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治疗论文

合集下载

中西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

中西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

中西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给予慢性妇科炎症患者中西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慢性妇科炎症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中西药物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32.0%(50%左右),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讲两组患者用于临床比较。

1.2 方法[2]1.2.1 治疗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慢性妇科炎症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湿热引发炎症,因此,治疗中主要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治疗原则,有些患者的患病类型为寒凝气滞型,治疗中应该侧重给予患者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治疗。

本文中,给予慢性妇科炎症患者的中药主要为化瘀散结汤加减,药物的主要成分为:黄芪、败酱草、板蓝根、川芎、当归、柴胡、红花等;用水将中药煎煮服用,每日服用一剂,连续服用二十剂为一个疗程,月经期间患者停止服用。

盆腔灌注疗法:给予患者剂量为250毫升的生理盐水(去掉),250毫升浓度为0.2%的甲硝唑注射液,剂量为5克的头孢噻肟钠针(去掉),剂量为24万u的庆大霉素针及剂量为4000u的糜蛋白酶针及地塞米松5mg。

使患者将体内尿液排空,采取平卧的姿势,将上述药物通过静脉滴注(保留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剂量调整;连续七天为一个疗程,进行彩超复查,包块如果没有完全消失,再隔一周给予患者进行第二个疗程,可用三疗程如果无效,停止治疗。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剂量为250毫升的生理盐水,剂量为250毫升的甲硝唑注射液,剂量为5克的氨苄青霉素,将上述药物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给予患者进行治疗,每日静脉滴注一次,连续静脉滴注一周至十天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①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自觉症状全部消失,给予患者妇科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②有效:患者的自觉症状有所改善,给予患者妇科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炎症病灶出现明显缩小,附件压痛症状也有所减轻,并且增厚附件也开始变薄;③无效:患者的自觉症状及体征均没有出现显著变化,妇科检查结果显示依然为阳性[2]。

盆腔炎诊治体会论文

盆腔炎诊治体会论文

盆腔炎的诊治体会【关键词】盆腔炎;诊治自86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妇产科和计划生育手术等工作,由平时诊治盆腔炎过程中有所体会:2004年至2012年收治盆腔炎576例,其中急性盆腔炎219例,大多年龄16至29岁。

性活跃期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

这些患者经过规律、合理诊治大多数治愈,仅10例未按医师要求治疗转为慢性盆腔炎。

280例慢性盆腔炎年龄大多在30至46岁,常炎症反复发作不能更正、后来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满意。

其中15例因以前未得到及时、彻底全程治疗分别导致慢性盆腔痛、输卵管妊娠、继发不孕。

1 盆腔炎的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往往不难做出诊断,但由于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使临床表现复杂化。

盆腔检查可发现子宫体部压痛、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目前b超检查是主要的辅助诊断。

1.1 急性盆腔炎的诊治根据病史、妇检、腹部b超检查诊断不难。

1.2 急性盆腔炎大多为产褥期,流产后、有不洁性生活史。

复查;双侧附件或一侧附件增粗,宫体触痛、白带增多。

根据白带性质可估计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大多为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

有些医学报刊报道70%可检出厌氧菌大多为三种以上的致病微生物。

选择相应的有效光谱抗生素联合用药为佳。

临床体征结合腹部b超检查。

1.2.1 急性附件炎b超检查轻度经腹b超探测无明显改变炎症明显时一侧或双侧输卵管壁回声增高增厚,管径增大、内部回声粗糙杂乱或伴不规则的积液无回声区,内见散在光点以输卵管间质部容易显示。

输卵管积脓时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见腊肠样,肿块内见弥漫点状或絮状回声贴于充盈膀胱前方,有时壁较厚的粘连型无回声肿块见于子宫直肠凹内。

输卵管卵巢脓肿一般为椭圆体多房无回声区,其内见点状回声大多伴盆腔积液。

1.2.2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轻度无明显改变、内膜回声增强、宫腔增大可见较小不规则无回声区。

