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安平179井着火事故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1·7”爆炸火灾事故的通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1·7”爆炸火灾事故的通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1·7”爆炸火灾事故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1.15•【文号】安监总管三[2010]8号•【施行日期】2010.0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1·7”爆炸火灾事故的通报(安监总管三〔20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2010年1月7日17时24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兰州石化分公司)316号罐区发生一起爆炸火灾事故,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甘肃省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协调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副局长王德学、孙华山立即对事故应急处置和处理作出部署,派员赶赴现场,指导协助事故抢险和调查处理工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关领导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抢险。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现将事故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事故企业概况兰州石化分公司现有总资产约340亿,员工2.74万人,下属9个生产分厂,90套炼化生产装置,原油加工能力10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70万吨/年。

这次事故涉及的合成橡胶厂有10套生产装置,主要包括10万吨/年和5.5万吨/年丁苯橡胶装置、5万吨/年和1.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等;石油化工厂有6套生产装置,主要包括25万吨/年乙烯装置、6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14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等。

发生事故的316号罐区始建于1969年,共有29个中间物料储罐,分属于兰州石化分公司石油化工厂和合成橡胶厂。

关于长庆油田分公司“7.27”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通报

关于长庆油田分公司“7.27”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通报

关于长庆油田分公司“7.27”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通报油质字〔2006〕630号各公司、院:2006年7月27日20时30分,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白于山作业区在进行回注污水管线解堵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轻伤。

7月27日,长庆油田采油四厂白于山采油作业区XP18井区组织对101配水间至于35-24井、于37-26回注污水管线进行解堵作业。

13时30分左右,关闭注水流程,水泥车将10桶清洗剂(约2立方米)从于37-26井口注入管线。

16时清洗剂打完,关闭洗井流程进行反应。

19时30分左右,白于山采油作业区工程组技术员带领XP18井区副井区长和一名大班员工,乘值班车到于35-24井场进入水井房进行管线排污作业。

用软管连接35-24井口放空短节至污油池,打开水井房内阀门排污水时,软管与短节连接处脱落,污水携带有毒气体流出,造成现场3名作业人员中毒倒地。

该井场看井工发现有人中毒后,自感不适,让值班司机开车立即到XP18井区叫人,井区长得到报告后赶到井场,同看井工用湿毛巾自捂口鼻,将门口1人拖离水井井房门口通风良好处。

随后,井区长和看井工也在晕倒在地,在随后赶来的员工救助下,将5人分别送往靖边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进行抢救。

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人轻伤,目前病情稳定。

经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软管与放空旁通连接处没有固定好,在打开阀门后,连接处脱落,污水从放空短节流出,其中的硫化氢气体在于35-24水井井房内(水井房宽2.3米、长2.5米、高2.2米)聚集,致使作业人员中毒。

这次作业使用的清洗剂由兰州格瑞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清洗过程中硫化氢的生成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这起事故是今年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之后,发生的第一起重大员工伤亡事故。

事故暴露出员工安全意识、危害识别、安全措施落实、应急抢险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为了汲取事故教训,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特提出如下要求:1、各单位要迅速将这起事故通报到基层班组,并要求基层班组组织员工,结合实际,举一反三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

关于长庆油田分公司“7.27”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通报

关于长庆油田分公司“7.27”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通报

关于长庆油田分公司“7.27”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通报油质字〔2006〕630号各公司、院:2006年7月27日20时30分,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白于山作业区在进行回注污水管线解堵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轻伤。

7月27日,长庆油田采油四厂白于山采油作业区XP18井区组织对101配水间至于35-24井、于37-26回注污水管线进行解堵作业。

13时30分左右,关闭注水流程,水泥车将10桶清洗剂(约2立方米)从于37-26井口注入管线。

16时清洗剂打完,关闭洗井流程进行反应。

19时30分左右,白于山采油作业区工程组技术员带领XP18井区副井区长和一名大班员工,乘值班车到于35-24井场进入水井房进行管线排污作业。

用软管连接35-24井口放空短节至污油池,打开水井房内阀门排污水时,软管与短节连接处脱落,污水携带有毒气体流出,造成现场3名作业人员中毒倒地。

该井场看井工发现有人中毒后,自感不适,让值班司机开车立即到XP18井区叫人,井区长得到报告后赶到井场,同看井工用湿毛巾自捂口鼻,将门口1人拖离水井井房门口通风良好处。

随后,井区长和看井工也在晕倒在地,在随后赶来的员工救助下,将5人分别送往靖边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进行抢救。

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人轻伤,目前病情稳定。

经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软管与放空旁通连接处没有固定好,在打开阀门后,连接处脱落,污水从放空短节流出,其中的硫化氢气体在于35-24水井井房内(水井房宽2.3米、长2.5米、高2.2米)聚集,致使作业人员中毒。

这次作业使用的清洗剂由兰州格瑞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清洗过程中硫化氢的生成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这起事故是今年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之后,发生的第一起重大员工伤亡事故。

事故暴露出员工安全意识、危害识别、安全措施落实、应急抢险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为了汲取事故教训,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特提出如下要求:1、各单位要迅速将这起事故通报到基层班组,并要求基层班组组织员工,结合实际,举一反三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

