,成为了现代哥特文化的奠基之作。
绘画方面,哥特式建筑的影响表现在了中世纪之外,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当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从哥特式建筑中汲取了诸多灵感,他们把拱形和穹顶等元素运用到了自己的绘画中,营造出一种压抑、紧张和神秘的氛围。
一些大师级别的艺术家如达芬奇、拉斐尔以及鲁本斯等都是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哥特式建筑的影子的。
论哥特式建筑的宗教理念和美学诉求哥特式建筑的美学特征
![论哥特式建筑的宗教理念和美学诉求哥特式建筑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d097752fd0a79563d1e72b1.png)
论哥特式建筑的宗教理念和美学诉求哥特式建筑的美学特征12至13世纪,西欧建筑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在设计理念和文化蕴含上体现出了与古希腊柱式风格全然不同的美学效果,特别是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成就伟大,而且有非常强烈的独特性。
这就是哥特建筑。
哥特建筑最初诞生于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后来迅速流传到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
在哥特建筑盛行的时期,在各种艺术方面诸如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家具和各种工艺美术品的设计,都形成了很鲜明的特点,这些都叫做哥特式。
所以,哥特是一种很成熟的时代艺术风格,而建筑则是这种风格的集中代表和主导者。
哥特式建筑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当时的社会中,尤其是深受古希腊文化影响下的古罗马建筑,仍然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并且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影响力,其建筑文化也具有很深远的覆盖性。
可以说在当时继承这种古罗马建筑的遗产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哥特式建筑竟然以崭新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奇迹。
追溯其原因,和基督教的迅猛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四分五裂的领地不可能容纳日益发展起来的商业和手工业,逐渐凋敝,城市也变得萧条起来,因为生活的重心在向农村转移,古罗马发达的建筑业在不可能向农村渗透。
尤其是战争不断,在普遍的野蛮和愚昧状态之中,基督教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人们受教会统治,受教士感化,神学在智力活动中取得了绝对的地位。
恩格斯在《德意志农民战争》里说:“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
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做起。
”当然,这是哥特式建筑能够兴起的很重要的社会原因和文化缘由。
因为神本文化的兴起,某种程度上就在拒斥着以人本为主的古希腊文化。
而且到了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再次发达了起来。
为了发展,此时一些城市在争取独立和自治,市民文化和市民意识觉醒了起来。
随着市民文化的兴盛,他们着手建立自己的城市,因为基督信仰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在城市里修筑的最重要的场所就莫过于是教堂了。
哥特式建筑欧洲的宗教艺术
![哥特式建筑欧洲的宗教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b6ef37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1.png)
哥特式建筑欧洲的宗教艺术哥特式建筑:欧洲的宗教艺术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宗教建筑的重要流派,其独特的风格和雄伟的气势使其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哥特式建筑的起源、特点以及对欧洲宗教艺术的影响。
一、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并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罗曼式建筑的演变。
罗曼式建筑注重厚重稳固的建筑结构,在建筑形式上没有太多的创新。
而哥特式建筑则突破了罗曼式建筑的限制,注重建筑的垂直感和空间感,使用了更多的拱形结构,使建筑更加纤细、轻盈。
二、哥特式建筑的特点1. 纤细的拱形结构:哥特式建筑采用了更多的尖拱形结构,使建筑物看起来更为纤细,营造出一种向上的动感。
这种拱形结构的运用,也使得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更加宽敞明亮。
2. 飞扶壁和飞拱:为了支撑更高的建筑物,哥特式建筑引入了飞扶壁和飞拱这两个特殊的结构。
飞扶壁是沿着外墙面向外凸出的墙体,起到支撑和分担重力的作用。
飞拱则是连接飞扶壁和主体建筑物的拱形结构,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轻盈的视觉效果。
3. 十字架平面布局:哥特式教堂通常采用十字架的平面布局,即由一个长形的中殿和两个交叉的横向走廊组成。
这种布局使教堂的空间分隔得更为清晰,同时也符合基督教教义中对十字架的象征性意义。
三、哥特式建筑对欧洲宗教艺术的影响1. 宗教表达的媒介:哥特式建筑以其庄严的氛围和壮丽的艺术形式成为宗教仪式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表达媒介。