炎症明显时子宫增大肌壁增厚、肌壁间脓肿形成时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其中伴光点宫腔积脓时出现裂隙状回声区,其中可见斑片状或弥散的点状回声。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论文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论文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疗程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病例论著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本次共选择研究对象100例,年龄19-64岁,平均(37.2±2.3)岁,均与《妇产科学》(第七版)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平均病程(3.5±1.3)年,有不同程度腰骶疼痛或下腹痛、月经淋漓不断等典型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区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子宫多呈后倾后屈位,B超检查子宫直肠凹陷处有不规则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

策略:本次共选择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与中西药联用(观察组)预后进行比较,回顾临床资料。

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

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疾病,可消除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近年来,公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感染类疾病的防治取得一定成效,但慢性盆腔炎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及存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

以白带量多、下腹坠痛、腰骶部酸痛、月经量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1]。

不易根治,易诱发多种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保障预后的关键。

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论著如下。

1 资料与策略1.1 一般资料本次共选择研究对象100例,年龄19-64岁,平均(37.2±2.3)岁,均与《妇产科学》(第七版)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平均病程(3.5±1.3)年,有不同程度腰骶疼痛或下腹痛、月经淋漓不断等典型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区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子宫多呈后倾后屈位,B超检查子宫直肠凹陷处有不规则无回声暗区等。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论文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论文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多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炎症迁延形成,也有慢性宫颈炎经淋巴管直接与宫颈旁结缔组织相通而致病。

急性盆腔炎转为慢性炎症后,则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逐渐使结缔组织变为较坚硬的疤痕组织,与盆腔壁相连,甚至出现“冰冻骨盆”状态。

因此单一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本院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66例,疗效显著。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16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

治疗组:年龄为22—47岁,平均34.8岁,病程半年—10年,平均5.25年,病情中度:35例,病情重度:48例。

对照组:年龄为23—48岁,平均35.5岁,病程半年—10年,平均5.25年,病情中度:36例,病情重度:47例。

两组在人数、年龄、病程、病情轻重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⑴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⑵下腹一侧或两侧坠胀、隐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后、经期、性交后加剧;⑶白带多;⑷月经不调;⑸不孕;⑹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伴有压痛,附件区条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⑺b超可探及输卵管增粗、积液或盆腔积液、盆腔炎性包块;⑻阴道或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异常病原体。

1.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进行症状分级量化,主症:下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气臭。

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加重。

体症:子宫活动受限、子宫压痛、附件增粗压痛、附件包块压痛、宫骶韧带增粗,触痛。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⑴中药口服清热调血汤加减:当归8克,川芎6克,生地黄9克,黄连6克,香附15克,桃仁8克,红花8克,莪术8克,延胡索15克,牡丹皮8克,败酱草15克,红藤15克,薏苡仁15克,栀子8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续断15克.遇经期或月经多者,上方减:当归、川芎、红花,加:槐花10克,地榆10克,马齿苋10克.兼腹痛剧者:加:木香10克,大腹皮10克.以上处方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口服,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⑵肛门用药:月经干净3-7天,用康妇特栓剂,每日睡前塞肛,7天为一个疗程,连用三个疗程.⑶西药盆腔注射:患者月经干净3-7天用留置针行后穹隆穿刺,注射生理盐水20毫升,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地塞米松10毫克,加糜蛋白酶4000个单位,加利多卡因2毫升,缓慢推入盆腔。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论文

浅谈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摘要】众所周知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的病症之一,其病症的原因是由于急性的盆腔炎治疗的不及时、在身体的体质方面很弱等发面引起的,也就是说慢性盆腔炎的病发的周期很长,在治疗起来很顽固,如果是身体的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就会引起急性盆腔炎的发作,一旦没有都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危害女性的身体健康,此病症中医方面认为是“妇人腹痛”“癥瘕”“带下病”等范畴,据临床的数据分析表明,在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面有很多的方法,与现代的西医的治疗相对比较的话,有很好的独特之处,那么本文就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治疗中医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观点进行分析、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慢性盆腔炎;治疗1 盆腔炎的病因机理一般来说,在西医的治疗理论中主要的表现症状是尿频、尿痛、另外还会出现阴道的分泌物会增加等,然而在西医治疗时慢性的盆腔炎是属于妇人腹痛的范围内,其原因是血行不通畅、气滞血瘀与冲任失调而起,也就是说正因为气血不通畅,导致患者腹部感到疼痛,另外还是由于外感湿毒,热毒入侵身体,壅滞在子宫之中,从何形成气血不通畅,最终导致慢性盆腔炎。