“7·28”火灾事故案例解析

“7·28”火灾事故案例解析

“728”火灾事故案例解析陈桂喜;栗军锋;张翊峰;王元奎【期刊名称】《安全》【年(卷),期】2015(036)002【总页数】2页(P39-40)【作者】陈桂喜;栗军锋;张翊峰;王元奎【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正文语种】中文“7·28”火灾事故案例解析陈桂喜栗军锋张翊峰王元奎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1 基本情况1.1 事故井基本情况介绍高18-21井组位于某厂某作业区高52区块09井区,开采长10油藏,该井组共有7口油井和3口水井。

长10油藏从2008年初开始开发,同年11月开始注水。

截至2013年7月,已开发油井168口,日产油611t;注水井开注47口,日注水577m3。

主力层位埋深1 650m,原始地层压力13.05MPa,压力系数0.79,地层饱和压力10.78MPa,原始气油比116.9m3/t,溶解气主要含量为 C1、C2、C3,总含量为90.9%,无H2S和CO气体。

1.2 事故发生经过2009年7月28日16点17分,某厂井下特种作业大队修井八队二车组在某作业区高18-21井检泵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火势沿导油槽蔓延,陆续引燃同井场其余6口油井。

8月2日15点45分,高18-21井组火灾被彻底扑灭;21点28分抢装油井井口成功,泄漏油气被彻底控制。

2 石油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危险2.1 石油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危险采油过程中,有易燃易爆的油气,有高温、高压设备,有火源、电源;自喷采油和注水、注气采油地层压力较高,采油装置如发生损坏或修井作业未做好防喷措施,油、气大量喷出,就会发生井喷,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另外,在热力采油中,设备密集、技术复杂,高温高压贯穿始终,集水、电、气(油)、火于一室,若操作不当,更易引发火灾事故。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2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2

自营钻机生产经营管理及长庆石油工程监督服务。2013年,
经长城钻探及集团公司核准,在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原有 人员及资产设备基础上,于11月15日注册法人公司,成立长
城西部钻井有限公司(与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一套人马、
两块牌子)。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
一、基本情况
(一)相关单位基本情况 3. 长城西部钻井有限公司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
一、基本情况
(一)相关单位基本情况 6. 长城第三监督部 经长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委派,长城钻探长庆
石油工程监督公司第三监督部(简称长城第三监督部)进入
长庆油田采油六厂代表甲方实施监督作业。长城第三监督部 设钻井、试油、测井、录井四个专业,总人数78人,其中管
理人员4人,钻井专业38人,试油专业15人,测井专业6人,
现场,先后与长庆油田分公司相关职能部门、采油六厂、六
厂项目组、长城西部钻井公司、靖边项目部、靖边天通实业 有限公司、长城40609钻井队、长城第三监督部等单位相关
人员问询谈话,查阅各类管理文件和施工记录,并组织技术
分析,基本查清了事故的经过和原因。调查认定,这是一起 由于钻井队违章操作、处置不当导致的责任事故。
成井架烧毁、钻具报废及部分设施损毁,直接经济
损失约300万元。着火区域主要集中在排污池和井口 附近,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
安平179井事况
事故经过与应急处置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责任者处理意见 纠正预防措施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
一、基本情况
口,日产油6368吨,平均单井日产1.93吨。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
一、基本情况
(一)相关单位基本情况 2. 第六采油厂产能建设项目组 2013年12月,长庆油田分公司下发文件,组建了采油六 厂产能建设项目组(简称六厂项目组),共计41人,其中项 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6名、环境总监1名,项目管理人员 33人;下设对外协调室、地质研究室、钻井工程室等8个组

石油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学习

石油行业安全事故案例学习
11日22:40,消防车到达现场,但因火势过大,未能控制住 火情,导致火焰蔓延至井口,至12日3:25,井架倒塌。
可看出,油气闪爆引燃排污坑内污油着火,是事故发
生的直接原因。排污坑着火后,井队人员未及时关闭套管
四通闸门是险情扩大的间接原因。
只有具备可燃物和火源(油气
闪爆所需的点火能量),才有可能 发生着火、闪爆。
门循环时发现油气侵现象。为保证固井质量,固井队拒绝固井, 钻井队组织循环提高钻井液密度。
21:50,振动筛排污坑处发生油气闪爆,坑内原油着火。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3
固井队为防止固井设备燃烧,驱车离开现场,钻井队人员 也相继逃生。
采油厂钻井项目组得知报告后,立即组织该钻井队和周边 钻井队进行灭火并拨打火警电话。
通过分享事故,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经验分享,重在效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能 及时将公司内外的事故作为本单位的教训,结合实际, 认真分析,切实做到举一反三。“8.13”挖弯管线事 件与“5.4”丘东挖断光缆事件原因基本相同,且后者 在油田公司周生产会上进行了分享,但未能很好的利 用事故的教训。
安全事故案例学习
质量安全环保科 二○一四年九月
提纲
第一部分 事故案例分享 一、“8.13”挖弯单井管线事件 二、“8.11”油气着火事故
第二部分 启示和教训
2014年8月13日17:30,吐哈油建路桥工程公司下属承包商 艾力艾(福建)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在鲁克沁采油厂原油 掺稀和外输管道丘陵段开挖管沟时,将鄯17-3单井输油管线挖 弯,造成管线损伤。因鄯17-3停井,此管线已停止使用,未造 成停井事故。
直接原因 承包商在确认地下有管网设施的情况下,盲目抢施工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
一、基本情况
(一)相关单位基本情况 2. 第六采油厂产能建设项目组 2013年12月,长庆油田分公司下发文件,组建了采油六
厂产能建设项目组(简称六厂项目组),共计41人,其中项 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6名、环境总监1名,项目管理人员 33人;下设对外协调室、地质研究室、钻井工程室等8个组 室;一名项目副经理及钻井工程室负责钻井工程方案的制定 、实施及钻井生产管理,目前管理32支钻井队施工。
管头下本体旁通阀接高压软管至地面排污池进行固井前循
环,循环排量10 l/s,循环时间1.5小时。 15点30分,钻井队关闭套管头旁通阀。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
二、事故经过与应急处置
(一)事故经过 16点30分,固井队接好固井管线进行例行检查时,固 井工程师马学如发现停泵后高压软管出口有溢流并有油花, 为保证固井质量和井控安全,要求钻井队先循环压稳井然后 再固井,钻井队不同意。由于双方意见不一致,钻井队向六 厂项目组报告有油气浸,要求固井,项目组主管钻井的副经 理王安成决定先循环压稳井后再固井,并要求长城第三监督 部钻井副总监杨殿清落实。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
二、事故经过与应急处置
(一)事故经过 21点37分开泵循环。 21点40分,距井口15米左右的排污池发生油气闪爆着 火,着火范围为排污池。着火后司钻停泵紧急撤离井场, 其他人员全部跑出井场。
排污池着火点
井口烧坏的高压软管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
二、事故经过与应急处置
(一)事故经过 23点40分,火焰顺高压软管燃烧至距井口8米左右。 8月12日2点火焰燃烧至井口,火焰高15米左右;3点30分井 架倒塌。17点30分,进行现场灭火降温,火焰扑灭。
安平179井事故通报