教堂内部的高耸拱顶、彩色玻璃窗以及镶嵌细致的雕塑等艺术元素,使信徒更加沉浸于宗教仪式的氛围中。
2. 彩色玻璃窗的运用:哥特式建筑中的彩色玻璃窗被视为艺术的巅峰之作,其透过色彩的折射和投射,表达了圣经故事和宗教教义。
这些彩色玻璃窗不仅使教堂内部充满神秘感和神性,同时也是当时玻璃工艺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体现。
3. 亲近自然的要素:哥特式建筑着重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使用大量的自然元素,如植物图案的雕塑和壁画,突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论文--哥特式建筑赏析
![论文--哥特式建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0c943b866fb84ae45c8da0.png)
哥特式建筑赏析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一)哥特式建筑的历史背景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哥特式艺术。
其开始于建筑方面,而后才追件波及到雕刻和绘画。
它发展的重点是从追求建筑的效果而转向绘画的效果:早期哥特式雕刻和绘画都是巨大建筑的一部分,而晚期的建筑和雕刻则追求片面装饰性的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
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
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确切说,开始于1140-1144年间路易七世的长玺官苏热重修圣德尼教堂之时。
圣德尼教堂表明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从本质上区别于罗马式建筑:首先,后者有着结实而厚重的墙壁,而前者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
罗马式的教堂建有沉重的拱顶,其稳定性取决于足够厚实的墙壁,以支撑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应力。
其次在罗马式建筑中,窗户总是很小,而现在,窗户的尺寸大大增加,允许空前规模的采用彩色玻璃画。
第三,圣德尼教堂的片面遵循了带有呈放射分布的礼拜堂的后堂回廊式型制,但这些礼拜堂不再像早先建筑那样呈孤立的单元。
(二)哥特式建筑的技术成就哥特式建筑所显示的技术成就,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具体地感受到。
首先是外部造型。
哥特式建筑特别是教堂,外观的基本特征是高而直,其典型构图是一对高耸的尖塔,中间夹着中厅的山墙,在山墙檐头的栏杆、大门洞上设置了一列布有雕像的凹龛,把整个立面横联系起来,在中央的栏杆和凹龛之间是象征天堂的圆形玫瑰窗。
哥特式建筑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哥特式建筑与宗教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452b82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a.png)
哥特式建筑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它与宗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是社会的核心,而哥特式建筑则成为了宗教信仰的象征。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艺术形式和社会背景等方面探讨哥特式建筑与宗教文化的紧密联系。
首先,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现了宗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观。
哥特式建筑的突破性创新是采用了飞扶壁和尖拱结构。
飞扶壁使得建筑的墙体减少,大大增加了窗户的数量和大小,使得光线可以自由地进入教堂内部。
这种设计不仅提供了良好的采光条件,还使得教堂内部显得更加通透、明亮,给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
而尖拱结构则使得建筑的高度得以大幅提升,让人们可以仰望天空,感受到无限的宇宙力量。
这些结构的运用使得哥特式教堂成为了信徒与上帝之间沟通的桥梁,体现了宗教信仰的崇高与神秘。
其次,哥特式建筑的艺术形式也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哥特式建筑的外观通常被装饰着丰富的雕刻,这些雕刻描绘了圣经故事、圣徒和天使等宗教题材。
这些雕刻不仅是对信仰的表达,也是对信徒们的教育和启发。
通过观赏这些雕刻,信徒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宗教故事和道德规范,从而加深他们对宗教的理解和信仰。
此外,哥特式建筑的内部空间也经常被装饰着彩色玻璃窗。
这些彩色玻璃窗以绚丽多彩的图案和图像展现了宗教故事和圣徒的形象,使得教堂内部充满了神圣的氛围。
这些艺术形式的运用使得哥特式教堂成为了信徒们的信仰场所,同时也是艺术的殿堂。
最后,哥特式建筑的兴起与中世纪欧洲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宗教与政治紧密结合的时代,教会在社会中拥有极高的权威和地位。
哥特式建筑的兴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会需要一种能够体现其权威和崇高的建筑风格,而哥特式建筑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
哥特式教堂的雄伟和庄严使得教会的权威得到了更加明确的体现,同时也使得信徒们对教会的信仰更加坚定。
