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第2课时 人口迁移习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北京市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和环境人口容量(二)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北京市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和环境人口容量(二)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人口迁移和人口合理容量题一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农村迁移到城市B.社会发展的总方向使人们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迁移C.国家的政治变革引起的人口迁移属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D.自然原因引发的人口迁移都是可预测的题二下列人口迁移现象,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A.伊拉克难民的迁移B.被贩卖的非洲黑人奴役到美洲C.上海赴庐山旅游的游客D.三峡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移民题三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据此回答: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 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善题四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7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4亿。

下表是“2007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07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读表回答20~21题。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跨省人口流动地区构成流出流入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流动人口城乡结构乡村75.6% 22.8%城市24.4% 77.2%1.2007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较稠密地区流向人口较稀少地区B.从城市地区流向乡村地区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②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③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④人口流入地区的矿产资源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题五图3为“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2 人口迁移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2 人口迁移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新湘教版 必修二1.2《人口迁移》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分析疫情期间纽约人口迁入与迁出的 原因。 (2)分析人口迁入对纽约产生的影响。
课时作业
新湘教版 必修二1.2《人口迁移》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分析疫情期间纽约人口迁入与迁出的 原因。 【答案】(1)迁出:疫情严重,躲避疫情;无 法正常工作,大量人口失业;生活成本过高。 迁入: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就业机会多; 生活环境优越;疫情期间房价降低。
1.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填入表。 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表1.1 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
流向
南北战争时期
东→西
1.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填入表。
表1.1 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新湘教版 必修二1.2《人口迁移》
2.美国移民人口占世界总移民人口比重大, 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温暖,交通发达 B.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C.政策支持,社会保障完善 D.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课时作业
新湘教版 必修二1.2《人口迁移》
课时作业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北三省总人数98 514 948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6.98%,比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时下降1.20%。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大量迁
出。据此完成3~5题。
3.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气候条件恶化
B.人口容量减小
C.经济增速缓慢 D.环境污染严重
4.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的主要方向是( )

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92 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92 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课时92中国人文地理特征1.中国的农业(1)我国重要的农作物: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甘蔗。

(2)农业分布①地区分布主要部门主要分布区东部地区种植业半湿润、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东北、西南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渔业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西部地区畜牧业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种植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②作物分布作物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秦岭—淮河以南春小麦古长城以北冬小麦古长城以南和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经济作物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疆花生山东、河南油菜长江流域甘蔗南部沿海、四川盆地甜菜 黑、吉、内蒙古、新 茶树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2.中国的工业(1)四大工业基地:①辽中南工业基地,②京津唐工业基地,③沪宁杭工业基地,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密集分布区①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②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③沿海: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3)高新技术产业区①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②开发差异⎩⎪⎨⎪⎧沿海: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3.中国的交通 (1)中国的铁路运输网①在我国铁路干线网中:“五纵”a京沪线、京哈—b京广线、京九线、c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三横”京包—d包兰线、陇海—e兰新线、沪杭—浙赣—f湘黔—g贵昆线②在铁路干线的交会处,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是h郑州;京广线与湘黔、浙赣线交会处是i株洲;京沪线和京哈线交会处是j天津。

③青藏铁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

④连接我国最大港口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和沪杭线。

⑤除了原有的铁路线外,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现在又修建了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等交通线,主要是因为:缓解两个地区间的交通压力;客货分流,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行速度;完善交通运输网。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2人口迁移练习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2人口迁移练习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每隔五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长示意图(包括预测)
材料二:“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2)说出影响材料二现象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候鸟式”养老对迁入地的影响。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7.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是经济原因引起的B.是自然生态因素决定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C.从北美迁往欧洲D.从欧洲迁往非洲
11.近现代人口迁移中,始终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A.北美洲、大洋洲B.北美洲、非洲
C.亚洲、大洋洲D.欧洲、非洲
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广东省农村人口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读“2013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
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
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
D.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
6.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12.影响该地区人地关系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1章 人口 第2节 人口迁移 (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1章 人口 第2节 人口迁移 (2)

第二节人口迁移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 )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B.属于省际人口迁移C.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人口迁移的判断。

只有跨越一定行政区界线且居住地长期或永久改变的现象才属于人口迁移。

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主要目的是回家、探亲、访友,没有长期或永久改变居住地,故不属于人口迁移。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第2~3题。

2.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 )A.均由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B.均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主要由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收入高的地区D.主要由南半球国家迁往北半球国家3.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频繁的战争②资源开发③新大陆开发④经济因素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2.C 3.D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和石油资源丰富、收入高的中东地区。