2 治疗方法对于明确的慢性盆腔炎,目前主要的应对措施是好好休息,避免劳累,可用中医治疗。

西药的抗生素对于盆腔炎的效果不佳,如果不是再次感染导致的盆腔炎急性发作,就不要用,以免引起菌群失调等不良后果。

2.1 脾肾阳虚型表现:小腹会出现隐约的疼痛、坠胀,同时还会有腰酸肢体发软的现象,面肿。

舌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

中成药:妇科白带丸,再服用的时候是每天2-3回,每回2-3克,并且要用开水服用,另外还可以服用止带丸,在饭前服用,在每天的口服剂量是3次,每次4-6克,另一方面还可以在饮食的方面进行治疗,用材料分别的是:鸡蛋、韭菜根、白糖、比例是50克、2个、白糖50克,之后用其煮汤口服,另外可以用核桃仁20克,芡实18克,莲子18克,粳米60克,然后将这些材料用其煮成粥之后服用。

中药灌肠论文盆腔炎论文

中药灌肠论文盆腔炎论文

中药灌肠论文盆腔炎论文中药灌肠联合腹部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中药灌肠联合腹部微波理疗疗效。

方法观察组中药灌肠联合腹部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10天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避开月经期,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生理盐水250ml加克林霉素1.2g,200ml静滴5-7天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结果观察组治愈138例(49.29%),显效71例(25.36%),有效49例(17.5%),无效2例(7.86%),总有效率为92.14%;对照组治愈50例(17.86%),显效56例(20%),有效93例(33.21%),无效81例(28.93 %),总有效率为71.07%。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腹部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腹部微波理疗慢性盆腔炎是妇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产后,流产后,或剖宫产后。

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1]。

往往经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严重影响妇女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为了减轻广大慢性盆腔炎妇女的痛苦,我院采用中药灌肠腹部理疗联合中药灌肠腹部理疗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自2009.3至2010.10到我院确诊为慢性盆腔炎的门诊患者共560例,主要临床表现:下腹部疼痛,腰骶部疼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期前后加重,白带增多,不孕,月经异常,但全身症状多不明显。

妇科查体体征子宫内膜炎子宫压痛,附件炎一侧或两侧触到呈索条处增粗,并有轻度压痛,B超排除其他疾病。

年龄21-59岁,平均(36.5±2.5)岁,病程1-10年,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0例,对照组280例,两组在年龄,病程以及病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观察组用中药灌肠(方为湿热型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可用丹参、赤芍、木香、桃仁、金银花、蒲公英、茯苓、丹皮、生地等;如为寒凝气滞型,宜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为主,常用桂枝茯苓汤加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 毕业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  毕业论文

参考范文: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题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姓名:专业:中西医结合年级:2011 级学号:2011xxxxx站点名称:长沙麓山专修学院指导老师:(签名)2013年12 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四妙散加减方保留灌肠结合超短波及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

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慢性盆腔炎患者36例,采用四妙散加减方保留灌肠结合超短波及阿奇霉素等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

结果:26例患者症状消失,妇检及B超无异常,6个月内无复发,治愈率94%;8例好转,2例无效。

结论:四妙散加减方结合超短波及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

严密观察慢性盆腔炎症状缓解情况、加强心理护理、坚持按疗程治疗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观察;护理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性病变。

因长期炎性刺激,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病情迁延不愈,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

采用妇科病史、妇科检查与B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收集36例患者,年龄24~4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5年。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治疗前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显示盆腔积液16例,最大范围9.3 cm×8.5 cm×4.2 cm,最小范围1.5 cm×1.2 cm×0.6 cm;附件炎性包块10例,其中单纯囊性5例,实性1例,混合性4例;输卵管积水10例,其中单侧积水7例,双侧3例。