安监总局通报长庆油田钻井闪爆燃烧事故原因

安监总局通报长庆油田钻井闪爆燃烧事故原因

安监总局通报长庆油田钻井闪爆燃烧事故原因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8月11日,中石油长庆油田位于陕西定边县武峁子乡采油六厂的一处钻井在作业时突发井喷事故。

安监总局通报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钻井队在下完油层套管、循环钻井液过程中,钻井液循环不充分,循环压井时间滞后,地层油气侵入井筒形成溢流并膨胀上窜,形成的油气混合物从高压软管出口处瞬间喷出,夹杂的岩屑与管口金属等摩擦、撞击产生火花发生闪爆燃烧;同时未及时采取任何关井措施,致使火焰从排污池顺高压软管燃烧至井口,导致井架坍塌损毁。

2014年8月11日21时40分,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西部钻井有限公司代管的陕西省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长城40609钻井队,在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安平179井作业过程中发生井场闪爆燃烧事故,造成井架烧毁、钻具报废及部分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据初步调查分析,该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钻井队在下完油层套管、循环钻井液过程中,钻井液循环不充分,循环压井时间滞后,地层油气侵入井筒形成溢流并膨胀上窜,形成的油气混合物从高压软管出口处瞬间喷出,夹杂的岩屑与管口金属等摩擦、撞击产生火花发生闪爆燃烧;同时未及时采取任何关井措施,致使火焰从排污池顺高压软管燃烧至井口,导致井架坍塌损毁。

安监总局称,该起事故暴露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钻井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考核把关不严,以包代管;承包商陕西省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松懈,违章违规作业,应急处置能力严重缺乏。

安监总局表示,该起事故尽管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发生在全国集中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期间,社会影响较大。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强化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工作,安监总局要求:全面深入开展陆上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外包工程清理整顿活动、切实强化石油天然气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关于冀东油田南唐输气管线“10.31”爆炸事故情况的通报(2014-11-17宣贯)讲义

关于冀东油田南唐输气管线“10.31”爆炸事故情况的通报(2014-11-17宣贯)讲义

合同或协议的情况下,违规将带压封堵作业私自转包给新余公
司,且没有告知冀东油建。三是胜利油建安排新余公司当天进 行封堵作业,没有通知冀东油建和监理单位,没有按规定办理 作业许可,也没有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作业现场监管失控。
四是冀东油建对该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没有履 行监管责任,没有发现胜利油建违法转包行为,也没有发现胜 利油建擅自使用实施带压封堵作业的新余公司,对管道打开、 封堵、吊装等关键施工环节处于失控状态,存在以包代管、包 而不管的现象。五是北田公司没有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对沙窝 新村带压封堵作业现场未按照要求进行现场监管。六是唐山中
择资质和能力与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技术要求相匹配的监理公
司,督促监理公司结合施工项目加强对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 训。
要切实加强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监管,对于资质、能力 及安全条件不满足要求的承包单位、分包单位、监理公司和施 工队伍要坚决清退。 三是要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坚决杜绝以包代管、包 而不管的现象。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施工监督管理相 关制度,认真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相关专业分公司和地区公司
长庆油田安平179井“8.11”火灾事故,属于典型的施工队伍
无资质套牌,此次冀东油田“10.31”事故则又是一起典型的 违法转包分包。
这些典型的承包商事故均反映出部分企业在承包商管理上 监管失控,普遍存在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现象,少数企业依 然存在违法转包、违规分包的行为。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存在违 法建设、违法施工的行为。这些问题暴露出一些企业对集团公 司规章制度缺乏敬畏之心,对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严肃态度, 对发现的问题置若罔闻,听之任之。
要制修订管道施工和管道运行相关管理规定,尤其加强在建管
道的施工过程管理。