此外,哥特式建筑的兴起也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有关。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教堂成为了人们聚集的场所,而哥特式建筑的庞大空间和宏伟外观可以容纳更多的信徒,满足了城市化进程的需求。
谈谈哥特建筑式风格的理解和看法作文
![谈谈哥特建筑式风格的理解和看法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bde6e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5.png)
谈谈哥特建筑式风格的理解和看法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哥特建筑式风格是中世纪欧洲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独特的特征在今天依然能够令人惊叹。
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的信仰与精神体验
![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的信仰与精神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08f1780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7.png)
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的信仰与精神体验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它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一种信仰与精神的体现。
这种建筑风格在12世纪至16世纪盛行于欧洲,其独特的形式和结构使人们产生了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感觉,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宏伟而庄严的场所,供人们进行宗教仪式和精神体验。
首先,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的信仰体验体现在其宏伟的外观和尖顶的设计上。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其高耸的尖顶,这种设计让人们不禁仰望,感受到一种崇高的力量。
当人们站在教堂前,仰望着尖顶消失在云层之中,他们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神的伟大相比较。
这种体验使人们更加虔诚地信仰神灵,并且感受到神圣的存在。
其次,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的精神体验体现在其内部的空间布局和装饰上。
哥特式教堂的内部通常有高大而宽敞的中殿,两侧是狭窄而高耸的侧殿,整体呈现出一种向上延伸的感觉。
这种布局让人们在进入教堂后,仿佛置身于一个超越凡俗的空间中,与尘世的烦恼隔绝。
此外,教堂内部装饰着精美的彩色玻璃窗,这些窗户透过光线投射出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一种神秘而梦幻的感觉。
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能够更加专注地沉浸于自己的信仰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除了空间布局和装饰,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的信仰与精神体验还表现在其雕塑和壁画上。
哥特式教堂的门廊和内部墙壁上常常装饰着精美的雕塑和壁画,这些作品常常描绘圣经中的故事和宗教人物。
人们通过观赏这些艺术作品,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宗教的教义和信仰,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艺术所传递的宗教情感。
这些雕塑和壁画的细节和神圣的主题,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一种与神灵亲近的感觉,加深了人们对信仰的理解和体验。
此外,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的信仰与精神体验还体现在宗教仪式和音乐上。
哥特式教堂通常有宏伟的管风琴和深沉的钟声,这些音乐元素在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管风琴的音乐响起,钟声回荡在教堂中,人们会感受到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这种氛围让人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宗教仪式,体验到信仰的力量和精神的净化。
哥特式建筑个人认识和理解
![哥特式建筑个人认识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a4d86a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0.png)
哥特式建筑个人认识和理解一、引言哥特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技术成就,在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篇文档将深入探讨哥特式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其风格特点、历史背景与发展、结构特点与技术革新、象征意义、与其他建筑风格的比较、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以及审美价值。
二、建筑风格特点哥特式建筑的显著特点主要包括飞拱、高大的窗户和尖顶。
这种设计使建筑物显得更加高耸挺拔,具有强烈的垂直感。