1.2 方法1.2.1 中药保留灌肠:采用四妙散加减。

慢性盆腔炎论文中医治疗论文:136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

慢性盆腔炎论文中医治疗论文:136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

慢性盆腔炎论文中医治疗论文:136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136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至2010年1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别采用中医治疗45例、西医治疗44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47例,对比观察三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治疗后,中医组有效率为86.67%,西医组为81.82%,中西医组为97.87%,中西医组有效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通常为低热,易疲劳等,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最为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136 cases clinical analysis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xie meixia(zhengzhou coal industry group, general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0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136 patient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treatment methods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effect. methods our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0 136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4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44 cases and 47 cases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bservati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ree treatment programs, record data,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86.67%, western group was 81.82%, 97.87% in the western group, the highest efficiency in the wester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s usuallylow-grade fever, fatigue, etc, systemic symptoms and more obvious, integrative medicine i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慢性盆腔炎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中医认为主要是由气滞血瘀、湿热敛所致,其病程迁延不愈,易复发,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中医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论文(共2篇)

中医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论文(共2篇)

中医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妇科慢性盆腔炎的综合治疗效果慢性盆腔炎包括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输卵管炎,是在临床妇科较为常见,以20~40岁为高发年龄,多由急性炎症未彻底诊疗,病程迁延,患者体质差所致,部分直接发生本病,无急性盆腔炎诱导,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1]。

中医学将其定义为“带下”、“痛经”、“月经不调”等范畴,采用中医治疗临床效果显着[2]。

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西药治疗与中医综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择120例患者,年龄19~46岁,平均(±)岁,均与《妇产科学》(第七版)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

病程2个月~16年。

以下腹部坠胀;白带色黄、或量多;疼痛或腰骶部酸痛;腰腹胀或疼痛在月经前后、性交后、劳累时加剧。

查体子宫及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旁,可扪及索状物;子宫有固定粘连。

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对照组:本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生理盐水500ml+青霉素800万U及%甲硝唑注射液250ml 于月经第1天静脉滴注,1次/d,共用7d。

青霉素过敏者可改为左氧氟沙星500ml或头孢曲松钠针2g静脉滴注。

观察组:本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①辨证施治:气虚血瘀证及湿热瘀结者,取妇科千金片口服,2片/次,3次/d,共用15d;寒湿凝滞者取少腹逐瘀颗粒口服,5g/次,3次/d,共用15d。

②微波治疗: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于下腹正中或盆腔三角区一侧放置辐射器,距离2~3cm。

设置输出功率约25W,患者自觉温热为佳,20min/次,1次/d,共用10d。

以温通为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论文

以温通为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论文

防风和桑白皮共奏祛风补正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苦灵芝具有青霉素的抗菌作用和提高免疫系统的生物活性,甘草中的甘草酸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二者合用可起到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之效;桔梗清肺其利咽喉,为肺部引经之药,合杏仁共奏清肺化痰平喘镇咳之效;如此配伍,黄芪得桑白皮和防风则祛而外无所扰,得山楂和白术则补脾而内存所据,桔梗、杏仁又可加强黄芪之补气固卫之功效甘草、灵芝增强免疫功能有调和诸药之效,邪自去,表自固。

得玉屏灵楂汤调理后,肺脾之功能健旺,外邪之气自然无法侵入机体,故对因脾肺气虚引起的反复感冒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以温通为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柴进华* 杨贤海* 黎志远*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合热敏灸(经期热敏灸)以及中药内服灌肠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

方法: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40),采用针刺、经期热敏灸、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等方法综合治疗、对照组(n=40),采用药物静滴、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

结论:针刺合经期热敏灸以及中药内服灌肠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肯定。

关键词:针刺合热敏灸;慢性盆腔炎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039-021 临床资料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本院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

其中25~35岁54例,36~45岁46例,46~55岁20例;病程4个月~1年49例,1~5年56例,5年以上15例。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1)先用针刺疗法,主穴取护宫[1]、气海、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气滞血瘀加太冲、内关;寒湿凝滞加水道、地机;脾虚瘀浊加足三里、带脉。