安全经验分享-长庆井喷着火事故

安全经验分享-长庆井喷着火事故

钻井队现场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长庆油田油气井着火事故
警示
哈萨克斯坦地区是井控高风险区域,各油气田项目要分析事故教训,举一反三, 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杜绝麻痹思想,严格井控风险管理 加强井控技术管理,严格落实各项井控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防火防爆管理,严防油气闪爆事故发生 严格承包商管理和现场监督检查实效 加强演练,突出实战,杜绝走形备固井时,从套管头四通闸门循环过程 中发现油气侵现象,固井队为保证固井质量拒绝固井,钻井队组织循环提 高钻井液密度。21时50分,在振动筛排污坑处发生油气闪爆,导致排污坑 内原油着火。固井队为防止固井设备燃烧,驱车离开现场,钻井队人员也 相继逃生,错失强关闸门,控制火情的最佳机会。22时40分,火焰蔓延至 井口,火焰高10米左右。8月12日3时25分井架倒塌。17时30分,进行现场 灭火降温。17时50分,人员进入钻台下,成功关闭套管头四通闸门,解除 险情
长庆油田油气井着火事故
主要原因分析
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未落实
井控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未吸取相关事故经验教训
工作前安全风险分析不足,未制定切实有效的井控安全风险预防措施 未意识到井漏与井喷转换的风险 对“测井前循环过程中有气体窜出”风险认识不足 振动筛工作中产生静电或电缆老化漏电
长庆油田油气井着火事故
2014 年 8 月 11 日 21 时 50 分,由长城钻探工程公司 40609 钻井队施工的长
庆油田安平179井在完钻固井前循环中发生油气井着火事故,8月12日3
时25分井架倒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长庆油田油气井着火事故
事故经过
2014 年8月4日钻至井深3411米时发生井漏,该队立即进行随钻堵漏, 漏失量降至2-3m³/h。8月8日,在测井前循环过程中有气体窜出,泥浆涌出 高约3米,随后循环正常。为防止井控险情发生,采油六厂钻井项目组决定 不再进行测井,进行下套管作业

安平179井安全经验分享

安平179井安全经验分享

享享2014年8月11日21:40,由长城钻探西部钻井公司代管的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公司40609钻井队(该队号为长城钻探钻井一公司队号,此为套牌队),其施工的长庆油田采油六厂安平179井在下完油层套管循环钻井液过程中,发生井场油气着火事故,造成井架烧毁,钻具报废及部分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着火区域主要集中在排污池,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享享9⅝″×470m 垂深2380.32 m ,水平段长866m完钻密度1.16,致密油气藏,渗透率0.17 ,孔隙度8.9%一、基本情况10/812:00~11/813:30下套管,芯轴式套管头芯子坐于套管头本体内,采用套管头下旁通阀接高压软管至地面排污池的方式进行循环。

享享时间工况11/816:30接好固井管线后固井队进行例行检查时,固井工程师马学如发现停泵后高压软管出口不断流,拒绝固井,钻井队仍然要求固井,向采油六厂项目组汇报后,决定加重泥浆。

关闭套管头旁通阀闸门。

18:30钻井队配制密度为1.18 g/cm3的钻井液70m3 。

19:00~21:00注入60m3,停泵出口依然有溢流。

继续配制密度1.18 g/cm3钻井液35m3 。

21:37循环,3min后距井口15m排污池发生油气闪爆着火二、事故经过发生闪爆后,司钻停泵,钻井队全体人员撤离井场,没有关停柴油机、发电机,没有关闭套管头旁通阀切断油气混合物喷出通道。

固井队人员撤出井场观察火情后又及时返回井场,拆卸管汇,将9台固井车辆开出井场,人员车辆安全撤离。

享23:402:00火焰顺着高压软管燃烧至距井口8m左右,12/2:004:20火焰燃烧至井口,火焰高15m左右,83:301:30井架倒塌17:30火焰扑灭。

128月14日15点固井完享三、事故原因下完套管循环钻井液过程中,井内返出的被污染的钻井液通过套管头旁通阀直接排放到排污池,不能节流循环,也不能通过油气分离器除气,液柱压力降低以致油气继续侵入井筒,油气膨胀上窜,形成的油气混合物从高压软管出口处瞬间喷出,在气流冲击波作用下,夹杂的岩屑与管口金属撞击产生火花,致使喷出气体和排污池表面聚集的油气闪爆着火,火焰从排污池顺着高压软管燃烧至井口,导致井架坍塌损毁。

关于冀东油田南唐输气管线“10.31”爆炸事故情况的通报(2014-11-17宣贯).

关于冀东油田南唐输气管线“10.31”爆炸事故情况的通报(2014-11-17宣贯).