同时,细长的窗户和尖顶设计增强了建筑的神秘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历史背景与发展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法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哥特式建筑逐渐成为欧洲主流的建筑风格。
这一风格的建筑一直持续到16世纪,期间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
四、结构特点与技术革新哥特式建筑的又一特点是其独特的结构设计。
例如,飞拱的设计减轻了建筑物的重量,同时扩大了室内的空间。
此外,哥特式建筑在建筑材料和技术方面也有所创新,如采用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及在建筑技术上采用骨架券等。
五、哥特式建筑的象征意义哥特式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体现,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高耸的建筑形象常常被用来象征着宗教的崇高和神圣,而尖顶则被视为通向天国的象征。
此外,细长的窗户也被视为对知识和光明的追求。
六、与其他建筑风格的比较与罗马式建筑相比,哥特式建筑更加注重垂直性和尖顶设计,显得更加高耸挺拔。
与文艺复兴式建筑相比,哥特式建筑更加神秘、幽暗和精细。
比较不同风格的建筑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各种风格的特点和差异。
七、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哥特式建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革新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影响,如巴洛克和洛克克等风格都可以看到哥特式建筑的影子。
其次,哥特式建筑的元素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如高耸的尖顶和细长的窗户等。
这些元素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美感,也赋予了它们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八、哥特式建筑的审美价值哥特式建筑的审美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细的工艺。
《深度解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哥特式建筑与宗教意象》
![《深度解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哥特式建筑与宗教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e732bb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a.png)
深度解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哥特式建筑与宗教意象引言《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部经典小说,以其精美的描写和复杂的情节闻名于世。
小说中的巴黎圣母院作为主要场景之一,以其壮观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和深刻的宗教意象,吸引了读者们的注意。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装饰元素和宗教象征等方面,对《巴黎圣母院》中展现出来的哥特式建筑与宗教意象进行深度解析。
一、哥特式建筑概述1.哥特式建筑起源及发展背景:介绍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和被广泛运用于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中的原因。
2.哥特式建筑风格特点:详细阐述哥特式建筑在结构、形状、比例和装饰上所具有的独特风格。
3.巴黎圣母院的哥特式建筑:探讨巴黎圣母院作为典型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包括其立面、尖顶、飞扶壁等。
二、《巴黎圣母院》中的哥特式建筑描写1.小说中对巴黎圣母院外部的描绘:描述小说中对教堂外观的生动描写,包括雨果对其庄严壮观气势的刻画。
2.小说中对巴黎圣母院内部的描绘:讲述小说中对教堂内部空间的详细描写,如柱廊、尖顶和彩绘玻璃窗等。
三、宗教意象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体现1.宗教文化背景:介绍中世纪欧洲宗教信仰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以及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这一背景。
2.圣经和神话元素:阐述小说中通过人物形象和情节渗透进去的宗教元素,以及与圣经和神话相关的情节发展。
3.对罪与道德观念深度探讨:分析小说中对罪恶与道德观念的探索,并将它们与宗教意义联系起来。
结论通过对《巴黎圣母院》中的哥特式建筑和宗教意象进行深入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雨果在小说中所表达的文化和艺术思想。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对中世纪欧洲社会背景和宗教文化的独特再现。
读者通过阅读本文,可以从更高层面欣赏并理解《巴黎圣母院》这一经典之作。
建筑风格知识:哥特式建筑风格——深度研究与分析
![建筑风格知识:哥特式建筑风格——深度研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3346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a.png)