第3题,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由发展中国家迁往中东地区主要是因为资源的开发。

下图为1982—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1982—,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①东部地区比例先升后降②中西部地区比例持续下降③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前增加,—减少④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前增大,—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造成三大地区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①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②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③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④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4.C 5.B解析:第4题,据图分析,东部地区比例在1982—上升,—下降;中部地区比例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比例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前增加,—减少;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波动变化。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第5章 第2讲 人口的迁移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部分 第5章 第2讲 人口的迁移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人口的迁移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含义正确区分人口移动现象分析人口统计图表、考查人口迁移特点及原因国际人口迁移历程、特点简图示意大洲之间的人口迁移我国国内人口迁移表现特点解读“闯关东”“走西口”“孔雀东南飞”抓住人口发展指标的变化,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能分别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影响规范全面表述研究区域人口的变化,考查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规范全面表述关注人口迁移新动向,考查人口迁移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129页)1.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分类人口迁移――→是否跨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 口迁移 ⎩⎪⎨⎪⎧新大陆发现前:集中在旧大陆新大陆发现后:出现跨洲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4)国内人口迁移①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a .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b .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②重要形式:城乡间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特别提醒] 我国的“民工流”的新变化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高中毕业去外地上大学属于人口迁移。

(√)2.“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

(×) 3.南美洲始终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

(×)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外流也会影响其经济发展。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迁入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和北京等,人口迁出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西、四川等。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人口迁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人口迁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行政区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读下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a1→a2B.a1→b1C.b1→b2D.c1→c22.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A.a1→a2、a1→b1B.a1→b1、b1→b2C.a1→a2、b1→b2、c1→c2D.c1→c2、a1→c11题,国际人口迁移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

A、B、C表示不同的国家,结合图示可知a1→b1、a1→c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故选B项。

第2题,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农村向城市迁移。

根据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判断a1→a2、b1→b2、c1→c2属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故选C项。

2.C“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3~4题。

3.“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差异D.迁移政策的差异4.“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①增加劳动力②大力开发资源③提升住房价格④劳动服务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舒适型移民”形成的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项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无关,与经济水平及迁移政策的关联性小,B、C、D三项错误,故选A项。

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价格,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业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对迁入地增加劳动力和大力开发资源不正确,故选B项。

2021年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和环境人口容量(一)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年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和环境人口容量(一)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年高中地理人口迁移和环境人口容量(一)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题一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年龄与迁移有密切的关系,青年人口具有较大的迁移需求B.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际人口迁移数量大为减少C.加拿大是世界重要的移民迁入国D.人口迁移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一般文化程度越高,迁移距离越远题二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题三近年来,美国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纷纷从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导致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原因,美国的南部、西部更加富裕,老年人可以获得大量养老费B.生态环境因素,美国南部、西部的生态环境质量好,且生活费用不高C.美国南部、西部的社会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在这里感到生活更惬意D.美国南部、西部集中着一批新兴行业,老年人去那里可以获得更多的新知识题四下图为“xx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2.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双选)()A.山西B.江苏C.新疆D.黑龙江题五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题六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种差距是多少年来吸引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原因,可到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省之间完全反转。

人口迁移(配套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

人口迁移(配套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

1.2 人口的迁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在经历了近40年的东移之后,开始陆续返乡。

随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农民工净迁出现象,如图为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地区2018年、2019年农民工净增量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与2017年相比,2019年京津冀地区农民工()A.数量上升B.受教育程度提高C.数量下降D.多从事第三产业2.江浙沪、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大量迁出,其主要原因是两地区()A.第二产业规模缩小B.第三产业发展缓慢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生活成本不断提高3.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

2021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

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A.北京市B.重庆市C.河南省D.河北省4.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差异化区域政策的实施,直辖以来重庆市人口分布已经呈现出自身的特征。

下表为1982~2020年重庆市及各区域人口总量(单位:万人)。

2000—2010年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人口数量减少的推力因素是()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国总人口100818113368126583133972141178重庆市人口27062887305128853205主都市区15281635176317652112渝东北三峡岸区城镇群901952987837806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277300302284287A.自然灾害B.环境问题C.国家政策D.经济因素5.如图为2020年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B.人口迁入,该市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C.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6.当前,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持续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首要因素是()A.经济B.交通C.气候D.文化7.近年来,我国黑龙江的很多老人到海南定居,影响因素主要是()A.资源B.气候C.政策D.婚姻家庭8.目前,造成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原因B.历史原因C.经济原因D.民族原因9.国际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人口迁入地区,转为人口迁出地区的是()A.北美地区B.拉丁美洲C.欧洲D.非洲10.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所具有的趋向性是()A.趋向平原、沿海和郊区B.趋向高原、沿海和城市C.趋向平原、内陆和城市D.趋向平原、沿海和城市11.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二人口迁移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二人口迁移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分层作业(二) 人口迁移A级·学考达标练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肯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户籍人口是指已在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口。