针用0.25mm×40mm一次性无菌针,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其间行针2~3次,于经前经后各行一周,每日一次,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患者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摘要】目的对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策略选择50例于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医护人员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治疗组8例患者取得痊愈的治疗效果,12例患者病情好转,5例患者病情没有变化,治疗有效率为80%。

对照组7例患者取得痊愈的治疗效果,10例患者病情好转,8例患者病情没有变化,治疗有效率为68%。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

结论对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患者采取中药治疗的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2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95-02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白带异常、腰腹疼痛、月经紊乱等,严重时会导致不孕不育,因此,患者一旦罹患该病症必须及时接受治疗,否则会使自身长期受炎症的影响和刺激,导致病情加重,若盆腔器官及其周围的组织出现增厚粘连,会造成消炎药物无法正常发挥药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1资料与策略1.1临床资料选择50例于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在25至58周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37.2±8.3岁,患者病程持续时间为0.5至9年,所选患者必须满足有性生活经历的已婚或者未婚女性的要求,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等方面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由作用(P>0.05。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六十八例研究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六十八例研究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六十八例研究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六十八例研究毕业论文【关键词】中药内服;大青盐热敷;耳穴贴压;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为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所致,或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或无急性过程直接发展为慢性炎症[1],给广大妇女生活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笔者以中药内服配合大青盐热敷、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盆腔炎6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 治疗方法毕业3 结果3.1 疗效标准[3]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体征阴性,B超提示盆腔无异常;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盆腔脏器压痛不明显,B超提示附件炎性包块明显缩小,盆腔积液消失;有效:腹痛减轻,妇科检查盆腔脏器压痛有所改善,B超提示附件炎性包块缩小,盆腔积液范围缩小;无效:治疗3个疗程,症状及体征经均无改善,B超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治愈28例,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4%。

4 讨论毕业盆腔炎在临床上以慢性多见。

其发病常因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转为慢性,或无明显的急性期,就诊时已是慢性期。

当病情转入慢性阶段,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盆腔纤维组织增生,使宫底韧带增厚变硬、弹性消失[4]。

中医无盆腔炎的病名,其症状可见于带下病、热入血室、妇人腹痛、痛经、不孕等。

如《傅青主女科》云:“妇人带下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

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是也。

”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是湿浊与血互结,气滞血瘀,伤及冲任二脉而致[5]。

由于胞宫血虚之时,正气不足,湿浊热毒乘虚侵袭,与血互结,瘀滞胞宫胞络,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受损,甚至瘀血湿浊形成包块。

邪毒壅滞于下焦,阻滞经脉与胞络,不通则痛,故以下腹痛为其主症。

若寒湿之邪凝滞经脉,或湿邪郁久化热,湿邪流注于阴窍,则见带下量多。

故以清热燥湿、活血祛瘀、消症散结为治则。

本治法以内服中药为主,热敷、耳穴贴压为辅。

自拟中药方中败酱草清热消肿,行瘀止痛,红藤清热散瘀,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三药合用对盆腔炎疗效尤著;山药、薏苡仁、车前草健脾清热利湿;赤芍、红藤活血祛瘀;制香附通行十二经,入气分而行其中之血瘀;延胡索入肝经而行血中气滞,配木香理气止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69-01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卵巢炎,卵巢囊肿,盆腔结缔组织炎等。

症状表现主要有:下腹及腰部酸痛(劳累、性交及经前后加重),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多等,部分病人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周身不适,精神不振,失眠,疲乏等。

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中药以临床辨证汤药为主+西药主要为抗菌药+针对性的外用药治疗),患者坚持治疗2-3个疗程,或配合外治——中药保留灌肠。

1 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发病年龄26—50岁,平均36岁,患者均以盆腔炎症状为主要表现,多次发作。