建筑风格知识:哥特式建筑风格——深度研究与分析哥特式建筑风格——深度研究与分析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指一种在欧洲出现于12世纪末17世纪初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特征是高耸且苗条的尖拱形和窗户、瘦削的尖塔、复杂的拱形和窗户、和刻有复杂装饰的浮雕石刻。
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本质是一个教派和文化运动,以无与伦比的教堂建筑为标志。
本文将深入研究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历史起源、特征及其世界影响。
一、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历史起源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在法国应用,随后在欧洲许多地方流行。
现代的哥特式建筑是基于15世纪到17世纪的建筑风格的改进。
哥特式建筑风格在中世纪欧洲的建筑中,极为受欢迎,并经过数百年的传承,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各国建筑的重要样式之一。
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的拱形构造和哥特人所采用的拱形结构。
哥特式建筑在12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其首要特征之一便是庞大而高大的教堂,结构上能够支撑完整的墙壁和巨大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拱顶。
这种建筑风格也有别于更早期的罗曼式建筑,后者在结构上较为简单并且在装饰上,使用较为简单的图案和花纹,而哥特式建筑则使用更加复杂的图案和花纹,并且更高大的建筑结构给人一种巨大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征哥特式建筑的起源的确是因为教堂内部需要较大的空间来容纳更多的人,同时也为摆放大型装饰品提供了大量的空间。
而哥特式建筑的其它特点也因此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尖拱形:哥特式建筑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在窗户、钢梁、弓形护栏中应用了许多尖锐而复杂的拱形。
2、突出的塔楼:哥特式建筑著名的塔楼,是其体系的核心。
塔楼突出在的建筑上方,有两个功能:一是标示工程项目的位置,二是为建筑提供了壮丽的结构。
3、高窗:哥特式建筑在窗户上采用比例精确且艺术感强的形式,窗户的整体尺寸较大,高窗则充分利用窗户提供的自然光线。
窗户的上部构造中有许多美丽的弓形、装饰性垂直支撑和飞拱。
4、中殿:哥特式建筑典型的教堂结构包括中殿,这是一种中央轴线对称的结构,使人们能够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感受到教堂内部的所有细节。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发展与传承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发展与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2b85898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4.png)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发展与传承欧洲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早期至晚期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广泛应用于教堂、城堡以及市政建筑等。
它的特点是高大而宏伟的尖顶、尖拱形的门窗和精巧复杂的花窗玻璃。
哥特式建筑在欧洲历史上独树一帜,它不仅是建筑的杰作,也是人们对宗教的执着追求和审美观念的产物。
1. 中世纪的欧洲哥特式建筑欧洲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当时的天主教会追求庄重与庄严,并借此表达对上帝的敬畏之情。
因此,哥特式建筑在材料选择、建筑结构和装饰风格上都体现了这种特点。
它采用了石材和玻璃等材料,使建筑更加坚实耐用,同时又利用尖拱形窗户和尖顶来形成独特的造型,以及尖拱形门窗的巧妙设计,使得室内光线充足,创造了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2.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演进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哥特式建筑逐渐演进并传播到了整个欧洲。
它不仅在法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同的地区特色的哥特式建筑。
比如,英国的哥特式建筑更加注重装饰和细节,德国的哥特式建筑更加偏向于工程和结构。
这些不同的特点丰富了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发展,使它成为了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3.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传承与影响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传承是由建筑师和工匠们的努力和创造力推动的。
他们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增加了建筑的高度、宽度和稳定性。
同时,他们还在装饰和细节方面创新,使建筑更加富丽堂皇。
哥特式建筑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还影响了后来建筑风格的发展。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们受到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启发,将其特点融入到了新的建筑风格中,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文艺复兴建筑。