近年来,多个大城市为吸引人才,纷纷出台户籍改革政策,放宽落户门槛。

下图为2012~2017年某城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率改变图。

据此完成1~3题。

1.2012~2017年,该城市( )A.户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B.户籍人口增速持续上升C.常住人口增速波动下降D.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加2.2013年之前,该城市户籍人口同比增长率为负值,其主要缘由是( )A.诞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B.户籍政策严格,户口迁入较少C.经济发展落后,人口迁出较多D.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机会少3.据图推断该城市落户门槛放宽最明显的时间段是( )A.2013~2014年B.2014~2015年C.2015~2016年 D.2016~2017年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领土面积7 692.024万km2,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

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两南”沿海地区,即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

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内陆迁移呈增多趋势。

如图为澳大利亚各州人口数量(单位:人)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4.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两南”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缘由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暖和C.森林广布 D.日照较长5.推想近年来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缘由是内陆地区( )A.社会经济发达 B.交通运输便利C.矿产资源开发 D.人口政策开放6.澳大利亚东部人口迁入内陆地区将会导致东部地区( )A.幼儿人口削减B.女性占比下降C.青年学生增加D.老年人口比重上升7.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二战后最大难民潮。

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二节 人口迁移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二节人口迁移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比上年增加59.3万。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8%。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2020云南昆明官渡一中高二上期中)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深度解析)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3.(2020云南昆明官渡一中高二上期中)2013年后安徽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下图是根据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下列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5.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题组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6.关于人口迁移“推力”和“拉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过多属于人口迁移的“拉力”B.廉价的土地属于人口迁移的“推力”C.良好的教育条件属于人口迁移的“拉力”D.稳定的社会环境属于人口迁移的“推力”2018年3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课件(共94页)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课件(共94页)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表中提及的省区中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 建、天津、山东、辽宁、河北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流入人口较多;新疆、云南属于西部经济地 带,内蒙古属于中部经济地带流入人口较少,所以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不均衡;2010 年与2000年相比较,各省区流入的人口都增加,但是东部经济地带流入的人口数量远远大于中 西部省区流入人口的数量,所以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与新 疆相比较,新疆流入人口多于云南;流入人口的增速的计算方法为:(2010年流入人口-2000年 流入人口)÷2000年流入人口×100%,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上海流入人口的增速约为187%,天津 约为310%,北京约为187%,所以天津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第(2)题,影响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使 人口大量流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选B, (2)选D。第(1)题,据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在1982年至2005 年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 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但是全国流 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年至1987年较快,1987年至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 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第(2)题,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 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 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各地户籍政策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 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2014年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少, 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 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习题课时规范练37人口迁移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习题课时规范练37人口迁移

课时规范练37人口迁移(2024·广州天河综合测试)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呈现以纳西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

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约23.78万人,常住人口约22.91万人。

下图示意L县自西向东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注:人口流动活跃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人口流动强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1.甲、乙、丙、丁四个县域功能区依次排列正确的是()A.主城近郊区、偏远山区、主城远郊区、主城区B.主城近郊区、主城区、主城远郊区、偏远山区C.主城远郊区、偏远山区、主城近郊区、主城区D.主城远郊区、主城区、主城近郊区、偏远山区2.L县村域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东部()A.旅游业较发达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教育医疗设施好D.农业收入有限(2024·广东名校开学摸底考试)自2003年起,卡塔尔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2年10月,卡塔尔常住人口约302万,人均收入居世界第一,而拥有国籍的公民仅约占15%。

下图为2022年10月卡塔尔常住人口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卡塔尔常住人口远超过国籍公民的主要原因是()A.移民政策鼓励B.国际赛事举办C.出生人口极少D.油气资源开采4.为应对当今的人口问题,卡塔尔应该()A.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B.限制中低端劳动力迁入C.遣返现在国内外籍人员D.规划外籍人员活动区域(2023·山西运城二模)在全球跨国移民分布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接收国,墨西哥是其最大的移民来源国。

