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
近年来,在数学教学中出现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所学知识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学生成绩出呈现两极分化,后进生增多;八年级尤为明显。要想消除后进生是不可能的,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认真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采用有效的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激发学生内在潜力,让学生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早日跨入优生行列,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导致两极分化的原因
1.学生心理因素
我们知道,多数学生的智力差异并不明显,而导致学生两级分化的原因,从心理上讲是学习兴趣缺乏和学习意志薄弱。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变化显著,教师辅导减少,学科增多,学生独立性增强,如果学习意志薄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畏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
2.学科特点因素
从学科特点上看,学习数学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以记忆代替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势必成为后面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跟不上学习的进程,导致分化。
3.学习要求因素
从数学学习要求上看,初中数学特别是初二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极易表现出数学接受能力的差异,便导致了两级分化的出现。
二、减轻两极分化的措施
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转化后进生,减轻两极分化的几点做法。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趣,充分挖掘教材,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学习。
2.信任鼓励学生,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能力、意志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与学生主动接近,平等相待,真诚帮助,热情辅导,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与学生真心相待,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从关怀、爱护、鼓励出发,使他们在学习上赶上一般水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进步,受到鼓舞,产生自信。同时结合教材讲述的古今中外学者苦学成才的故事,从精神上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能力。
3.降低起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后进生多数基础知识不牢,知识零散不系统,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降低教学的起点,减少坡度,合理安排进度。同时及时反馈信息,对每一个后进生进行耐心的辅导,学生把简单的题目做对了的,教师辅导时应及时加以肯定,再让他试做大家所做的题或稍加指点,做对了再及时鼓励。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层教学,因材施材,从而慢慢提高了后进生的成绩,缩小了差距。
4.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部分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上花了不少功夫,但因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而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同时针对后进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分析、比较、归纳、转化、综合等思考方法,逐步具备正确地进行判断、推理、抽象和概括能力。
5.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
古人说“亲其师方可信其教”。教师要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先要使学生喜欢自己。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吸取经验和教训,研究和改革教材教法,用自己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并喜欢你的课。
总之,只要我们认清造成学生数学教学两极分化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就一定能够减轻分化,增加优生,使数学教学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