4. 当代的欧洲哥特式建筑尽管现代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欧洲哥特式建筑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在当代,一些新建的教堂和政府大楼仍然采用了哥特式建筑的元素,以传承欧洲历史的精华。
此外,欧洲哥特式建筑也成为了世界各地建筑师的灵感之源。
许多国家的旅游景点中,都可以看到仿古的哥特式建筑,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参观。
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b4f9e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d.png)
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哥特式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其兴起和发展不仅是欧洲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的起源、特征特点、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哥特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
一、起源与发展哥特式建筑产生于12世纪末期的法国巴黎,源于当时新兴的修道会所建的教堂。
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借鉴古罗马建筑艺术而创造出的新的建筑艺术,同时也吸收了早期的罗曼式建筑风格的因素。
哥特式建筑既保持了古典建筑的稳重和庄严,又充分表现了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情绪和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了欧洲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尚的空间感哥特式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以挑高为主,用高度展示丰富的宝座、圣经故事、窗户以及其他雕塑作品。
此种空旷的空间设计有效地表达了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宗教情结,显示出身处于这样宏伟而高尚的建筑中会增加人们对上帝的敬畏和崇拜。
2. 壮观的立面与尖拱弧形哥特式建筑的立面设计显得雄伟壮观,其主要特征为采用尖拱弧形结构,使建筑显得更具重量感,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的耐久性及美感。
3. 花托和雕塑哥特式建筑中充分利用了花托和雕塑来装饰其墙壁和拱顶。
这些用石头和雕塑具体化的人形象征着上帝的住所,会增添文化气息给建筑。
二、社会文化背景哥特式建筑的创立与欧洲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传统密切相关。
中世纪欧洲的文化传统是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这也是哥特式建筑创立的主要原因。
在接受基督教教化的过程中,欧洲的文化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众心态和信仰的改变促进了哥特式建筑的出现。
同时,哥特式建筑也受到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欧洲的军事、政治、社会经济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发展,为哥特式建筑的创作和闪耀奠定了基础。
三、哥特式建筑的文化意义哥特式建筑是欧洲文化史上的“巨匠之作”,并对全球建筑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体现:1. 宗教艺术的代表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体系中的宗教艺术之一,它通过建筑不仅是修士和神职人员的工作场所,也是教区民众所表达敬畏和崇拜上帝的场所。
论西方传统建筑的“宗教情结”——以哥特式建筑为例
![论西方传统建筑的“宗教情结”——以哥特式建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f3eef67284ac850ac0242c5.png)
论西方传统建筑的“宗教情结”——以哥特式建筑为例摘要:西方建筑史就是一部西方教堂建筑的发展史。
而西方美学脱胎于西方哲学,并溶于西方传统的几何学著作。
基督教吸收古希腊与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精华并发展成为基督宗教哲学,建造出贯穿西方建筑史的宗教建筑。
以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为例讨论西方传统建筑的“宗教情结”。
关键词:哲学美学; 基督宗教; 哥特式前言本文中的西方宗教建筑主要以西欧信仰基督教的地区为主,并不涵盖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
西方宗教建筑是西方建筑发展的一根主线,在研究西方建筑史时无可避免的需要研究教堂的发展。
每次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发展与革新都可以在教堂建筑中得到明显的体现。
因此,在西方传统建筑史中,“宗教情结”是研究其的一个主要方向。
1基督宗教哲学从西方哲学发展史可以看出,西方美学来源于哲学,而哲学与几何学又密不可分。
因此在研究西方建筑美学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哲学及几何学与其的联系。