全部病例均经妇检内诊及b超检查。

有的诊见不同程度的子宫后倾,活动受限,或触及硬条索状增厚的输卵管,或子宫旁组织增厚,伴见明显压痛。

其中58例b超可见子宫增大,53例可见大小不等附件囊肿及炎性包块。

2 治疗方法基本方为桂枝茯苓汤加减:川桂枝8 g茯苓20g 丹皮15g 红藤15g 败酱草15g鱼腥草30g 桃仁10g湿热瘀结型加赤芍10g、土茯苓15g、蒲公英30g、穿心莲15g、金刚刺15g、茜草30g、马鞭草15g等;寒湿瘀结型加艾叶10g、炮姜10g、吴萸5g、肉桂5g、附子10g等;肝郁脾虚型加香附米10g、醋柴胡5g、炒苡仁30g、苍术10g、广陈皮10g、佛手15g、香橼皮15g等;少腹疼痛明显者加:失笑散包20g、白芍甘草汤、玄胡10g、荔枝核10g、川楝子10g等;痛经明显者加延胡索15g参三七10g、五灵脂10g、川怀牛膝各10g 等;气虚者加党参15g、黄芪15g;伴有附件囊肿者加三棱15g莪术15g穿山甲10g皂角刺10g泽泻10g;肾虚者加仙灵脾10g仙茅10g鹿角片10g菟丝子10g、桑螵蛸15g、附子5g、肉桂5g等。

在服中药的同时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用敏感的抗菌素配合治疗,及中药保留灌肠:红藤30g紫花地丁30g败酱草30g地鳖虫30g 蜣螂20g桂枝10g带下多者配合适当的阴道塞药或冲洗。

160例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临床论文

160例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临床论文

160例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西药静点、中成药口服和中成药口服、中药灌肠、微波治疗两种方法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对比分析。

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8月于我院门诊治疗慢性盆腔炎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80例,治疗组80例。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口服中药联合静点西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药灌肠及微波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60d。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2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成药口服、中药灌肠同时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成药口服;西药静点;微波治疗;中药灌肠【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74-02盆腔炎是一种妇科常见及多发疾病,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其类型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结缔组织炎等。

发病患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可以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两种。

临床上如果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将会发展成为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1]。

临床上最终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及症的反复发作。

慢性盆腔炎进一步发展将会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将会危机患者生命安全。

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门诊治疗的160例患者进行中成药、西药及微波等综合治疗,其中中成药口服、中药灌肠同时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良好疗效,疗效确切。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于我院门诊治疗的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经彩超证实入组患者均为盆腔炎患者并且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

中医毕业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毕业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毕业论文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痛苦。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中医诊断方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在中医观念中,慢性盆腔炎属于“下焦湿热”、“瘀血”等证候。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诊断手段,准确辨识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不同证候类型的患者,中医会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案,以达到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祛湿排脓等治疗效果。

二、中医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中医药物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常常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不同的临床研究,发现一些具有明显疗效的中药。

例如,益母草、艾蒿等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

此外,中药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三、中医针灸疗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也展现了显著的疗效。

通过研究发现,针灸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加速局部炎症的消散,减轻盆腔炎症状。

针灸疗法的主要方法包括穴位刺激、电针、火罐疗法等,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治疗。

四、中医推拿疗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推拿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手法的操作,可以调理人体经络,达到疏通气血、调节阴阳的作用。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推拿疗法可以促进局部淋巴循环,加速炎症的消散,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五、中医辩证施治思路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思路是中医的治疗原则之一,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中医辨证分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中医辨证施治思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总结起来,中医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在临床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浅析慢性盆腔炎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治疗体会

浅析慢性盆腔炎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治疗体会

浅析慢性盆腔炎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期间妇产科接诊的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平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63例患者。

对参照组实施西药抗生素治疗,实验组实施中医药内服外洗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后,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80.9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相比于西药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药副作用小且成本低,并且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一般指的是女性内生殖器官出现的慢性炎症,包括盆腔腹膜、输卵管、子宫以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等。

引发慢性盆腔炎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数是由于以往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者是患者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所致。

临床症状主要有下腹坠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不孕不育的状况,并且慢性盆腔炎是一种较为顽固的妇科疾病,治疗不当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基于此,本院开展了此次中医药内服外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期间妇产科所接诊的患者,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平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63例患者。

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区间为23~42岁,均龄为(31.33±2.87)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5.13±2.11)年。

参照组患者年龄区间为24~44岁,均龄为(31.77±2.69)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5.35±2.31)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以及中药灌肠治疗。

