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部分地区改革开放30年民众生活水平变化的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农村部分地区改革开放30年民众生活水平变化的调查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皓肖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魏晓

改革开放毋庸置疑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据资料记载:一九七八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第二年,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设立经济特区、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重要举措成功地将改革开放引领上了一个新台阶。改革开放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位于我国最东北部的黑龙江省当然也不例外。在这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为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究竟对黑龙江民众起到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开展了一次客观的社会调查,考虑到黑龙江这个农业大省,我们灵活采取了以农村地区民众为对象的调查方案,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为证实黑龙江农村部分地区民众的生活水平因改革开放起到了怎样的变化,考虑到地域范围限制,我们最终采用了对广泛区域采取普通调查,对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镇进行重点走访调查的方案。电话访问了牡丹江市宁安县、双鸭山市宝清县、哈尔滨市巴彦县、大兴安岭塔河县等多名来自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民众。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开放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民众们普遍反映在人生活必须的吃、穿、用、行等方面物质条件得到了飞跃般的提高;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文明当然也不甘其后,据了解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选择了宁可花高价送孩子上城里读好学校也不让孩子教育受穷,上学读书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在物质和精神都得到极大提高的时候,也有我们不愿看到的,来自大兴安岭农村地区的民众在大力赞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惋惜着由于经济发达,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带来的风景破坏、野生动物急剧减少等不良后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改革开放30年民众生活水平变化简述

一.电话访问民众反馈

在访问民众生活水平与以往有何不同时,来自哈尔滨市巴彦县的大棚种植民众非常详尽地对比描述了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吃,吃的东西比以前高档了,选择的种类也多了,以前小的时候吃的差糖现在都没有卖的了,小的时候感觉一夏天吃着几根冰棍儿都高兴的不行了,现在冰棍儿种类也多了,还有冰淇淋了,冰棍儿都不乐意吃了。记得以前吃顿饺子可开心了,现在随时都能吃了,也没了当初的兴奋劲儿了。穿,以前穿的衣服大多都是自己做的,很少有买的,有的甚至只有过年才能买新衣服,现在随时想买衣服都可以买,各种牌子,各种质量,各种价格的。住,以前大家住的都是泥草房,逐渐变为砖房,现在盖的房子都特别大,里面装修的特别豪华,有的家里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行,以前人出门都是走着,骑自行车的人都很少,如今人们出门有私家车的开车,要么做汽车,打车…用,以前家里有电视的都很少,有的也只是黑白的,现在电视大多是彩电,现在还有什么液晶的,还有什么数字电视,有的家里还安了电脑,家用电器从单一的洗衣机,到电磁炉,冰箱,冰柜,风扇,微波炉等…手机也很普遍了。”其他电话访问的农村民众都普遍反映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具体描述的过程中,牡丹江宁安的民众提到:“来俺们宁安玩的游客多了,咱这儿也能有点外快了!”大兴安岭塔河县的民众则着重描述了那儿的交通由过去的自行车加两条腿到现在的火车经过县里。

二.对青山镇的情况

在黑龙江的几天,我们主要对当地的对青山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青山镇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建制镇,2004年3月划入哈尔滨市松北区。在对青山镇,我们通过询问了当地的干部、商店的管理员和走访、入户的形式进行了关于当地改革开放30年来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的调查。下面是我们总结后的调查结果:30年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对青山镇: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处于什么状态呢?先看城里人。工人是领导阶级,20世纪60年代初以后进厂的工人,转正后的工资一律是二级工的标准——42.5元,这还是多少有点社会关系的人,托人说情才能够谋到的一份工作。当时没有自谋生路的可能,因为私有制或个体所有制被严格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割掉的。马路上是绝对没有摊贩的,打零工的机会也是没有的。

工厂里普遍人浮于事,大家干活没有积极性,干多干少都一样,基本上都拿二级工的工资。收入分配是极其平等的,可又是极不公平的,因为贡献多的人事实上被懒人“剥削”了。二级工以上的工人不是没有,他们都是三年自然灾害以前评的。算上“文革”之前的几年,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调整工资了。物价倒也不涨,不过供应越来越差,凭证、凭票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就是没有货。百货商店橱窗里的东西都是陈列品,都是非卖品。售货员靠聊天打发日子。老百姓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青年人结婚时盼的是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买这三大件都要票,攒一年发的票也不够买三大件,结婚时只好找亲戚朋友凑。凑够了票还要准备钱。一个二级工不吃不喝,一年的工资才勉强能买上这三大件。

那时生活苦,没有人会想着去赚钱,现在人们一天到晚忙赚钱。那时候一天到晚忙的是搞阶级斗争。那时候最受欢迎的职业是副食商店的售货员,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非常管用,买副食品都要经过他们的手。跟售货员关系好的买东西可以不登本,本上没有记录就可以再买一次。司局级干部见了售货员也得点头哈腰,赔笑脸。物资的匮乏把人的尊严扫得一干二净。能买到吃的东西比什么都重要。

镇里人穿什么衣服?那时候西装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文革”时大家都穿中山装,而中山装也是大城市的人才穿的起的,相较之下,对青山镇的人却连中山装也穿不上。与大城市相比,在对青山镇的城镇中,男的穿的依旧是“土衣土裤”,一是没钱买更好的,二是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在这里卖;女同志也很少能穿裙子。穿布拉吉(连衣裙)是资产阶级思想,大家都不敢穿。烫发就更不敢了。要烫发,需要单位开证明,说某某同志是文艺工作者,有烫发的需要,这才可以烫发。也没有人敢穿高跟鞋。穿的自由是没有的。中国人彼此监督着,谁也不允许有资产阶级思想。现在大家穿西装、穿露脐裤,各种奇装异服,目不暇接,还有把头发染成黄的、灰的甚至绿的。这在那时是想象不出来的。

城里人吃什么?北京是全中国物资供应最好的城市。但供应的大米、白面是有限的,每月都要搭一半粗粮,如玉米、白薯。大米、白面也是质量很差的那种,现在我们都不吃的。好的大米、白面只有过年、过节才供应。外地的粮食绝大部分都是粗粮,细粮不到1/4。在副食方面,北京人每人每月有半斤肉,每个户口本供应4斤鸡蛋(限大户,小户供应3斤)。鱼和家禽要碰巧才有。花生和瓜子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每人2两。大部分的中小城市根本没有肉类供应,只有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