基督教并不将自己简单的定义为一门宗教,而是一直自诩为基督宗教哲学,因此在许多的宗教建筑中可以明显发现来自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美学。
1.1几何学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时期出现了几何学,最初仅是计算的经验与原则的积累。
当其传入古希腊时,柏拉图认为上帝就是几何学家,他创造了几何图形,因为几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图形,而图形又是客观事物中的普遍存在。
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和数理学家将几何图形归于神制造的理念,流传于后世,并被基督教等宗教继承发展。
这也是西方宗教得以立地生根的一个思想基础。
1.2基督宗教哲学基督宗教把自己定义为哲学,这样的理念与希腊人的精神和哲学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它却通过犹太教而被记录下来。
虽然基督教颠覆了犹太教,但是也保留了其中一些根本的观念,那就是上帝和世界之间的某种媒介因素,索菲亚(Sophia)和逻各斯(Logos)。
基督宗教之所以成为可能就是因为希腊词逻各斯的模糊性。
自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540BC-470BC)之后逻各斯就已经是希腊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可以表示“道”、“言说”、“辩论”以及最重要的“理性”。
中世纪教堂建筑的艺术风格与宗教意义
![中世纪教堂建筑的艺术风格与宗教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3e1b3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5.png)
中世纪教堂建筑的艺术风格与宗教意义中世纪教堂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宗教意义使它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和宗教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中世纪教堂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风格中世纪教堂建筑的风格主要分为罗曼式和哥特式两种。
罗曼式建筑风格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其特点是厚重、稳定,以半圆形的拱形和厚实的墙体为主要特征。
而哥特式建筑则是在罗曼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高耸、细长,以尖拱形和尖顶为主要特征。
罗曼式教堂建筑通常采用厚实的石墙和圆拱形的拱顶,给人一种沉稳、庄重的感觉。
教堂内部空间通常较为简约,以大片的墙面和圆形拱顶为主,给人一种安静、神圣的氛围。
而哥特式教堂建筑则更加注重垂直感和细节的精致。
高耸的尖顶和尖拱形的拱顶使教堂显得更加轻盈、飘逸。
教堂内部则常常采用细长的支撑柱和精美的花窗玻璃,充分利用光线的变化来营造出神圣而梦幻的氛围。
二、宗教意义中世纪教堂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和载体。
教堂建筑的设计和布局都充满了宗教意义,旨在引导人们对神圣的崇拜和虔诚的信仰。
首先,教堂的平面布局常常呈十字形,这是基督教的象征。
教堂的入口通常位于西侧,象征着人们从世俗的生活进入神圣的殿堂。
而教堂的中央部分则是祭坛,是教堂最重要的区域,象征着神的存在和光荣。
教堂的东侧通常是圣坛,用来安放圣餐台,象征着基督的牺牲和救赎。
其次,教堂内部的装饰和艺术品也充满了宗教意义。
教堂的壁画、雕塑和花窗玻璃常常描绘圣经故事和圣徒的形象,旨在向人们传达宗教的教义和价值观。
教堂内部的光线设计也非常重要,充分利用光线的变化来营造出神圣而庄严的氛围,使人们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和光荣。
最后,教堂建筑还承载着宗教仪式和聚会的功能。
教堂的庭院和钟楼常常是教徒们聚会和交流的场所,也是举行宗教仪式和庆典的地方。
教堂的钟声和风琴音乐更是教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声音的传播来召唤教徒们参与宗教活动,使教堂成为信仰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哥特式建筑及其宗教文化
哥特式建筑是十二世纪中叶前后诞生于法国,后来流传到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北部地区的一种建筑形式,是13到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主要建筑艺术形式。
众所周知,中世纪是神学统治的时代,宗教是人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因此,哥特式建筑作为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自然而然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众多的哥特式建筑中,哥特式教堂无疑是其典型代表。
一、哥特式建筑与罗马式建筑的区别
哥特式建筑是从罗马式建筑中发展出来的,但与罗马式建筑有着巨大的形式上的不同,而且二者所代表的精神基质也完全不同。
罗马式教堂出现于中世纪早期,即“黑暗时代”,它的建筑构件以圆拱为主,整个建筑结构坚固厚实、四平八稳,强调整齐壮观和粗犷有力,将庄重肃穆的神圣感熔铸于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之中,显示出一种凝重庄严的精神气质,表现了早期基督教信仰的庄严性。
与罗马式建筑不同,哥特式建筑以纤柔华丽的艺术风格和怪异夸张的浪漫气质著称于世。
到了12世纪以后,哥特式建筑以肋弓拱顶和尖形拱门取代了罗马式建筑的圆形拱顶和拱门,以五彩缤纷的玻璃花窗、轻盈纤巧的飞扶壁、玲珑剔透的雕塑和色彩斑斓的教堂内观取代了罗马式建筑的笨重厚实的石头护墙、呆板僵硬的平直结构、单调朴素的回廊装饰和阴暗压抑的室内气氛,而且更以一种大胆而怪诞的波浪风格和疯狂而诗意的想象力取代了罗马建筑的严谨而凝重的风格。