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均完成了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提示有不规则暗区或者异常回声包块;②在子宫单侧或者是两侧可以触及到条索状的包块,子宫底有压痛感;③患者月经不协调;④患者有腰骶部疼痛以及下腹部坠痛等临床症状;⑤有过急性盆腔炎的病史。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之后,嘱患者多休息,加强饮食,多食用高蛋白食物,以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

①对照组:本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甲硝唑,口服,0.4g/次,3次/日;丁胺卡那霉素,肌内注射,0.5g/次,3次/日。

②治疗组:本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以及中药灌肠治疗。

微波治疗,使用体外高频热疗机,通过体外的电极对患者进行透热治疗,温度37.5~39.5℃,电压100v,电极的下腹对置5cm,1次/日,每次30~50分钟;中药灌肠:中药方剂为笔者自拟中药方,中药方的组成为:白花蛇舌草15g,鸡血藤25g,蒲公英20g,红花12g,大黄8g,莪术10g,香附12g,三棱10g,牡丹皮15g,芍药12g,败酱草15g,牡丹皮10g,甘草
8g。

以上中药水煎取汁约150ml,温度35~40℃,经过纱布过滤之后进行保留灌肠,1次/日。

治疗效果评价:①痊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宫颈分泌物的衣原体培养结果为阴性,白带增多、腰腹疼痛以及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子宫恢复至正常,没有压痛,附件区没有压痛、增粗或者增厚,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较少;②显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宫颈分泌物的衣原体培养结果为阴性,白带增多、腰腹疼痛以及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有所减少,子宫包块有明显变小;③无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宫颈分泌物的衣原体培养结果为阳性,子宫包块没有变小,积液也没有减少,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对收集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治疗效果:两组均完成了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具体的治疗结果,见表1。

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
(p均<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具体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见表2。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当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而且部分患者的耐受性比较强,同时急性炎症的临床表现又不典型,患者没有较强的不适感,等到发现的时候绝大多数患者都已经慢性盆腔炎症。

因此一些研究学者认为[2],一些慢性盆腔炎患者多数是急性盆腔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迁延发展而来。

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有程度不同的低热、白带增多、月经失调、下腹部坠胀以及腰骶部酸痛等症状,导致患者烦躁疲劳,甚至会导致不孕症,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体健康。

在临床当中,有效的、规范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盆腔炎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治疗方法比较多,有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以及物理治疗与手术治疗等。

但是在临床当中,患者的病情程度不一,因此必须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3]。

慢性盆腔炎跟生殖道病原体的上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有一定关系。

慢性盆腔炎的病原体主要有厌氧菌与需氧菌两大类,采取西药半合成的丁胺卡那霉素再加上甲硝唑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4]。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病情给予微波治疗与中药灌肠治疗。

中药方当中,败酱草、三棱、红花以及芍药具有祛瘀行滞、
清热凉血之功效;鸡血藤、莪术具有止痢止带、收涩止血之功效;香附、牡丹皮具有调经止痛、疏肝理气之功效;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具有杀菌抑菌之功效。

诸药合用,具有可以促进炎症吸收与粘连纤维组织的松解,减少炎性的渗出与纤维化,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增加血流量,改善盆腔局部的血液循环等作用。

采取直肠给药,可以使药物通过渗透的作用来直接作用于盆腔病灶,保障了药液的浓度,从而充分发挥出药效,有效增强了治疗的效果[5]。

同时,加用微波治疗,使局部温度升高,加快血液循环以及药物的吸收速度,增强了疗效[6]。

由表1以及表2可以看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与中药灌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晓鹏,李文惠,杨文举,吴伟强.慢性盆腔炎患者47例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7(33):721—722.
2王春贤,姜利英,齐桂兰.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临床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20(12):3314—3315.
3于朝阳,翟森,张本超,仲坷,马士成.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47(13):180—182.
4聂永康,蔡祖龙,赵绍宏.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临床对照研究[j].广东医学,2010,28(4):612—613.
5陈碧玉,李硕颀,王兰,王海清,陈少明,吴晓川,刘小贤.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2):190—191.
6宋润珞,杨淑娥,李婷婷.康妇消炎栓联合左氧氟沙星、塞克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1(17):1131—1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