移民跨国流动路径的形成和沿线跨国移民据点的出现产生边界效应,为美墨边境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下图示意1980—2020年墨西哥北部六州年GDP总量及占比情况。

据此完成5~7题。

5.墨西哥成为美国最大的移民来源国,主要是因为两国()A.地域文化相似B.人口数量差距大C.产业雷同度高D.经济发展差距大6.1980—2020年墨西哥北部六州年GDP总量及占比均有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A.制造业发展速度快B.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强C.科技与创新能力强D.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7.跨境人口迁移的美墨边界效应对美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加快全国经济重心向北移动B.边境地区人口管理难度降低C.为西南边境各州开发提供支持D.全国教育费用支出大幅减少(2023·广东揭阳二模)2003年起,由于大量的外籍中低端劳动力迁入,卡塔尔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
蛇年春节期间,城乡交通状况来了个大反转:车流、人流密集涌向乡间。

乡间出现了如城市的堵车现象,“城堵”变成了“乡堵”。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1.“城堵”变成了“乡堵”说明
( )
A.城市化速度加快 B.乡村交通条件改善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2.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 )
A.家庭B.经济
C.教育D.交通
解析第1题,“城堵”和“乡堵”都是车辆较多引起的,而车辆数量的增加说明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

第2题,春节是中国人家庭聚会、访亲探友的节日,造成人口流动量大,所以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家庭因素。

答案 1.D 2.A
3.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

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解析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推进了家乡的城市化进程,A 项不符合题意。

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带来先进的技术,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

返乡就业后不再进城打工,减少了春运的客流量,C项符合题意。

返乡就业,不仅带来生产经验,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交流,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4~5题。

4.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 )
A.A地和B地B.A地和C地
C.B地和C地D.B地和D地
5.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经济落后B.政策因素
C.社会因素D.环境变迁
解析第4题,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差额率高,A地和B地符合此特征。

第5题,D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移率为负值,最可能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答案 4.A 5.A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
7.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两侧迁移,即水利工程建设是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第7题,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与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无关,所有的居民必须全部迁走;图中的人口迁移以短距离为主,从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答案 6.C 7.D
下图为我国某市2010年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
( )
A.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
B.老龄人口比重较大
C.女性人口比重较大
D.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
9.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
( )
A.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
B.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C.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
D.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
解析第8题,通过读图可知,流入人口中男女性别比小于户籍人口的男女性别比,说明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少,即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比重较大。

第9题,流入人口使该市总人口增加,加大了该市的就业压力、环境压力、基础设施的压力,对该市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不大。

答案8.C 9.D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10~11题。

10.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1.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解析第10题,从材料中信息“离开户口登记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比2000年增加11 700万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人口迁移规模扩大。

第11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差,因而吸引人口迁往东部地区。

答案10.A 11.C
下图是2013年我国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最多与最少的分别是
(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甲
13.从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分析,该城市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人口大量迁移到其他城市
B.逆城市化现象
C.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解析第12题,市区人口数量=人口变动量/(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

读图可知,甲城市市区人口变动为-10万人,人口增长率大约为-1%;乙城市市区人口变动为15万人,人口增长率大约为4%;丙城市市区人口变动为5万人,人口增长率大约为2%,从而求得甲城市市区人口约为1 000万人,乙城市市区人口约为375万人,丙城市市区人口约为250万人,所以B正确。

第13题,图中信息显示,2013年甲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机械增长率也为负值,说明甲城市少年儿童和青壮年劳动力比重较小,因此老年人口比重较大,C错;甲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且人口老龄化严重,表明甲城市经济发达,所以D错;甲城市经济发达但却为人口的主要迁出区,可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出现可能是由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原因导致的,会使一部分人迁出城市,但甲城市经济发达,并不会出现大量人口向其他城市迁移的现象。

答案12.B 13.B
二、非选择题
14.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
北京市-0.015 5.292
河南省0.5640.562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从表中信息可知北京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人口的迁入,这和北京发达的经济密切相关,也是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具体体现;这种影响在中国总体的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并且总体上人口还是增加的。

答案(1)高外来人口增加
(2)低人口迁出
(3)增加经济因素
(4)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
15.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

(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解析第(1)题,读图1,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两方面归纳说明。

第(2)题,结合图2,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分析户籍人口数量的变化;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分析常住人口的变化。

第(3)题,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从社会(劳动力)、经济等方面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从教育、就业、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分析。

答案(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

(3)积极影响: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带来的问题: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