哥特式教堂的整个建筑风格、色彩配置和内部雕镂,都是为了烘托空灵幽邃的天国意识这个基本思想,为了激发深沉痛悔的罪孽感。
另外,哥特式建筑还追求一种象征性,例如,正堂与耳堂的交叉代表基督死难的十字架;玫瑰花窗连同它钻石形的花瓣代表永恒的玫瑰,因为玫瑰象征着天国中极乐的灵魂;叶子代表了一切得救了的灵魂;教堂各个部分的尺寸都相当于圣数等等。
二、哥特式建筑的技术特点
哥特式建筑超越了罗马式建筑的厚重感,给人以轻盈、高大、明亮的视觉感受,之所以会有这种视觉感受,与其应用的建筑艺术是密不可分的。
1、尖拱的运用
尖拱是指有两条不同圆心的弧线相交叉所形成的拱圈,在两条弧线相交叉的地方也就是拱的最顶部形成一个向上的尖角。
尖拱主要的受力部件是相交叉的拱肋,由它支撑整个拱的重量,拱肋之间就可以添加一些轻质的砖石,这些砖石并不承担主要的支撑作用。
这样做,可以在减轻拱整体重量的同时加大拱的跨度,使建造比以前更大更高的建筑成为可能。
除了结构上的作用,尖拱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向上的尖端切合了教堂建筑上升的意境,引导人们的目光以及心灵,升华人们的思想直到高高在上的天国。
2、飞扶壁的运用
飞扶壁是哥特式建筑的另一个特点。
飞扶壁环绕着建筑的主体与建筑的侧壁飞跨连接,起到支撑墙壁的作用,可以抵消一部分侧推力。
飞扶壁将支撑整个上部重量的结构由建筑物内部转移到建筑物的外部,进一步减轻了廊柱所要承载的负荷,使廊柱更加的纤细,使整个建筑结构变得更加高大,为开大窗子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增加了建筑内部的采光。
墙壁的减少使得建筑内部的空间连为一体,光线可以自然传播,教堂中庭可以更大更亮,增强了教堂的神圣气息,也强化了哥特式建筑空灵、纤细的美。
三、哥特式教堂的艺术造型特点
首先,哥特式教堂大门朝西,这样可以使信徒们礼拜的时候面向东方,即面向基督圣墓的地方,成为惯例后,即使教堂不朝向西方,也把正面叫西面。
它的内部空间包含三部分:一个长方形的大厅,被两排柱子纵向划分成一条中舱和左右的舷舱或被四排柱子划分成一条中舱和四条舷舱。
之所以叫舱与基督教的信仰是不可分离的,因为基督教宣扬信徒们都要同舟共济,互相关爱。
大厅的东端正对中舱接一个圣坛,圣坛中央有祭台,祭台前面是唱诗班的席位。
其次,哥特式教堂在体量和高度上开创了新纪录,它达到了一个罗马式教堂不能达到的、且是无先例的高度。
例如,从教堂中舱的高度看, 巴黎圣母院的中舱长127 米、宽12.5 米、高32.5 米,科隆大教堂的中舱长144 米、总宽45 米、高48 米。
教堂的宽与高之比达到了1∶3 左右,造成了一种垂直效果。
第三个是哥特式教堂内外部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
哥特式教堂的局部和细节的上端都是尖的,使整个教堂充满了向上的冲力。
哥特式教堂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各式各样轻巧雕刻的装饰,综合造成一种“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一种神秘感,成功地体现了基督教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的观念。
哥特式教堂外部高耸的尖塔,把人的目光引向虚无飘缈的天空,使人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忘却今生,幻想来世。
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
四、哥特式教堂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
哥特式教堂兴起后,受罗马帝国镶嵌画和拜占廷教堂玻璃马赛克的启发,工匠们尝试在窗子上用玻璃模仿镶嵌画,以借助光线的审美作用。
最初在玻璃上着色,后来烧制彩色玻璃,按设计图稿裁成面积不大的各种形状,用工字形截面的铅条拼接起来,窗框上卡住玻璃的铅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组成图画。
开始,彩色玻璃以蓝色为主调,有9 种颜色,随后逐渐转变为以深红色为主,再转变为紫色为主,后又转变为更富丽、更明亮的色调。
哥特式教堂的工匠们用玻璃来描绘精神的象征符号:柔和的光线透过高高的侧窗洒进教堂,光线集中在圣坛部分,将人的思想朝天空的方向引升。
哥特式教堂圆形的大花窗是玻璃工艺的典型代表,它由精致的石肋分隔,好似轮辐,体积十分可观,大的直径可达十几米。
这暗示太阳,象征着基督,嵌入的圆花则代表圣母玛利亚。
随着彩色玻璃在哥特式建筑上的运用,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诞生了。
玻璃图画题材多以宗教性的故事为主,夹杂少量现实生活的题材。
这些彩色玻璃镶嵌画的窗子组成了穷人和文盲的《圣经》或“傻子的圣经”。
每个或每组玻璃窗画中的形象都与整个系列所叙述的教义紧密相连。
阳光照耀时,光线从各个方向涌进教堂,柔和地漫射着非尘世若隐若现的光辉,就像圣灵穿过圣母的身体照亮教堂,教士们认为这正是上帝居所的景象,是把彼岸世界搬到可以直接感知的现实中来,是光的洗礼,能使人们忘却现实的苦难。
哥特式建筑因为一种信仰而诞并存在,是中世纪基督教的杰出成就。
哥特式建筑所包含的宗教文化内涵通过它的外观形式表现出来,它的宗教文化功能在中世纪的实践应用中得到证实,所以,哥特式建筑是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赵克仁,《哥特式建筑及其宗教文化内涵》,《宗教艺术》
赵林,《基督宗教信仰与哥特式建筑》,《文化》2004 年第10期
李磊,《浅析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与其轻盈向上的气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年11月
余太星、蒋天堂、董克宁,《石头与玻璃的平衡—试论哥特式教堂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昆明大学学报( 综合版) 2005年
【德】沃尔格林著,张坚周刚译,《哥特形式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