许分包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或甲方单位必须积极落实施工
作业过程监管措施,防止出现私自分包行为。
对于实施总承包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或甲方单位要在 合同或协议中明确分包单位的安全资质和能力要求,分包单位 的资质和能力必须经过甲方单位的书面认可,总承包方与分包 单位签订的安全生产(HSE)合同必须报甲方单位审查和备案。 要严把承包商、分包单位的“五关”审查,关键施工作业必须 选择HSE业绩好、技术能力强、人员素质高的施工队伍。要选
油监理公司没有委派具备相应能力的监理人员,没有有效履行
监理职责。目前,事故调查正在开展,集团公司将根据调查结 论,对企业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和处理,决不姑息。
二、有关工作要求
当前,承包商安全监管已成为制约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形势 持续好转的瓶颈和难题。《集团公司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中油安[2013]483号)己对承包商的全过程管理和安全监管提 出明确的要求。但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各种类别、各种形式的 承包商事故,给集团公司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2013 年大连石化“6.2”事故属于典型的承包商违法挂靠,2014年
要制修订管道施工和管道运行相关管理规定,尤其加强在建管
道的施工过程管理。
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甲方单位或业主单位要对承包商 项目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机构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 和考核,对承包商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考核, 实行入场(厂)许可制度,严禁未取得许可证的承包商人员人场 (厂)和从事施工作业。要密切跟踪施工作业进展情况以及施工 队伍动态,按要求派驻现场安全监督人员,关键施工作业和危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承包商监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遏 制承包商安全事故,现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是要认真汲取事故教训,全面清查承包商和分包商队 伍。各单位要充分汲取上述几起承包商事故教训,及时传达给 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举一反三,认真查找本企业所使用的承 包商和分包商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落实对承包商、分包商的

安全经验分享-长庆井喷着火事故ppt

安全经验分享-长庆井喷着火事故ppt
• 长庆油田油气井着火事故
2014年8月11日21时50分,由长城钻探工程公司40609钻井队施工的 长庆油田安平179井在完钻固井前循环中发生油气井着火事故,8月12 日3时25分井架倒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健康安全环保部
• 长庆油田油气井着火事 故
事故经过
2014年8月4日钻至井深3411米时发生井漏,该队立即进行随钻堵漏, 漏失量降至2-3m³/h。8月8日,在测井前循环过程中有气体窜出,泥浆涌 出高约3米,随后循环正常。为防止井控险情发生,采油六厂钻井项目组决 定不再进行测井,进行下套管作业
健康安全环保部
• 长庆油田油气井着火事故
主要原因分析
➢ 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未落实 ➢ 井控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未吸取相关事故经验教训 ➢ 工作前安全风险分析不足,未制定切实有效的井控安全风险预防措施 ➢ 未意识到井漏与井喷转换的风险 ➢ 对“测井前循环过程中有气体窜出”风险认识不足 ➢ 振动筛工作中产生静电或电缆老化漏电 ➢ 钻井队现场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健康安全环保部
8月11日17时,该井下完套管准备固井井,钻井队组织循环提 高钻井液密度。21时50分,在振动筛排污坑处发生油气闪爆,导致排污坑 内原油着火。固井队为防止固井设备燃烧,驱车离开现场,钻井队人员也 相继逃生,错失强关闸门,控制火情的最佳机会。22时40分,火焰蔓延至 井口,火焰高10米左右。8月12日3时25分井架倒塌。17时30分,进行现 场灭火降温。17时50分,人员进入钻台下,成功关闭套管头四通闸门,解 除险情
健康安全环保部
• 长庆油田油气井着火事故
警示
➢ 哈萨克斯坦地区是井控高风险区域,各油气田项目要分析事故教训,举一反三 ,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石油行业安全事故的案例学习-PPT精选文档

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石油行业安全事故的案例学习-PPT精选文档

二、“8.11”油气着火事故
可看出,油气闪爆引燃排污坑内污油着火,是事故发
生的直接原因。排污坑着火后,井队人员未及时关闭套管
四通闸门是险情扩大的间接原因。 只有具备可燃物和火源(油气 闪爆所需的点火能量),才有可能 发生着火、闪爆。
可燃物 助燃物
燃烧的 三要素
点火源
因此,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可
能有以下几点:
二、“8.11”油气着火事故
3. 测井前循环过程中出现井涌,未
按井控细则测压、循环压井至井筒压力 平衡后再施工,而是抢时间,导致环空 失压,作业中油气上窜。 4.钻进中堵漏后漏失量为2-3m3/h, 未完全堵住情况下,后续作业过程中灌 液、液面监测制度不落实,现场泥浆材 料和压井液储备不足。
二、“8.11”油气着火事故
门循环时发现油气侵现象。为保证固井质量,固井队拒绝固井,
二、“8.11”油气着火事故
固井队为防止固井设备燃烧,驱车离开现场,钻井队人员 也相继逃生。
采油厂钻井项目组得知报告后,立即组织该钻井队和周边
钻井队进行灭火并拨打火警电话。 11日22:40,消防车到达现场,但因火势过大,未能控制住 火情,导致火焰蔓延至井口,至12日3:25,井架倒塌。
以上两起事故,性质不同,但存在以下共同
点:
1.都与承包商管理有关。 2.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作业许可、井控实施 细则、应急处置等基础制度执行不到位。 3.管理方面都与过程监管失控有关。
2019年7月11日,经鲁克沁采油厂、油建公司、鄯善采油厂、
进行了技术交底。
油建公司现场安全技术交底记录中未附管线穿越地下隐蔽 物交底图,但明确地下隐蔽物5米范围内不得使用机械开挖。
一、“8.13”挖弯单井管线事件

