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实习报告-完全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月十九日吃完中饭之后,顶着如火的骄阳,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涌上了即将开往

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的长途客车。一路上,大家有的热烈的讨论接下来的实习,有的由于前一晚太兴奋没有睡好觉在稳稳行驶的客车上闭目养神。经过气势宏伟的三

峡大坝,走过白云缭绕的大山,在惊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同学们都暗自在心

里对这一次的实习又增添了一丝期待。

这一次的实习,从十九号晚上到达开始,直到二十七号早晨离开实习基地才告一

段落。真正的实习历时六天,在这六天里同学们跟随老师参观了兰陵溪、九畹溪、泗溪、链子崖、银杏沱、泗溪外等几处岩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在饱览湖光山色的

同时,我们更是增长了自己对于岩层、地质等方面的了解,所以这一次的实习,大家

的收获不可谓不大。下面我将以每一天的行走路线为主线,阐述这些天我在地质学上

一些小小的收获。

第一天~兰陵溪

首先我们来到了334省道7公里以西300米处,在这里,我们需要观察黄陵岩体、

崆岭群岩体以及在此处的两种岩体之间的接触关系。

黄陵岩体为灰白色、黑云母、中粒、角闪斜长花岗岩,包含石英、黑云母、长石等成分。至于这几种成分的辨认就需要知道它们的特征:石英为油脂光泽的浅色物质,

黑云母有金属光泽,角闪石为暗色柱状物质,长石无油脂光泽。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因为

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是一

种火山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力在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之构造岩。在地壳

表层形成中,缓慢地移动冷却下来。属于火成岩之一种,火成岩是由含有硅酸盐熔融

物的岩浆或熔岩冷却固化结晶形成的一种物质。当熔化的岩浆冷凝固结时,矿物即形

成于火成岩,像橄榄石、辉石之类。

崆岭群变质岩为灰色片麻岩,形成于约30亿年前,被称为是大地岩石之母,含有

长石、云母等物质,属于混合岩,为片状结构,含有因为高温高压而形成的小型褶皱。

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而且变质程度深,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片麻岩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黑云斜长片麻岩、二长花岗片麻岩和A型花岗质片麻 29亿年历史的片麻岩,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表

明它们的原岩均为火成岩。不同类型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各不相同,反映它们的原

岩具有不同的形成与演化历史。

地层侵入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通常分为两种类型:①整合接触。简称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即

地层是连续的。②不整合接触。简称不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有过长时期沉积中断,

出现地层缺失,即地层是不连续的。在此处,片麻岩先于花岗岩形成,而由于地壳运

动造成火山喷发,岩浆侵入片麻岩,并在其中形成了花岗岩。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334省道80公里处以西100米观察崆岭群变质岩的构造情况。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位移的形迹,反映了某种方式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应力场。

可分为褶皱和断裂两种,断裂情况又可以分为断层(有错位)和列隙(无错位)两种。而崆岭群变质岩为断层地质构造,形成以平移为主,有混合流动的现象。平移断层处

有小型的褶皱,断裂处有断层角粒石。

此处的剖面图草图如下:

最后,我们到达了332省道82公里处以西800米处,这里是变质岩结束,沉积岩开始的地方,后者是20亿年前左右形成的震旦系沉积岩。在这里我们有如下几个任务:

1、观察崆岭群变质岩与震旦系沉积岩的分界线;

2、识别莲沱组与南沱组的分界线;

3、观察莲沱组与南沱组的不整合接触;

4、观察陡山沱组;

5、观察座椅褶皱现象;

不整合接触为地质学名词,沉积岩岩层接触关系的一类,与整合接触相对。有时

简称不整合,由于地壳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

称不整合接触。根据两套岩层中间的不整合面上下岩层的产状及其所反映的地壳运动

过程,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岩层平行,而以岩层缺失区别于整合接触)

和角度不整合(斜交不整合)。无论是平行不整合还是角度不整合,都常具有以下共

同特点:①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侵蚀面上往往有底砾岩、古风化壳等。②有明显的

岩层缺失现象,代表长期间断。③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古生物等有显著的差异。

而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

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莲沱组为紫红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南沱组为灰绿色冰?泥岩(且为保水状态),两者的关系为角度不整合关系,即岩石的性质与角度均不同,而陡山沱组的主

要成分为白云岩。

九曲垴桥头为莲沱组与南沱组交界处,交界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层:

第一层: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夹杂泥岩;

第二层:钙质页岩;

第三层:白云质灰岩;

第四层:泥灰岩夹杂少量页岩;

第五层:白云质灰岩(含少量的碳);

第六层:碳质页岩;

第七层:白云质灰岩(含少量的碳);

第二天~九畹溪

第二天的行程从334省道84公里处开始,这一次我们要经过好几个景点来观察沉积岩的形成顺序,路线是:莲沱组~南沱组~陡山沱组~灯影组~闫家河组~水井沱组~石牌组~天河板组~石龙洞组~覃家庙组。

下面将论述这几组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陡山沱组,又被简称为“二白二黑”。“一白”是指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即座椅褶皱,厚约8米);“一黑“是指灰黑色中薄层含碳质的白云岩和深褐色的含碳质的泥岩、页岩(厚约89米);”二白“是指灰白色厚层的白云岩夹杂薄层、透镜状的硅质条带(厚约60米);”二黑“是指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夹杂硅质岩和白云岩透镜体(厚约44米)。

陡山沱组层间的滑动褶皱草图如下:

灯影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白云岩,中部为黑色薄层状沥青紫灰岩夹杂碎石条带,下部亦为灰白色厚层白云岩。

闫家河组厚约54米,跨越震旦纪和寒武纪,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组成:下部为深灰黑色薄层白云岩,上部为黑色的含碳质的灰岩夹杂黑色页岩。

闫家河组与水井沱组交界处的地堑草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