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
中国药科大学平其能
一、缓控释制剂的现状与进展
口服药物缓释及控释药物制剂是国内外医药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入少、经济风险低、技术含量增加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等而被制药工业看重。国外上市的该类制剂品种达200余种,500多个规格。2002年,全球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市场规模为216亿美元,年增长率为9%。国内缓释、控释药物制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药典收录的缓控释制剂也在逐版增加。近年来我国缓释及控释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得到很大发展,无论从生产的品种、数量还是从剂型和释放机理的研究等多方面已经大大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还有一些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正在开发缓控释制剂。但是,作为一类新剂型和新制剂,其生产水平、质量控制和重现性等方面有待提高,方便临床用药的不同剂量和规格还有待发展。
缓控释制剂发展的趋势是,从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方便用药、平稳血药浓度、减小毒副作用为目标进而以提高病人在疾病状态下的药效为目标。根据这一目标,设计缓控释制剂具有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并非恒释就好)、释药时间(并非延长释放时间就好)及释药部位或靶位。从剂型而言,近几年研发较多的是根据疾病治疗时辰药理学的定时脉冲缓释系统和一天一次用药的缓控释系统。从药物而言,则有更多不同类型的药物进入了口服缓释及控释选择的范围,如一些抗菌素药物开发了缓控释制剂。
二、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
1、设计目的
(1)适应症及治疗需要主要适用于长期性及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抑郁、过敏、糖尿病、抗菌、慢性疼痛、关节炎、高胆固醇和癫痫等,但没有严格的限制。
(2)方便用药方便用药是开发缓控释制剂的重要目的之一。缓控释制剂提高病人用药顺应性,减少用药次数。液体口服缓控释制剂方便儿童、老人和吞咽困难病人用药。
复方缓控释制剂可以减少漏药率、提高效果、减少花费等。
(3)缓控释制剂的经济学缓控释制剂延长药物专利的保护时间、开辟新的有效专利。缓控释制剂中以片剂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缓释骨架颗粒或缓释微丸胶囊也是较经济的选择。开发全新的缓控释制剂需要较高的投入和更长的时间,而应用不同的工艺技术或剂型获得相同缓释性质及治疗特点的二次开发则相对降低成本,对现有缓控释制剂进行完全的仿制也可能分享市场份额。
2、设计原则——缓释与胃肠吸收的关系
胃、十二指肠、小肠及大肠等部位对药物的吸收能力差异很大,驻留时间也不同。不同时间段吸收量不一定相等。十二指肠的吸收一般很好,但药物驻留的时间有限,大肠以下的吸收较差,但药物有较长的驻留时间。开发缓释制剂特别是1天1次的缓释品种有必要充分研究在各肠段的渗透特性,利用和增加药物在大肠、回肠及结肠段的吸收或增加在胃内的释放时间以增加在小肠段的吸收。
3、药物的其它生物药剂学性质
药物的半衰期是设计缓控释制剂的重要因素,除特殊目的外,半衰期过短或过长的药物可能因服用量、安全性、长期副作用等在剂型设计方面出现问题。首过作用强烈、药理效应强或治疗窗较小的药物在设计缓控释制剂时也需要慎重考虑。
4、抗菌药物缓控释制剂的开发
另然已经有一些抗菌素缓控释品种上市,但对其开发仍需慎重。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内酰胺类、部分大环内酯类)在血清游离的药物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所持续的时间(T> MIC)超过给药间隔的40%至50%,才能较好地发挥药效作用。延长其血清浓度大于> MIC的时间比超常规加大剂量更为有效。浓度依赖型抗菌素(氨基苷类、喹诺酮类)药效学作用主要与血清药物浓度相关,开发成缓控释制剂既要有足够的首次剂量又要维持足够的作用时间。此外,抗生素对不同致病菌的MIC有很大差异,制备成缓控释制剂后的适应症是否与原普通剂型相同需要各别对待。
三、缓控释制剂的分类
1、骨架型
骨架型类缓控释制剂或分为不溶蚀型和溶蚀型两类。分别应用不溶性材料或可溶(熔)性材料或两者结合压制成片剂或制备成颗粒剂。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在骨架材料中,依赖于胃肠液对骨架孔隙的渗透及对药物的溶解,通过扩散或溶解控制机制释放药物。应用了低熔点的蜡质材料、脂肪类材料的缓控释制剂与材料的熔点高低有关,但单独应用骨架型材料的缓控释制剂较少。
2、水凝胶型
水溶胀性高分子材料完全代替或部分代替蜡质材料、脂肪材料等制备成片剂,通过选择不同的分子量、粘度和亲水性的凝胶材料以及其它材料可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药物的释放速度也与药物自身的溶解性、剂型等有关。在药物水溶性和剂量较大时,此类缓释制剂较难控制适宜的速度和较长的释放时间,通常会出现较大的突释量。在处方中加入一些不溶或不熔的材料是常用的减小释放速度的方法。
3、薄膜包衣型
在片剂、微丸或颗粒表面包不溶性但可渗透性的薄膜衣,药物在被胃肠液溶解后扩散通过薄膜衣层释放,在片心(药物贮库)的药量充足并到达稳态时,常可取得恒定的释放速度,但对于难溶性药物,可能初始释放速度可能较慢,而对于水溶性较大的药物,薄膜衣层又可能不足以控制释放速度。加入致孔剂等调整膜衣的组成能够提高释放速度,结合应用缓控释材料制备片心或丸心能够减小释放速度。以适宜的比例混合不同厚度衣层的微丸是调节释放速度的重要方法。
4、渗透泵型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薄膜包衣型制剂。使用的衣膜材料是刚性的并具有半渗性的材料,如醋酸纤维素。胃肠液中的水分以一定速度渗透进入片心,溶解其中的渗透压形成物质,如糖或盐,也溶胀其中的膨胀压形成剂,如水凝胶材料,膜内产生的高渗压及膨胀压,迫使药物只能从刚性的半渗膜上的人造微孔途径释出。药物的释放速度与片内的渗透压和膨胀压有关,调整半渗膜材料处方也可改变释放速度。渗透泵型是一种较易获得恒速释放速度的缓控释类型。
5、离子交换树脂型
应用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树脂结合负电荷药物或正电荷药物,在与胃肠液中的离子接触时发生交换达到缓控释药物的目的。这类技术通常被制备混悬剂以方便服用或减少
药物的不良嗅味,混悬剂中的液体应保持没有可交换的离子。但许多药物与树脂的结合力远小于胃肠离子与树脂的结合力,很容易将药物迅速置换出来,对药物树脂进行包衣或微囊化可以增强药树脂的缓控释能力。
五、常用缓控释辅料
常用缓控释辅料见下表:
六、药物缓控释制剂工艺技术
1、缓控释片剂成型技术(直接压片技术、湿颗粒法压片技术、熔融法模压片技术)
2、缓控释微丸成型技术(空白丸上药技术、挤出滚园制丸技术、流化床造粒技术、离心造粒技术、球型结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