事故学习会议纪要-9.17

事故学习会议纪要-9.17

采油生产作业事业部会议纪要会议名称:学习长庆油田安平179井钻井井场油气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会议时间:2014年9月17日会议地点:轮南基地会议室参会人员:台利忠、剡彦宏、张书良、薛发刚、徐久明、蔺述彬、冯福川、魏巍、任龙、欧铁龙、庞鹏昊、韩枭、杨颉、劳帅帅、吴虑主持人:台利忠会议主要内容:为了强化各部门安全生产意识,保持警钟长鸣,QHSE总监台利忠组织机关各部门人员学习并研讨长庆油田安平179井的火灾事故。

在文件学习之前,台总监简要地对该事件做了介绍,并对参会人员作出重要提示:长庆安平179井的火灾事故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该事件背后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跟我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类似之处;其经验和教训是深刻的,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希望大家能从该事件中获得启发,从而对自身工作进行完善,确保生产生活能够安全和有序进行。

之后,台总监组织大家进行了文件学习,由技术部宣读文件。

会议共分为三部分:一、学习中石油集团公司关于印发《事故调查报告》的通知文件该通知要求对照事故原因分析和对有关责任人处理意见,查找在招投标、资质审查、队伍建设等深层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落实风险管控、安全培训和应急管理等各项措施。

学习完通知后,台总监指出: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大家要带着文件中提到的问题,尤其是资质和队伍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去认真分析和汲取事故教训。

接着,参会人学习下一项文件。

文件详情见附件。

二、学习《长庆油田安平179井钻井井场油气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共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相关单位和安平179井的基本情况,在这一部分,台总监要求大家留意这些单位的基本信息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便于理解后面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下他们的管理结构,对我们有一定帮助。

自此,两项文件学习结束。

文件详情见附件。

学习完文件之后,参会人员就火灾原因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三、参会人员研讨安平179井火灾事故物资装备部剡彦宏经理首先发言:我认为这个事情的主要原因在管理方面,一个是井队人员管理,没有正规地对人员培训,而且井队领导责任心和能力都不强,不按章程操作,出事后也没有应急措施,直接跑掉,救援人员都联系不上;再就是监督机制失效,钻井监督不管事,没有履行甲方监督职责。

长庆油田安平179井着火事故调查报告

长庆油田安平179井着火事故调查报告

长庆油田安平179井钻井井场油气火灾事故调查报告集团公司事故调查组长庆油田安平179井钻井井场油气火灾事故调查报告2014年8月11日21时40分,由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西部钻井有限公司(简称长城西部钻井公司)代管的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公司40609钻井队(该队号为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队号,此为套牌队),其施工的长庆油田采油六厂安平179井在下完油层套管循环钻井液过程中,发生井场油气着火事故,造成井架烧毁、钻具报废及部分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着火区域主要集中在排污池和井口附近,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一、基本情况(一)相关单位基本情况1.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简称采油六厂)设有机关科室12个、机关附属单位8个、基层单位15个(其中采油作业区8个)。

地跨三县(陕西定边、吴起,宁夏盐池),油区总面积3244平方公里,主要承担胡尖山、姬塬油田部分油藏38个区块的开发管理。

目前,全厂共有各类站点107座,油水井4281口,日产油6368吨,平均单井日产1.93吨。

2. 第六采油厂产能建设项目组2013年12月,长庆油田分公司下发长油〔2013〕285号文件,组建了采油六厂产能建设项目组(简称六厂项目组),共计41人,其中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6名、环境总监1名,项目管理人员33人;业务部门包括对外协调室、地质研究室、钻井工程室等8个组室;一名项目副经理及钻井工程室负责钻井工程方案的制定、实施及钻井生产管理,目前管理32支钻井队施工。

在六厂项目组施工的钻井、试油、测井、录井、固井队伍均是由长庆油田分公司委托招标公司通过招投标进入。

3. 长城西部钻井有限公司2012年9月,根据长城钻探〔2012〕95号文件,成立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作为二级单位管理,主要业务为代管民营钻井队伍、自营钻机生产经营管理及长庆石油工程监督服务。

2013年,经长城钻探及集团公司核准,在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原有人员及资产设备基础上,于11月15日注册法人公司,成立长城西部钻井有限公司(与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为长城钻探下属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1.2亿元,注册地为辽宁省盘锦市,2013年12月1日以新公司的名义正式运营。

井下作业着火事故分析

井下作业着火事故分析

井下作业着火事故分析
雍德;张春生;赵黎明
【期刊名称】《安全》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2009年11月21日08时30分,某市场化修井作业队伍对某作业区王03井区王26-04井进行检泵作业,截止21日下午6时左右将井筒内的抽油杆和油管全部提完,由于没有新的管式泵,就将井口进行了简易封井,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安装防喷井口,就结束了当天的作业,作业人员撤离,且未安排值班人员,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雍德;张春生;赵黎明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焦炉煤气盲板作业着火事故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2.焦炉盲板作业着火事故分析及今后措施
3.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
4.一起油田井下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措施
5.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庆油田安平179井着火事故调查报告长庆油田安平179井钻井井场油气火灾事故调查报告集团公司事故调查组长庆油田安平179井钻井井场油气火灾事故调查报告2014年8月11日21时40分,由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西部钻井有限公司,简称长城西部钻井公司,代管的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公司40609钻井队(该队号为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队号,此为套牌队),其施工的长庆油田采油六厂安平179井在下完油层套管循环钻井液过程中,发生井场油气着火事故,造成井架烧毁、钻具报废及部分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着火区域主要集中在排污池和井口附近,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一、基本情况(一)相关单位基本情况1.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简称采油六厂,设有机关科室12个、机关附属单位8个、基层单位15个,其中采油作业区8个)。

地跨三县,陕西定边、吴起,宁夏盐池,,油区总面积3244平方公里,主要承担胡尖山、姬塬油田部分油藏38个区块的开发管理。

目前,全厂共有各类站点107座,油水井4281口,日产油6368吨,平均单井日产1.93吨。

2. 第六采油厂产能建设项目组12013年12月,长庆油田分公司下发长油〔2013〕285号文件,组建了采油六厂产能建设项目组,简称六厂项目组,,共计41人,其中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6名、环境总监1名,项目管理人员33人,业务部门包括对外协调室、地质研究室、钻井工程室等8个组室,一名项目副经理及钻井工程室负责钻井工程方案的制定、实施及钻井生产管理,目前管理32支钻井队施工。

在六厂项目组施工的钻井、试油、测井、录井、固井队伍均是由长庆油田分公司委托招标公司通过招投标进入。

3. 长城西部钻井有限公司2012年9月,根据长城钻探〔2012〕95号文件,成立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作为二级单位管理,主要业务为代管民营钻井队伍、自营钻机生产经营管理及长庆石油工程监督服务。

2013年,经长城钻探及集团公司核准,在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原有人员及资产设备基础上,于11月15日注册法人公司,成立长城西部钻井有限公司,与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为长城钻探下属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1.2亿元,注册地为辽宁省盘锦市,2013年12月1日以新公司的名义正式运营。

目前长城西部钻井公司用工总数1040人,其中管理岗位68人,操作岗位972人。

共有自营钻井队26支,代管民营钻井队282支。

4. 长城西部钻井公司靖边项目部长城西部钻井公司2014年2月25日下发长西钻〔2014〕5号文件,成立靖边项目部,编制定员8人,其中项目经理,科级,1人,项目副经理1人,工程技术、井控管理3人,安全生产、外部协调3人。

负责长庆油区市场各甲方关系协调、代管民营钻井施工队伍的安全监督、工程技术支持及井控管理、协助合同签订与结算、督促施工队伍的资料上交等工作。

5. 长城40609钻井队“长城40609钻井队”是一支民营钻井队,钻机型号为ZJ40J,隶属于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公司,公司经理王天贵,,2014年5月7日在陕西省榆林市与长城西部钻井有限公司签订《钻井工程承包合同》。

目前施工安平179井的队伍人员于2014年3月开始组建,队长刘守勇由天通实业有限公司王天贵通过私人关系聘任,并全权负责招募井队人员,井队共有员工31人,其中,副队长2人,技术员1人。

6. 长城第三监督部经长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委派,长城钻探长庆石油工程监督公司第三监督部,简称长城第三监督部,进入长庆油田采油六厂,代表甲方实施监督作业。

长城第三监督部设钻井、试油、测井、录井四个专业,总人数78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3钻井专业38人,试油专业15人,测井专业6人,录井专业17人,对钻井作业实行单井驻队监督。

(二)安平179井基本情况安平179井位于陕西省定边县杨井镇冯湾村姬塬油田安83井区南部。

该区块目的层段为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油层,油2层埋深2190米,平均厚度15米,平均孔隙度8.9%,渗透率30.17毫达西,地面原油密度0.83 g/cm,粘度4.3mPa?s,原始3地层压力16.5MPa,原始气油比69.3m/t。

该井为水平采油井,设计井深3339米,垂深2374米,水平段长800米,钻井工程设计为油井一级风险井,安装2FZ35-35防喷器组合。

该井于2014年7月16日一开,311.2mm钻头钻进至471.86米,下入244.5mm表层套管。

7月19日二开,8月4日215.9mm3钻头钻至井深3411米时发生井漏,漏失60方,漏速8-9m/h,3钻井液密度1.16g/cm,粘度60秒,进行随钻堵漏后继续钻进,钻至井深3467米完钻。

完钻垂深2380.32米,水平段长866米。

8月5日电测直井段,至8月7日水平段对枪测井,由于堵漏后循环不彻底无法对枪测井,钻井队请示六厂项目组后改为脉冲测井。

8月8日8时许,下脉冲测井钻具至井深3420米时发生井涌,井口喷出钻井液,喷高2-3米,当班人员关井观察,套压立压为零,开井循环正常。

钻井队请示六厂项目组同意该井免电测,9日23点下钻通井到底,循环起钻。

10日起出通井钻具,将封4井器半封闸板由5寸更换为5寸半套管闸板,12点开始下139.7mm油层套管。

二、事故经过与应急处置(一)事故经过8月11日13点30分,该井下入139.7 mm油层套管3449.80米。

由于本井采用芯轴式套管头,芯轴式套管悬挂器坐在套管头下部本体内,密封了油层套管环空,采取在套管头下本体旁通阀接高压软管至地面排污池进行固井前循环,循环排量10 l/s,循环时间1.5小时。

15点30分,钻井队关闭套管头旁通阀。

16点30分,固井队接好固井管线进行例行检查时,固井工程师马学如发现停泵后高压软管出口有溢流并有油花,为保证固井质量和井控安全,要求钻井队先循环压稳井然后再固井,钻井队不同意。

由于双方意见不一致,钻井队向六厂项目组报告有油气浸,要求固井,项目组主管钻井的副经理王安成决定先循环压稳井后再固井,并要求长城第三监督部钻井副总监杨殿清落实。

因现场储备加重材料不够,钻井队关闭套管头旁通阀准备配浆。

318点30分,加重材料到井后,钻井队配制密度为1.18 g/cm的钻井液70方。

19点,打开套管头旁通阀,单凡尔排量10 l/s循环至21点,5注入60方钻井液,停泵观察,出口依然有溢流。

随后,钻井队3继续配制密度1.18 g/cm钻井液35方。

21点37分开泵循环。

21点40分,距井口15米左右的排污池发生油气闪爆着火,着火范围为排污池。

着火后司钻停泵紧急撤离井场,其他人员全部跑出井场。

23点40分,火焰顺高压软管燃烧至距井口8米左右。

8月12日2点火焰燃烧至井口,火焰高15米左右,3点30分井架倒塌。

17点30分,进行现场灭火降温,火焰扑灭。

(二)应急处置8月11日21点40分发生闪爆后钻井队人员全部撤离井场,撤离时没有关闭套管头旁通阀切断油气混合物喷出通道,没有关停柴油机、发电机。

固井队人员撤出井场观察火情后又及时返回井场,拆卸管汇,将9台固井车辆开出井场,人员车辆安全撤离。

21点50分,井队干部、驻井监督分别向六厂项目组、长城第三监督部、靖边项目部和119报警,上述单位随即分别启动了应急预案。

22点30分—23点左右,采油六厂副厂长兼项目组经理唐华、副厂长陈自省,项目组副经理王安成、第三监督部总监陈康苏、副总监杨殿清等相继到达现场,成立了以唐华为组长、陈自6省为副组长的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并调动部分消防、工程车辆及应急物资到现场。

因现场联系不上钻井队人员,在场的驻井工程监督张大锁对如何处置现场不清楚,仅进行了井场外警戒和清场工作。

8月12日0点50分,靖边项目部经理李爱国等人到达现场,成立了现场抢险处置小组,甲乙双方就物资调配、协助消防、检测警戒、处置方案等开展情况进行了沟通。

8月12日2点,8辆消防车就位开始灭火施救,因水源不足,灭火不成功。

此时火焰蔓延至井口,火焰高15米左右,3点30分井架倒塌。

6点采油六厂厂长唐鑫自西安赶到现场,组织现场清障,为灭火和压井做好准备。

17点30分井场火势逐渐变小,火焰被扑灭,关闭套管头旁通阀实现关井,险情解除。

8月14日15点,现场完成油层套管固井。

三、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集团公司成立了由安全环保与节能部、工程技术分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和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关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勘察了事故现场,先后与长庆油田分公司相关职能部门、采油六厂、六厂项目组、长城西部钻井公司、靖边项目部、靖边天通实业有限公司、长城40609钻井队、长城第三监督部等单位相关人员问询谈话38人次,查7阅各类管理文件和施工记录72份,并组织技术分析,基本查清了事故的经过和原因。

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由于钻井队违章操作、处置不当导致的责任事故。

(一)直接原因该井在下完油层套管循环钻井液过程中,井内返出的钻井液直接排放到排污池,钻井液中含有的原油和伴生气在排污池聚集一定浓度闪爆着火,引燃排污池表面的油气混合物,火焰从排污池顺高压软管燃烧至井口,导致井架坍塌损毁。

(二)间接原因1. 钻井队在完井作业过程中,钻井液循环不充分,导致地层油气侵入井筒,形成溢流。

9日下通井钻具至井底,开泵循环约50分钟,泵入钻井液约90方后起钻。

因井筒容积约130方,循环钻井液量不够,致使水平段被地层油气污染的钻井液未完全循环出井筒,井内液柱压力降低,地层油气继续侵入井筒。

11日油层套管下至距井底400米时,采用2个凡尔循环约1.5小时,泵入钻井液约108方,水平段被油气污染的钻井液仍未被排出井筒。

油层套管下至距井底约60米时,井口出现溢流,未引起重视。

套管下完后,开泵单凡尔循环1.5小时,泵入钻井液约54方,未节流控制,进一步造成地层油气侵入井筒。

停泵后,井口出现溢流。

82. 循环压井时间滞后,导致油气运移并聚集在井口附近。

11日井口出现溢流后,因井场加重材料储备不足,钻井队关闭了循环通道3小时左右,致使侵入井筒的油气上窜并聚集。

随后,采用单凡尔开泵循环压井,约2小时泵入60方钻井液,不仅将水平段新被油气污染的钻井液推到直井段,而且使上部井段聚集的油气混合物接近井口。

停泵观察仍有溢流,未采取有效措施。

3. 油气混合物高速喷出,在高压软管出口处爆燃,引起排污池起火。

21点37分再次开泵后,由于井内油气在井筒内膨胀上窜,形成的油气混合物从高压软管出口处瞬间喷出,发出爆响,在气流冲击波作用下,夹杂的岩屑与管口金属等物品撞击产生火花,致使喷出气体和排污池表面的油气混合物闪爆着火。

,三,管理原因1. 钻井队未认真执行井控实施细则规定和设计要求,在关键作业环节存在严重违章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